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写《礼器碑》(二十一)

2016-09-06滕西奇

老年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曹全碑汉碑汉隶

□ 滕西奇

怎样写《礼器碑》(二十一)

□ 滕西奇

第八章 学隶三步曲

图1

学习书法,包括继承和创新两个方面。不继承,所谓创新只能是野狐禅,只继承不创新,则是书奴。只有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自家风范的作品来,才是学习书法的最终目的和最高标准。经验证明:继承的根底越深厚,创新的后劲越大。

我根据自己学习隶书和从事高校书法教学的体会,并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总结出“学隶三步曲”一套学习隶书的路子,效果和反映尚好。

现不揣浅陋,介绍如下。

一、奠定基础

第一步为初学阶段,以《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为范本进行临摹。这四个汉碑的隶书,字口清晰,笔法规范,格调高雅,以圆笔为主(《礼器碑》方笔稍多),最适合初学者摹习。

清代王澍(1668-1743年)说:“《乙瑛》雄古,《韩敕》变化,《史晨》严谨,皆汉隶极则。”他认为学汉隶者,须始《史晨》以正其趋,中之《乙瑛》以究其大,极之《韩敕》以尽其变。此为经验之谈。

《乙瑛碑》,东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立,全称《汉鲁相乙瑛请置孔庙百石卒吏碑》,内容为鲁相乙瑛奏请在孔庙设置百石(dàn )卒史掌领祭礼之事。因为遴选的百石卒吏名叫孔,所以此碑也称《孔碑》。此碑现存于曲阜市孔庙内。

《乙瑛碑》法度森严,用笔精熟纯正,波磔分明,结体端庄规整,意态醇厚爽秀,章法匀整,疏密有度,风格雍容典雅,文字规范,几乎没有通假字,是我国隶书鼎盛期的精品,有“汉隶之最”“汉隶之最可师法者”之誉。(图1)

图2

清代翁方纲评此碑时,除了推崇之外,还指出了其不足,他说:“骨肉匀适,情文流畅,诚非溢美,但其波磔已开唐人庸俗一路。”与《张迁碑》《石门颂》等汉碑相比,《乙瑛碑》个性不够突出,波磔不够伸展,自不待言。因而,临写时要力求笔法灵动多变,波磔要放得开,力戒拘谨平板。至于是否“开唐人庸俗一路”,只能说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知道此碑存在的不足,临写时保持憬悟,也是十分必要的。

《礼器碑》东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立,碑文是赞扬鲁相韩敕修饰孔庙、建造礼器之事。此碑现存曲阜市孔庙内。

《礼器碑》,用笔娴熟,笔法规范,线条瘦硬坚挺,笔画方圆兼得,主笔突出,主次分明,中宫紧收,结合紧密而舒放,极富变化,是汉碑隶档的极品。

王澍在《虚舟题跋》中评道:“此碑最为奇绝,瘦劲如铁,变化若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清方朔在《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中说:“字之方正沉厚亦足以称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清何绍基跋此碑说:“朴翔捷出,开后来隽利一门,然肃穆之气自在。”

由于《礼器碑》中方笔较多,初学者临写有一定难度,所以我觉得在临写《乙瑛碑》《史晨碑》或《曹全碑》之后,再临写此碑最好不过。

《史晨碑》,东汉灵帝建宁二年(公元169年)立。碑阳刻《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俗称《史晨前碑》,记载奏章;碑阴刻《鲁相史晨飨孔子庙碑》,俗称《史晨后碑》,叙述祭祀之礼。前碑和后碑风格一致,当为一人所书。此碑现存曲阜市孔庙内。

《史晨碑》隶法纯正,笔画圆润,结体工稳严谨,端丽典雅,神完意足。

《史晨碑》历来受到推扬,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说:“字复尔雅超逸,可为百代楷模,汉石之最佳者也。”方朔在《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中说:“书法则肃括宏浑,沉古遒厚,结体与意度皆备,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王澍说:“ 吾以《孔》《韩敕》《史晨》三碑举似学者,以为遒古莫如《孔》,清超莫如《韩敕》,肃括莫如《史晨》,三碑足概汉隶。”(见图2)

学习此碑,要在沉稳中求爽利,结体端庄中求变化,增强潇洒自然之趣,以免藩俗。我在学习此碑时,总觉得它的格局较小,临写后的作品有点局促。解决的办法,是通过临写《张迁碑》《石门颂》补直罅漏。

《曹全碑》,东汉中平二年(公元I85年)立,内容为曹全属吏王敞等人歌颂其执政与出征的功绩。此碑现存西安碑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明代拓本。

《曹全碑》是东汉碑刻隶书中的优秀之作,笔法纯正规范,以圆笔为主笔画圆润秀雅,结体内紧外松,体态古媚宛然,气质高雅,风格遒丽典雅,是初学隶书的理想范本之一。

清万经评此碑时说:“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中说:“字法道秀逸致,翩翩与《礼器碑》前后辉映,汉石中至宝也。”方朔《枕经堂金石书画题跋》中评道:“此碑波磔不异《乙瑛》,而沉酣跌宕直合《韩敕》。正文与阴侧为一手,上接《石鼓》,旁通章草,下开魏、晋、隋及欧、褚诸家楷法,实为千古书家一大关键。不解篆籀者,不能学此书;不善真草者,亦不能学此书也。”(见图3)

图3

过去我对《曹全碑》在认识上有误区,总觉得它秀丽有余,雄强不足,气势不够。教学时便让女生临写《曹全碑》,让男生临写《史晨碑》《乙瑛碑》或《礼器碑》。后来我看到了放大本,见其笔力雄强,气势奔放,顿改旧观。

学习《曹全碑》要特别留意的是:此碑中竖画既长且重,有的字体偏高,与竖画轻灵、结体扁平的其他汉碑作品相比,有些另类。为此,临写此碑时要收敛竖势,加强横势,破长为扁。写过颜体楷书再写《曹全碑》的,由于缺乏清醒的认识,往往将竖画写得更加粗壮,背离了隶书用笔和结体的基本原则,此为不善学者。

以上《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曹全碑》都临最好,但至少要临写其中的两个。写得大致像样,即笔画基本准确或基本到位,便可进入第二个步骤。

猜你喜欢

曹全碑汉碑汉隶
张健书法作品
巴蜀汉碑书法艺术探究
古代隶书硬笔临摹字帖(一)
汉碑的个性特征及其审美趋向
浅析汉碑的形制及其演化
汉碑档案
文徵明、祝允明辑《汉隶韵要》考论
对临《曹全碑》之二
对临《曹全碑》之一
安处养元气 燃犀熔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