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李商隐写春景的诗的思想感情

2016-08-17陈晓晓

北极光 2016年6期
关键词:春景伊人李商隐

陈晓晓

摘要:李商隐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有众多的诗文流传后世。笔者发现在李商隐众多的诗中,多提到春天或者与春天有关的景象。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李商隐此类诗的分析,窥视其在运用春景时所表达情感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李商隐;春景

“春”字,顾名思义就是指四季时令之春。其意义不断的发展引申,年岁、生长、情欲、生机……从根本上说,源于对美好的春季、美好年华乃至生存方式的特有体验与筹划。李商隐在运用“春”时也是万变不离其中。笔者以冯浩的《玉溪生诗集笺注》为标准,认为李商隐的诗文流传至今的有六百首左右,其中运用春景的诗已超百首。李商隐在运用春景时多抒发的是与其本意美好相反的悲伤之情,因此以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手法理所当然的成为李商隐在这一类诗中的常用手法。虽也有愉悦之情阐发的诗篇,但是却为极少数。虽然上文中说李商隐在运用春景入诗时多是借乐景写哀情,但是,这个“哀情”也分为很多种。笔者经过分析统计将其分为怀才不遇类、爱睛类、惜春类、思乡类等。

首先,怀才不遇类是这一类诗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春天本是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但是在诗人眼中他眼中的有时春景却染上的哀色,当然,比照李商隐的身世,他写了大量此类的诗是可以理解的。例如李商隐的《关门柳》:“永定河边一行柳,依依长发故年春。东来西去人情薄,不为清阴减路尘。”柳树有情,年年生发枝条给人们带来清凉。人世无情,我往来京洛,奔波不息,不因青阴而歇凉,而减少驱驰之苦也。诗中描绘了一派柳树发芽春季盎然的景象,以此来反衬出诗人因仕途而奔波不息的愁苦之情。再如《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一:“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舞蝶殷勤收落蕊,佳人惆怅卧遥帷。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开成三年春,义山应博学宏词不中选,受王茂元之聘,径往泾幕,在安定回中借牡丹为题寄慨身世之作。

其次,这么生机盎然的春天让人联想到爱情是自然而然的,义山也不例外。但是,义山透过春景所描写的爱情却也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忧伤。当然这与义山的生平遭遇有关。义山通过春景所抒发的爱情为主题的诗大约可以分为两个个主题,即相思类和悼亡类。《燕台诗四首》中的《春》就是属于相思类的诗:“风光冉冉东西陌,几日娇魂寻不得。蜜房羽客类芳心,冶叶倡条遍相识。暖蔼辉迟桃树西,高鬟立共桃鬟齐。雄龙雌凤杳何许?絮乱丝繁天亦迷。醉起微阳若初曙,映帘梦断闻残语。愁将铁网罥珊瑚,海阔天宽迷处所。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研丹擘石天不知,愿得天牢锁冤魄。夹罗委箧单绡起,香肌冷衬琤琤佩。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诗的开头四句謂春光遍布原野,所思女子不知去向何方,寻之不得。我的芳心像蜜蜂,识遍野草鲜花,却不见伊人倩影。“暖蔼”四句謂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桃树下与彼姝相见,她的高髻与桃髻相映,人面桃花,妙不可言。此次别后,如隔天涯,眷恋之情如思绪之繁乱,天亦为我凄迷苦闷,白昼如暝。“醉起”四句謂午睡初醒,斜阳映帘,恍如见到她如初曙的面孔,梦境虽失,耳畔仿佛犹闻伊人残语。“衣带”四句谓已因刻骨相思而受损,虽当绿遍天涯的春天,心情却如同秋霜一般惨淡。倾我之血诚,却无人知晓,但愿以天牢锁住她的怨魄迷魂,勿使其游荡不归也。末四句想象伊人正脱去夹衣换上单衣,准备夏日来临,她的香肌玉骨只能陪伴着铮铮玉佩,十分寂寞孤独。春天即将过去,东风无力,不能撮合有情之人,愿与他一同化作幽光遁入西海,永远自由,永远相爱。本诗中的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诗人以乐景写哀情,抒发出对爱人的无限相思。义山借用春景抒发爱情的诗中,其中最多的一类是悼亡诗。从义山的身世中可知,义山几乎一生颠沛流离,游荡期间将妻子儿女滞留于长安,可谓聚少离多。对于妻子的离去,笔者认为义山更多的诗对妻子的愧疚,这种情感在义山的诗中可以看出。如他的《暮秋独游曲江》:“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首联描写的是春景,往西同游之伊人已经谢世,故今日“独游曲江”也。诗人回忆与伊人初次相见,是在荷叶始生之春天,从此播下相思之种子,一往情深也。可是就在那一年秋天,与伊人竟成永别,始料未及也。诗人以乐景写哀情,冯浩评日:“调古情深。”

既有春日百花齐放的绚丽就会有春末百花凋零的悲伤,因此自古以来众多诗人会在春天不约而同的运用惜春、伤春这一主题,义山也不例外。如他的《春风》:“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若教春有意,惟遣一枝芳。我意殊春意,先春已断肠。”春风虽好,但是被春风催发之春物繁盛过头了。物禁太盛,盛极则衰,所以诗人希望春天常在,只遣一枝独放即可也。再如《早起》:“风露澹清晨,帘间独起人。莺花啼又笑,毕竟是谁春。”独起之人,反为迟到之客,诗人自觉悲凉也。

