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引进研制防空导弹始末

2016-09-10徐秉君

百年潮 2016年2期
关键词:红旗防空空军

徐秉君

防空导弹的研制始于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当时,纳粹德国利用其先进的火箭技术、空气动力学和电子技术成就,研制了两种亚音速 “龙胆草”和“蝴蝶”防空导弹,以及两种超音速 “莱茵女儿”和“瀑布”防空导弹,但还未来得及装备部队使用德国就战败了。盟军和苏联作为胜利者获取了德国研制导弹的资料和部分科技人才,在战后开始继续研制这种新型防空武器,从而拉开了研制防空导弹的序幕。

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苏联和英国等几个发达国家,相继研制成功第一代防空导弹,并陆续开始装备部队。从而在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兵种——地空导弹兵。从当时的发展趋势上看,地空导弹部队在现代防空力量体系构成中,将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支柱性力量。为此,中共中央在1956年3月,果断作出了发展导弹、火箭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

引进与仿制同步

1957年10月15日,聂荣臻、陈赓率领中国代表团在莫斯科与苏联代表团签订了苏联在火箭和航空等项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协定。根据协定,苏联将援助中国“盖德莱式”地空导弹。这种导弹是当时北约组织极为关注的先进武器,被称为“萨姆- 2”。

1958年9月29日,中央军委批准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航空学校,负责培养全军所需的导弹技术干部,归空军建制。10月,我国从苏联进口五套“萨姆- 2”地空导弹兵器,并开始在空军组建第一批地空导弹部队。1958年10月6日,空军地空导弹第一营在北京清河镇空军高级防校礼堂组建。标志着中国空军正式拥有了自己的地空导弹部队,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的防空力量装备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根据中苏协议,1958年底,我国从苏联引进了“543武器系统”,包括导弹、发射站与地面设备三大部分。其中,购买了苏联“B-750”型地对空导弹的全部技术资料、样品、五枚导弹散装件及成品等,并由国营沈阳112厂进行试制和仿制。

为了尽快试制出这种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防空武器,沈阳112厂立即抽调飞机生产线上的精干力量,建立了专门的导弹生产线,并责成副总工程师张传宝、副生产长高峰专项负责导弹试制。与此同时,还成立了第二设计科,开始进行导弹的设计和改进工作。到1958年底,导弹生产线已初步建成。整个配套工程到1963年才陆续建设完工。

1959年初,“B-750”全套资料运抵112厂。随即,112厂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资料翻译,力求以最短的时间消化吸收这些资料。8月12日,以普罗什科夫为组长的11名苏联专家到达沈阳112厂,同时作为样品用的两枚苏制导弹及一台测试车也一并运抵工厂。

第一代防空导弹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庞大的武器系统。如引进的“543武器系统”,约有五万多种协作件,两万多种原材料,其中需要试制的新材料有2000多种,涉及航空、机械、化工、冶金、纺织等领域。为此,国家优选了各领域的有关工厂和研究所,集中技术优势形成攻克尖端的研制生产协作网。

经过一年多的基本建设和前期准备,我国从1960年1月正式开始试制从苏联引进的“543武器系统”。首批即00批投产八枚导弹,到11月,已完成70%的批生产用工艺装备和90%的导弹零件,并组装出了五枚不配套部件。其中,第一枚“先锋弹”已进入总体对合及水平测试阶段。

然而,由于苏联政府背信弃义,于1960年8月,突然撤走援助中国的导弹专家,并拒不交付欠交的技术资料。这样一来,1957年10月15日中苏两国签订的苏联在火箭和航空等技术方面援助中国的协定,就被全部撕毁了。再加上当时受“大跃进”的影响,急躁冒进,不按科学规律办事,致使导弹试制出现了质量问题,不仅影响了试制进度,而且造成了严重损失,仅成品积压等造成的损失就有900余万人

民币。

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全国军工系统产品都普遍出现了质量问题。为此,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贺龙,于1960年12月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国防工业三级干部会议。这次会议决定,在全国军工系统开展大规模的以整顿领导作风和整顿质量为中心的企业整风运动。

112厂经过停产整风后,于1961年初,又重新开始了导弹的仿制工作,并将该型导弹命名为“红旗1号”。3月,01批20枚导弹开始投料,同时利用1960年练兵时生产的A0001导弹的部件进行总装对合、水平测量、机械操纵等技术练兵,并利用苏联导弹样品进行测试技术训练。不仅提高了技术,而且大大提高了试制的进度。

这一阶段,根据上级确定依次试制两枚模型弹、一枚练兵弹、八枚战斗弹和三枚遥测弹的四步程序,加紧试制。于1962年初完成了模型弹的改装设计,1963年完成了模型弹的总装。7月,发射两枚模型弹,完成了第一次靶场试验,初步考验了弹体结构、发动机系统及一、二级分离机构的可靠性。紧接着又相继完成了12枚战斗弹的总装。并于1964年,先后用六枚战斗导弹,完成了不同条件下的打靶试验。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红旗1号”是在引进苏联防空导弹的基础上试制成功的防空导弹,是一种具有很大杀伤力的先进防空武器。它由两级火箭组成,能在斜距12至29公里、高度3至22公里范围内,攻击速度可达420米/秒的移动目标,发射三枚命中率不低于99%,为第一代防空导弹。

