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船 艇

2016-09-02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6年13期
关键词:深水螺旋桨舰船

船艇

国内首款海洋测量专用无人船平台研制成功

起吊、下放、自动脱钩、开始自主航行、回收过程中自动识别吊装设备主动“上钩”,这套看似简单的吊放船舶的过程,实则是高海况下吊放无人船的八大难题之一。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国内首款海洋测量专业无人船——M80实现了上述智能吊放过程。

据了解,与此前云洲智能公司推出的LE2000型无人船不同,M80无人船主要针对海洋测绘、勘测等应用研发。为了保证勘测的稳定性,该无人船特别设计了专用的导流罩及压浪槽,在风浪较大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稳定航行,具备稳定完成水下地形测量、水下地貌勘测等任务的能力。

此外,M80无人船采用全隐身设计,反射面积仅为0.01m2,即使在浪高5m的高海况下,仍可实现完全不被雷达探测到。该无人船具备200n mile的续航能力,视频通信距离可达15km,而其配备的控制基站可安装在岸基、巡逻车或母舰上,实时接收无人船传回的各种传感信息,并在终端上显示。

该无人船的多项技术未来或将在军事领域获得应用,有望发展成为军民两用产品。

(国船)

大船海工交付世界首座AJ46-1自升式生活平台

6月10日,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美国CBIMMEER Accommodations有限公司建造的世界首座具备生活居住、重型设施海上起重安装、完井,以及修井等多种功能的AJ46-1号自升式生活平台在荷兰鹿特丹港交付。

AJ46-1号自升式生活平台是世界首座作业水深超过106.68m、定员354人、配备200t主吊机的自升式生活平台。其采用世界知名设计公司Gusto MSC研发的AJ46-360-C船型,船体呈三角形,带有3个三角形桁架桩腿,设置V型生活区。生活区内部设有休息室、电影院、健身房、单元房等生活和娱乐设施,可满足中等海况下海上住宿及各种生活需求。

目前,AJ46-1号平台已成功获取马士基石油5+2的长期租约,其高质量、高效率建设获得了船东及承租方的一致好评。

(国船)

Marioff公司推出HI-FOG新型船用电动泵

美国联合技术公司(UTC)所属Marioff公司推出新型船用电动泵——HI-FOG。

HI-FOG电动泵的先进控制系统可确保该电动泵仅提供要求的压力和流量,其还可通过先进的控制软件和变频器实现压力优化。

与此前的泵产品相比,HIFOG电动泵无需放掉过剩的水,可有效简化泵组的机械设计。该电动泵采用了许多内置的冗余设计,包括激活压力控制等,可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该电动泵还配备了可提供实时状态报警和帮助信息、维护提醒、确保高效和优化维护的历史事件等信息的用户友好界面。

该电动泵由一个模块化泵组和单独的控制柜组成,有助于灵活安装和优化利用,可根据不同的泵组能力需求,将不同配置的泵组组合使用。

(国船)

罗罗公司推出新一代高性能游艇推进系统

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将为意大利游艇建造商Benetti公司提供新一代高性能、轻质操舵推进器——Azipull Carbon 65(AZP C65)。

使用高效、轻质的推进系统是现代游艇减少环境污染的主要方式。Azipull Carbon 65(AZP C65)推进器采用碳纤维材料,减轻了推进系统的重量,也优化了其空间排布,保持了高推进效率和良好的操舵能力;其设计功率为2MW,配有固定螺距拖拉型螺旋桨(朝向船艏)。此外,该推进器还配备了罗罗公司的自动化与控制系统,具有易于维护、低噪音、低振动等优点。

该推进器初期设计主要用于快速游艇,未来还将应用于客运船舶和工程船舶。

(国船)

黄埔文冲“海洋石油701”号完成海试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为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大型深水综合勘察船——“海洋石油701”号完成海试,为同型后续船舶(“海洋石油702”号等)的试验积累了宝贵经验。

“海洋石油701”号是一型先进的全电力推进深水综合勘察船,自动化程度高,系统复杂。其基本设计由挪威SKIPST EKNISK公司完成,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负责详细设计,入级中国船级社(CCS)和挪威船级社(DNV)。该型船长125.4m,型宽25m,结构吃水7.7m,空船重量约10000t;船上配备6台主柴油发电机,总功率达17400ekW,艏部设置两台2000kW侧推装置及两台2000kW全回转伸缩推进装置,艉部设置两套4500kW全回转推进装置,航速最高可达16kn,续航能力约为15000n mile,自持力达60天;主甲板配备250t及25t主动升降补偿吊机各一台;配备DP3全球动力定位系统及两套水下航行器(ROV)系统,最大作业水深3000m,采用双壳双底设计,上层建筑可供120人居住。

该型船可在除南、北极之外的其它海域作业,用途广泛,可完成水下井口维护,完井、修井和压井支持,水下弃井作业,路由调查,水下结构物/管线/电缆检查、维护和维修,ROV作业,饱和潜水支持等各类海上工程作业。

(国船)

上船院支线型集装箱船概念设计新鲜出炉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最新研发的支线型集装箱船——i-SEALION 3600概念设计新鲜出炉。

i-SEALION 3600集装箱船的指标确定极具科学性。设计人员以航运公司的实际需求作为开发基础,通过对现有2200多艘1000TEU(标准集装箱)~4000TEU支线型集装箱船多达16万个营运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依据支线型集装箱船运营的航速和吃水分布来确定该船的设计航速和主要吃水,使船舶设计更贴合航运公司的实际营运需求,有效提高了船舶全生命周期内的适航性和经济性。

