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工业企业R&D资源分布状况及优化配置对策研究*

2016-09-08樊红梅

甘肃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小型企业总数甘肃省

田 愉,樊红梅

甘肃省工业企业R&D资源分布状况及优化配置对策研究*

田愉,樊红梅△

(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省科技评价监测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730000)

对甘肃省工业企业R&D资源的规模及行业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找出甘肃省工业企业R&D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企业R&D资源配置的建议。

企业;R&D资源;分布状况;问题;建议

工业企业是现代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R&D创新的主体。通过研究甘肃省工业企业R&D资源分布与配置,定位工业企业在全社会R&D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对于评价甘肃省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和资源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甘肃省市州工业企业R&D 资源分布情况

1.1全省工业企业R&D活动数量

2013年,我省各市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81家,其中有R&D活动的有291家。将这些企业按照规模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其中大型企业有R&D活动的有43家,占总数的14.8%;中型企业有R&D活动的有51家,占总数的17.5%;小型企业有R&D活动的有189家,占总数的64.9%;微型企业有R&D活动的有8家,占总数的2.8%。很显然有R&D活动的小型企业占总数的比例最大,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是研发的主体。其次为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最低的是微型企业。

从地域来看,兰州的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R&D活动数量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白银,定西,甘南,嘉峪关,陇南,武威,张掖的大,中,小,微企业的工业企业R&D活动数量均处于较低水平。酒泉,武威,张掖,庆阳的小型企业的R&D活动数量相对较高。

1.2按工业企业行业分类

将企业按照行业性质分为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三大类。其中采矿业有R&D活动的有29家,占总数的10.0%;制造业有R&D活动的有251家,占总数的86.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有R&D活动的仅有11家,占总数的3.7%。显然制造业有R&D活动的数量占总数的比例最大,是研发的最重要行业。其次为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总体来讲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整体R&D活动数量均在15以下。制造业的R&D活动数量方面,地区差异较大,武威,张掖,酒泉,兰州的R&D活动数量大于35,白银,庆阳和天水都在接近20的中等水平。甘南,陇南处于最低水平。

1.3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类

2013年,甘肃省共有29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工业企业)开展R&D活动,占全部工业企业的14.7%。其中内资企业284家,占全部内资企业的97.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家,占全部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0%;外商投资企业3家,占全部外商投资企业的9.7%。

从地区来看,隶属于酒泉的有R&D活动的工业企业有59家,全省最多;其次为兰州(52家)、张掖(49家);排名靠后的为嘉峪关(4家)、陇南(1家)、甘南(1家)。内资企业中,有57家分布在酒泉;50家分布在兰州;49家分布在张掖。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中有2家分布在酒泉。3家外商投资企业分别位于兰州、天水、白银。

1.4R&D人员

2013年,我省各市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人员为17565人。其中大型企业占总数的比例最大,是研发的主体,其R&D人员为11215人,占总数的63.85%;中型企业R&D人员2277人,占总数的12.96%;小型企业R&D人员3831人,占总数的21.81%;微型企业R&D人员为242人,占总数的1.38%。

图1 内资企业数量占比分布图

总体来讲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的R&D人员数量方面,除了酒泉小型企业R&D人员数量超过了1000人,其他也均在1000以下。大型企业的R&D人员地区差异较大,有大于2000的白银,金昌,兰州,也有小于500的定西,武威,张掖,甘南,陇南,平凉几乎没有。

1.5R&D经费支出

1.2.2.1 社会隔离 采用Hawthorne开发的一个维度的量表[5],采用五个Likert等级(1分代表从不这样,5分代表几乎总这样)作为评判尺度。量表包括6个测量条目。分数越高代表社会隔离越严重。本次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610。

2013年,我省各市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R&D经费400742.9万元。其中大型企业实力最强,投入的R&D经费占总数的比例最大。其次为小型企业和中型企业,微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小,实力最弱。其中大型企业R&D经费有288873.6万元,占总数的72.1%;中型企业R&D经费有33988万元,占总数的8.5%;小型企业R&D经费有73792万元,占总数的18.4%;微型企业R&D经费有4089.3万元,占总数的1.0%。

大型企业的R&D经费方面,地区差异较大,既有大于60000万元的兰州,嘉峪关,金昌。也有低于20000万元的酒泉,庆阳,武威,张掖。

2 甘肃省工业企业R&D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2.1R&D科学研究人员与高学历人才少

