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周围环境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模式*

2016-08-30

体育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住家活动量问卷

魏 烨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居住周围环境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模式*

魏 烨

(河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 洛阳 471023)

为探索青少年家居周围环境对其身体活动量的影响力度,运用问卷调研法、数理统计法对河南省279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研。结果显示:住家附近的活动设施(β=0.33,t=3.765)、住家附近环境的美观性(β=0.35,t=4.856)、住家附近街道的连通性(β=0.30,t=3.752)、住家附近的交通状况(β=0.27,t=2.779)、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β=0.23,T=3.37)、住家附近民生设施的便利性(β=0.24,T=2.526)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有显著性影响。并针对土地使用部门、城市设计部门以及大众运输部门提出了城市规划策略。

家居住周围环境;青少年;身体活动量;规划

青少年身体活动量不足为全世界的共性问题,最主要的是青少年休闲时间里的诱惑太多。在当代社会里,由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奇有趣好玩的东西层出不穷,青少年面对课外娱乐活动的诱人选项实在太多,如电视、视频游戏、互联网、动漫、卡通书画数不胜举,另一方面是青少年的课业负担重及传统社会教育观念的阻碍,导致课余活动时间很少,传统的户外身体活动自然就被很多孩子弃之脑后。另外,交通工具的便利性,也大幅减少了青少年走动时间。因此提升青少年的身体活动量及促进健康是当今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青少年缺乏身体活动的原因众多,包括缺少时间、缺乏动力、缺乏支持和指导不够、感觉尴尬、无助、缺少设施、便利身体活动的居住周围环境机会有限以及不了解身体活动的好处等。其中便利身体活动的居住周围环境机会跟城市规划的关系相当密切,城市规划所形成的居住周围环境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此方面研究的现有成果也极少。

居住周边环境因素中,对青少年身体活动可造成广泛与深远影响的重要决定因素有住宅密度、民生设施便利性、公共设施可近性、街道连通性、步行与自行车的设施、美观、绿地等等,这些普遍有助身体活动活跃的环境因子,对于居住社区的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具有极大影响。如:Lida[1]在探讨建成环境与肥胖、身体活动之间关系的成果中,发现街道连结性越高、或是更多的绿地有助于提升市民的身体活动量;Khl[2]发现公园旁土地使用越多样化,对于身体活动的产生是越具有负面效益;Sandercock[3]认为住家附近有适合的健走场所可提升民众从事健走的意图……但国内以青少年为实证对象的相关研究较少,因而课题从现有成果的薄弱环节和热点出发,以青少年为实证对象,探讨居住周围环境对身体活动的影响,其目的是为社会更好的、有针对性的规划提升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途径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调研对象

以洛阳、商丘、郑州、焦作城市12~17岁年段的学生为研究对象(莫晓春提出的青少年定义,2009),采取便利和立意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发放问卷 316份,收回291份,有效问卷279份,男163人,女116人,

1.2 问卷的探索性分析

1.2.1 问卷的制定

参考陈丽玉[4]的研究问卷,修订成研究所需要的《居住周围环境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调研问卷,问卷有 6个构面组成,为住家附近活动设施(包含 2个条目);住家附近环境的美观性(包含 6个条目);住家附近街道的连通性(包含 3个条目);住家附近交通状况(包含2个条目);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包含7个条目);住家附近民生设施的便利性(包含 2个条目)。研究区域以调研者居家为圆心,半径为4公里的圆区域。

问卷每个条目按 1~5 级评分,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有点不同意、一般、比较同意、非常同意。

供应情况:国内市场方面,企业重心仍在出口市场,国内放货不多,局部催货现象严重。出口方面,企业积极集港发运8月订单,因7月订单延期较多,8月港口待发量较大。因中国兑美元汇率逐渐逼近7,出口利好持续发酵。原材料方面,硫磺市场延续上行态势,业内看涨心态较强;硫酸市场震荡上扬;合成氨市场盘整运行,局部窄幅调整;磷矿石价格高位企稳,新单成交陆续增加;总体看原料价格大稳小动,对二铵形成较强支撑。上周随着个别短期检修企业陆续复产,企业平均开工率明显上涨,约为66%。

