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云南火柴业与火花赏析(上)

2016-08-24李艳

云南档案 2016年4期
关键词:丽日麒麟火花

■李艳

■ 齐良末

民国云南火柴业与火花赏析(上)

■李艳

古往今来,大概只有盐与火是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伙伴。盐为人之生命所必需,火为人类文明进步之动力。18世纪中期欧洲发明安全火柴,人类终于找到一种方便、便宜、安全的取火工具,此后百余年,火柴成为全世界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在火柴盒上总会有厂家制作的贴画,既是商标,也是广告,人们称之为火花。在火花的方寸之间,烙着时代的印迹,在照片还是稀罕物的年代,火花无疑是一种宝贵的社会图画,体现每一个时代的特征,表达不同年代人们的思想与情趣,从一个侧面反映着工业和经济发展状况。云南省档案馆保存有民国各个时期云南自产火柴的火花,让我们用这些火花档案点亮历史的窗口,一起赏析图画背后的故事。

云南早期火柴产业——老派云南风

清末昭通苗族挂在腰间的火镰(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中国近代史,先进技术无一例外地成为帝国主义国家掠夺落后国家财富的天然工具,西方技术文明的光环背后,一定藏着斑驳的资本血泪。对带有“洋”字头的物品,中国人充满无可奈何的爱恨交织,火柴即是最具代表性的洋货之一。安全火柴诞生十余年后即登陆中国,迅速渗透到大江南北,俗称为洋火,在摘下挂在腰间的笨重火镰(图1)的同时,伴随每一次小木棍上美妙火苗升起,迅速带走中国人白花花的银子。清末洋火在云南的传播更为快速和彻底,云南成为日本狮牌、观月牌等火柴的天下,宣统年间洋火每年从云南带走白银20余万两,而到民国初年更高达40余万两。清末云南虽然在昆明主动开埠,希骥与洋人贸易中争取主动,却仍然逃不脱洋货掠夺的宿命。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后,洋火与各色现代工业产品铺天盖地席卷而来,短短数年,土货在昆明最繁华的云津市场就被挤兑得荡然无存,昔日“云津桥上望,灯火万千家。问夜人沽酒,寻店客系槎。城遥更漏尽,月圆市声哗。破晓阑游兴,疏钟传太华。”的悠然情趣,已然变成洋衣、洋鞋、洋烟、洋酒、洋火、咖啡、炼乳、太古糖等花花世界。对于这种状况,清末民初的云南人忧心忡忡,但与简单粗暴的排斥不同,云南人不仇视新技术,相反恨的是自己的落后,振兴实业,挽回利益成为云南人的愿望,火柴制造成为云南人首先尝试的“洋”产业。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云南第一个火柴制造厂——裕通火柴有限公司成立,云南劝业道还授予其1年的火柴制造专利,在此限期内不准其他人制造,虽然较中国第一家火柴厂晚了近20年,但云南人自此开始坎坷的制造国货,挽回利益的自立之路。到1913年,昭通松茂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昆明昌隆火柴股份有限公司、云昌火柴公司、利华火柴公司、云兴火柴公司、兴盛火柴公司等相继成立。然而火柴虽小,其制造却需依托先进的化学工业,此时的云南主要使用从香港、广东运来的黄麟、盐酸制造阴火火柴,除火柴棒用本地生产的机器和木材制造外,其余均为手工,生产出来的火柴与洋火柴相差甚远,极易自燃,还发出刺鼻的气味,因而销路不畅。1911年云昌火柴公司亏损5000余元,1913年云兴公司亏损1500元,而且亏损的可是硬邦邦的银元。

