APP下载

扶贫先锋李万隆

2016-09-10刘桂池

当代党员 2016年14期
关键词:胆气万隆落子

刘桂池

转型领导力理论认为,能够在新环境下持续走向辉煌的领导者,无一不具有“转型领导力”

善于引导践行组织愿景,善于从大处谋篇,细微处落子,进而凝聚起长足发展的合力

2016年4月6日,潼南区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李万隆的工作笔记本上,有两项工作被划上了重点线。

一是研究落实巩固脱贫的措施,二是向西藏自治区某区县介绍潼南区现代农业和扶贫攻坚情况。

自从潼南区完成市级脱贫检查验收后,该区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迎来一批“取经”的客人。

而这些客人,都会收到一本487页的《潼南区扶贫攻坚工作手册》。

“潼南区的扶贫攻坚经验,都在这本手册里。”李万隆说。

狭路相逢

——扶贫,需要扶贫干部具有勇往直前的胆气;而扶贫干部的胆气,就是群众的信心

2014年6月,按照新一轮扶贫标准,潼南展开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

“如果当时你来扶贫办采访,恐怕一个人也找不到。”李万隆笑言。

炎炎夏日,李万隆带队深入基层,走访贫困户,事无巨细地了解情况。

“姓名”“电话”“家里有几口人”“主要贫困原因是什么”……

一个月下来,按照新一轮扶贫标准,潼南精准识别出50个贫困村、15353户贫困户、50272名贫困人口。

当拿到这个数据时,尽管已有思想准备,李万隆还是不由得长吸了一口冷气。

2012年,李万隆开始担任潼南扶贫办主任。

在他的带领下,潼南扶贫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2013年,潼南农村贫困人口4.4万人,相较2001年减幅达70.47%,潼南扶贫办因而被授予“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

新的标准下,任务更重了。可李万隆随即却作出了一个更让人意外的举动。他向县委、县政府(2015年,潼南撤县设区)立下“军令状”:2015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李万隆何以如此自信?

一方面,李万隆有底气:“我是从农村基层与扶贫工作中走过来的,对扶贫工作不陌生。”

另一方面,李万隆知道,长期的贫困会使贫困群众丧失信心,同样也会让扶贫干部丧失胆气。

“作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扶贫干部,尤其不能丧失胆气。”李万隆说,“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的胆气,就是群众的信心。”

大处谋篇

——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相反,扶贫要更多地从全局、根源上去思考

“那个年代人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奋斗精神太让人感动了。”

2014年底,一場本地艺术团自编自导的小品《三块石精神》在梓潼街道接龙桥社区上演。表演结束之后,观看的居民感叹不已。

居民们不知道的是,这场文艺下乡的背后,有李万隆的良苦用心。

立下军令状后不久,李万隆就找到宣传部,大胆请求协助。

让每个镇街都成立扶贫攻坚义务宣传队;

每个村都印制扶贫攻坚宣传小册子;

…………

李万隆的这一记“闲棋”,让很多人看不懂:“跑项目、要资金都忙不过来,李万隆这是在干嘛?”

但李万隆却自有道理:“贫困群众树立信心、自力更生,比项目和资金更重要,扶贫要先扶志。”

于是,电视、报纸、网络媒体的扶贫攻坚工作宣传全面铺开;

宣传年画、院坝会、文艺演出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天天上演;

…………

“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雷军曾说过这句名言。

显然,李万隆的这记“闲棋”来自于他战略上的积极思考,并收到积极效果。

经过大力宣传,很多以往“等靠要”的贫困户再也坐不住了,开始把脱贫愿望化成脱贫行动。

“全区人民也统一了思想,集万众之智,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解困的强大合力。”李万隆说。

细处落子

——扶贫攻坚工作是块“硬骨头”,必须作好打硬仗的准备,而打硬仗的前提就是要知己知彼

2015年6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万隆体重锐减6.5公斤。

而“潼南区贫困户工作台账”和“潼南区巩固提升户工作台账”两本台账却厚了起来,达到374页。

这两本台账以村为单位,详细记录了每户贫困户的情况。

不仅有每户贫困户的电话号码、家庭人口、主要贫困原因、主要帮扶措施等,甚至连包帮责任人及电话、包帮龙头企业或种养大户的电话、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都登记在册。

说得简单点,仅仅是两本台账,就收录了46059个电话号码。

“我们要保证任意查一信息,就能够马上找到。”李万隆说。

为了核实每一个数据,李万隆难得休息过一天。

白天下乡、晚上召集相关人员开会核查数据。

泡方便面、睡办公室,更是家常便饭。

“再细一点,扶贫攻坚是场硬仗,必须知己知彼。”这是李万隆常说的一句话。

50个贫困村,他一个个都跑遍。

不过这是值得的。

依托详细、准确的数据,很快,李万隆就制作出长2.5米、宽2米的“潼南区扶贫攻坚作战图”。

各街镇贫困村的个数、贫困户的户数、贫困人口数、应该硬化的道路、改造D级危房、拟建供水工程等数字一目了然。

细处落子,让潼南区的扶贫力量精准聚焦。

“这样,也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李万隆说。

完美收官

——脱贫不是结束,还要致富,但致富之路还须不断奋进

“提拔提拔,国家在‘提’,自己要‘拔’,要想脱贫,贫困户必须要有干劲。”

2016年1月15日,塘坝镇小仑村村民郑第元“看热闹”时随口一句话,得到了正在调研的上级领导们的齐刷刷的掌声和点赞。

活了70年,还是头一回有人为自己的话鼓掌,老郑还有点不好意思。

但老郑的这句话不是挣表现,而是发自肺腑。

因为,老郑一家终于摘掉了“贫困帽”。

而这个“帽子”,并不只是靠政府补助摘掉的,而更多的是靠自己摘掉的。

“要脱贫,不能只把钱发给贫困户。”李万隆说,“而且脱贫不是结束,让贫困群众走上致富路才是最终目的。”

为此,李万隆开出了“土地置换、入股分红、托管代养”等10个“药方”。

这些药方,无一不正中郑第元下怀。

“前段时间卖了15只鸡、30只鸭和1只羊,收入4000多元;基地务工收入7000多元;土地流转1800元……”算着账,郑第元脸上笑开了花。

2016年3月24日,“2015十大重庆经济年度人物”揭晓,李万隆榜上有名。

在这份以企业家为主的榜单中,一名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何以入围?

评审团在“获奖理由”中提到:2015年,潼南区50个贫困村、15353户贫困户、5027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在全市率先实现“脱贫摘帽”。

猜你喜欢

胆气万隆落子
胆小怕事,按丘墟壮胆
No.6 双汇父子冲突,万洪建发文炮轰父亲
明志
万隆豆腐坊的中国味
万毒之王
琴(外一首)
银行理财子公司“落子”布局
落子山东,意在全局
开业大吉
战友,当你走在离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