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课女多男少的困境分析与对策探讨

2016-09-06乔志亮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关键词:女声学时声部

乔志亮(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合唱课女多男少的困境分析与对策探讨

乔志亮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浙江温州 325035)

综合大学音乐院系学生女多男少的状况由来已久。因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致使合唱课声部分配纠结,经典作品难进课堂,置教学于尴尬境地。为解决男女比例失衡与课堂实践之间的矛盾,执教者应依据男生稀缺、稀少、较少等班情分别采用适宜的合唱组成形式。具体应对策略是:以男当女,成全班级女声合唱;动手改编,充实混三(女二男一)混四(女三男一)曲库;在同年级和邻年级间打破界限对学生重新编班,为演示典型混四(女二男二)创造条件。

合唱课程;女多男少;混声合唱;女声合唱

一般讲,班级学生性别结构对一门课程如何施教不会产生影响,以综合大学音乐类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绝大多数课程而言,学生男女比例如何老师无需多虑却并不防碍组织教学。然而,某些术类①指技术或技能类,相对于学术或理论类而言.集体课却有所不同,当男女有别的身体技能(歌声、舞姿等)构成教学实施的对象依赖,其阴阳互补的视听感受又是教学内容的必然载体时,男女比例一事不仅成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和内容设定的制约因素,而且其相关问题处理是否得当还直接关系到课程目标能否实现或在何种程度上实现。合唱音乐的物质基础是丰富多彩的人声(男女高低)与其各种编织,课堂中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应是多声部合唱实践的基本条件,也是课程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的起点和依托。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历史与现实却从未尽如人意,班级学生组成向来是女特别多而男特别少,如此阴阳失衡致使歌曲选择困难,声部分配纠结,这已经成为长期困扰合唱教学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对此给出分析与思考,并从施教角度提出建议,试图予以应对。

一、困境分析

(一)阴盛阳衰的现状

综合大学音乐院系学生女多男少的状况由来已久。以温州大学音乐学院为例,它从始创至今17年,共招54个班,学生总数为1 468人,女生占85%,男生仅占15%,参见表1。

根据历年班级男生在全班总人数中的占比,可将班级划分为男生稀缺、男生稀少、男生较少三种类型;2001年、2006年甚至出现了无男生的2个班,男生最多的3个班也分别才有8、9、10名男生,参见表2。

大学音乐院系学生女多男少的情况并非只存在于温大,几十年来,全国各地高校音乐院系其实几乎都是如此。对此现象,钱大维的《混声三部合唱应在师范音乐教育中大力推广》,陈国符老师的《论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改革》等文章[1-3]都已经指出,2009在浙江嘉兴南湖举行的高等院校合唱教育高峰论坛上,来自江西师范大学的吴一帆、杭州师范大学的阎宝林、湖南师范大学的周跃峰、河南大学的陈家海、西南大学的文思隆等老师也都提到这一状况,执教者无不感同身受。阴盛阳衰置合唱教学于尴尬境地,观其走向似亦毫无减缓之迹象。

表1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1998-2013学生性别统计

(二)合唱实践的局限

声音塑造与作品演示是合唱课堂的重头戏,然而其实施却是以音质悬殊的声部搭配和音区互补的人声集合为基础的。学生女多男少与此基本规律相背离,着实造成声部失衡乃至音质单调,高低难应致使音区狭窄,显然这是合唱实践的严重缺失,也为受教者技能与素养的形成设置了不小障碍。

表2 男生少的三种班级类型

1.声部分配的无奈

声音塑造的先决条件是合唱主体须有“和而不同”的美学理念且具备基本合理的声部组合。然而面对男生少的各种班级(表2),在练声伊始授课人便遇到声部分配的难题,勉强为之则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无男生班级可以女声合唱分配声部并塑造应有声音即可。而仅有一二名男生的班级其声部分配则存在较大的缺憾:这一两名男生无法承担一个声部,却又不能使其游离课堂练习之外,授课人将就行事便往往重女轻男而以女声合唱来安排,将为主的女生声部分妥后或一男编入某声部,或二男分别编入不同声部,以低八度附随形式与同声部女生形成齐唱,但音质属性方面,无论单个声部还是所有声部,声音显得不伦不类,个性突出的男生声音(非艺术需要)明显地干扰了合唱声音的共性。男生稀少型班级问题也很多,三至五名男生(约占全班一二成)在女二男一混声三部合唱(后简称混三)或女三男一混声四部合唱(后简称混四)中勉强可承担一个声部,但是,此时女生声部,无论是女高音声部(或分为女高音声部Ⅰ和女高音声部Ⅱ)还是女低音声部,其中女生人数均将二倍甚或三倍、四倍于男生,声部之间难以平衡,声音整体无法达到合唱应有的协调程度。男生较少型班级声部之间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六至十名男生可以满足混三或混四对男生数的要求。不过,虽然混三混四能够勉强或基本符合男生稀少、较少型班级的实际,可遗憾的是出版物中混三歌曲屈指可数,混四歌曲则几乎看不到,练习作品难以寻觅,势必会影响到课堂合唱实践的顺利进行。

