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

2016-08-23朱小玲

考试周刊 2016年57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朱小玲

摘 要: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要完成教师从“主角”到“配角”的角色转换,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选择“任务驱动”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在整个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实现对学生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学生主体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把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我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对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个寓教于乐、在做中学的活动过程,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贯穿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把趣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三者相结合,达到学生在兴趣中学到知识、在实践中锻炼能力的目的。

现在的中小学生对游戏都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好是玩游戏的机器。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有计划、有组织、有选择地把一些有助于教学的游戏引入课堂,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在学生看来最是枯燥乏味的指法练习,如果不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则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指法的兴趣。针对这一现象,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游戏感兴趣的特点,选用金山打字通这个打字软件,首先让学生用软件中的“吃苹果”、“打地鼠”等游戏练习单个字母,达到一定要求后再让学生在“青蛙过河”中练习输入单词,最后让学生自由组合,每两人一组进行“警察抓小偷”竞赛。由于争强好胜的心理,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熟悉并掌握键盘指法的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这一爱好要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成为电脑游戏的牺牲品,对电脑游戏的内容选择和活动的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只有教师引导得当,才能促进信息技术的教学。

二、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

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备课中选择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很好地帮助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运用较广泛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分层教学”、“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其中运用尤为突出的是“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

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积累经验,并从中领悟到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一定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设计任务要注意以下三点:

1.“任务”要有趣味性。设计具有趣味性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主观探究的欲望,从而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2.“任务”要有操作性。信息技术课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适当地加以引导提示,这样能更有效地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

3.“任务”要有生活性。任务设计与丰富多彩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给学生创设学以致用的情境,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母亲节到来前,可以设计感恩母亲主题的学习任务,圣诞节到来前,可以设计发送电子贺卡的学习任务等,这样的任务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具有生活性的任务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所设计的教学任务最好在备课时先体验一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偏差做出相应的设计与应对。

就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看,一味地使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有时是不可取的,例如在讲解概念性的知识时,如果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对概念性知识的掌握可能会一知半解有时也可能根本无法理解,但如果用选择“接受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细致讲解下,学生更快、更有效地理解概念性知识,然而在选用“接受型”教学方法时,教师可用“问题教学法”和“启发式”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在问题的不断提出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在思考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并掌握。

三、构建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教师一味地讲,学生完全失去主体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完成从“主角”到“配角”的转换,这就要求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和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到创新和自主学习的乐趣。

为了构建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精讲多练,并做到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或同学交流,也可以在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很适合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够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此法,每节课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事实证明,采用此法可以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但学习热情高涨而且掌握知识快。

四、适时进行科学的评价

新课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思想。学生的操作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是否熟练掌握技能,这些都是教师所关心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这就要注意保存和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在作品的展示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学生体会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成就感、荣誉感,通过评价更好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增强学习信息技术的自信心,给学生以弹性化、人性化的发展空间,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6-8.

[2]李冬梅.信息技术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国电化教育,2001(3).

[3]李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继承与创新.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宋融冰译.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5]朱彩兰.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建设任务分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4(12).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任务驱动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