《青少年身体活动量调研问卷》采用 Robert[5]的研究问卷,信、效度已被证实。主要了解青少年在过去七天内的身体活动情况,分成休闲运动身体活动量(休闲运动身体活动)以及运输身体活动量(步行与骑乘体力交通工具的体力活动),按 1~5 级评分。

1.2.2 问卷的信、效度

《居住周围环境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调研问卷,经 5位体育老师修订,内容效度较高,经SPSS20.0软件分析,Cronbach's Alpha为 0.737,信度达到统计学分析的要求[6]。

1.2.3 问卷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居住周围环境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调研问卷,经 SPSS20.0软件主成分分析可知,KMO 和Bartlett 的检验值分别为0.817及P<0.001,6个构面能联合解释变异量为 64.832%,22个因素负荷值都高于0.7(建构效度较高),符合统计学分析要求。

6个构面的负荷值及模型变量对应符号:住家附近活动设施(F1)[住家附近有足够的运动器材(0.839)、住家附近有足够的运动地方(0.816)其代表符号分别为A1、A2。];住家附近环境的美观性(F2)[住家附近有很多绿色植被(0.791)、住家附近有许多有趣或美丽的事物(0.789)、住家附近空气较好(0.743)、住家附近很少垃圾(0.794)、住家附近人行道维护得很好(0.711)、住家附近街道维护得很好(0.750),其代表符号分别为B1、B2、B3、B4、B5、B6。];住家附近街道的连通性(F3)[住家附近有快捷方式可连结附近的街道(0.770)、住家附近有许多十字路口(0.783)、从住家附近走路到其它地方有很多不同路线可选择(0.784),其代表符号分别为 K1、K2、K3。];住家附近交通状况(F4)[有很多喜欢且可到达的地方(0.829)、住家附近交通很方便(0.841),其代表符号分别为W1、W2。];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F5)[住家附近步行或慢跑是安全的(0.783)、在住家附近运动我父母很放心(0.768)、住家周围的街道速限状况较好(0.734)、住家附近治安状况良好(0.792)、住家附近常看到许多人在运动(0.800)、住家附近很少有可怕的狗(0.756)、住家附近夜间照明良好(0.820),其代表符号分别为 H1、H2、H3、H4、H5、H6、H7。];住家附近民生设施的便利性(F6)[住家附近有容易到达的公园、娱乐场所、电影院等休闲场所(0.851)、住家附近有容易到达的商城、便利店、餐馆等生活目的地(0.879)。其代表符号分别为C1、C2。]。

身体活动量(F7):休闲运动身体活动量、运输身体活动量,其代表符号分别为M1、M2。

1.2.4 统计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模式的拟合度

经统计分析可知:x2/df=1.278、RMR=0.054、RMSEA=0.032、GFI=0.917、AGFI=0.908、NFI=0.902、IFI=0.969、PNFI=0.777、PCFI=0.863,表明模式的拟合度较好,另外,模式中数据也没有违反统计学估计。

图1 居住周围环境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模式

2. 2住家附近活动设施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

青少年住家附近的活动设施与其身体活动量有密切关系(β=0.33,t=3.765),呈显著性影响,表明青少年住家附近的运动设施多、住家附近有足够的运动地方,其身体活动量明显较运动设施少者高,并且住家附近便利的活动设施也提高了青少年短时的身体活动频率,(根据访谈分析可知),此也说明活泼好动的青少年能利用住家附近的运动设施或场地进行身体活动。董好杰[7]研究发现,社区活动器材设备是影响青少年是否经常参与日常身体活动的重要因素,社区运动设施愈多,环境运动场地愈多,从事身体活动的时间也愈长。可见,青少年家居附近活动场所的多寡会影响其身体活动的参与性,同时也影响其进行身体活动的满意度,适度数量的活动场地若能相配多样且功能良好的活动设备可提升其身体活动的参与意图[8]。

