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地方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再定位与思考

2016-08-29陈文波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年1期
关键词:农林国土资源管理

陈文波

(江西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



实验室创新

新形势下地方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再定位与思考

陈文波

(江西农业大学 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江西 南昌330045)

如何在农林背景下发展有特色、高水平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当前农林院校面临的一个挑战。该文首先分析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形势及其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要求,其次总结了地方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目标进行了再定位。认为基于农林背景、适应国土资源管理新常态、走管理学与工程学并重的道路是地方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农林院校; 土地资源管理; 培养目标;再定位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最早于1956年创办于东北农学院,目前全国将近90所普通高等院校设置了该专业[1]。尽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办学背景十分复杂,但综合来看,各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主要由下列相关专业所形成[2-3]:(1)农林院校:是在原土壤学和土壤农化分析等专业基础上成立的,它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诞生背景非常相似;(2)师范院校:是在原地理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3)理工院校:在原来测绘学专业的基础上成立的;(4)综合类院校:多数是在原有的人文社科相关学科背景基础上成立的。近年来,随着国土精细化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土地管理新政策的不断出台,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上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形势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国土资源管理呈现3种新常态:首先是适应经济规律,国土资源管理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死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其次是要适应自然规律,坚持最严格节约集约用地制度,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的要求促进城市转型发展,发挥用途管制对城镇发展空间和建设用地边界的管控作用,真正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助推城镇化;再次是适应社会规律,坚持最人性化的资源民生制度,维护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新常态下,国土资源管理对专业人才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技术实践上均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征地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宅基地改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等土地新政,要求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理论知识,如耕地保护、土地征收、土地生态保护、土地法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适应土地改革新形势的需要。

(2) 国土资源管理要求日益精细化,对专业人才的技术与实践能力要求日益提高。随着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大调查,“金土工程”、“一张图工程”等项目的展开,对数据库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工程管理技术的要求不断提高,对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2 地方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地方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道路不同,各具特色,但面临的主要问题基本相似,以江西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为例,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

2.1学科定位不够明确,导致培养目标不够明确

和大多数农林院校一样,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在原有土壤农化分析、土壤学等学科的基础上成立的,创建于1987年,属江西省第一个创建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自1998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调整以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一直归属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最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也是如此。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有4个二级学科,即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土地资源管理[4]。考虑到土地资源管理学科对工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教育部规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可以授予管理学或工学学位。这就说明土地资源管理并非纯管理学学科,而是兼有工学学科的性质[5-6]。

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大部分的师资是从原来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壤学、土壤农化分析等)转过来的,受学科背景、师资条件等限制,学校学科定位没有跟上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形势,近几年来的培养方案修订出现了培养目标定位是属管理人才还是工程技术人才的摇摆状态,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修改频繁。并且也受到近年来高校重基础研究、轻技术实践的大环境影响,师资力量出现了文科化的倾向,即主要是从行政管理和公共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研究土地问题,和其他综合类院校一样,走公共管理的道路,导致专业发展方向偏离农林背景的正常轨道,专业特色越来越不明显。

2.2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越来越严重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订单式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由于农林院校近年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科定位不够明确,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越来越严重。目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有行政事业单位、企业或中介单位、研究部门。

以江西农业大学为例,2008年前,学生就业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大约占52%,其次是企业或中介单位,大约占30%。在研究部门(含考取研究生)的比率在18%左右;2009年后,就业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集中表现在企业或中介单位就业比率上升,大约在50%左右,而行政事业单位的就业比率下降到30%左右,在研究部门(含考虑研究生)的比率变化不大,在20%左右。

为进一步调查就业结构,笔者走访了江西省25个县(市、区)的国土资源管理局和下设事业单位,发现由于受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影响与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引进的人才有测绘、地理信息、法规、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地理学等,专业呈多样化趋势,而引进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比率一直呈下降趋势。原因主要有:培养的人才不适应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要求,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实践技能等。笔者调查了企业或中介单位的就业情况,发现大部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都集中在土地规划、土地评估等传统方向,而在信息与工程等新兴专业方向的就业很少,主要反馈的问题是学生技术老旧,缺乏必要的信息与工程类知识,缺乏必要的实践技能等。信息与工程类技术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用人需求,构成了就业的瓶颈。因为研究部门以基础研究为主,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目前以应用为主,这可能是多年来本专业在研究部门就业一直不高,且变化不大的主要原因。

