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非正式制度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6-09-10丁小婷

时代金融 2016年21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经济发展少数民族

【摘要】非正式制度作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经济发展可能起到促进作用或制约作用。非正式制度一般包括风俗习惯、意识形态、民族文化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对以云南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尤其明显。本文以我国西双版纳地区为例,从积极消极两方面辩证的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与制约效果,从而得出推动非正式制度的演进与创新,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结论。

【关键词】非正式制度 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 西双版纳

一、非正式制度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制度经济学中,目前学术界仍然对“制度”一次没有一个统一而标准的定义。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的本质是一套行为规则,该行为规则不仅能约束人们的自身行为还能影响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①,同时也能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作用。通常来说,制度的安排决定了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大小。换言之,如果要使各种要素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经济的最大化增长,必须合理安排其相应制度。

制度又分为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是对制度的一般划分。正式制度指的是人们意识地设计并创造出来的行为规则,包括宪法、规章、及经济主体之间签订的协议。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社会生活中所慢慢形成的以意识形态、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信念以及道德伦理为主要内容的行为准则。这些行为准则被社会成员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守。

不少中方与西方的学者都普遍承认非正式制度在物质生活资料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就非正式制度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方面看,它能凝聚社会力量,提供激励机制,从而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认同感,起到凝聚社会力量作用。其次,它能减少正式制度的实施成本。

二、非正式制度对西双版纳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旅游产业在西双版纳地区的发展十分迅速,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其独特的人文风情,民俗文化是促进其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另一方面,该地区的农业,轻工业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其旅游业。可以看出,非正式制度在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非正式制度对西双版纳经济的促进作用

第一,独特的民族文化。西双版纳的居民族有傣、布朗、基诺、哈尼、拉枯、苗汉、等多个民族。其中傣族是当地最具代表性和独特魅力的民族。②其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世界独有的雨林文化、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共生共存形成的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多国跨境区位形成的多元文化交融的地域文化。

第二,独特的宗教文化。在宗教信仰方面,西双版纳傣族主要受南传上座部佛教与当地原始宗教的影响,③两种宗教互相渗透。因此,“万物有灵”、“灵魂不死”,以及对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信仰主宰了当地居民的精神领域。佛寺佛塔等建筑是当地最有特色的风景线,也是其宗教信仰的体现。

第三,独特的生态文化。贯穿于西双版纳各种文化之间的生态文化是西双版纳的主流文化,也是该地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集中体现。在傣族生态文化中,最负盛名的还是傣族的水文化,每年傣族的泼水节都吸引大量游客。

(二)非正式制度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制约作用

第一,宗教意识强。宗教意识对该地区影响深远,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西双版纳傣族至今延续着佛寺教育的传统教育形式。西双版纳傣族男童年满岁,便被父母送入寺内当预备和尚,接受出家修行前的教育。④根据《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这些正式制度规定,学龄儿童必须进入小学和中学接受义务教育。这也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冲突。

第二,意识形态固化,安于现状。西双版纳居民散漫、自由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中节奏快、高效率的生活方式不相适应。这是由于长时间以来该地居民习惯于原生态生活,安于现状而意识形态固化所导致的。

第三,价值观落后,商品意识差。受到几千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西部民族地区普遍商品意识差,市场发育程度低,市场化改革进程明显弱于东部。农本商末、守家恋土、小富即安等价值观念在该地区普遍存在,根深蒂固的集体无意识,造成了人们市场观念、契约意识的缺乏。⑤

三、少数民族地区非正式制度的创新

从某些程度上来说,非正式制度的改变要比正式制度的改变更加困难。但是,对于非正式制度,仍然可以对其进行创新,诱导,促使其发挥积极作用的一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一)吸取传统文化精华推进地区现代化建设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西双版纳地区以民族文化为主导的非正式制度很难与之相适应。对此,应辩证的看待二者关系,既不能否认两者的冲突,更应该强调“文化整合”,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地制宜,对这些传统文化“创造性继承、创造性转化”⑥具体而言,西双版纳地区应与时俱进,扬弃非正式制度中那些封闭、僵化、保守不符合当代经济发展的部分,注重自我完善的发展,科学地推动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使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二)重视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

非正式制度是人类在长期的行为互动中形成的结果。非正式制度自发出现的过程是社会团体彼此之间集体学习、创新、模仿的过程。⑦非正式制度变迁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学习与创新。少数民族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低是限制了非正式制度创新的一个主要阻力,因此,若想引导非正式制度变迁,就应该加强少数民族的教育水平,重视少数民族教育。

就西双版纳地区而言,应重点协调传统佛寺教育与法定义务教育之间的冲突问题。如何协调传统的佛寺教育与现代义务教育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诸多法律规范的冲突,及道德,伦理,政策问题等。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开放水平

少数民族地区一般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落后,开放性程度低。人们只能根据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规律和传统的风俗习惯安排自己的生活。改变这种落后的非正式制度,只有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西双版纳地区知名旅游景区,开放性程度相对较高,但是随着其旅游业的发展,西双版纳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不是很完善,因此,为了完善该地旅游业的发展,应转变现阶段的旅游产业管理模式,合理规划与相关配套产业的结合发展,科学制定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红梅.《非正式制度约束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湖北社会科学.2008(02):100.

[2]苏平.《西双版纳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云南师范大学,2008.

[3]王纯纯.《西双版纳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1.

[4]郑毅.《冲突与和谐:佛寺教育与义务教育基本关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2012.

[5]黄茜.《浅析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非正式制度约束》.北方经贸,2012(02):40.

[6]杜隽.《非正式制度约束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8.

[7]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1994.

作者简介:丁小婷(1991-),女,云南昆明人,云南财经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经济法。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经济发展少数民族
西双版纳 一个与冬天背道而驰的地方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YUNNAN
西双版纳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