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电影渴求与幻像

2016-08-17

南风窗 2016年16期
关键词:眼光模样知识分子

在准备这期封面报道时,我听到一位我非常尊敬的老师、学者和思想者说:“我一生中从未遇到像现在这样复杂的时代。”

时代的复杂并不仅仅与一个因素相关,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而可能是各种变量的总和。对于人文知识分子来说,哪怕在世界范围内,都到了一个转折点,也应该要思考:人类将何去何从,人文知识分子还能做些什么。

这个命题和我们每天的吃喝拉撒并无关系,但也许我们内心深处知道,并非如此。作为编辑和写作者,就像电影《星际穿越》里面的提示一样,我经常感觉到,时间在尚未经过以前,是一条窄长的隧道,而经过了之后,却像一个可以无限缩小又无限放大的点,在里面有所有的信息和未能破解的秘密。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对于集体,都是如此。而电影是这些未能破解的密码中可以让人看到些许踪迹的片言只语,如同支离破碎的梦境,其实在告诉我们,我们真正想要什么,渴求什么,又恐惧什么。

这期策划的出发点也是如此,站在2016年,回顾过去30多年的文化时,其实作为编者的我们,与作为读者的你们,就好像站在一面镜子前面,试图看看自己的模样,自己身处的这个集体、这个国家、这个社群、这个时代的模样。电影仅仅是其中一个维度,却可能是最真实的镜子,它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幻像,个人的挣扎,各种尝试过和幻想过的道路,如同分岔小径的花园。不同表达的背后,有欢庆,有无奈,有离开,有反抗,有顺从,有宣告,也有各种各样以光怪陆离的模样出现的心态和期待。

而在考虑往前看可以看到什么时,青年一代带来的变化,给予我们一种刺激,如果无法永远蜗居在历史的漩涡里,那么我们可以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作为受到良好教育的读者的你,到底应该用怎样的眼光看待每天接收到的文化信息?作为文化工作者的你,到底什么是应该追求的文化逻辑?我们期待这期报道的意义在于给这些问题一些空间和亮光。

策划|南风窗编辑部 统筹|何蕴琪

猜你喜欢

眼光模样知识分子
你的模样
2030年的首都啥模样?
心态决定眼光
冬天的模样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
1930年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眼中的中共——以《再生》为例的分析
想着孩子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