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运动会的改革探索
——以湘潭市中小学为例

2016-09-03

福建质量管理 2016年13期
关键词:运动会改革体育

胡 双

(湘潭技师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0 )

中小学运动会的改革探索
——以湘潭市中小学为例

胡 双

(湘潭技师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0 )

为了了解当前中小学运动会存在的不足,探讨中小学运动会的改革对策,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湘潭市中小学运动会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当前中小学运动会的形式主要存在组织方式死板;项目单调;奖励单一;比赛项目技术性太强,套用竞技体育的标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可从学校运动会的指导思想、项目规则、竞赛办法、奖励办法等方面进行改革。

学校运动会;改革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学或是小学学校一般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都会例行举办一次学校运动会,学校运动会一是可以促进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二是能够增强学生体质,让他们有意识的参加各种体育锻炼,养成吃苦耐劳的品质。目前一个学校体育工作的成效怎样,往往是看学校在种比赛中取得多少名次来衡量。所以为了迎合更高层次运动会,学校运动会便成为向高层次运动会输送优秀选手的其中一个途径,严重地脱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参与,与普及全民运动的宗旨背道而驰,成为少数人参加的田径运动会,所以学校运动会的改革势在必行。当前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状,第一,学校运动会是局限于提高部分学生的竞技水平还是培养大多数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第二,如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乐在其中,将“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出来?这就是亟待我们改变的一个现状。

(二)文献综述

学校运动会除了是发展学校体育工作重点,也是学校教育工作一个不可缺的环节。因此,学者——杨建运在《时代的呼唤:学校体育节取代学校运动会》一文中指出目前学校运动会存在认识和操作上一个的误区,指出可用“学校体育节取代学校运动会”[1](上标统一放到引用的句末,以后也是一样)。 刑树强在“学校运动会的探讨与实践”[2]中指出学校运动会的现状:运动会模式陈旧;比赛的形式限制了学生参加比赛的人数;运动会项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差异显著;田径比赛吸引力不强;学校田径运动会参加率逐年下降。施长均的“中学田径运动会改为健身运动会的讨论与实践”[3]中认为运动会改名为 “学校健身运动会”,除了现有的传统体育活动外,应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洪卫星在“学校运动会项目设置的利与弊”[4]中指出“应该让一些集趣味、健身、竞技为一体的体育项目进入校运动会”。傅幸波的“学校综合性运动会改革的探讨”[5]中认为学校体育工作正处于发展中的一个状态,各项运动的安排必须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学校运动会要改革,但也要因地制宜,不要千篇一律,生搬硬套。这样学校体育在德智体美劳的教育中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以田径为主的学校举办传统运动会虽然在专业运动员的选拔与锻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其项目设置太单一,不太适合在中小学学校开展。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接受并参与其中,我们应该从其项目的选择、活动的组织、竞赛方法等这些方面来加以改进,使更多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这既把学校体育工作得到了推广又使更多的学生有了兴趣,并且身体也得到了锻炼!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中小学运动会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调查法:

(1)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湘潭市中学和小学共12所进行调查,总计300人(包括湘潭市十二、七中、歇马中学、石鼓中学、铜梁小学、花楼小学、云龙实验学校等十二所学校。其中市十二中和铜梁小学各50份,其余学校每校二十份。中学和小学各150份),回收280份,有效问卷265份,回收率93.33%,有效率88.3%。

(2)访谈法: 对部分中小学校老师、家长和有关部门领导进行访谈,为课题的研究提供资料。

(三)数理统计法:对调查所得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准确的数据对本文进行佐证.

