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伟林:传递担当与责任,构建医学“一带一路”战略

2016-08-30王伟林

健康人生 2016年7期
关键词:浙大院长一带一路

王伟林:传递担当与责任,构建医学“一带一路”战略

外科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院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

浙江大学求实特聘教授

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国家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兼任: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胰肠移植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分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器官移植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委员

王伟林:

2016年6月24日至26日,以“互联共享 智汇健康”为主题的“首届国际互联网医疗大会”在乌镇召开。“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教授当选联盟副理事长。

近千人参加的这场大会,医疗卫生管理、互联网领域、医药产业和保险行业的专家高度关注的一个词就是“浙一互联网医院”,不论是大会主题演讲,还是各个分论坛,王伟林院长所到之处,交换名片想取经者众多,频频举手提问探讨者众多,足可见全国首个三甲医院线上院区“浙一互联网医院”对行业的影响和震动。

“浙一互联网医院”仅仅是王伟林院长布局“美丽浙一,幸福医疗”的一个棋子,这步棋,走得全国领先。全国大型公立医院院长的“朋友圈”里,对浙一新掌门王伟林教授刮目相看。从一名顶尖外科医生到一家顶级医院的管理者,王伟林教授正在自信与开放中完成角色转变。

在“首届国际互联网医疗大会暨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中,“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正式成立,王伟林教授与浙大一院李兰娟院士,党委书记、副院长顾国煜,副院长裘云庆等应邀出席会议。

Part A 互联网+医疗

2016年2月,浙大一院在新任院长王伟林上任三个月后上线了“浙一互联网医院”,这是全国首个公立三甲线上院区。这就是王伟林所说的创新之一。“为什么要做互联网医院?我看准了互联网医疗肯定是发展方向。”王伟林说,“你不做人家也要做,跟着人家做不如自己做。自己先做,开行业之先河,就是要吃‘头口水’。”

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家里,这是王伟林提出的设想。有了“浙一互联网医院”,这个设想可以实现。患者通过手机、ipad、个人电脑,无论身处何处,只要触动手指,就可以与专家、名医“面对面”远程门诊,预约检查,还可以坐等药物送到家里。以往要去医院排队挂号就诊的繁琐流程,如今可以在网络上轻松完成。分诊咨询、远程门诊、线上付费、检查预约、住院床位预约、药物配送、慢病随访等功能一应俱全,患者可以足不出户看三甲大医院的名医和专家。

今年2月,浙江浦江3名儿童走失的新闻牵动了很多人的心。经过搜寻,当3名儿童被找到的时候,浙大一院由王伟林院长带队,第一时间提供了医疗援助。在赶去浦江的路上,医援团队通过互联网医院移动远程会诊功能不停地和救援现场实施网上会诊,第一时间了解病情,并给予抢救指导意见。

此次温暖的医援行动,收获了浦江当地群众和全国网友们的一致点赞。而对于浙大一院来说,这次医援则是对“浙一互联网医院”移动远程会诊的检验性应用,它意味着互联网医院可以在复杂事态、紧急事件中进行应用,标志着新的“互联网+医疗”探索可以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便捷、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

实际上,王伟林还想通过互联网医院传递一种担当和责任:作为区域医疗中心,浙大一院可以利用自己的工具和诊疗平台,不花政府一分钱,拓展理念,敢于实践,敢于试验,要成为政策试验田,构建中国医学“一带一路”战略,不仅在国内,还在国际交流中,做出浙大一院自身的贡献。

王伟林院长通过浙一互联网医院平台和浦江分院的医生进行会诊。

北京时间6月17日16:00 ,浙大一院与中国第四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通过互联网连线,正式开通浙一互联网医院与西非利比里亚的远程医疗,为身处西非大陆的维和官兵架起了一座万里生命桥。“保障维和官兵的身心健康是我们的光荣使命。西非是传染病高发地区,医院有责任发挥专长,调动各科精干专家全力保障驻利比里亚官兵的健康。同时也发挥浙一互联网医院的技术优势,实现与西非大陆的‘零距离’连接。”浙大一院院长王伟林教授表示,浙大一院将全力帮助防暴队官兵更好地开展卫生防疫防病工作,为军民共建贡献力量。

