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及其审美解读

2016-08-17刘瑞

北极光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创造起源

刘瑞

摘要:新媒体艺术是在20世纪末期以数字化与信息传播技术革命为特征的社会文明发展新趋势。直至如今,它已经影响和遍布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这其中也包括艺术领域。艺术创作在新媒介、新技术支撑下也拥有了新形式、新内涵与新审美特色,所以说新媒体艺术是有趣的、奇异的、创新的也是超前的。本文希望追根溯源,打开思路,细细探究新媒体艺术的思想本源、发展历程、交互主体性及其内涵,去尝试理解这一开拓人类思维、丰富人类感受力、延展艺术界限的新事物。

关键词:新媒体艺术;起源;发展;审美活动;交互主体性;内涵:创造

新媒体出现较晚,但它能与旧媒体融合并存,使媒体领域发生质变。当代社会新媒体基于数字化先进信息传播技术,例如数字化电视、移动多媒体、互联网等等虚拟领域。关于新媒体艺术,外国学者就总结出这样一段评价“新媒体不仅仅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作品流转的可能性,也规定了艺术本身的基本形态,阐述了新的艺术理论观念,所以新媒体的出现也导致了艺术的革故鼎新。”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艺术的表现形态、创作套路、审美观念与特征等等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让人们对艺术又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新媒体艺术的思想起源与发展历程

(一)新媒体艺术的思想起源

如果从艺术史的角度来审视,新媒体艺术从初至今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所以可以将它视为是一种年轻的新兴艺术形式。作为现代艺术的代表,它的思想起源也与许多艺术思想相互关联,这促进了它的快速发展。

1.新媒体艺术与现代艺术

新媒体艺术与现代艺术发展息息相关,比如说未来主义与立体主义就为新媒体艺术的萌芽作出了极大贡献,因为它们是最早敢于对传统艺术形式与观念作出突破革新的艺术思想,真正将艺术从单纯的平面表现限制中解放了出来。它们相信,世界需要崭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技术的进步来开拓思路,创新发展。所以在立体主义中就加入了“速度”与“时间”的概念,直接推动了以媒介实验为潮流的20世纪艺术探索,使新媒体艺术拥有了立足之地,所以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等都是新媒体艺术的先声。

2.新媒体艺术与后现代艺术

达达主义起源于瑞士,它是一战后新反理性主义艺术运动的先驱,它的宗旨就是以批判的眼光来重新研究、审视传统、准则、前提与逻辑基础,明确艺术审美中所要体现的秩序性和统一性。可以说,达达主义所传达的艺术思想在那一时期影响了整个世界艺术历史的发展进程,人们将其定义为对自然的、非理性的秩序的探索发现。它甚至否定了艺术家在传统艺术中所享有的崇高地位,而其目的也是为了让更多人能主动参与到艺术创作中,使艺术更加贴近生活、忠实再现生活,体现艺术的大众民主化特质,只有这样艺术才会继续发展,才会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

在后现代新媒体技术融入人类社会以后,达达主义希望通过生活中的各种物质形态来传递艺术意义与观念,例如基于摄影照片的拼贴艺术、后期合成就是达达主义作为新媒体艺术的一种支持形式。它也对后来新媒体艺术中的数码图像合成“对比蒙太奇”制作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历程

在上世纪80年代,电子计算机走入千家万户,基于达达主义影响下的艺术生活化使新媒体艺术在大众生活中拥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此时,从60年代开始发展且逐渐成熟的虚拟艺术拥有了其崛起的机会。80年代初,美国科学家Jarson.Lanier正式提出了“虚拟现实”这一概念(VirtualReality,VR),它也被称为“灵境艺术”,代表了人类希望通过科学技术结合艺术发掘虚拟新世界的决心。虚拟现实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它也实现了人类与环境的现实交互可能性,使人类能够获得来自于身体与感知的全新体验,包括对外界事物的沉浸体验。这些都改变了人们对世界、对科学、对艺术的认知方式,更深化了人类对艺术的审美理解,使人类思想更上一层楼。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网络新媒体艺术充斥于世界的各个角落,由网络媒体所延伸出的各种艺术实践、创作形式层出不穷,它几乎颠覆了人类对艺术的认知,也让各种艺术表达形式拥有了无限可能,基于网络服务创造了包括BBS艺术、检索艺术、电子邮件艺术等等多种表现形式。网络新媒体艺术的最大特色就是它可以在没有时空限制的情况下进行在线交互,产生多种交互艺术效果,使得网络艺术作品的内涵体现得更加丰富多元化。

二、新媒体艺术的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交互主体性

(一)新媒体艺术的审美主体

无论是新媒体艺术还是旧媒体艺术,它的审美主体都应该是人,正是由于人的自由创造与对生活的追求才是一切审美活动的前提。正如法国哲学家Jacques Maritain所言“人在精神上的创造性是艺术活动本体论的根基。”新媒体艺术是对审美主体精神对象化、客体化的详细过程,它的真正目的在于人本身,所以在新时代中,新媒体艺术的存在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它帮助人类文明向前推进,也强化了人类实践活动的主体性。

(二)新媒体艺术审美对象的交互主体性

所谓审美对象的交互主体性它体现了新媒体技术与新媒体艺术的整合应用过程,是拓展新媒体艺术表现力的最佳注解。在当代信息社会,合理利用现代化技术就能让艺术作品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大艺术感染力。日本艺术家竹野美奈子和児玉幸子的联合作品《随声音起舞的磁力波》完成于2001年,该部作品中装置容器的磁力液会随参与者声音的变化而不断展现出各种相应的形变姿态,将其变化过程投影到屏幕上,磁力波灵动的形态变化就会为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展现艺术美感的过程。无论是多变的色彩、节奏还是虚拟的场景与音像效果都能吸引观赏者的眼球,带给人们愉悦的感受。而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主体交互还包含了将生活中原本不类属于同一艺术范畴的内容纳入到艺术环境当中,为艺术提供更为全面、更加多样化的表现渠道与可能性。

在作品《模糊切入臆断空间》中,奥地利作者Herwig.Weiser将一件电气化学投射装置利用频闪的背景光与随角度变换的颜色综合表现出来,带给观赏者极为炫目的强烈视觉刺激,同时也将常人认为不可能存在的超声波辐射与机械旋转组合起来,形成新的视觉效果,让观赏者拥有一种“从未感受过”的超现实体验。从这部作品的平民角度来看,它并非是日常生活经验中所常常提起的“重现”图像,而是通过偶然性手段来打破胶片影像所存在的特殊模式,这种人工图像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但它却给人带来了极富冲击力的艺术美感,让人们联想到那些从未在作品中出现过的图像与叙事方式,这也是一种新媒体技术与艺术的审美主体交互性体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观赏者对新奇审美感受的理解,同时它也拓展了艺术的生动表现形式,在追求个性化、求异性、创造性的道路上达成了一种思想上的完美统一。笔者认为,这样的新媒体艺术作品既拥有艺术家的传统审美观念,又涵盖了各种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巧妙与聪明的解读方法,它阐明了新媒体艺术中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微妙关系,体现了艺术利用科技手段创作性的真实本质,如图1。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媒体在创新、人类的审美意识在提高,所有的一切都造就了新媒体艺术生长的健康土壤。新媒体艺术之所以能够拥有它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席之地,就是因为它用它新的视角帮助人们重新审视了科学技术、人类生存的空间、艺术观念乃至人本身的思想,这些都让人的生命更有价值和意义。

猜你喜欢

新媒体艺术创造起源
圣诞节的起源
奥运会的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
万物起源
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的碰撞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