(四)逻辑分析法:对有关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并得出结论,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结果与分析

(一)中小学运动会现状

1、运动会举办的时间

表1 运动会举办时间的调查(N=12)

经过调查发现湘潭大部分学校都是一年举行一次运动会,运动会举办最好的是市十二中与和平小学这两所学校,基本上每年有春季和秋季两次运动会。但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校举行运动会没有固定的时间,主要体现在乡村的中小学校,而调查的铜梁小学几乎没有举办过运动会。

2、运动会模式

表2 运动会模式的调查(N=12)

通过调查发现90%的学校是采用田径运动会的模式,一般举行的时间是两到三天,甚至有学校只有一天就搞完了,只有湘潭市十二中是采用体育节的形式,它举行的时间有一个星期。

3、 运动会的组织形式

4、运动会的项目

表3 运动会比赛项目的调查(N=12)

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学校在举行运动会的过程中,整个的比赛就只有田径项目,在运动会上设置有球类活动的占调查结果的三分之一,只有湘潭市十二中在运动会上设有趣味性的项目。如团体广播操、集体长绳、两人三足跑等等。而且比赛的具体项目设置也基本上和成人运动会一致,没有对大多数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和改变,因此这样的运动会反而成就了一部分体育特长生的专利。

5、学生喜欢运动会情况和不喜欢运动会的原因

表4 学生喜欢运动会情况

表5 学生不喜欢运动会的原因(这应该是一个多选题,因为不喜欢的原因不只一个)

通过调查只有少数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喜欢运动会,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运动会,不喜欢运动会的原因最主要是项目限制,项目的技术性太强,身体素质差。

6、评奖的情况

表6 家长对运动会的支持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超过半数的家长不支持学生参加运动会,反对的主要原因有对孩子过度关爱,怕孩子在比赛中受伤;怕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7、比赛规则

通过调查还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什么机会参加运动会,有70%以上的学校主要是老师组织,只有和平小学与湘潭市十二中有学生参与运动会的组织工作;有有60%的学生就没有参加过运动会,参加运动会的基本是体育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运动会上学生参加裁判工作的占调查人数的30%;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有人数的限制以及项目和时间的限制,每人最多只可以报三项,除了接力外;每个班级一个单项最多只可以报三人,剩下的其他同学就不能参加,就是这样一个现象,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学校体育运动会表现出可有可无的一种心态,不得不说,学校运动会已渐渐远离了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共同提高、共享体育带来快乐的目的。

(二)学校运动会存在的不足

1、组织方式单纯

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运动会,都是体育老师策划、组织,科任老师做裁判,班主任担任领队,学生是运动员。整个运动会的组织工作,从报名到编排,从场地安排到裁判工作,几乎由教师包办。

2、项目设置单调

学校运动会对项目的编排和设置,以常规项目为主——田径和各类球赛,所以有些学校就只开展田径运动会或者是球类比赛,反正就是二选一;且比赛的具体项目设置也基本上和成人运动会一致,没有专门针对体育稍微差点的学生进行调整,久而久之,他们的积极性与参与热情度就越来越低,因此这样的运动会就只能是部分特长学生的主场,每次的运动会上都有他们的身影和胜利的喜悦,那么其他同学基本上是没事可干。

3、评奖方式单一

因有着重结果,不重过程;重学生取得的竞赛成绩,不重学生平时的训练过程的传统,所以评奖方式太单一,奖项也设立过少,荣誉只属于极少数人,绝大多数的参与者与奖励无缘。

4、比赛项目技术性太强

田径运动会中个别项目技术很强,比如:跨栏跑、背越式跳高、投掷标枪、投掷铁饼、投掷链球等都是技术性很强的项目,对学生身体素质和条件要求比较高,这样就限制了一大批学生,使他们不能充分展示体育才能,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们体质这一角度来讲,体育活动的参与人人有责,应当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参与的积极性。

5、比赛项目规则生搬硬套竞技体育的标准

多年来学校运动会都保持和社会及各专业比赛的内容一致,形式评分标准相同,偏离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初衷,埋没了学生的潜质,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学生便有了消极对抗的情绪。

综上所述,传统学校的运动会在组织上、项目上、形式上与当前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向存在着诸多分歧,亟待改革。

(三)运动会改革目标

传统运动会以竞技体育为主,为打破这一格局,向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改革看齐,应采取系统的技术训练和身体素质锻炼,适当加入一些趣味性运动,调动全民的运动热潮。遵循 “健康第一”,全民参与、全面发展、生动活泼的运动会目标而努力。

1、“健康第一”——牢固树立并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学校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地,学生的身体素质好了,学习生活才能更好的进行。

2、“全体参与”——为了体现全民参与原则,校运会是检测学校体育学生参与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成果的最好检验。因此,我们应该让体育文化走进校园生活,让学生参与的同时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培养意识,养成习惯。