“浙大一院不变的是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社会,服务老少边疆的‘讲政治,讲大局,讲奉献’。”浙大一院官网“院长寄语”中,王伟林的这句话是最准确的注解。虽然显得“高大上”,但你能体会到其中的情怀。

这不仅仅是舍我其谁的霸气,更是一种精神。王伟林说,作为一个外科医生,要有冒险精神。他接过了医院管理者的大旗,却仍旧汲取着做医生时的营养。

“互联网+医疗” 架起万里生命桥:浙一互联网医院与中国第四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连线会诊。

Part B 信念的力量

面对患者时,他总是用鼓励的话语和他们交谈。很多疾病的治疗,患者的心理因素占了很大一部分。一句话可能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一句话也可能会让患者如释重负,疾病不治而愈。王伟林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他坚信,把握好患者的心理,一句激励的话往往会事半功倍。

走上医院最高管理者岗位的种子也许从他想当一名优秀医生那一刻起就埋下了。王伟林六七岁时,奶奶患了中风,半身不遂,弥留时,紧紧握着他的手。年幼的他脑子里第一次出现一个想法:我要是医生该有多好。那时候,他崇拜农村的赤脚医生。种子萌发了,并一直贯穿于读书生涯,生根发芽。

高三备考时,有几天他感到头痛,睡眠不好,他去学校医务室。医务室人员说:“不好,这是神经衰弱。”王伟林被吓懵了。父亲带着他去了当地的中心医院。医生给出了完全反转的说法,“这有什么关系,每个人都会头痛,根本不是病。”有了医生的这句话,第二天,王伟林的头就不痛了。“做医生太神圣了,一句话就可以影响一个人。”这坚定了他学医的信念。

有了信念的王伟林,一路奔着医学院校而来。高考时10个志愿都选择了医学院校,最终他如愿进入了浙江医科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1986年,他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踏进了浙大一院。除了中间短暂的两年去了香港,30年时间,他一直都在这所如今他所掌舵的医院。

其实,王伟林最初的目标是当一个好医生,没有想当管理者。2001年,他当上了普外科副主任,“目的是当一个更好的医生。”这个想法在2009年有所改变。那一年,他担任了院长助理。

“进入管理岗位是对我以前工作的肯定,是对我技术的肯定,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王伟林说,这是一种偶然,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促成。

王伟林仍旧记得当初的信念。在他看来,今天,无论是学医还是当医生仍旧是神圣的,关键是内心深处坚守什么。

Part C 恩师与港大

王伟林提的最多的人是恩师郑树森院士。郑院士是中国医学界人尽皆知的人物,是中国著名的器官移植、多器官联合移植及肝胆胰外科专家。郑树森院士有很多得意之作,也有很多得意门生,王伟林是其中的佼佼者。成为院长前,王伟林早已是郑树森团队的骨干。两任院长交接当天,两人还携手进行了两台肝移植和一台胰肾联合移植手术。

“我的一言一行都有恩师的影子,他年纪比我大13岁,经常工作到晚上10点才下班,工作量比我还大。”王伟林说,“我能有今天的学术地位、院长职务和国内知名度,离不开郑院士的培养。”

王伟林毕业后选择了外科。他对外科每个专业都有兴趣。师从郑树森后,方向自然就是肝胆胰外科。一切从零开始,从来没有见过肝脏移植的他,从头开始看着郑树森做手术。其后,他开始做猪的肝脏移植。1993年,浙大一院做了第一例肝脏移植手术,王伟林是团队成员。此后,王伟林逐渐成为骨干。