声音塑造的主旨在于通过训练使各声部相互之间音准取得谐和、音量获得均衡、音色同中有异,进而使声音整体达到丰富而协调的理想状态①合唱声音“谐和”“均衡”“协调”概念的出处:“协调……要求各声部在音量和音色上相互平衡,在音准上除了某些有倾向性的音外,其余各音大都要求平稳进行……在协调中,我们将各声部相互在音量和音色上的关系叫做均衡,而将各声部相互间在音准上的关系叫做谐和.” 参见:马革顺. 合唱学[M]. 上海:上海出版公司,1963:14.,然而因女多男少而导致的声部分配的失衡使得丰富协调的合唱美声追求一开始便遭遇先天不足。

2.精品演示的无缘

作品演示是声音塑造的最后归宿,也是合唱艺术美的直接呈现和最终完成。被演示作品的选择无可置疑应以中外音乐史上脍炙人口的、或者当今乐坛中广受赞誉的合唱精品为主。众所周知,女二男二混声四部是合唱作品最典型的组成形式(后称典型混四),合唱艺术的形态特征与精妙绝伦在当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所谓精品则绝大多数是以此形式写就并传扬于世的。要演唱这些精品就须要具备男女大致相当的人员组成之条件,而这却恰恰是温州大学及众多同类院校合唱课堂上从未有过的事情,换句话说,此类精品在女多男少且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是无法进行练习和演示的。教学实践中曾有以女代男来演示典型混四的事例[4],此时女声承担原谱男声声部,其音高将移高八度,如此一来,原本合理的和弦排列因声区翻高而造成声部交错或声部超越,纵向结构则是音层倒置致使多声织体错乱,最终结果便是艺术表现遭受严重扭曲,名家名作顿时面目全非。

传扬合唱精品是课程的重要任务,营造合唱文化是教学的应有功能,合唱课程与合唱精品本应相伴而行,此为天经地义,而如今却因男女失衡,彼此居然渐行渐远,这怎么不是合唱教学的被迫失职和莫大遗憾!

二、对策探讨

性别失调一时难以扭转,应对策略还须努力探讨。从实际情况出发并以增强课程功能与提高育才效益为目的,笔者不揣浅陋试提具体方法如下。

(一)授课策略的改进

以自然班为单位且女多男少依旧之时,老师自当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主动采取合适措施。上文针对男女悬殊曾提到宜采用的合唱组成形式,那虽属应景无奈之举,却也是分析实情后的初步应对。典型混四无法进课堂,此非人力可左右,但依据班级男女实数,分别采用女声、混三、混四等合唱形式的做法还须尽力应用好。现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如下两点改进意见:

1.以男当女,成全班级女声合唱

仅有一二名男的男生稀缺型班级演示女声合唱时,同声部内男生与女生构成八度重叠,但因男声个性突出,致使声部共性严重受损。既要男生参与练习,又要抹去其“鹤立鸡群”之声,那么权宜之计便是:要求男生去真存假,全部用假声演唱。假声音高恰是真声的高八度,于是男女间变八度重叠为一度平行,男声力度也随之减弱,如此便可获得班级女声合唱的相对声音纯度并营造相应的合唱艺术风韵。有男生觉得自己多余并感到些许压抑甚至委屈,但一切为了艺术,有共同追求就应克己奉公。况且假声技巧也是演唱能力的体现,无论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中的哪一种,假声的精彩运用均不乏其人①梅兰芳、李玉刚、Vitas等人假声光彩照人.,男生会唱假声、唱好假声本是声乐学练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它在声乐实践中也有着较广阔的应用前景。男生甘心配合并经过有目的性的练习,大都能掌握假声技巧。以男当女并非万全之策,却使课堂曲线似地坚守了一份艺术的纯真,并使学生获得了驾驭一类合唱形式的亲身体验与演示实践。

