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草鱼生态健康养殖  新模式与效益分析

2016-09-06张桂芝李凌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10期
关键词:青饲料草鱼苗种

○张桂芝李凌

池塘草鱼生态健康养殖新模式与效益分析

○张桂芝1李凌1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提高、“生态优新”养殖理念的融入,传统的水产养殖方式已逐渐由生态健康养殖、高密度养殖、新品种优结构养殖等替代。芜湖县“渔得水”家庭农场场主,在面积为70亩的无公害池塘里,按56:24:20的养殖新模式进行养殖,即主养草鱼搭配鲫鱼、鳊鱼、青鱼、鲢鳙等常规鱼。该农场技术负责人经过多年的不断摸索,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日趋成熟。2015年,在草鱼价格和销量都处于低糜阶段,因措施得力,其养殖产量及养殖效益都很可观。笔者通过包村联户的方式与技术人员交流、跟踪服务,以及对其填写生产记录中的数据进行了汇总:总产量85400kg,亩产1220kg,获纯利润35.84万元,亩利润5120元。现将其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池塘条件

选择交通便利,便于运输,水源充沛、水质好、水质符合国家水质标准、塘口周围5公里处无污染源,进排水方便且独立。池塘为长方形,面积共70亩,分8个塘口,每个塘口为8~10亩,面积太大不便管理。水深2.2~2.5m,清除过多的淤泥,淤泥厚度不超过30cm,每个池塘需配备一台增氧机。

二、放养前准备

池塘干塘后,排尽塘内所有积水,暴晒直至干裂,然后加水15cm左右,每亩用100~150kg生石灰或用漂白粉或用茶籽饼等全塘泼洒进行消毒。消毒7~10天后,先试水,然后再放苗种,这时池水保持在1.2m左右。

三、苗种选择及投放时间

选择有资质的省级良种场购买品质纯正、体色相同、身体光洁不拖泥、活动力强、无病无伤无畸形、规格整齐的苗种;苗种在2-3月份投放,小乌放养时间为6月份,放苗前用食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进行消毒,以防把病原体带到水体中。

四、苗种放养规格与比率

该农场以养殖草鱼为主,按照80:20(即草鲫鳊青占80%:鲢鳙占20%)的模式进行养殖,其中草青鱼亩放养量占总放养量56%、鲫鱼鳊鱼占24%、鲢鳙占20%。

五、日常管理

每天坚持巡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表1 苗种放养规格与比率

1.饲料管理 草鱼是以青饲料为主的草食性鱼类,在投喂上应进行配合饲料与青饲料合理搭配,实行“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青精结合”的科学投饵原则进行投喂。

⑴饲料种类 青饲料:主要是以黑麦草、苏丹草、水草等,草要求鲜嫩,以便草鱼消化吸收;配合饲料:蛋白含量应在28%左右,配合饲料与青饲料比例7:3为宜,应交替投喂,并定期在配合饲料里加多维及中草药等添加剂,以增强鱼体体质,配合(颗粒)饲料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养殖要求。

⑵饲料投喂 遵循“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饵方法:看季节,实行“两头精、中间青”的原则进行投喂;看天气,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看摄食活动强弱,活动力强多喂,弱则少喂。

2.水质改良“要想养好鱼,水质很关键”。养殖期间池水应始终保持“肥、活、嫩、爽”。早春水深控制在2.0~2.2m,当水温回升到20℃时,每半个月加注新水一次或根据情况加换水,改善水质。换水量不能超过池水总量20%。定期消毒,在发病高峰期,每两周全池泼洒一次消毒剂,定期泼洒底质改良剂,定期泼洒EM菌等微生物制剂,以改良底质,使池塘水体保持良性生态养殖水体环境。

3.病害防治 要遵循“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草鱼抗病力差、成活率低,每年4-10月份是鱼类发病高峰期,因此整个养殖期间必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为预防草鱼“三瘟病”,多采用杀菌红、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水体消毒剂等药物全池泼洒;为预防草鱼肝胆综合症,可在饲料中添加护肝宝、强肝散等药物配制成药饵;为提高鱼类免疫力,定期使用免疫多糖、VK、三黄粉等制成药饵投喂或拌饵投喂,并定期泼洒EM菌等微生物制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给草鱼苗种注射免疫疫苗,以降低养殖发病率。养殖期间如发现疾病应对症下药,不能盲目用药或过量用药。

总之,在整个养殖生长过程中草鱼等鱼类发病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表2 投入产出情况表

(1)苗种引购把关不严。如苗种自身带有病原、鱼体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等。(2)养殖环境不良或恶化。如水质过肥,施用过多的肥料或未经发酵的人蓄粪肥,容易感染病菌,尤其是车轮虫病;养殖密度过大;水质差,池塘水质中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等指标超标;残饵清除不及时;病鱼未及时捡出;水草腐烂变质等。(3)投饲不当引起发病。主要指投喂了变质食料或投食量过大;投喂带有病原的青饲料如青草、黑麦草本身带有寄生虫。

4.捕捞捕捞时可捕大留小,均衡上市。根据市场需求及生产资料周转等因素加以考虑,及时挑选上市,既满足市场的需求,降低池塘荷载,又可缓解生产资金的紧缺,提高整体生产能力。

六、经济效益与分析

整个养殖期从2015年3月开始至2016年2月份结束,该家庭农场经过1年的精心饲养,在面积为70亩养殖池塘中共生产出草鱼49000kg、养殖成活率为80%左右、其平均规格达1.75kg/尾左右,均价12.8元/kg、收入62.72万元;年产鲫鱼、鳊鱼共14000kg、均价14元/kg、收入19.6万元;花白鲢共18900kg、均价7元/公斤、收入13.23万元;青鱼共3500kg、亩产50kg、均价28元/kg、收入9.8万元 。综上分析得知:总收入105.35万元,总投入(如苗种费、饲料、塘租、水电、人员工资等费用)69.51万元,获纯利润35.84万元,亩纯利润5120元,饲料系数为1∶1.8,养殖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七、小结

1.该农场的苗种来源于有资质的省级良种场。按56:24:20养殖模式进行养殖,因技术成熟、管理得当,加上销售渠道好,价格相对要高,养殖收益可观。

2.养殖生产过程中控制好水环境,使用生物肥料肥水,投喂饲料新鲜不变质、不过当,养殖出的鱼规格整齐,体色好。

3.选择草鱼56∶24∶20的放养模式,可促进生物间的互利互补作用。保持水体生态良性循环,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利用青饲料直接投喂草食性鱼类如草鱼、鳊鱼;草食性鱼类的残饵、植物碎屑、腐殖质又可为杂食性鱼类提供饵料如鲫鱼;杂食性鱼类的粪便可以肥水,使得浮游生物繁殖,为滤食性鱼类提高天热饵料如鲢鳙。

4.做好养殖品种的捕捞上市工作。根据市场需求上市,这样既提高了养殖品种的品质品味和上市产量,又相对提高了销售价格,增加了养殖经济效益。该农场养殖鱼类的销售去向:一是销往垂钓中心作休闲垂钓;其次销往养殖户用于大规格养殖以及根据市场需求滚动上市。

(通联:241100,安徽省芜湖县农委水产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青饲料草鱼苗种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金银草的加工调制技术
屋檐下的小草鱼
籽粒苋的种植与实用价值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草鱼“四大病”症状及防治方法(上)
广东沿海驯养条石鲷的全人工繁育及苗种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