1926年瑞和火柴厂麒麟、犀牛火花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最早的云南火花一直未得以一见,只能从文字的只言片语中略知其大概,1913年4月,由兴盛火柴公司改组的复盛火柴有限公司生产少量安全火柴,主营阴火火柴,其安全火柴以麒麟、欢喜图形为商标,阴火火柴以天马牌为商标,这是所能见到关于云南最早的火花描述。然而,仅凭文字我们仍难以直观知道云南早期火花的形态,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难题?研究民国云南火柴产业发展史,有一较为常见的现象,早期的云南火柴厂步履艰难,生生灭灭为平常事,一厂之破产往往又是另一新厂诞生的起点,一个投资者开办火柴厂失败后,再改组成立新厂的事例屡见不鲜。既然厂家在不断传承,那么这种传承的气息难道就不能体现在火花上么?也许我们可以依靠追寻厂家传承脉络,从后来厂家的火花去揣摩早期厂家的火花形态。沿此思路,找到一个很好的火柴厂家传承实例,上面提到的兴盛公司1912年7月自云兴公司分出成立,1913年4月又改组为复盛公司,1916年复盛公司难以维持,1921年又改组为协和火柴公司,1924年协和公司又更名为瑞和火柴公司。从档案的文字记录中我们发现,这几个公司名称虽不同,但开办地点一直都在昆明大东门外五显宫,“麒麟”、“欢喜”是复盛、协和、瑞和三个火柴公司一直延续使用的商标。所幸的是,云南省档案馆收藏有瑞和公司的麒麟、欢喜火花,这两个火花是否有可能是1913年复盛公司的火花么?或者仅仅只是名称相同而已?观看1926年瑞和公司这枚粘贴在一起呈报的麒麟、犀牛火花(图2),其麒麟图案和犀牛图案明显不是同时制的版。一则麒麟图案上无瑞和公司名称,刻画较为纯熟流畅,布局饱满,线条充满张力,气韵生动,表明雕版工匠对传统题材图案的制作技艺老道。犀牛图案上有瑞和公司名称,图画刻画却显得稚嫩粗糙,线条生硬,布局呆板,但文字部分刻画技艺尚熟练,当为对传统题材把握不精者所制。这两个图案如若是一个雕版作坊同时派一名熟悉传统题材和一名不熟悉传统题材的工匠为瑞和火柴厂制作火花雕版当不可能,这种质量差别巨大的产品不会为客户接受。因此,对于传统雕版题材制作手法更为老道的麒麟火花,其制作年代应当早于犀牛火花才能合理解释这种差异;二则瑞和公司如若同时定制火花雕版也不可能一个图案上有公司名称,另一个却没有。这一点在另一枚名为“欢喜”的火花上表现得很清楚(图3),这枚火花虽然沿用“欢喜”老名,但却是瑞和公司重新制版,因其图案上已经写明“瑞和公司”;第三,最为关键的是这两枚火花表现出的精神气质完全不同,体现不同的时代特征。麒麟火花图案吐露着朝气和勇气,正符合民国初年因推翻封建,建立共和,对未来充满希望、满怀热情的时代特征,而犀牛火花图案却透露着内心的压抑和沉闷,正是上世纪20年代云南连年征战,币值跌宕,工商业举步艰难的时代写照。同时麒麟火花的气质也表明其不属于协和公司存在的年代。综合以上分析,基本可以断定这枚麒麟图案火花当为1913年成立的复盛公司使用的火花雕版,这枚麒麟图案火花应当是迄今所能见到的云南最早的火花,是云南早期火花的代表!