除了惜春的主题外,还有一个是思乡的主题。自古以来,诗人们爱用秋景如大雁南飞等来表达思乡的主题。而在义山的描写春景的诗中也有表达思乡之情的,如他的《寒食行次冷泉驿》:“驿途仍近节,旅宿倍思家。独夜三更月,空庭一树花。介山当驿秀,汾水绕关斜。自怯春寒苦,那堪禁火赊。”本诗是诗人从令狐楚太原幕时,赴京途次所作。因为回郑州也是走这条路,故日“归途”。实是往长安,故日“倍思家”;若是归家,则不会“倍思家”。旅途之寒苦以令人畏怯,更何况寒食节禁火呢?行次之孤寂冷清令人神情凄然。再如他的《西溪》:“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三四句謂春光将尽,并未令诗人心惊。夕阳灿烂反增迟暮之感。可见,此处的春景是作者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的体现。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义山在用春景表达哀情的诗中又有不同情感的细分,笔者将其大致分为惜春类、思乡类、爱情类等。当然,此类诗不仅仅只有这几种分类,还有朋友惜别的哀伤如《离亭赋二首》,对女性命运的悲伤如《柳》等。义山运用春景创作诗歌时,表达哀情的诗数量最多。其次就是借鉴历史来讽刺时政的诗。

李商隐的诗歌流传下来的约600首,其中以直接方式触及时政题材的占了相当比重。李商隐的咏史诗有很高的成就。它们绝不是“发思古之幽情”的无病呻吟,也不同于前人那些托古以述怀的诗篇,而是着眼于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来指陈政事、讥评时世加以补充发挥,使咏史成为政治诗的一种特殊形式。如他的《异俗二首》其一:“鬼疟朝朝避,春寒夜夜添。未惊雷破柱,不报水齐檐。虎箭侵肤毒,鱼钩刺骨锸。鸟言成谍诉,多是恨彤蟾。”本诗是义山在桂林时创作的,因为桂林的地理环境恶劣,因此这首诗中诗人笔下的春景很糟糕。首联謂桂林地方环境恶劣,一是疟疾流行,二是春寒时间长。颔联謂桂林多雷雨,打雷大水,时时发作,习以为常,故不惊不报也。颈联謂虎剑入肌即中毒而死,鱼钩锋利足以刺骨,反映当地渔猎生活特点。末联謂当地方言难懂,谍诉多用土语方言来揭露地方官吏贪残腐败的行为。再如《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一:“下苑他年未可追,西州今日忽相期。水亭暮雨寒犹在,罗荐春香暖不知。舞蝶殷勤收落蕊,有人惆怅卧遥帷。章台街里芳菲伴,且问宫腰损几枝?”本篇是开成三年春,义山应博学宏词不中选,受王茂元之聘,径往泾幕,在安定回中借牡丹为题寄慨身世之作。首联謂昔年所见曲江牡丹繁盛景象已不可复追,不料今日忽于西州回中与牡丹相遇。颔联开始写春景,謂暮雨潇潇,风雨中的牡丹颇感寒峭,怎及室内牡丹得到罗垫的保护而感到温暖、散发春香呢。颈联謂舞蝶有怜惜牡丹之意,故殷勤收其落花,料想远方的佳人知道诗人的忧伤,她怅卧帷中亦为我愁苦不堪。尾联谓京都里那些春风得意的朋友,日日舞于歌楼舞榭,真不知扭断了多少腰身啊!结局讽刺甚深。

除了讽刺诗外,李商隐在写艳情诗时也会融入春景。如《残花》:

“残花啼露莫留春,尖发谁非怨别人。若但掩关劳独梦,宝钗何日不生尘。”残花满地春天即将逝去,使人伤春怨别。再如《闺情》:“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春窗一觉风流梦,却是同袍不得知。”此诗一二句謂蝶恋花房,蜂爱蜜脾,一派繁忙的春日景象。三四句謂闺中人的风流韵事,便是同袍女友也不知道。繁忙春景呼应闺中秘事很是相映。

上文中,李商隐运用春景写作的诗歌所表达的感情中无论是哀伤、讽刺甚至是艳情都不可避免的带有负面的情感。而春天本是美好的季节,应该处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息,义山的诗歌中不可避免的也存在因春景而喜悦的情感的表达,但是却极为少数。如《春游》:“桥峻斑骓疾,川长白鸟高。烟轻惟润柳,风滥欲吹桃。徙倚三层阁,摩挲七宝刀。庾郎年最少,青草妒春袍。”本篇是作者初入令狐楚幕时所作。义山初入军幕,意气万分豪迈,诗中全无牢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李商隐在运用春景入诗时多表达哀伤之情或讽喻时事。

猜你喜欢

春景伊人李商隐
春景
嘲桃
石榴
春天·春景
伊人时尚
伊人时尚
人间春景
李春景摄影作品选
论李商隐《夜雨寄北》的“朦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