1964年12月4日,国家地对空导弹定型委员会批准“红旗1号”导弹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和交付部队使用。

当时,世界上掌握导弹技术的只有美国、英国、苏联等几个国家,而中国在苏联的帮助下,仅用几年时间就掌握了这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导弹技术,令西方世界刮目相看。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导弹技术的引进,为我国防空武器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探索与研制并举

在试制防空导弹期间,空军防空部队只能用1958年从苏联引进的那五套“萨姆-2”地空导弹兵器,及数量有限的导弹来担负国土和领空的防空任务。由于苏联终止了原计划援助中国的另外五套“萨姆- 2”地空导弹兵器,并不再供给零部件。致使中国空军新组建的五个地空导弹营,由于没有兵器而不得不解散。中国已别无选择,只有走独立自主的研发道路。

可是,当时的防空任务非常繁重,美制国民党空军高空侦察机频繁到大陆纵深实施侦察。由于地空导弹兵器少,使得防空范围有限。国民党空军便采取迂回战术,避开我导弹布防区飞至大陆纵深实施战略侦察。为了有力打击国民党空军侦察机的串扰,空军地空导弹部队采取机动设防,六进西北,五下江南,机动作战的足迹遍及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行程约24万公里,并取得了辉煌战果。在世界防空史上,不仅首开用防空导弹击落高空侦察机的先河,而且还创造了击落U-2高空侦察机最多的(中国击落五架,苏联击落一架)的纪录。

严峻的形势促使112厂必须要尽快试制出我们自己的防空导弹,以满足现实防空作战的需要。“红旗1号”导弹定型后,很快就进行了批量生产,到1965年末,共生产优质导弹116枚。不仅为部队提供了尖端武器,而且使我们的防空能力大大增强。

从1959年10月起,地空导弹部队用引进的苏制“萨姆- 2”导弹多次击落美制国民党空军高空侦察机。但之后连续出现了几次作战失利,经空军机关和参战部队分析判断,是美国帮助国民党空军在U-2飞机上加装了电子预警系统。为此,空军一方面研究改变战术,采取“近快战法”歼敌。另一方面,决定在制导雷达上加装新研制的反干扰设备,后被称为“反电子预警2号”。这一反电子干扰系统由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王诤拍板试制,原定三个月交货,但科研人员和工人师傅听说是打U-2飞机需要,合力攻坚,仅用56天就试制成功。时隔不久,在1965年1月10日,隐蔽在包头市东南地区的地空导弹一营抓住战机,正确使用“近快战法”,连续发射三枚加装了反干扰设备的导弹,使一架企图进入西北地区的国民党空军U-2飞机在其预警装置和干扰系统未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就被击落。

这次战斗,不仅是对地空导弹抗干扰能力的一次检验,同时也拉开了中国空军与美蒋空军进行电子对抗战的序幕。

为了改进仿制导弹和研制新型导弹,112厂第二设计室26名设计员,在科长汪京涛的主持下,自力更生,敢于探索,系统研究了“红旗1号”导弹资料,认为该型导弹射程和高度还有潜力可挖,便提出改型设计方案。他们的建议和行动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改型设计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弹道计算,为此他们夜以继日,攻克难关,终于计算出了378条质点控制弹道,然后又进一步验证了导弹性能和杀伤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型导弹设计方案。

中央军委于1965年4月19日,在北京召开了有三、四、七机部,及空军等61个单位参加的会议,专题讨论研究了新型导弹研制方案。该方案决定,将112厂改型设计的地空导弹正式定名为“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并按计划继续进行研制。5月7日,112厂下达了研制任务,至此,“红旗2号”导弹研制工作全面展开。

1965年5月,112厂按计划完成了三枚“红旗2号”战斗弹的总装。在完成各项地面测试后,立即运送到试验基地进行实弹发射试验。6月29日,随着指挥员的一声令下,两枚试验导弹直射苍穹。试验数据显示,导弹各项指标都达到设计要求。改进的“红旗2号”导弹比仿制的“红旗1号”导弹的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主要是增加了导弹飞行高度和射程,扩大了拦截杀伤区域,增添了有效的抗干扰手段和对抗措施。

1966年3月,我国自己生产的“红旗2号”地空导弹开始装备部队。这种导弹装备部队后,大大提高了空军国土防空的战斗力。1967年9月8日上午,地空导弹14营在浙江嘉兴地区设伏,首次采用国产“红旗2号”导弹,继续运用“近快战法”,反掉干扰,击落一架国民党空军侵扰大陆的U-2飞机。这是国产地空导弹首次击落敌机,也是空军地空导弹部队最后一次击落U-2飞机。从1968年起,国民党空军被迫停止派U-2高空侦察机进入大陆纵深活动。