2013年甘肃省工业企业,R&D人员占比2.42%。拥有博士学历人才286人,占比1.96%,硕士学历人才1263人,占比8.68%,本科学历人才9550人,占比65.87%。硕士、博士学历R&D人员比例较发达地区占比低总量少。总体来看,全省R&D人员总量少,高学历人才占比低。无人从事基础研究,从事应用研究人员总量391.8人,占全部R&D人员比例3.1%,人员投入严重不足。

2.2R&D经费内投入总额偏低

甘肃省R&D经费支出额逐年增长,2007年甘肃省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总额14.66亿元,2013年这一指标达到 40.07亿元,年均增长率18.55%,总量增加较快。2002-2012年年均增速高达17%,这一增速仍与全国同时期平均水平有较大差异,同一时期内全国R&D经费支出增速平均值超过20%,各年度全国平均增长率均在17%以上。甘肃作为西部省份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基数上增长,与东部沿海省份对比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总量与增速都有较大差距,且差距逐年拉大趋势明显。

2.3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不足

2013年全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4.7%、10.7%和84.6%,甘肃省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试验发展三者的比例为13%:15%:72%,甘肃工业企业R&D支出的比例分别为0:3.4%:96.6%。工业企业R&D支出结构严重失衡,企业将高达96.6%的经费投入到试验发展中,基础研究投入为0,说明企业对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过低。

各市州R&D资源分配不平衡。2013年,兰州、酒泉、嘉峪关R&D经费支出相仿,合计占全省R&D经费支出总额的58.08%,白银,酒泉,天水三市的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28.67%,其他8市州合计占比仅13.25%,层级差异较大。按大中小型企业分类,兰州各类型企业R&D活动数量均处于较高水平,酒泉、武威、张掖和庆阳小型企业的R&D活动数量相对较高,其它市州R&D活动数量较低。各类型企业R&D活动人员数量方面,白银大型企业的R&D活动人员数量方超过2000人,金昌、兰州超过500,甘南、陇南、平凉R&D活动人员数量为0。酒泉小型企业R&D活动人员数量超过了1000人,领先于其它地区。

2.5各行业工业企业R&D资源分布不平衡

各行业R&D资源分配不平衡。从大类看,采矿业、制造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有R&D活动数量分别为29家、251家、11家,制造业占总数的86.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仅占3.7%;制造业以外行业R&D活动数量偏低。

3 甘肃工业企业R&D资源优化配置的建议

3.1加强企业主体地位与金融杠杆作用

首先要强化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企业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导企业提高创新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应鼓励国有企业成立研发机构,并对科技创新给与更多政策激励,增强国有企业“以大带小”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带动作用。其次,建立杠杆化的科技激励机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创新。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为有R&D需求的企业配套金融杠杆,联合金融企业,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多政策优惠与资金支持。第三,优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由政府主导,引入社会资金,成立行业化的科技创新基金,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并许以投资者合理的专利或实物回报,提高配置资源的效率。

3.2提高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纽带和配置作用

结合我省实际,政府加大科技投入是最为重要的一面,甘肃省科技进步水平考核中达到标准的市州数量极少,一方面是地方企业在科技投入方面的动力不足,但是科技投入力度不够大也是重要原因。更多的政策性资金对企业创新引导作用不可忽视。其次,政府加大推动科技人员素质提高与人员结构优化力度。可由政府提供平台方式,引导优势行业、企业培训研究人员,同时引导企业加大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投入;同时针对大量研究人员在高校与研究机构的现实,可以政府为纽带,促进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的结合,将企业研究外包或科研机构与项目共建,促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第三,结合新时期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获批建设的良好形势,通过招商引资等手段引进符合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企业,优化我省工业结构,改善我省制造业独大的现状,让多元创新主体成为我省科技创新的源动力。

3.3改善科技创新环境,大力引入科技人才

首先可在我省现有传统行业中引导企业建立研究机构,提高企业科技创新实力。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创新主要力量,高新技术产业比传统行业的规模更小,更依赖于创新发展,对地方政策依赖度较高。

在经济落后,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较少的前提下,改善人才待遇,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是提高人才吸引力的重要推手。同时以政府资金支持方式补贴科技人才就业,建立长效的科技转化激励机制,使科技人才能够得到与东部发达地区相近的待遇,是留住人才的一个可行手段。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提高人员待遇是吸引人才流入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人才的集聚,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

X823

本文获得甘肃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支持,项目编号:1305ZCRA180。

樊红梅,女,1969.3,副研究馆员,统计分析,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猜你喜欢

小型企业总数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一半”与“总数”
小型企业迎来内控规范“春天”
《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开始征求意见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我军歼敌总数及各年度的歼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