3、“全面发展”——指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体育改革除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的主导思想相结合,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与全民健身有机结合,通过体育活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身体、心理进行良好的训练,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4、“生动活泼”——活动是人的本能,爱动是学生的天性。为了使校运会氛围更生动,更活泼,我们在体育项目上要对体现娱乐性、趣味性、游戏性的活动加大改革和推广力度。

四、改革具体措施

(一)改变学校运动会指导思想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学生应有的权利,体育做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则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运动会应当贯彻“健康第一、育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推动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校运动会要打破传统思想,投身变革,让学生自己主导并参与其中。

运动会的开展及体育活动的全民参与性的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即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性和柔韧性。所以在平时的素质练习中应提高各种体育项目的参与性,再针对学生的心态和能力作培养要求,制定出合适的运动会。

(二)改革运动会的项目

1、改进竞技体育的项目规则

传统的学校田径运动会的规则,大体上都是以田径竞赛规则为版本,一些项目在校园内开展,危险性较大,并且技术的难度性较强,对运动器材的要求也比较高,并不适应教学条件相对有限的中小学。所以笔者就试着将其改进,比如:把掷铁饼改为丢沙包;把跨栏改为障碍跑。并分层次进行比赛。并降低比赛的难度,但要求学生人人自愿参与,人人有资格参与,使之能从中享受到体育运动会的无限乐趣。

在一些小城镇的学校体育运动中,小学低年级是不参加运动会的,笔者认为,在小学的项目创设当中,是较为容易的。例,跳绳比赛,如一分钟的计时比赛,即能调动低段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又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运动伤害。在投掷项目中也可以创立投准项目,这个项目对器材及场地的要求并不高,用沙包式垒球,打靶。高段年级的学生也可以用实心球打靶。包括一些课堂上的游戏都可以把它运用到运动会的比赛项目当中,这样学校对学生选送上来的竞赛项目,应给予创编者以创编奖,加以鼓励。

(三)适当增加运动会项目

1、创编新的运动会项目

学生的思维活跃,自创游戏又多,我们可以把他们喜欢的游戏变成竞赛,可以适时对运动会的项目规则进行编改,以适应绝大多数学生,提高参与率。

把学生喜欢的游戏,变成运动会的另一主打项目,让学生参与自主创编,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创造力,这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努力的一个方向。教育改革使我们必须顺应体育教学的发展,只有在不断的摸索中才能使我们学校体育运动会顺应时代,顺应教改,顺应变化无常的学生们

2、改编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本身,趣味强,对场地及器材的要求不高,并且贴近学生的生活,适应学生的课外练习,也是一个很好的竞赛素材,也极易满足教育经费紧缺的中小学。我们可以对一些传统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增加了它的新颖性与多样性。如运球过障碍,我们可以将其改编,为运水绕杆,运至终点,在规定人数内,哪一组水槽内的水多,则为第一,这类游戏,能动性较强,并且新颖,相信能很好调动整个运动会的气氛。

3、让老师、家长也参与到运动会中来

请家长到学校和孩子一起参加运动会,已经越来越多的被一些学校采用。他们有针对性的编排游戏项目就是为了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提高学生与家长间互相信任感,增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和家长在享受快乐的同时又增进了感情和了解。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运动会,它的意义除了家长会重视自己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外,子女的身体素质状况也是每个家长不容忽视的问题,不再仅仅是追求孩子的考分如何、排名多少;而是再次强调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沟通和联系,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改革运动会竞赛办法

1、集体比赛项目

首先就应该要求是全班参加,如广播体操比赛,团体跳绳比赛等团体项目无故缺席,则应以每人扣几分计算。我们还提倡,学生与教师或学生与家长,家长与教师共同参与我们集体项目中来。这是拉近我们每一个人距离的绝好机会,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是有利的。