在该项目中,上船院首次在支线型集装箱船上应用了国际领先的数值水池技术,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统计回归拟定操作剖面,采用参数化建模方法优化S-BOW(直立首柱隐形球首)线型; 上船院自主设计的集装箱船版扇形导管和扇形毂帽的联合应用可显著提升该船型的推进效率。

此外,i-SEALION 3600集装箱船的设计打破传统,以全新智能设计理念,构建智能网络平台,引入数据应用,实现全船数据共享、统一网络平台、船岸一体和数据同步,以及自主评估与辅助决策,可有效降低油耗、保障航行安全、并降低设备使用与维修成本。

(国船)

中船重工获准开展舰船螺旋桨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所属重庆衡山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正在针对舰船螺旋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品质量和精度不高、加工效率低、信息化程度低、能耗高等问题,开展舰船螺旋桨智能制造新模式建设。该项目已于6月上旬顺利获得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批准。

该项目的实施将打破我国现有舰船螺旋桨生产技术的局限,从舰船螺旋桨的设计、工艺、生产、管理、设备监控与能耗管理等方面入手,推进各类信息系统在舰船螺旋桨智能制造车间中的应用,实现一系列核心智能制造装备的创新应用,提高我国舰船螺旋桨整体制造水平,提升舰船螺旋桨推进效率、噪音及使用寿命等方面的性能,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限制,提升我国舰船螺旋桨企业的设计制造能力。

舰船螺旋桨智能制造新模式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还能延伸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大幅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加速自主品牌推广,提高我国舰船螺旋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船)

美国军方试验世界最大无人船——“Sea Hunter”号

美国军方已经开始试验世界上最大的无人驾驶船——“Sea Hunter”号。

该船长40.2m,原型航行速度约为48.3km/h,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和先进的光学系统,可在完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完成所有任务,一次出海可在海上跟踪敌方潜艇数月,行程达数千千米。

据介绍,该船并未设置“远程操控”功能,操作人员仅需发出执行任务命令,告诉其前往何方和要完成什么任务即可,其配备的软件系统可帮助其安全地自动航行至目的地。在试验阶段,为了保证船舶安全,该船将安排操作人员随行,其安全性和可靠性经过验证后,将自动航行并一次性出海几个月开展试验,行驶距离将达10000n mile。

未来两年,美国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将与美国海军联合开展“Sea Hunter”号的测试工作,重点测试其避撞反应能力。该船或将彻底改变海上作战、商业运输等作业的现有模式,甚至可能实现无人货船运输。

(国船)

英国测试高速水陆两栖艇

由英国Gibbs科技公司花费15年时间研制开发的水陆两栖艇——Humdinga在伦敦泰晤士河面上进行了测试。

Humdinga是世界上首个能够以如此小的体型实现水陆两栖高速机动的设施,仅需按下一个按钮,在5s的时间内,即可实现水陆模式快速转换。其采用四轮驱动技术,可搭乘7人,能够在陆路或水路高速行驶,陆地行驶速度可达160km/h,水路行驶速度超过48.3km/h。

无独有偶,英国军方也在对新型两栖艇进行测试。该两栖艇速度快、机动性强,是一种全副武装的高速两栖艇,除能够在水面高速行驶外,还可用作沙漠巡逻车。其海面航行速度可达45n mile/h,展开船身底部的车轮,则可高速地在陆地上行驶。

(国船)

沃尔沃遍达推出新款D8柴油机

瑞典沃尔沃遍达公司推出新款D8柴油机,以继续推动商用船舶市场发展。

据悉,新款D8柴油机是D9柴油机的升级产品。其设计功率范围为331kW、375kW、405kW;采用EVC E3控制系统,6缸直列式设计,单缸排量为7.7L,转速为600rps~1600rps;配备双入增压器和海水冷却热交换器;配备日本电装公司高速工作压力高达200MPa的共轨喷油系统,采用电控、前喷油、主喷油和后喷油方式,具有动力强、扭矩大、燃油燃烧效率高、噪声低和排放低等特点,可满足美国Tier III、国际海事组织Tier II等排放标准。

新款D8柴油机适用于滑行艇、高速巡逻艇、救援船舶、高速客渡船、海上支援船等。

(国船)

中国海油形成自主深水钻井测试技术体系

6月12日,由中国海油研究总院联合国内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完成的“深水探井钻井及测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表明,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这标志着中国海油建成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经受住现场作业考验的深水钻井测试技术体系。

该项目成果主要包括深水钻井设计及作业工艺技术、深水钻井隔水管系统设计及作业安全控制技术、深水测试工艺设计分析方法和风险控制技术、深水钻井装置及工具国产化、深水钻井液和水泥浆体系、深水钻井实验装置与设备等六大系列成果、10项创新技术;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注册软件著作权22项,形成企业标准4个,搭建起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并培养了一支深水钻井技术研究队伍。

(国船)

猜你喜欢

深水螺旋桨舰船
舰船通信中的噪声消除研究
援孟八桥深水钢吊箱围堰设计
舰船测风传感器安装位置数值仿真
深水爆炸载荷及对潜艇结构毁伤研究进展
船用螺旋桨研究进展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识人需要“涉深水”
船模螺旋桨
舰船腐蚀预防与控制系统工程
浅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