综合以上调查信息认为:现阶段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常态和新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集中表现在理论知识不够全面,对信息科学、工程类知识的缺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

3 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再定位的思考

如何在国土资源管理新形势下,发展农林背景下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3.1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进行科学定位

在进行专业定位时,首先,在知识体系上还是应该保持农林院校的专业背景,突出与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背景的结合,重点解决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其次,要结合国土资源管理新常态的要求,拓宽知识面,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不动产登记、宅基地转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等,在相关的课程中应该加入新元素,满足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对理论知识的要求[7-8]。

3.2走“管理学与工程学”并重的道路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既可以授予管理学学位,也可授予工学学位,这就表明该学科具有2个学科的特征。教学与培养过程中,应该借鉴工程类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将工程类学科的精华吸收到管理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融会贯通,工管结合,培养既掌握管理类学科的理论,又掌握工程类学科的技能,既能从事管理工作,又可从事技术业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9-10]。工程类的课程包括测绘学、数字测图原理与应用、土地信息系统、土地复垦学、水土保持学、土地整治工程学、土地建筑工程概论等。在工程技术中,要突出农林院校的农林背景,走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道路,设置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土地生态环境修复(如矿山复垦)、山地水土保持技术等相关工程技术方向,以适应未来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的要求[11-12]。

3.3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要求要有更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更熟练的操作技术与更强的实践技能。可以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组建为技术技能类(3S技术、工程设计与管理技术)、理论基础类(耕地与保护、土地法规、土地景观生态)、实践类(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评估评价、不动产登记、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工程等)等3个课程群,教学日历按照模块组织,集中教师资源、实验和实践资源,对学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进行集中训练,提高学生实践技能,3个课程群的关系如图1所示。实践这个课程群的培养模式,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既能从事管理工作,又可从事技术业务的培养目标。

图1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群

4 结语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最早诞生于农林院校,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改革的深入进行,国土资源管理面临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农林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多起源于与之相关的土壤学、土壤农化分析专业。农林院校如何在农林的背景下发展有特色、高水平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后认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能脱离地方农林院校的专业背景,但同时必须符合国土资源管理的新常态,体现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的新要求,走“管理学与工程学”并重的道路,综合理论与实践知识,构建科学研究与实践技能培养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农林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References)

[1] 代富强,李斌. 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137-138.

[2] 刘昱,蒋瑶. 当前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现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3):86-89.

[3] 舒帮荣.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初探[J]. 经济研究导刊,2012(27):300-302.

[4] 路振华. 我国高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发展概述[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4): 133-135.

[5] 文枫. 基于工程实践能力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J]. 科教园地, 2014,25(2):171-173.

[6] 田毅, 师学义, 袁春,等. 土地资源管理“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探究[J]. 中国地质教育,2013(4):55-58.

[7] 蔡太义,黄会娟.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 人才培养改革,2013(10):33-34,68.

[8] 张勇, 韩志才.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以池州学院为例[J].中国农业教育, 2013(5):33-37.

[9] 王承武, 王志强, 赵俊.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3(6):49-50,63.

[10] 赵中秋.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10):37-38.

[11] 沈非. 高等师范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3(1):78-82.

[12] 杨伟,谢德体,李晓华,等. 基于素能本位的高职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3):1-5.

Reposition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ty under new conditions in local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Chen Wenbo

(College of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45, China)

It is a challenge for the local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n how to develop the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ty to higher level while keeping its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new conditions confronting this specialty. Then the obvious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and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re repositioned. It is concluded that a training mode of balancing management and engineering is the only way for this specialty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training objectives; reposition

DOI:10.16791/j.cnki.sjg.2016.01.002

2015- 07- 01

江西省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赣教高字[2014]43号)

陈文波(1974—),男,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土地资源管理.

E-mail:cwb1974@126.com

G471;G642.0

A

1002-4956(2016)1- 0006- 03

猜你喜欢

农林国土资源管理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鲜花盛开的国土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