第一例肝脏移植手术的患者活了54天,但这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后来,郑树森决定派人出去学习。1997年,王伟林只身前往香港大学。

此后,在香港一年多的学习,让王伟林完成了蜕变。这是去之前,他没有想到的。在香港大学,他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技术和新观念的熏陶。他整天泡在实验室,没日没夜地工作。由于表现突出,4个月后,当他离开时,他的导师范上达院士向他发出了继续在香港大学工作的邀请。

王伟林回到浙大一院,办了手续后立即启程二次前往香港大学。这次,他的职位是research assistant(研究助理),他白天在手术室做手术,晚上在实验室做小鼠肝脏移植。最终,他在显微镜下完成了小鼠肝脏移植,这是香港大学的第一例小鼠肝脏移植。彼时,王伟林在香港的月薪是14800港币,折合人民币17000元,而当时他在大陆的同事月薪是1000元。但13个月后,王伟林还是离开港大,回到了浙大一院。

港大对王伟林的工作方式甚至学术生涯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在港大,他的手术思路发生了改变。“港大手术做得非常精细,我得到启发,手术手法和精细度发生很大变化。”王伟林说,港大的工作氛围也影响了他,范院士不知疲劳地工作和郑树森院士的情形如出一辙。这让他明白,要成功就必须工作,工作,不停地工作。

港大对医教研的态度也让王伟林印象深刻。去港大之前,在浙大一院,他就是做手术,不做实验。而在港大,完全不是这样。“在港大才知道,既可以临床做得好,也可以科研搞得好。”王伟林的科研思路和习惯在那里得到了锻炼。他在港大养成了写论文的习惯,一年之内在国内外刊物上发了7篇论文。“以前只知道埋头干活,不太重视去总结很多东西。”

现在,他明白,只会做手术只能是一个刀匠。他重视科研的思路在浙大一院得到贯彻。“浙江大学也明确,只会做手术不会做科研的,只能给你主任医师职称,而不能成为教授。能同时做科研和临床,才能成为教授。”王伟林说。周一对院长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王伟林却把一个半天拿出来奉献给学生们。这是他对教学的态度。

他的一个学生说,作为院长的王伟林一直坚持为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学生上肝胆胰方面的课。“他讲课充满激情,有感染力。从来不会照本宣科,他讲课结合病例,特别生动,听了不用复习,都记住了。”

“我想让每一个听我讲课的人都像我当初那样,那么想学医,这是一种传承。我就是这个想法。”王伟林说。

王伟林院长在给病人会诊。

Part D 医学一带一路

在郑树森的团队中,王伟林最早做的是“取肝”的工作,前面几百例肝脏移植大部分肝脏都是他拿回来的,但是他晕车,坐车6小时去取肝,一路走一路吐。至今,他仍保持着坐副驾的习惯,算是对那段时光的纪念,不忘初衷。后来,他已是肝胆胰外科领域的顶尖专家,极度细致的手术水平,让省内外很多医院的同行都颇为叹服。如今,他的身份转变为医院管理者,与前面的经历完全不同。

院长职业化在中国提出已经有很多年了,人们期待的类似职业经理人的对管理十分在行的院长并没有出现。反而是越来越多的专家沿着“医而优则仕”的路线成为医院管理者。医生出身的院长在医院管理方面的确有独特的优势,这在王伟林身上体现得异常明显。

他力推“浙一互联网医院”上线,又提出了浙大一院的医学“一带一路”战略。他要把医院的先进技术和创新成果推到国际上去。

前期,浙大一院的肝脏移植技术已经辐射到了印尼。2010年和2011年,浙大一院率肝移植团队,包括外科学、麻醉学、重症监护、影像学和护理学等20位专家,在印尼大学医学院附属的几个医院中先后开展了5例活体肝移植手术,里程碑式地实施了印尼历史上第1例、第2例、第3例、第4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和雅加达当地首例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成功救治了5名危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在当地引起了巨大反响和热烈好评。后来,浙大一院肝脏移植团队又为泰国皇家御医进行活体肝移植手术,同样受到极大好评。