2、个人比赛项目

以平均成绩来决定团体名次,但这只限于大型的个人比赛,如登山比赛,是每个名次都有一张相对应的卡片,比赛的加分将其总分算出,除以班级人数来决定名次。如1500米,就可以采用参加者只要跑完全程就有分加,加分则由各自学校自定就可以了。所以我们要打破这种传统的竞技体育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重新定义比赛的意义。例如长跑,对运动员的身体要求高,我们应该只提倡参与重于名次,在北京马拉松比赛中猝死运动员一事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冲击,专业运动员都如此,又何况是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学生呢?一个又一个的事例表明这种给分制度的形式,是目前运动会中迫切需要的,不仅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其中,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教师把学生的身体状况摆在了第一位的。

(五)改革的运动会奖励办法

1、在现行教育体制下的奖励办法

中小学教育经费不足,必然会大大的限制运动会在城镇及乡村中小学中广泛的开展,当然也会助长学生的不良风气。其实,精神的奖励在中小学运动会中,往往是大于物质的奖励。一声表扬,一张奖状,一份小奖品,甚至老师对学生的一个赞许的目光,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鼓舞和肯定。全场的喝彩,都足以使参赛的学生“陶醉”与运动的快乐中,所以笔者认为除了为创造最好成绩设立的优秀奖以外,应设立集体奖,把奖金发给班级。这样既安排了单项奖,又节约了经费,也不失奖励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此举可以使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加强班级凝聚力。

(六)搞好其他奖项的评定工作

为了促进各班组织工作能力的培养,校运动会应设立组织奖,评奖面为全校参赛班级,主要是以项目的开发,运动员的报名工作,运动员的参赛作风,学生的裁判工作,各班的宣传报导等等。如果可能,学校最好设立精神文明奖,公平竞争奖,成立相应的评比小组。这类大型奖项的设立,极大的推进学校运动会的文明与向上,并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一个层次。

五、 结论与建议

中小学校运动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组织方式比较单纯;评奖方式单一;比赛项目技术性太强;运动会的模式落后;导致参赛人数受限;运动会项目的限定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不相符;田径比赛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

随着学校体育的不断发展,很多的体育人对传统学校运动会弊端提出了改革和建议,有的学校更是在不断的在摸索新的方法与思路,更可喜的是许多学校已经在实践中证实了改革后运动会的成绩。在运动会改革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跟风别人已有的模式,而是应该根据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从本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实际出发,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为宗旨,以“终身体育”为目的,探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运动会。

[1]杨建运.时代呼唤:学校体育节取代学校运动会[J].校长参考.教书育人,2005(4):16-17

[2]刑树强.学校运动会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许昌学院学报.2004,23(5):23-25

[3]施长均.中学田径运动会改为健身运动会的讨论与实践[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2(1):13-14

[4]傅幸波.学校综合性运动会改革的探讨[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3):79-82

[5]贾洪洲、卢澎涛. 传统运动会改革的探讨与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114-116

[6]杨斌、钟斌. 对农村中学学校体育运动会的调查与分析[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4, 20 (3): 91-95

[7]张瑞存、李青.对当前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探讨与研究[J].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4(2) :92-96

[8]权海澎、常宝臣.论体育节取代普通高校传统运动会改革的可行性[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5(3):88-90

[9]陈文远.论农村中小学运动会发展与模式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2006,(8):18-20

[10]冷迎辉.学校体育现代化背景下的学校运动会的走向-用新观点.新理念改造下运动会[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6):13-15

[11]史文生、王宏.新课标下中小学校运动会的再认识[J]榆林学院学报.2006,16(6):36-39

[12]曹利民、万昌智.论学校运动会的创新[J].云梦学刊.2006,27(3):24-27

[13]窦文强.学校运动会改革的探讨[J].焦作大学学报.2003(4):32-35

[14]刘福玲、林琼.学校运动会改革奏议[J].体育教学(教学一得).2005,4:50-51

[15]李清龙.浅谈学校运动会模式的改革[J].林区教学.2006(10):17-20

[16]周广、王守钧.论新时期学校运动会的创新[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3):24-27

[17]李宏图.试论学校运动会的改革与对策[J].山东体育科技.2002,24(1):32-36

胡双,女,汉,湖南邵阳,本科,毕业于邵阳学院,就职业湘潭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运动会改革体育
龟龟运动会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改革之路
春季运动会
改革备忘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改革创新(二)
get Shopty!我们的运动会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