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境医疗的绿色通道

2016-09-10王海珍

中华儿女 2016年19期
关键词:喀什地区周边国家喀什

王海珍

与周边国家相比,新疆无论在医疗设备还是医疗卫生水平方面,还是地缘、气候和语言沟通上,都具备很大优势,周边国家患者来新疆就医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国家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进一步把促进文化相互理解、沟通和交流的重大意义推向了范围更广的国际平台。“一带一路”计划特别强调在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类型间的“民心相通”,希望通过跨文化的“民心相通”奠定多边合作的民意基础,互联互通,互助合作,结成牢固的“命运共同体”。

根据中央确定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部署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明确提出建设核心区的“五大中心”,即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并决定先行启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

喀什地處欧亚大陆中心,自汉代始称疏勒,张骞出使西域,班超经营西域,都以喀什为中心;唐代喀什为安西四镇之一,也是清政府总理南八城事宜的喀什噶尔参赞大臣驻地。十五世纪海路开通前,喀什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的南道、北道、中道的交汇点和交通枢纽,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通商历史渊源悠久,一直是客商云集享誉中外的国际商埠,呈现“货如云屯,人如蜂聚”的繁荣景象,被誉为“东方开罗”。

喀什也是国家新丝绸之路上的极具战略意义的南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具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地缘。是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结合点、增长极,中巴经济走廊的廊桥,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节点城市和重要的产业园区。如今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也正是对古老路线的再度阐释与发展,其意义十分积极,是中国欲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共同价值追求。

近百年历史的医院焕发新活力

作为具有独特地缘位置的喀什,看到了发展机遇,在一带一路国际医疗平台上,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也由此迈进了国际医疗发展的飞速道。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作为丝绸之路南道医疗服务中心,十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距今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在现任院长邹小广的带领下,2012年通过三级甲等医院评审,并一跃成为南疆地区医疗中心。彼时,邹小广院长又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制定出建设面向中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的远景目标,喀什与印度、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五国接壤,周边国家相对医疗水平欠发达。当时就有一些周边国家居民以旅游为名,专程到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看病,这让邹小广看到了机遇。邹小广认为:“随着喀什地区与外境地区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日益完善、便捷,境外病院势必大量涌入喀什看病,这是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发展国际医疗的得天独厚的现实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让邹小广再一次看到国际医疗发展的机遇。也让他四年前关于打造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成为南疆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的构想成为了现实,并且取得了长足发展。

今年9月3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支持,健康报社主办的“2016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西部片区经验交流会”在新疆喀什召开。这次会议由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承办,喀什地委委员范宝军在开幕式上说,交流会的召开将加快喀什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来自西部12个省份及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各级医疗机构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交流会。这次全国性的会议也集中展示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综合实力,已经为一带一路南通道中的医疗服务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9月6日,由喀什地区行署和广东援疆前方指挥部主办的“首届喀什国际医学交流会”在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举行。这对于对促进“一带一路”卫生交流合作,提升南疆医学科研和技术水平,都具有重大意义及深远影响。

目前喀什地区已与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展开了医疗交流,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已开设“旅游-医疗绿色通道”,一年来共救治数百位位来喀什旅游、经商的周边国家的友人。

立足中国 辐射中亚 惠及更多病人

几年前,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曾接诊过一名年过六旬的法国人,到喀什投资期间,突发头痛、头晕、恶心不适,急来医院就诊,查头颅CT提示亚急性期脑梗死,经积极会诊、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供血等对症处理,病情得到好转。

多年来,在医院的病历卡中,像这样的国外友人诊疗记录有厚厚的一大摞。这些前来就诊的患者中既有远道而来的游客,也有前来采访的记者。不过,这其中更多是来自与中国接壤的邻国,比如:巴基斯坦、吉尔吉克斯坦等周边国家的人前去就诊。他们有的语言不通,有的随身还携带着在喀什巴扎上买的东西,风尘仆仆,满面病容的前来就诊。

