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铮铮山骨 气形神出

2016-08-25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质感笔墨趣味

刘 剑

铮铮山骨 气形神出

刘 剑

陈争(1960—),国家一级美术师,贵州画院院长。

陈争先生的水墨人物画超越了长期以来那种猎奇窥视的异族叙事方式,更超越了黔中人物画家一贯配合主流诉求所进行的讴歌式叙事,以一种悲悯的情怀将自己的热情融入人物的血肉,在黔中这片土地上找到了他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他的绘画语言可以打个比喻叫“地质语言”,就是一种贵州喀斯特地质岩石的那种粗粝感,干硬、奇崛、粗简。在山水画中,以笔墨去直追画家所写地域的质感神韵,这是许多山水画家的梦想。而在人物画中,一般都是以形写神,得神舍形,能让笔墨语言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趣味并融入地域获得一种地域性文化气质,这却并不多见。这需要笔墨功底,更需要地域文化的自觉认同。

陈争强调以气造形,笔随气出,气随笔入。以气拟形能将自己和人物融为一体,画家的气韵凝结成为画面的气韵。“描写”本为一词,但拆开为“描”和“写”可视为西方人物造型艺术和中国写意人物的分野之处。“描”的人物是有对象预设的二分视野,对象始终是在画家的对面等待去刻描。同时,“描”的语言本身始终是不同于“写”的语言,文人画强调书法的笔意趣味来拟写人物,人物和画家是一体的,“写”是托起“意”的根本。如果说“描”呈现的是象,那么,“写”直抵的是意。陈争先生以气写意,他想要的并不是人物对象本身,不是用笔墨去写人物,而是人物就是笔墨。人物写神固然是重要的,但不是终极的。可以看到,他的画面上,某些笔墨并不是为刻画人物神态需要,也不是为衣服皱褶服务,而就是画面的需要,是笔墨自身趣味的独立挥写和自身遣兴的需要,它让笔墨语言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笔墨自身的强调使得他的人物有某种现代的视觉感,包括题款和人物之间也形成一种张力。

他的线条粗劲,用墨浓烈干脆,在转折处往往棱角凸起,节奏迅疾,酣畅淋漓,缓行时若平原驰马,舒展轻松。有时行笔若游丝连绵不绝断气息,让人耐看玩摹。对人物形体大胆的舍取使得这些人物就是黔中山石本身,一个个人物就是一座座山岩,将人物丰碑式地融入山岩,屹立在画面上。岩石的物性除了它的坚硬以外,还有历经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风水雨打所留下的质感,这种质感就是历史的沉淀和凝结,这和黔中高坡苗族悲壮的迁徙抗争史在他们的脸上凝结成那强悍坚韧的气色是合二为一的,他们坚韧的品格甚至倔强不屈的精神都被陈争先生写在那些面孔上,进而连衣褶本身也具有这种表情。这种代民族立传的气场确实震撼观者。我们不再看到许多画家对异族形象的唯美抒写,也看不到红高亮的虚假粉饰。那些具有存在论意义的普通生命,是最能打动我们的。他们就是那个民族的精魂,响彻在黔山大壑中,回荡不绝。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质感笔墨趣味
笔墨童年
空间的质感
颜料的“质感”
浓郁质感色来袭 这个秋冬有色可循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打造上乘质感肌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