2.动手改编,充实混三混四曲库。

在综合大学音乐院系合唱课中提倡混三已是同仁的共识[1,2],笔者赞同此说,且已在授课中落实于行动,进而还认为应依男女实数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做法,即:男生较少型班级用混三,男生稀少型班级则用混四,两种组成形式与各自所对应班级的合唱实践之间具有较高的契合度。然而问题在于,刊行物中混三混四作品少之又少,实在无法满足课堂之需。所谓提倡还只是愿望,要把它变为现实还需各方通力合作并不懈努力,而何时能变为现实却谁也给不出时间表。面对“等米下锅”的合唱实践,与其大声呼喊,毋宁动手“添柴”。照理说,合唱曲编创工作专业性极强,通常由作曲家来完成,而并非合唱老师必为,然若其能为,那何尝不是应需之才及合唱教学之幸事。其实,选取现有常用组合形式的中小型合唱歌曲对其进行改编并非太复杂之事,其所需主要路径与技术是:在吃透原作、掌握班情并对合唱艺术了然于心的前提下,利用现成和声织体作音层增减,将某声部作八度等音高移动,或改变和弦排列等等。改编属于述而不作,一般地说,比真正意义的创作容易很多,况只限内部使用(尊重原作)而不以传世作品去苛求。心中追求高远,却要卸下包袱,笔者以为授课人在此领域完全可以小试身手。笔者曾应需而作尝试,剖析原作,谨慎落笔,音作增减,谱作调整,欲在女多男少班级与现有合唱作品之间架起一座桥梁。笔者岂敢奢望精彩,权当为授课增添所需材料,却也为课堂实践乃至课外合唱活动提供了一定保证。参见表3:

表3: 乔志亮改编民歌合唱歌曲三例

(二)多班男女的混编

以自然班授课,老师作为毕竟有限,学生依旧无法与典型混四结缘。在现有条件下,若要更多地缓解女多男少带来的教学困境,那么还须在课程对应的多个班级中作学生的分化与整合,最大限度地创造演示典型混四的条件,尽可能发挥课程应有的育才功能。然而,这便牵涉到院系层面的教学管理乃至校方教务部门的统筹协调,当然合唱老师有义务去说服相关责任人,通过协商取得共识,使方案得以实施。

首先,同年级打破班界,组成典型混四与女声合唱,分别组织授课。受兄弟院校相关课程实践的启示[4],这里就具体实施稍作陈述。通常一个年级会设二至四个班,尽管专业不同(参见表1),但合唱课(即合唱与指挥课,为必修课)开设时段一般是相同的,这就为同期课程打破班界,重新编班提供了必要条件。一个年级两个班级的情况,由于男生数一般来说不足以承担典型混四中男高音和男低音声部,故暂不讨论。我们先设定同年级有三个班,再设定每个班的学生数为平均数①平均数计算参见表1,公办与民办平均数相加,再除以2. 如此,其数据则为:总数27人,女生23人,男生4 人.,则共有81名学生,其中女生69人,男生12人。先将女生均分为三组,每组为23名;12名男生以课程总长1/3学时为时间单位轮流与每组女生组成典型混四班;女生按组轮流参加典型混四班1/3学时,其余2/3学时则属女声合唱班。原以三个自然班授课,现以三个重编合唱班授课,原课时与现课时正好相等,课程所需课时既未增也未减。就典型混四的声部人数而言,女23(S12,A11)比男12(T6,B6),男生人数依混四常规要求偏少些,但也只能如此。若设定同年级有四个班,且学生数仍为平均数,则学生总数为108人,其中女生92人,男生16人。这时要将女生均分为四组,每组为23人;16名男生以课程总长1/4学时为时间单位轮流与每组女生组成典型混四班;女生按组轮流参加典型混四班1/4学时,其余3/4学时则属女声合唱班。就声部人数而言,女23(S12,A11)比男16(T8,B8),此男女比例更为符合典型混四对声部人数的一般要求。而且,原以四个自然班授课,现以四个重编合唱班授课,二者课时仍然相等。