“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研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尖端武器的一项空白,实现了由仿制生产到改型设计的重大跨越。不仅大大提升了我国的防空能力,并且使我国一跃跨进了掌握世界尖端武器国家的行列。

实现跨越式发展

防空导弹作战系统是现代武器库中重要的武器系统之一。其特点是以高速度、高过载的导弹作为战斗载体,以光、电、机一体化的雷达作为精确制导,以高效、灵敏、轻便的附属设备作为发射装置,对空中高速运动、灵活机动的飞行目标实施拦截和精准打击。

“红旗2号”导弹研制成功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防空力量的重要武器。为了集中力量加快防空导弹的研制和生产,根据国防科工委的调整部署,于1966年1月,专门组建了地对空导弹总装厂,划归七机部领导。随即,112厂向新组建的导弹总装厂移交了生产导弹的五个车间、五个生产技术室及全部生产设备和人员。

此后,虽然在改型方面又做了后续研制,但只不过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和完善。后来,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使防空导弹的后续研制受到严重影响。

这期间,由于世界科技快速发展,美国、英国、法国、苏联等发达国家竞相研制出第二代防空导弹,并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装备部队。如美国的“霍克”改进型,英国的“长剑”“海狼”,法国的“响尾蛇”,欧洲联合研制的“罗兰特”,苏联的“萨姆- 6”“萨姆- 8”“萨姆- 9”等防空导弹,都是第二代防空导弹的典型型号。相比之下,我国在这一阶段的研制明显落后了。

实际上,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武器装备发展才步入正轨。为了加强新时期的国防力量和赶上世界武器装备发展的先进步伐,中央军委适时决策,在武器装备发展方面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这才为研制新一代防空导弹带来新的转机。

防空导弹实施跨越式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主要是立足自力更生,自主研发新一代防空导弹,实现由第一代到第二代的历史性跨越。由于大量采用新技术,第二代防空导弹的作战性能不仅得到大幅度提高,而且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由第一代单一的野战防空,发展为海上近程防空和重地要地防空,防空导弹打击的目标也由高空飞机扩展到低空目标。同时防空导弹的体积和重量也大大减小和减少,机动性和抗干扰性也大大增强。如“红旗7号”系列产品,便是我国第二代防空导弹武器的主要代表,它的主要特点是:作战空域扩展到低空、超低空;作战反应时间大大缩短;制导方式及电子对抗方式由单一转向复合。

现代防空作战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作战反应时间一定要快,这就对防空导弹的作战反应时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难题,研制人员攻克了许多技术难点,如先后攻破了对目标的高速搜索、目标数据处理的最佳滤波、发射转塔的快速调转、导弹发射准备的自动化控制、惯性器件的快速启动及稳定,以及计算机对目标的自动化快速识别、定位、分类、威胁判断、目标分配等关键性技术,从而大大缩短了导弹作战反应时间。第一代防空导弹的作战反应时间,从打开制导雷达到完成发射导弹的所有动作,按作战条令规定通常需要七至八分钟。而新研制的第二代防空导弹的作战反应时间被压缩到十秒以内。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弹的潜能,研制人员在“红旗7号”系列产品上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不仅在防空目标上实现了从高空到超低空的跨越,而且在装备使用上也从空军扩展到陆军和海军,在作战空间上也由陆地防空发展到海上防空。

这一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仍未解除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有继续坚持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如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自行研制的潜射导弹发射成功,使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水下发射导弹技术的国家,从而震惊了世界;80年代中期,我国自行研制的潜射导弹上岸型号发射成功,使导弹技术有了新的突破;80年代后期,我国又相继研制成功多种型号导弹,形成能担负多种防空作战任务的导弹系列,填补了我国导弹技术的多项空白,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研制海基和陆基战略导弹技术的少数国家之一。

第二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这一阶段是我国防空导弹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这才有条件加大新装备研制的投入,以弥补长期以来在装备研制方面的“欠账”。在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同时,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继续坚持自力更生,自主研制新一代防空导弹;另一方面,积极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加速新型防空导弹的升级换代。

由于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了新型防空导弹的研制步伐,从而使我国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顺利实现了从第二代到第三代的跨越。中国发展第三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顺应了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新一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采用了当今最新的技术成果,使其作战性能有了质的飞跃。如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微电子器件,使导弹的体积、重量更小,可靠性更高,机动性更好;防空导弹的火控系统采用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和采用雷达、红外、光学等多元探测系统,以及计算机处理设备,能同时引导和攻击多个目标,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不仅能打击中高空目标和超低空目标,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反战术导弹的能力。目前,我国防空导弹的研制已形成了“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批产一代”的协调发展格局。

新一代防空导弹的研制成功,是我国自主研制和掌控防空导弹技术的重大突破,更是我国防空导弹研制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编辑 杨琳)

(作者是空军某部原政委)

猜你喜欢

红旗防空空军
美173空降旅与克罗地亚防空团正在进行实战演练,发射FIM-92毒刺防空导弹
防空营打靶记
红旗E-HS9
红旗H9
红旗E-HS9
LY-70: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
属于红旗的“前世今生”
空军行动
法国空军
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