2.3 住家附近环境的美观性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

住家附近美化的周边环境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活动量(β=0.35,t=4.856,呈显著性影响),因为住家附近环境的美观性可以为青少年的身体活动创造良好的客观环境,进而良性地影响青少年进行身体活动的心理环境。根据调研可知:其一,住家附近环境的美观性,为青少年呼朋引伴从事身体活动的行为创造了条件;其二,住家附近环境的美观性,能增加居民休闲的频率,也潜移默化的带动自家孩子伴随性的身体活动;其三,青少年日常的短时休闲玩耍,常选距家近的偏好环境,其住家附近美观性的场所便是其首选。Ribro[9]指出住家附近优美的景观对居民身体活动有正向影响。Sallis[10]利用邻里绿化程度来探讨民众的身心健康,结果发现绿化程度越高,越会吸引人步行或骑乘自行车从事户外休闲活动,因此绿化程度、美好的景观是促进人们从事身体活动的重要诱因。

2.4 住家附近街道的连通性、交通状况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

住家附近街道的连通性、交通状况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有显着性影响(β=0.30,t=3.752;β=0.27,t=2.779)。根据调研可知:其一,住家附近交通、街道的连通性愈高,青少年愈便于联络运动伙伴,进行身体运动;其二,由于青少年属于求学阶段,其日常生活范围均以住家范围以及学校为主要活动范围,因此住家范围内以及学校周边交通如较便利,也正增加了青少年运输性身体活动量;其三,住家附近街道连通性及交通性较好,越方便其到达日常生活、休闲或运动的目的地,会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频率与时间。

2.5 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

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呈显著性影响(β=0.23,t=3.37),表明青少年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越高,其青少年身体活动量越大。根据调研可知,父母很不支持自家孩子独自远离居家活动,主要是考虑到孩子的人身安全性,良好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有助于父母支持自家孩子独自出门进行身体休闲活动,另外,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越高,其家庭性的身体活动频率也越高,从深度访谈可知,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对青少年的运输身体活动量影响尤为明显,因为良好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能增加青少年独自上、下学和做其它事宜的运输性身体活动量。黄晓霞、钱雯、尉敏琦等人[11]研究指出,社区安全的环境有助于提升身体活动,邻里环境治安良好、有安全方便的步道环境对居民从事身体活动有促进效果;Humpel[12]在研究中指出街道安全(晚上有照明设备)、住家附近步行或慢跑是安全的与成年女性身体活动有显著相关性, 介春阳[13]指出居民住家周围的街道限速状况较好,有利于进行居民进行日常体力活动。

2.6 住家附近民生设施的便利性对青少年身体活动量的影响

住家附近民生设施的便利性与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有密切关系(β=0.24,t=2.526,呈显著性影响),说明青少年住家附近民生设施越便利越能提升其身体活动量。Sarah[14]认为个人家庭与休闲设施的距离会影响身体活动,休闲设施的使用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有锐减的现象,Kimy[15]访查 191 位青少年,结果发现他们认为自家附近的休闲娱乐设施、公园、游乐场、商场等民生设施较多者,会有较多规律性步行的行为。Nelson[16]研究发现,控制个人背景变项后,指出距离公园绿地或休闲设施越近,会增加民众造访的机会且有效减少肥胖发生机率,陈丽华[17]针对社区青少年的研究,发现住家附近民生场所越多,越能促进中等费力的身体活动,研究也显示 81.64%的青少年徒步前往活动场所,8.59%的青少年骑自行车前往,可见民生场所的可近性与方便性,会降低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障碍。

3 建议

(1)把社区人口与休闲、运动设施的数量规划为合适的比例,避免人口愈集中,愈凸显相关设施的不足。然而目前我省学制采取学区制,多数青少年就读于住家附近的学校,因此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建立小区型的运动中心,可使在人口稠密集中的地区,也能提供适当的休闲运动相关设施。

(2)城市设计要包含好的街道便捷性、减少交通安全疑虑并且增加人行空间以及开放空间的留设,建议未来的城市发展朝大街廓的基地发展,留设适量的人行空间以及开放空间,将开放空间提供为身体活动设施使用,并且基地的地面层的部分,划设人行及自行车道路穿梭于其中,增加步行以及骑自行车的便利性。

