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教育策略

2016-08-15李子荣

考试周刊 2016年62期
关键词:诚信缺失教育策略小学生

李子荣

摘 要: 诚信是为人之本,成德之基。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们所渴求、社会所呼唤的道德规范,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但是有些不守承诺、欺骗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非诚信行为使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受到影响,特别是小学生,对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使诚信教育受到严峻考验,家长、学校、社会对诚信的呼吁越来越强烈。诚信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从小学生抓起,并且要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整个学校教育阶段,乃至人的一生。

关键词: 小学生 诚信缺失 原因 教育策略

诚信:诚,诚实,诚恳。信,信用,信任。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要取信于人;二是对他人给予信任。在中国古代,“诚”与“信”原本是单独使用的两个词,现代汉语中,人们已经广泛使用“诚信”概念,取其“诚实守信”的基本意义。“小学生诚信教育”是指少年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诚实守信习惯的教育活动。其基本涵义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对己诚实,对人守信,不说谎,不空许诺言,言行一致。

一、小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小学生诚信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是主观和客观共同影响的结果。现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是小学生诚信观念的薄弱;二是父母的品行在孩子心目中有失楷模;三是教师在学生面前有失风范;四是学校教育在不断地喊“全面发展”;五是社会环境的“潜移默化”。

二、诚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诚信教育是一项循序渐进而持久的思想教育,应该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遵循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原则,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

(一)学校教育必须诚信。

诚信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诚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觉以诚信为做人原则,这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他们提出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部分学校还存在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弄虚作假、评价学生时以成绩定优劣、为争夺生源“挖墙脚”、为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全校师生配合作假、欺上瞒下乱收费等现象。作为诚信教育的主阵地,如果学校教育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讲诚信的环境,树立一个讲诚信的形象,那么诚信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学校教育应该正视现实矛盾,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树立良好形象,营造良好氛围,真正做到教育诚信,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讲诚信的人、高尚的人。

(二)学校教师必须诚信。

教师诚信是教育学生养成诚信品质的前提和关键。教师是学生的崇拜者,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大影响。实际工作中教师上课迟到、下课拖堂、对待学生不公正、批改作业不仔细、搞有偿家教、对工作敷衍了事、上公开课要求学生配合作假等行为,都会对学校开展诚信教育产生负面影响。

(三)诚信教育必须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1.营造校园诚信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诚信教育。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注意营造诚信教育氛围,使校园形成潜移默化和具有导向性的学习教育场所,使全体师生了解诚信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诚信”的良好氛围,为“人人讲诚信”打下舆论基础。

2.营造班级诚信的环境氛围。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因此,除校园营造诚信的环境氛围外,在班级也可以营造诚信的环境氛围。通过班级以“诚信”为主题的活动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校内校外一样、人前人后一样,自觉塑造自身良好形象。

3.营造家庭诚信环境。

除了在学校接受教育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学生的诚信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对家长的要求。家长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学校与家庭必须联合起来,协调一致,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4.利用家校配合,共造诚信环境。

学校可能通过开办家长学校、举行家长会、家校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家校诚信联系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家长明白自身垂范的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习惯。同时,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在家、在社会活动中的情况,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四)以“诚实守信”为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诚信教育重在知行统一,重在学生实践。因此,学校诚信教育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逐步树立诚信意识,逐渐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

1.利用讲解说教法。

形成诚信导向,利用班队会,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展开讨论,怎样做才算是讲诚信。讲解古人季布“一诺千金”、“宋濂守信”的故事,在学生中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在诵读中受到我国传统美德熏陶,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诚信意识。

2.利用榜样激励法。

引导诚信理念,小学生具有模仿榜样的特点。其一,通过老师的言行举止、思想品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这就要求老师在教育工作中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用自身的诚信度为人师表;其二,通过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先进人物,通过报告会、座谈会,上门参观、走访等形式,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3.开展“我们讲诚信”的讨论会。

以用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人要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要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有失误,勇于承担责任,知错必改;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拾到东西主动交还给失主、不贪小便宜等为主题在学生中积极开展“我们讲诚信”讨论活动。通过讨论,让学生知道哪些是诚实守信的行为,让每个学生明确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么做,将诚信教育最终落实到学生的行为上。

4.开展“诚信”达标争章活动。

“诚信”达标争章活动由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统筹安排,分设诚信小学生(包括一级诚信、二级诚信、三级诚信)、诚信小卫士(包括四级诚信、五级诚信、六级诚信)、诚信小明星(包括七级诚信、八级诚信、九级诚信),当获得诚信小明星的学生达到九级诚信的时候,就获得一枚诚信奖章。在开展“诚信”达标争章活动中,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每一级(共九级)诚信达标的标准,由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和中队辅导员一起评价考核,对每一位获得诚信奖章的学生都要在全校集会上进行表彰奖励。

5.建立学生“诚信”档案。

建立学生“诚信”档案,记录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方面的表现情况,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并给予正确引导,使学校诚信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可以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解决在“诚信”方面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学校在开展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总之,学校开展诚信教育,将孩子们培养成为讲诚实重信义的人,这是孩子们自身成长的需要,是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西方文化的冲击,小学生存在的诚信问题不容忽视,要合理灌输诚信教育理念,加强小学生的诚信意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在一个诚信的氛围中健康成长,为构建繁荣昌盛的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梅秋华.诚信在召唤[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7.

[2]宋元林.论对青少年诚信品质培养的必要性及其可能[J].湖南社会科学,2003,2.

[3]石邦宏,石中英.诚信教育的价值与方法[J].人民教育,2003,24.

猜你喜欢

诚信缺失教育策略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高职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诚信缺失的危害性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
当代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