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洒在毕节的土地上

2016-09-07郭红梅

花样盛年 2016年8期
关键词:织金县农活背篓

郭红梅

2016年6月21-24日,我们走进了贵州毕节市后寨乡,给麻窝寨小学、坪寨小学、三坝民族小学、街上小学等6所小学的孩子们送去2186双爱心鞋。这是我们爱心鞋第46站。

待建的校舍与破烂的桌椅

在走过一段水坑奇多的碎石路后,我们把视线落在了“织金县三坝民族小学”白底黑字的校牌上。

蓝色的铁质校门,有部分铁柱已经掉漆,留下深浅不一的锈迹,走进去,旁边是一栋破旧的两层平房,部分墙体已经剥落。“小时候,我就在这里上课。”随行的当地志愿者罗振说。

操场右边,绿丝网隔开的是一栋待建的校舍,竹子搭建的架子还没有撤掉,一块“施工重地,闲人免进”的牌子就钉在竹子上。“已经中断一两年了,一直没有人来施工。”罗校长说,“我们天天担心孩子们的安全。”

教室里,木质的课桌椅大多残破不堪。桌面凹凸不平,有的甚至穿了一个大窟窿;桌子的抽屉也是各种坏,一不小心,书包就掉了出来。孩子们坐的椅子,摇摇晃晃,坐不平稳。

后寨乡的其他几所学校,无一不是这样的桌椅。

清晨的读书声

8:40上课,大多数孩子七点左右就到学校了。以前,孩子们总是在校园里玩耍、嬉戏,后来志愿者温老师便组织孩子们回到教室里,让班长带读。现在,校园里书声琅琅,洋洋盈耳。“孩子们其实很爱学习,慢慢地自发形成这样的读书氛围就好了。”温老师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正面引导孩子们重视学习,毕竟在校时间就那么点,“在家里他们都要干农活,到学校里,便让他们多学习一下吧。”

近年来,国家与贵州省委对留守儿童都高度关怀,出台了不少相关的法规,落实到学校教师的具体要求是:“一人一卡、一户一策”开展留守儿童排查建档工作。为此,老师们每个月要至少走访三次留守儿童家庭。

但常常,老师们跟着学生走一两小时山路去到家里,却发现爷爷奶奶外出干活了,天黑前也等不到他们回来;老师打电话给孩子的父母却总没人接听。

为此,学校设立了“阳光少年之家”,就算是寒暑假,孩子们也可以在这里学习、玩耍,老师们则轮流值班陪伴孩子。

在这里,老师与孩子的联系,远比其他地区要紧密。老师是孩子的学习引导者,也高度关怀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成长。

那些背影

薄暮时分,山路上走着两个孩子,他们都背着一个大背篓,背篓里是满满的猪草。在这里,孩子们放学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放下书包,背上背篓,出去打猪草或者做农活。一个男孩实在走不动了,便招呼伙伴一起坐在路边休息。不一会儿,他们起身,又继续往山上走。 我在罗老师家的楼上,看着他们被压弯的瘦小背影,渐行渐远,终于不见。

男孩们的身影刚消失,一对祖孙的身影又出现在山路上。奶奶和孩子背上的背篓里都是满满的土豆,奶奶的背篓上还加了一麻袋土豆。这里的老人和孩子,无一不负担着繁重的农活。

我想起这里四五年级的孩子跟其他地区一二年级孩子差不多的身高,再看着眼前山路上的身影,心里涨疼,欲说却已经忘言。

求学路上手牵手的姐弟

6月 23日,清晨 6:30,天刚刚亮。在这平均海拔1680米的贵州毕节市织金县后寨乡,孩子们身披厚厚的外套,背着书包,成群结队地走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我们一路相随。

爬坡的时候,看见一对姐弟,他们手牵着手。姐姐低着头,弟弟看见我在拍照,便羞涩地用左手挠挠头。

“他读学前班的时候,经常走不动路,老迟到。”姐姐罗光佁说。那时弟弟太小,身体弱,每天长时间体力透支,山风又大,便时常感冒生病。不仅弟弟,罗光佁刚上学那会儿每天都筋疲力尽,“但是走得久了就不累了”罗光佁笑着说。

一不小心,罗光佁在下坡路滑了一下,我抓住她。再往前走,有一段坑洼积满了水,小心翼翼踏过泥泞的通道,罗光佁白色的鞋子和弟弟黑色的鞋子都粘上了泥巴。“脏了,我就和弟弟的一起洗。 ”

如果下雨,山路会更难行,走一回,鞋子脏得不行,衣服也常会淋湿。“反正就打着伞到学校,管它湿不湿呢!”聪明的罗光佁,在几次大风吹翻手中的伞后,就学会了风从哪边吹来,伞就打向哪一边。她把这个技巧传给了弟弟。

路很长,山风很冷,云层很厚,但是眼前姐弟俩脸上的笑容,紧紧相牵的手,让我分明看见,阳光正洒在这块土地上。

猜你喜欢

织金县农活背篓
大棚开直播 密云“新农活”
黄牛背篓
退而不休 “武”出精彩
直播卖苹果 变成“新农活”
农活托管 让农民当上“田掌柜”
白嘴角马的背篓
背篓 外一首
背篓人家
织金县召开“一评三管好”活动协调推进会
跟着奶奶做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