(3)建立环境优美的社区及美化城市道路,目的是营造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的环境因素。如,增加绿地面积,建立层次性绿树面积,及时清理社区垃圾,整洁人行道地面,等等。以降低青少年参与身体活动的障碍。

(4)住家附近环境的安全性,是保障青少年身体活动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议政府和社区共同而具体的治理社区安全环境。如街道速限、建立区域运动群体,设置明亮的自觉街灯等。另外,城市要规划到达民生设施的便捷途径。

(5)对于需要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到达身体活动目的地的青少年而言,距离大众运输站越近,越会促进青少年从事身体活动的机率,因此增加大众运输站的设置,增加青少年到达身体活动地方的便利性。或者配合土地使用部门的策略建立小区型运动中心,能够满足青少年对于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到达身体活动地点的需求,促进青少年身体活动。

(6)由于青少年属于求学阶段,其日常生活范围均以住家范围以及学校为主要活动范围,因此住家范围内以及学校周边土地使用过于混合或混乱,使得青少年日常生活范围内的城市活动过于复杂,会造成安全上的疑虑或进行身体活动的阻碍,因此政府必须适时地检讨青少年住家周围以及学校周边土地使用项目,删除或迁移不适当的使用项目。

[1] Lida M.Tracking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physical fitness across the life span[J].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2008,39(9):55-59.

[2]Khl.Perceived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s and physical activity[J].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 2010,31(8):864-872.

[3]Sandercock.Understanding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walking[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0,24(3):84-88.

[4] 陈丽玉.国中生之身体活动量与其对运动相关环境知觉之关联[EB/OL].http://scholar.glgoo.org,2010.

[5]Robert JJ.Effect of built environment on active[J].Journal of the Eastern Asia Society for Transportation Studies, 2009(9):1836-1846.

[6]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244.

[7] 董好杰,吕新建.现代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科学探析[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2015:45-63.

[8] 周热娜,李洋,傅华.居住周边环境对居民体力活动水平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9):769-771.

[9] Ribro L.Neighborhood walk ability and the walking behavior of Australian adults[J].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007,33(5):387-395.

[10] Sallis JF.Environmental influences on walking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 Sport,2004, 27(1): 67-76.

[11] 黄晓霞,钱雯,尉敏琦,等.居住周边环境对居民身体活动水平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4,30(4):412-414.

[12] Humpel 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adults’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 [J]. Obesity Rev, 2009,22(3):188-199.

[13] 介春阳. 定向运动理论探索与户外运动拓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4-60.

[14]Sarah.Prospective reciprocal relations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depression in female adolescents[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2010,8(2):268.

[15] Kimy D.Linking objectively measured physical activity with objectively measured urban form findings from SMARTRAQ[J].Americ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05,28(2):117-125.

[16] Nelson M C,Gordon-Larsen P,Song Y,et al.Built and Social Environments:Associations with Adolescent Over weight and Activity[J].Publication of the Society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6,31(2):109-117.

[17]陈丽华.身体活动量与环境因素[EB/OL].http://www.airitilibrary.com,2014.

The Influence Model of Living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n the Amount of Physical Activity of Adolescents

WEI Ye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He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oyang 471023, Henan, China)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on the physical activity of young people around the home. The research mainly us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o study the 279 young students in Henan province. Results: Neighborhood facilities(β=0.33,t=3.765), beauty of the neighborhood,(β=0.35,t=4.856),street connectivity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β=0.30,t=3.752), neighborhood traffic conditions(β=0.27,t=2.779),safety of neighborhood environment(β=0.23,t=3.37),convenience of the neighborhood people's livelihood facilities(β=0.24,t=2.526),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physical activity.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the city planning departments, city land use and public transportation department design department.

living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adolescent; amount of physical activity; planning

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2015-GH-375;2014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BTY039;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015BTY018。

魏烨(1978-),山东梁山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

猜你喜欢

住家活动量问卷
寻得山阳好住家
童年活动量大 运动习惯保持
一路忐忑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游戏
小学语文课堂无效教学例谈
住寄宿家庭,遇事不妨有话直说(相关链接)
留学生如何与寄宿家庭友好相处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