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调经四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108例

2016-08-15李洪忠于金凤胡成娥

光明中医 2016年4期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疗法

李洪忠 于金凤 胡成娥



调经四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108例

李洪忠于金凤胡成娥

黑龙江省大庆市洪忠中医门诊部(大庆 163316)

摘要:目的观察调经四温汤加味治疗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痛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给予调经四温汤加味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西药消炎痛配合中药艾附暖宫丸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96.55%、62%。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经四温汤加味治疗痛经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

关键词:调经四温汤;原发性痛经;消炎痛;艾附暖宫丸;中医药疗法

痛经(dysmenorrhea)凡妇女在经行前后或者经行之中,小腹、少腹、腰骶部疼痛或其他不适,甚至剧烈疼痛难忍,常伴有手足厥冷,唇面发青,泛恶呕吐,冷汗淋漓等症,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我门诊采用调经四温汤加味治疗原发性痛经108例患者,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患者均为2011年2月—2015年1月门诊患者。共10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年龄16~25岁,平均20.5岁;病程1~6年,平均4.5年。对照组50例,年龄15~26岁,平均21.5岁;病程1~7年,平均5.6年。两组在年龄、病情、症状、病程、禁忌症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诊断标准西医符合原发性痛经诊断标准[1],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感染,黏膜下子宫肌瘤及宫腔粘连症,妇科肿瘤等。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妇科临床研究》[2]。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消炎痛片剂,每次25mg,每日3次口服,均于月经前三天口服,连用5天,3个月为一个疗程。

1.3.2治疗组调经四温汤加味煎汤内服:熟地黄20 g,白芍50 g,当归20 g,川芎15 g,五灵脂(醋炙)15 g,延胡索(醋炙)25 g,官桂10 g,吴茱萸10 g,炮姜10 g,小茴香10 g,防己20 g,三棱15 g,莪术25 g,卷柏25 g。偏气血虚弱加黄芪、党参;偏湿热蕴结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偏肾气亏损加巴戟天,山萸肉;均由本门诊制剂室统一煎煮为袋煎剂(每袋120ml),均与月经前三天口服,每日1剂,每次1袋,每日2次早晚各一袋口服,连用5天,3个月为一个疗程。

1.4疗效评定治愈: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等症状消除;好转:诸症好转;未愈:诸症无明显变化。

2 结果

治疗组治愈42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有效率96.55%;对照组治愈16例,好转15例,无效19例,有效率62%。经统计等处理,两组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治法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痛经临床虽然有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蕴结等不同,但总的病理机制乃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谓“不通则痛”。本方以四物汤调理气血,小茴香、炮姜、吴茱萸、官桂四药温中散寒,僵蚕、五灵脂、防己、三棱、莪术、卷柏活血化瘀止痛。本病虽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但由于生活、环境、体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北方气候偏寒,所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相当复杂的。就疾病发作的时间而言,经行前及经中属实证,经后痛属虚证,这就指一般而言,实际上,有很多的病例,经前经后皆痛,所以我们必须四诊合参,详细审查,辨明其偏实偏虚,寒热孰轻孰重,分清病情是纯虚或纯实,纯寒或纯热,是虚实夹杂,或是寒热相兼,方能不贻误病机[3]。

《黄帝内经》曰:“治病必求于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审证求因,治病求本,这是中药的特色,但本病的主要表现为“痛”字,解除病人的病苦,也是不容忽视的。我们治疗还是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也就是应从调理气血入手,使气血通畅,则疼痛减轻,我们不主张用镇静解痉之品,这些药虽然止痛解痉快速,但却留有后患,因为镇痛之品,往往导致血液凝滞,形成瘀血阻塞胞脉,结果越治越痛,使患者疼痛难忍。

当患者疼痛剧烈的时候,治标是必要的,但这仅仅是权宜之计,治疗关键还是治本,因为治本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至于怎样治本,我们首先辨证明确,其次掌握治疗的时间,分清病情的虚实寒热,或清或补,或补或泻,有的放矢,从而疗效可期。在时间上,必须在未发病前治疗,因为气血调和,脏腑功能的恢复,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在临床上,我常常在月经前一周,给病人服药,在治本的基础上,兼以治标,偏于经后疼痛的,则在月经来潮时口服5天,一般而言,要坚持3个月以上的治疗,疗效才能巩固。

中医中药在治疗痛经方面,化瘀不伤正,扶正不恋邪,有其他药物和治疗手段所不能替代的特殊作用和地位。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在调理气血和温中散寒的基础上,活血化瘀能促进瘀血的吸收和分解,并能扩张周围的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调理气血脏腑功能,改善盆腔环境,调节免疫及内分泌等功能[4],而且中药具有理法方药用药灵活,不良作用小,疗效可靠,不容易复发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5]。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49.

[2]肖承悰,中医妇科临床研究[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1.

[3]班秀文.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137.

[4]李学芹,张宏霞.活血化瘀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64例[J].吉林中医药,1998,18(1):32.

[5]张慧珍.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8例[J].光明中医,2010,25(9):1634.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4.038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4-0532-02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侯丽辉2015-03-31)

猜你喜欢

原发性痛经中医药疗法
扣击次穴和三阴交联合口服益母草颗粒治疗女大学生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不同剂量益母草胶囊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重剂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不安腿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
淮安市中职女生原发性痛经的中医体质研究
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进展
柴枳理中汤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33例疗效观察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现状
舒尔经颗粒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评价
浅谈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
方邦江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