目前,浙大一院很多技术已经走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医院已与16家国际知名中心强强联合,成立形式多样的联合研究及临床诊疗中心。国外有很多医院邀请浙大一院去展示一些先进的技术,互派互访常态化,并落实人才培养、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措施,单位人员间广泛交流,紧密合作。最近,泰国陆军总院发出邀请,想让浙大一院团队去那里做手术。很多学科,如泌尿科的前列腺治疗技术在德国得到推广,消化科的消化内镜技术在美国展示。凭借自己和团队的技术为医院赢得声名远扬的机会,扩大影响力,进而促进医院水平更好发展,这是专家型院长王伟林管理医院的一种方式。

同时,他也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引进来。今年3月8日凌晨1点,当杭城已进入梦乡时,浙大一院远程会诊中心却灯火通明,此时正是美国旧金山当地时间早上9点,王伟林带领着他的领导班子与大洋彼岸的美国斯坦福医学中心举行了远程会议。双方将合作建设浙大一院余杭院区国际诊所达成共识。预计3年以后,杭州市民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与斯坦福医学中心同样高品质的医疗服务。

浙一医院与美国斯坦福医学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建设余杭院区。

6月20日,捷克、匈牙利、立陶宛、斯洛文尼亚等中东欧国家的卫生部官员、医院负责人汇聚苏州,参加“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卫生部长论坛”,在与外方的圆桌论坛上,院长王伟林教授发出盛情邀请,期待与中东欧国家医疗机构的深度合作。王院长还被作为联盟单位代表上台开展务实合作的机遇与挑战发表感言及讨论,赢得了与会者热烈的掌声和一致好评。浙大一院是浙江省唯一一家成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医院合作联盟单位的省级医院。

不论是“走出去”还是“引进来”,背后的关键是技术创新。“创新是医院发展的第一动力,要鼓励医生在临床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有这种创新精神。浙大一院发展到现在,就是由于医院的科技创新精神。我们有了人工肝,有了肝脏移植,有了活体肝脏移植,有了肾脏移植、骨髓移植,有了新的治疗方案,才把医院带到这个高度。”王伟林说。

大视野,大格局,大战略,这是王伟林作为继任者给浙大一院发展定下的调子。

2016年6月14日中午12点30分,“中德前列腺健康中心总基地”揭牌仪式在浙大学一院隆重举行。

结语:

如今,浙大一院王伟林院长领衔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院职工,提出了打造“美丽浙一,幸福医疗”的治院理念。美丽的英文是Beauty,幸福的英文是Happy,对这两个单词的每一个字母,都赋予了专属意义。Beauty由B、E、A、U、T、Y这六个英文字母组成。其中:B代表Beyond,意思为“不断超越”;E代表Efficient,意思为“优质高效”;A代表Active,意思为“锐意进取”;U代表Up-to-date,意思为“与时俱进”;T代表Technique,意思为“科技引领”;Y代表Youth,意思为“朝气蓬勃”。Happy由H、A、P、P、Y这五个英文字母组成。其中:H代表Humane,意思为“仁心博爱”;A代表Assistant,意思为“倾情助人”;P代表“Personalized”,意思为“以人为本”;P代表Precision,意思为“精准医疗”;Y代表Yes we can,意思为“志在奉献”。

王院长说:“美丽浙一,幸福医疗”的核心,就是要提高职工的幸福指数,同时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让患者重获幸福生活,这是我们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的智慧结晶,也是对浙大一院‘严谨求实’工作作风的继承和发扬。”

猜你喜欢

浙大院长一带一路
有趣!浙大的实践课让网友羡慕不已
Jin Yong’s ZJU Years: “Wisdom is the Goal”
As Light as a Feather
Looking Forward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院长的春节
院长究竟该拿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