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红?

2016-08-27晓莹

中国青年 2016年10期
关键词:段子颜值网红

文-晓莹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网红?

文-晓莹

每个时代,成功者的本质并没有多少不同。

2016年,谈到最热的话题,一定少不了这两个字:网红。

随着“2016年中国第一网红”papi酱贴片广告以2200万元天价被拍下,“网红界”的第一次商业价值变现成为现实,“网红大潮”势不可挡。

大潮来袭,其实并非一蹴而就。根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2016年最新网红报告,20年来网红发展经理了一个七年跃迁现象:以网络写手为代表的一次元时代,以草根红人为代表的二次元时代,以电商模特、知名ID、段子手和社会名人等多种类型的2.5和三次元时代。

网红产业分工逐渐成熟的同时,人们对国内网红的评价似乎不容乐观。

据《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79.9%的受访者认为,“网红”就是为了出名、各种搏上位的年轻人;在43.8%的受访者印象中,“网红”是通过整容、撒谎包装自己的骗子;40.5%的受访者觉得“网红”是搞粉丝营销、卖低劣品的淘宝卖家;仅16.9%的受访者仍存有“网红”是意见领袖等佼佼者的印象。

网红产业高速发展进程中所产生的负面社会评价令人担忧。最近,广电总局下令,要求papi酱对视频内容的低俗部分进行整改,整改后才可上线。我们不禁要问,我们到底需要啥样的网红?

事实上,网红现象并非天然带有负面性。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红六分钟”的时代,互联网时代让个体身上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成就了一大批“网红”。

试想,你可以不再需要找一个朝九晚五的工作,你可以成为身兼数职的自由人,你也可以创业成为“自己的老板”,网红确实对年轻人们有很强大的吸引力。

但由于互联网本身的特性,一个网红要保持长期的受关注度就必须制造鲜明的话题点和持续的曝光度。如何制造爆点呢?极端颜值、独特风格、互动积极和故事构建成为主流。

由于依靠独特风格,比如“六神磊磊读金庸”成为网红,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文学内功修养,因此“拼颜值”、“段子手”几乎已经成为多数网民对网红群体的标签化印象。

网红标配的一众整容脸,毫无营养一味搞笑的段子手,恶劣社会事件中的当事人……基于庞大的粉丝群,这些所谓的网红们开始深刻地改变着舆论格局,影响着年轻人看世界的视角。

如此单一化、浅层次的网红如果成为国内网红界的主流,确实引发人们的深思。

在看向国外的网红群体,虽然拼颜值等现象同样存在,但他们的网红群体和层次更为丰富,更偏向于“肚里有货”。

比如依靠《唐顿庄园》中饰演大表哥走红的剑桥学霸丹·史蒂文森虽然颜值爆表,但从不把长相当回事,反而成为了疯狂读书人,即便去了好莱坞发展,他也没忘兼任文学网站The Junket的主编;本属于小众独立歌手届的阿曼达.帕姆勒,也用无数奇思妙想将自己混成了一名拥有多重身份的“网红”——她能众筹到120万美元出唱片,也能写出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的《请求的艺术》,她还是TED的演讲红人、行为艺术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网红都成为拥有多重身份的杰出青年,因为生活中的吃喝玩乐小事也需要有一部分网红为之代言。但我们更期待看到更为丰富、更具有思想性、人们的个体发展有积极帮助的网红出现。

毕竟, 网红的核心竞争力还要回到内容本身。不想做昙花一现的网红,就需要苦练内功。每个时代,成功者的本质并没有多少不同。

责任编辑:董铁莹

猜你喜欢

段子颜值网红
嘻哈段子铺
嘻哈段子铺
不要上“网红”的当
谁说C-HR只有高颜值?
嘻哈段子铺
颜值何过之有
网红滚滚
除了颜值 你还会发现的我有趣
颜值高低只是一时的,保湿抗老是持久战
«ВаНхУ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