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群众身边腐败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016-09-10郭超

唯实 2016年1期
关键词:腐败问题巡查纪律

郭超

加大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查处力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上提出的明确要求,是中纪委五次全会报告和王岐山书记在河南、浙江考察时多次强调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贯要求。2015年初,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2015年反腐期待”调查数据显示,“解决老百姓身边的腐败”以76.4%的得票率成为群众的“最期待”。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严重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严重削弱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形象,严重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必须用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行动、最有力的措施,着力预防,严肃整治。

一、认清现实形势,将责任向末端传递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零容忍的态度正风反腐,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状况明显好转。但从查处的腐败案件和巡查情况看,基层违纪违法、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仍然不少,群众身边的一些“苍蝇”,对群众利益的实际损害超过“老虎”。基层干部的腐败是最具离心力的腐败,群众深恶痛绝。2015年7月份以来中纪委通报的741起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其中一半以上是基层镇村党员干部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违纪行为。盐城市大丰区纪委对基层信访和案件查办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时发现,近两年发生在镇村和七站八所、区直部门中层岗位和下属单位的信访举报和案件,无论是数量还是比重,都呈上升趋势。2014年涉及镇村和七站八所的信访举报占当年信访总量较上年增长8个百分点,涉及区直部门中层岗位和下属单位的信访举报较上年增长5个百分点;立案件涉及镇村和七站八所的占当年案件总量较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涉及区直部门中层岗位和下属单位的占当年案件总量较上年增长7.9个百分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基层落实还不到位,各级党组织要认真落实中央要求,把压力和责任接过来、扛起来、传下去。大丰区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积极探索了“两个责任”落实到支部工作,明确基层党支部书记和纪检委员工作职责,压实责任担当,打通责任传递的最后一公里,确保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下沉到底、落实到位。

二、增强自律意识,将教育向基层延伸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作为国家行政机器的末梢神经,基层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群众。基层腐败问题直接影响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直接损害群众切身利益,侵蚀党群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看似疥癣之疾,实则是溃堤蚁穴,必须防患于未然,坚持教育先行,增强党员干部廉政意识,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突出最基本的内容。强化经常性党纪法规教育,开展“每日一题,每月一考”党纪法规学习教育活动,将中央八项规定、省市禁令要求等编印成册,发放到基层党员干部手中,成为时时可以看到、事事务必参照的“座右铭”,把最基本的纪律规矩宣传到位、教育到人,使纪律规矩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使用最直接的方式。利用金丰廉韵“四位一体”宣传载体,在报纸电视开辟“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专栏,组织基层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参与讨论交流,造浓教育氛围。拓展“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和手机客户端)掌上平台,定期发送提醒短信和典型案例,拍摄廉政微电影,积极举办廉政文艺巡演、廉政书画笔会和摄影展、廉政文化进家庭等活动,以内容丰富、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将廉政文化、勤廉理念传播到最基层。大丰区今年拍摄的廉政微电影《爸爸、您去哪儿了》就曾在网络引起热议,受到社会一致好评。要服务最广大的群众。针对基层党员干部人多面广、能力素质参差不齐的特点,进一步延伸教育触角,通过深入开展廉政文化“送戏下乡”活动,广泛开设廉政讲堂,组织申报创建廉政文化示范点,实现戏送到村,党课上到支部,纪律规矩宣传到党员,强化宗旨观念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党纪法规教育,务求教育实效,确保基层党员干部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体现在行动上。

三、强化行为约束,将监督向重点聚焦

当前,中纪委、省纪委对反映基层干部的违纪问题都进行直接督办,释放出向下层层传导管党治党压力的强烈信号。一些地方在执纪监督实践中,习惯于抓大放小,对反映的基层干部问题,因为层级低、涉案金额小,就放松了纪律的尺子,放宽了纪律的底线,结果养痈遗患,以至群蝇成虎,我们必须把握关键、引以为戒。要紧锁重点对象。主动下移监督重心,打破以往上面“雷霆万钧”,下面“风平浪静”的工作局面,及时调整思路,将监督检查的重点向镇村延伸,着力查处基层党员干部顶风违纪行为。近年来,大丰区纪委主动作为,发挥工作室职能,开展一季一巡查,实行“1+1”模式,即每次巡查1个镇时,延伸巡查1个重点村;巡查1个区直单位时,延伸巡查1个下属单位,不断增强基层监督工作力度。突出下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热点部门中层干部、乡镇七站八所负责人、重点村支部书记等4类监督重点,全面规范基层党员干部履职行为。要改进监督方式。按照“三转”要求,善于整合力量,积极转变方式,切实履行“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职能。我们通过整合纪委内部资源,探索实施“信访调查、工作巡查、纪律审查”“三查合一”工作机制;联合职能部门力量,坚持税务系统查票、督查巡查查账、明察暗访查人的“三查”办法;改变检查方式,由侧重暗访向公开明查转变,由直接参与督查向常态化“飞行检查”转变;强化预警监督,对信访问题突出的单位实行专题分析,发放《信情专报》,及时提醒,督促整改,切实提升监督实效。要加强制度建设。从媒体通报的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看,权力大小不与行政级别绝对成正比,所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务实管用,完善制度体系,不断提升制度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切实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真抓严管,重抓制度规定执行,强化制度性约束,做到“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防止“牛栏关猫”,避免“破窗效应”,让法纪成为不可触碰的底线。

四、坚决惩治腐败,将查处向严字着力

清理群众身边的腐败“毒瘤”,就必须加大纪律审查力度,对腐败行为露头就打、现形就查,以最坚决的态度和最有效的措施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要突出重点领域治理。加强对农村土地征收流转、“三资”管理、惠农补贴、扶贫救济、低保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的监管,针对这些基层腐败多发、易发的重点领域,及时关注,适时组织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违纪问题。坚持运用系统查、查系统理念,加大重点领域问题分析力度,坚决实行“一案双查”、责任倒查,对情节严重并造成重大影响的、基层党组织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管辖地区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突出,或者有案不查、袒护包庇的,严格责任追究。要始终坚持纪在法前。切实转变政绩观,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抓早抓小,做到动辄则咎,发现线索及时追踪,有了反映及时提醒,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最前沿,让红脸出汗、咬耳扯袖成为常态。将基层干部作风建设情况作为治理群众身边腐败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八项规定落实、纪律规定执行、发展稳定大局”等重点,严查作风不实、效率不高、执行不力等行为,为推进改革、服务发展、维护稳定提供保障。要强化责任勇于担当。纪检监察组织要认真履行监督责任,就必须切实理清职能定位、工作方式和作风转变问题,加快推进“三转”,集中精力、聚焦主业,把力量集中到监督执纪问责第一线,以零容忍态度严肃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切实提升履职能力,加大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建立基层新任纪检干部跟办培训制度,抽调基层年轻干部参与重要案件办理,不断加强实战锻炼,夯实履职担当基础。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期,我有所为。治理基层腐败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基层正风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必将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让群众看得到、体会得到、享受得到全面从严治党成果。

(作者系中共盐城市大丰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钱国华

猜你喜欢

腐败问题巡查纪律
浅析新时期电力企业财务稽核工作
多元治理视角下的腐败问题研究
纪律
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的特点、成因及治理对策
高要创新反腐倡廉巡查方式
纪律是所有成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