因为长期接触邻国就诊病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们也渐渐积累了经验,比如来自巴基斯坦的病人,他们有的说乌尔都语,这一语系部分与维吾尔族语系相同,维吾尔族医生接诊时与他们沟通,就会流畅很多,如果是说英语的患者,这时就要派英语水平比较好的医生接诊。一旦发现病人出现沟通方面的问题,医院方面会第一时间向上一级领导反应,医院方面也会迅速做出应对措施,为前来就诊的境外病人提供服务,多年实践经验,医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接诊外宾病人的经验。

一般前来就诊的病人分两种,一种是来新疆旅游,突发病居多,比如急性肺水肿、急性左心衰等等,还有一部分是慕名而来的,比如本国没有的化验项目,血透析等等。外宾前来就诊都相应的有一条绿色通道,可以让他们得到及时的治疗。也有一些国家的病人,在救治一段时间后,会转回本国继续治疗,医院方面也会做好各方联络工作,在这些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截止目前,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累计治疗境外病患四百余人。“这有力地向周边国家宣传了喀什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了喀什医疗的国际影响力。”邹小广说。

与周边国家相比,新疆无论在医疗设备还是医疗卫生水平方面,还是地缘、气候和语言沟通上都具备优势,周边国家患者来新疆就医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因此,紧抓国家政策机遇、积极发展医疗旅游已成为新疆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近年来,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大力发展远程医疗,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地区医院专家的诊疗,医院“发挥区域医疗中心辐射能力,整合地、县、乡三级医疗资源,建设地县乡三级远程平台”的解决方案,破解“硬件强,软件软”的看病难题。随着医保、社保、新农合等政策的不断完善,各族群众的健康意识有了较大提高,但喀什地区各级医疗单位“硬件强,软件软”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出来,医护专业技术人员不足和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形成新的“看病难”困局。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困局,2012年起,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积极发挥地区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辐射能力,主动通过搭建远程医疗平台,打破地域和行政区划界限,成为喀什地区最早开始远程医疗服务的医院。

2013年以来,医院又积极将远程医疗延伸至县乡医院,先后开通了喀什地区、克州两地州11个县医院,64个中心乡镇卫生院,5个团场医院、3个监狱医院和1个石油医院共84个单位的远程医疗业务,形成跨越行政区划,覆盖到喀什、克州、兵团第三师等地的远程网络格局。“目前,我们共开展对上对下远程医疗服务14000余例,接受上级医院培训20余次,为本院培训医护骨干420余人。”作为喀什地区医疗中心,院长邹小广认为,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县乡医院实现发展跨越。

“近年来,医院发展日新月异,专科得到了發展,科研得到了进步,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喀什地区、南疆乃至自治区的空白。”邹小广说,“喀什身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重要节点,这给我们医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我们医院一定会履行职责,做好一带一路核心区国际医疗服务,服务南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同时,让周边人民也享受到中国医学发达的福祉。”

责任编辑 华南

国家卫计委“一带一路”卫生交流战略目标

近期目标:用1-3年做好对“一带一路”卫生合作的战略研究和实施方案制定工作,夯实合作基础;在前期合作基础上,与沿线有关国家形成广泛共识,初步建立“一带一路”卫生合作机制;稳步实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三年(2015-2017年)滚动计划》中的卫生合作项目,围绕重点合作领域实现先期收获。

中期目标:用3-5年时间,以周边国家和重点国家为基础、面向沿线国家的卫生合作网络初步形成,合作机制进一步稳固;国内政策支持保障体系和协调机制逐步完善,在传染病防治和人才培养等重点领域启动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新项目;我在地区性、全球性卫生多边治理机制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逐步提高。

远期目标:用5-10年时间,各重点领域合作项目取得显著成效,新一轮合作项目培育形成,惠及各国百姓;我国在地区性、全球性卫生多边治理能力和作用明显增强,与沿线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各国朝着互利互惠、共同安全的目标相向而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卫生领域全方位合作新格局基本形成。

猜你喜欢

喀什地区周边国家喀什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个人看法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我国高校收藏中国周边国家文献
遇见喀什 读懂喀什
遇见喀什
帕米尔高原的精灵
2001年—2009年中国及周边国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