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兰花开在古代

2016-08-23林炎春秋

人生与伴侣·共同关注 2016年24期
关键词:晋文公郑国晋国

林炎春秋

兰花,古时称之为兰蕙,隐遁于人迹罕至的山间幽谷,沉默中开放,清新淡雅,独自芬芳。兰花被誉为“花中君子” “空谷佳人”,人们也喜欢称赞品格高尚的人“君子如兰”,可见,兰花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之高。古人爱兰,从君王到文人雅士,爱到痴迷。养兰,为其写诗,吟曲,作画,兰花情结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

说兰花,必先提郑穆公,他因兰而生,因兰而死,和兰花如此有缘分,颇具传奇色彩。左丘明在《左传·宣公三年》记载:燕姞是郑文公的爱妃,一天她梦见先人赠她一枝兰花,曰:“兰有国香,人之服媚如是。”她把这个奇怪的梦讲给郑文公听,郑文公欣喜,宠幸于她,第二天,送了她一枝兰花表示钟情于她。后来,燕姞生下一子,取名“兰”。郑文公拥有佳丽无数,子嗣很多。嫡夫人陈妫去世后,太子华失去了郑文公的宠爱和支持,华于是预谋篡位。郑文公大怒,杀死太子华以及图谋不轨的几个儿子,出于安全考虑,又把其余的儿子都赶出了郑国,公子兰被迫逃亡晋国。

公子兰聪慧谦卑,晋文公非常喜欢他。长大后的兰做了晋国大夫,晋文公希望兰有一天能够回郑国为君,维系晋郑友好。晋文公欲起兵讨伐郑国,希望兰参加,兰说:“臣闻君子虽在他乡,不可忘记父母之国。今日主公伐郑,臣不敢同往。”晋文公听后更加喜欢兰的忠厚良善。后来晋郑两国为寻求共同利益进行谈判,晋文公提出,对方必须迎公子兰回国为太子,郑文公答应了,立刻迎兰回国,立其为嗣。后来兰即位,为郑穆公,他没有辜负晋文公的期望,在他执政期间,郑国与晋国始终是同盟国。多年之后,郑穆公临终,恰巧屋里一株兰花也正在枯萎凋零,他哀叹道:“兰死,吾其死乎?吾所以生也。”掐下兰花,安然逝去。

孔子也钟爱兰花。《孔子家语》中多次写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早年的孔子到处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希望能得明君重用,施展抱负。无奈现实中历尽坎坷,遭人冷落。漂泊奔波时常让孔子心灰意冷,一次他途经山间深谷,闻到阵阵清香,寻了好久,找到一株盛开的兰花,蕙质兰心,芬芳四溢,却与杂草为伍,这触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情感,对着兰花,孔子无比感叹:“兰为王者香,今乃与众草为伍,譬犹贤者不逢时,与鄙为伦也。”身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偶遇兰花,欣赏兰花,赞叹兰花,借助于兰花使儒家的人格特征得以直观表达,将兰的自然属性与儒家的人格特征作了完美契合,为兰花奠定了花中“君子”的品格。从此,兰花被赋予了深层次的文化意象,被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屈原年轻时深得楚王信任,仕途得意。后来楚国朝廷佞臣当道,楚王昏庸,是非不分,屈原被中伤打击,流放于沅湘,他游历山水之间,爱上兰花,便以兰咏志,《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中都写了兰花,以此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斗志不移的高尚情怀。

郑板桥喜欢画兰:“兰花与竹本相关,总在青山绿水间。霜雪不凋春不艳,笑人红紫作客顽。”寓意做人当如兰,淡泊宁静,不争不艳。

时至今日,兰花依然备受宠爱。兰之风骨,是一种气质,一种文化,兰花,更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精神寄托。俗世红尘,唯愿,君子如兰。

猜你喜欢

晋文公郑国晋国
师旷劝学
“足下”的由来
翳桑之报
三十六计之假道伐虢
“足下”一词的由来
“东道主”一词的由来
厨师辩冤
五鹿老人
浅谈浮雕透雕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