其次,相邻上下年级间打破班界与级限,以嗓音与乐感等不同歌唱条件分别组成甲乙典型混四与甲乙丙丁等女声合唱,按程度分层组织授课。本课程一般开设三个[5]或四个学期[6]①教育部规定“合唱与指挥”为6学分. 按文件中必修课学时(1000-1200)与学分(55-60)的对应关系来推断,6学分应为120学时. 不过多校为取学期之整数,定该课为108学时(2学时×18周×3学期)或144学时(2学时×18周×4学期).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本科专业(教师教育)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2004〕12号[S].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3):33-34.,这时,上下年级之间将有一个或二个学期的课程时段重合,在此期间便可推行此设想,随着时间推移与年级更替,这种重合时段也会不断延续(课程开设三个学期则为隔学期延续)。通常上下二个年级共有四至八个班,学生基数大,混合编班后产生较高水准合唱班的可能性便增大。分层授课能够根据学生程度选择难度适宜的教学歌曲,其中较高水准合唱班(典型混四、女声合唱)在声音和表现上可起到示范与引领的作用。那么,年级不同,内容进度会不会彼此冲突?乍看,冲突似乎在所难免,然而细究,可知新做法更有利于因材施教。就学生歌唱能力来说,自然班中个体之间本来参差不齐,经验告诉我们,此个体优劣差远比上下年级间学程前后差要大。按程度编班并分层次授课,对学生素养和能力早有估计,在编制教学计划时已尽可能顾及于此并作适当处理,所谓冲突自可消解。加之,技能性(相对于理论性)教学内容的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它有着较大的难易伸缩余地,若选材(歌曲)得当并训练有方,其教学进度与学生个体差及类型差之间的吻合度会更高。显然,出台此举更能起到提高教学效益的良好作用,也能使各层次学生真正求其所需、各得其所。具体编班则与上一方法类似,不再赘述。

破班越级混编或为管理增添烦扰,但它却使所有学生具有参与典型混四的宝贵机会,进而使学生获得声音技能与艺术表现的相应体验与应有锻炼,这对于培养合唱人才来说,其意义是不容低估的。

三、结语

应对合唱课女多男少问题涉及到课程本体,也与教学管理相关,须是老师与管理者充分商讨,课程内外一齐用力方可奏效。然而,超越论域,登高望远:问题的根源却还在招生,若取音乐社会学角度审视,男女失衡为合唱教学平添不利是小,而背离艺术自然生态并给国民音乐教育和基层音乐队伍建设以长久性负面影响才是大,本文希望引起有关决策者的重视,同时强烈建议:为增加男生进校概率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1] 钱大维. 混声三部合唱应在师范音乐教育中大力推广[J]. 中国音乐教育,1998,(6):24-26.

[2] 陈国符. 论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的教学改革[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2):100-103.

[3] 赵鸿光. 高等师范院校合唱课程教学研究浅论[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2):80-84.

[4] 吴一凡. 对高师合唱教学基础教育的思考[C]//阎宝林. 中国合唱教育研讨与分析:中国·南湖09高等院校合唱教育高峰论坛实录.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6-38.

[5] 阎宝林. 合唱与指挥的学科构建和理念更新[C]//阎宝林. 中国合唱教育研讨与分析:中国·南湖09高等院校合唱教育高峰论坛实录.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40-46.

[6] 陈家海. 强化实践环节·突出师范特色:河南大学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情况介绍[C]//阎宝林. 中国合唱教育研讨与分析:中国·南湖09高等院校合唱教育高峰论坛实录.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81-86.

(编辑:朱青海)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isproportion of Boys and Girls in Chorus Class

QIAO Zhili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China 325035)

It has been a long-existing problem that there are more girls than boys in music colleges of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This serious disproportion makes it difficult to arrange voice parts,and besides it’s getting hard to introduce classic works into classes,leaving the instruction into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is disproportion and practice activities in class,instructors have to adopt appropriate chorus patterns according to the fact that there are few boys in class. Specific strategies are as follows:let boys take the role of girls,and form a total female chorus in class; get the composition adapted,and enrich musical collections that can be played by two girls and one boy or three girls and one boy;break the boundaries between same grades or adjacent grades and reorganize classes,creating a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songs that are played by two girls and two boys.

Chorus Course; More Girls and Less Boys; Mixed Chorus; Female Chorus

J6

A

1674-3555(2016)01-0110-07

10.3875/j.issn.1674-3555.2016.01.016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xuebao.wzu.edu.cn获得

2015-06-01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0051295);温州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0713224);温州大学音乐学院专题研究项目(ZTYJZ201303)

乔志亮(1956- ),男,山西平遥人,教授,研究方向:合唱与指挥,民族音乐学

猜你喜欢

女声学时声部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呢喃(古风,女声)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爱在山水间
小学中低段合唱中声部配合的有效教学
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
多声部视唱训练研究——以《铃儿响叮当的变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