再品这枚麒麟图案火花,它制作精良,雕版技艺娴熟,敢于在图案边缘险处频频准确下刀,定为良匠所制,花费必然较高,从这枚小小的火花可以感受到投资者大胆投入,精益求精,制造优良产品的初心。令人感动的是这火花背后的故事,从档案记录中发现,最初的兴盛公司之所以开办几个月就难以为继,其原因竟然是因为资金不敷,火花用完后不能继续印制,以至不得不扩股改组为复盛公司!据此揣测,这枚火花的也可能是比复盛公司更早的兴盛公司所制,但现在已难找到更有力的证据支撑这个猜测。再细品这枚麒麟火花,它图案绘图充斥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的活力,迸发出满满的勇气,充满对未来自信,展示云南人与生俱来的、只在大变革时代才会表现出来的无畏精神。同时,木质雕版印制的这枚火花色彩醇和,光泽内敛,麒麟刚健,却毫不凶猛,祥和瑞吉,自信却不张狂,隐然如云南人老派作风。但使用这种传统题材图案和印制技艺,也体现出云南早期火柴产业的勇气和自信是建立在传统文化之内,没有考虑外来文化正在对云南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对火柴产业的认知略显盲目,对前途的艰险尚无深刻的体验。这枚麒麟图案火花从1913年延续到1926年,成为不同火柴公司的火花,更展现云南人辗转反侧,在巨大的外力冲击下,孜孜不倦、越挫越勇,追求实业救国,依靠自身奋起抗击掠夺的坚持与艰辛。人们经常评价云南人:淳朴老实,待人真诚,但却安于现状。但似乎很少有人注意到云南人在时代巨变之际,往往突然迸发出异乎寻常的强烈进取精神,吸纳新事物的开放心态,坦然面对失败的豁达情怀,以及逆境不退的坚韧作风,这种现象不但在火柴产业中得以体现,在重九起义、石龙坝电站、早期航空、护国反袁以及抗战时期众多事例中都有体现,研究云南历史或文化,如对这一现象用心体察,定能别见洞天。

1924年瑞和公司欢喜火花

二十年代的火柴业——花开歧路终无果

没有基础的云南,发展现代工业异常艰险,早期的火柴厂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在高质量外货的挤压下难以立足。有识之士不甘失败,1912年创立的丽日火柴公司立志制造能与日本火柴媲美的国货,于是用3年时间研究赤磷火柴,即安全火柴制造技术,又从上海购进日产三万小盒火柴的全套火柴制造机器,开启云南机器制造火柴的新时代。1915年4月丽日公司正式大规模投产,用高品质的白杨树制造火柴枝,式样仿照日本狮牌火柴,火柴盒大小一致,采用日升沧海为商标,底面写有“用我土物、保我利权、凡我同胞、信我斯言”十六字,丽日火柴的品质内外兼修,价格比外货稍微便宜,一时成了昆明的畅销货。然而,毫无工业基础的云南火柴业怎么可能如此顺利呢?正当丽日公司一片光明之际,由于一战的影响,主要原料价格涨了20倍,丽日公司又陷入困境,昆明的各火柴公司也不得不退回到黄磷火柴的旧时代。祸福相依,云南火柴技术发展虽然遇到挫折,但也由于一战的全面扩散,外国火柴生产和运输能力同样被大幅削弱,对云南火柴产业的压力顿消,火柴厂如雨后春笋般开办起,在东川、蒙化(今巍山)、下关、保山、大姚、宜良、陆良、昭通等地一下子开设了30多个黄磷火柴制造厂,云南本土火柴产业终于抓住机遇,得以扎根立足。

虽然局面得以改观,但云南有识之士深知如若制造技术不能彻底解决,云南火柴产业的危机就不会真正消除。1917年丽日公司投资人张仲淑又到日本和广东、天津等地考察,回来后再次研究火柴制造技术,创制出以土药为主的阴阳响火、无磷阳火两种能长期存放,能防潮湿,没有毒臭味道的火柴。云南终于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火柴制造技术,1919年云南省长公署准予其专利并专卖两年,但其技术仍然被其他公司偷学仿造,由此,云南火柴制造技术整体上实现飞跃,具备与外国火柴抗衡的底气。这种技术进步和底气充分体现在丽日公司新设计的“日照龙鳞”火花(图4)之上。这枚火花端正细腻,线条清晰准确,文字清朗,印制堪称精美,火花图案:红日当空,光芒四射弥布天际,矫健的游龙在翻滚的浪涛中泰然自若,龙鳞被旭日映红,色泽纯正,象征正统,龙口中吸起的水瀑大有鲸吞江海之势,一鱼已在龙口之下彻底瘫软臣服,另一强健大鱼慑于赤龙威势,难望其之项背,全力奔逃,犹恐不及,火花侧面文字豪言“随擦皆燃最便应用”,毫不掩饰的骄傲,直白而张扬,数十年被洋货欺凌的云南人用自己的努力和坚韧,终于制造出属于自己的“洋火”,宣告自此以后进入云南火柴云南造时代。

1919年丽日公司日照龙鳞火花

因掌握属于云南的、具有竞争力的安全火柴制造技术,1924年云南省政府下令全面禁止生产对人身有极大的伤害的黄麟火柴,这是云南工业史上第一次“淘汰落后产能”,云南火柴产业全面转型升级,这又是一番生生死死、改组重组的脱胎换骨过程。虽然创造了云南自己的火柴技术,丽日公司却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在张仲淑离开后多次被转手,日渐平庸,也许是判断错方向,从其1924年重新设计的火花(图5)看,没有了当初的气魄,除了“丽日”两个中文外,全是英文“SAFETYMATCHES”(安全火柴)、“TRADE MARK”(注册商标),是想扮成“洋货”还是想走向国际市场?也许迷惘了吧,但此时的云南火柴市场已经的省货的激烈竞争时代,容不得稍许迟缓,很快丽日公司彻底沦落为过眼烟云,于1930年被大有庆公司收购。丽日公司消失的无声无息,同时也悄无声息结束了云南人追寻火柴技术自我创新的梦,自此以后整个民国时期再也没有云南人在火柴技术上进行创新。云南人在火柴制造技术上寻求自立、自醒、不甘于平庸和沉沦的梦是这么的短暂,除了那两个火花以及薄薄的几页发黄的档案,能证明曾经有这么个真实的故事外,云南人追寻文明之光的道路上曾经的奋斗早已被人淡忘。汤因比在描述人类文明发展时曾有一个攀登悬崖的理论,有的文明面对生存的压力,选择向不可知结果的悬崖攀爬,是那么的富有勇敢和拼搏的精神,然而一旦在崖壁上找到一个能怡然自得的小平台,就在平台上停留下来,不再试图挑战未知的悬崖,这个文明也就停滞不前。这也许就是云南人的另一个特性,火柴的故事上告诉我们,云南人对科学、自立的追求往往在外力的巨大压力下会爆发巨大的能量,然而一旦压力减弱和消失,就突然自我松懈,不由自主地选择安于现状和拿来主义,这是云南人应该反思和警醒的。自此以后,云南人的火柴仍然是云南自己造,但大家不再追求自己的技术,而是痛快地选择使用已经便于获得的外国原料和别人的制造技术,不再操心今后是不是还会受制于人,反正摆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桩3文钱成本换取9文钱利润的好生意,仅此而已。(未完待续)

1924年丽日火花

注:本文所用资料图片来自云南省档案馆馆藏。

作者单位:云南省档案局

《秋趣图》(国画)

■齐良末

齐良末,湖南湘潭人,1938年生于北京。系齐白石幼子。自幼随父学画,专攻山水、人物、花卉。他对中国画的构思极富特色,其笔下的鱼、虾、昆虫等艺术形象极富齐白石的风范,画功与齐白石极为相似,因此被许多喜爱收藏齐白石绘画作品的日本友人誉为"小齐白石"。1987年10应邀赴日本为庆祝中日恢复邦交10周年举行现场笔会作画,1987年11月应邀赴马来西亚参加国际博览会,向马来西亚西山机构捐画50余幅。此画现珍藏于云南省档案馆。

猜你喜欢

丽日麒麟火花
麒麟“破冰”
持久的火花
村居
对麒麟
它就是麒麟
诉衷情
鉴赏
事业火花事这样被闲聊出未来的
Research on the Low—Carbon Life of Student
丽日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