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之困境及其对策

2016-08-13李继红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困境对策

摘 要:语言实验室文化是语言实验室内呈现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健康的语言实验室文化能建立良性的教育氛围,使师生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实验室文化建设却存在着缺乏个性、独创性、全局性等诸多问题。为此,高校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在语言实验室营造先进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精神环境,有利于全面塑造学生的身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全面提升高校文化育人水平。

关键词:语言实验室 文化建设 困境 对策

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就有学者刘向对“文化”一词做了注释。总体来说,广义的文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普遍的社会习惯。校园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承担着育人和引领文化的重要任务,在潜移默化中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心智成长和行为养成。语言实验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在语言实验室这个特定空间的具体体现。健康的语言实验室文化能建立和谐的育人氛围,在师生中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语言实验室营造先进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对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和良好校风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升高校文化育人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言实验室文化的三种功能

1.引导功能。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类有受暗示性、归属感、无意识等特征。在归属感驱使下,个体渴求融入集体[2]。毛泽东同志也讲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语言实验室完善的管理制度,健全的管理机构和奖惩措施,敬业、勤奋、为人师表的教师及管理队伍、优美的室内外环境、浓郁的学风与互助友爱的氛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引导、规范的作用。

2.凝聚功能。语言实验室文化氛围,特别是内部优化的人际关系,教师敬业爱生的师德形象以及师生对这种文化的理解、认同和共鸣,对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师生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身心得以陶冶,心智得以启迪,内生潜力得到最大限度地挖掘。

3.激励功能。积极向上、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语言实验室文化氛围,对师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在这方面来,石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对外,“立足兵团、服务新疆、面向全国,辐射中亚”,有着突出的地域特色和思想文化特色的发展环境;对内,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功能定位是以兵团精神办学,为屯垦戍边及“一带一路”国家西部发展战略服务。在这样充实和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中,语言实验室文化的激励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之困境

语言实验室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场所,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但目前疆内各高校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却常常流于形式,没有从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全局性、从自身特色以及价值取向等深层次因素考虑问题。只重视了外在条件的改善,而忽视了观念、制度等内在因素的转变。在思想认识上还未将实验室管理上升到文化管理的层面,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严重不足,后续乏力。作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认识不足。语言实验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渗透与延伸,不是与生俱来的,她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它的形成,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4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表现,精神文化是核心。而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对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功能认识不足,只注意到它外在的教学功能,而忽视了它所承担的育人功能,更没有把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加以充分利用。

2.缺乏特色。每个高校都有各自不同的专业特点,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本应在教学、专业和师生的精神面貌上体现出这种特色来。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各个高校的语言实验室大同小异,没有结合专业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普遍缺乏独创性和吸引力,难以引起师生的共鸣。

3.内涵研究不够。表面上,语言实验室文化反映为:教风学风、学习环境和规章制度。实质上,反映的却是四个精神层次:行为文化: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符合自身角色的行为模式。如:教师的行为文化体现在师德高尚、教书育人上;管理人员的体现在对学生的悉心引导、服务育人上;而模范人物的行为文化则使学校的价值观念“人格化”,他们的行为成为师生争相模仿、学习的榜样。物质文化:语言实验室的设计风格、整体布局、内部装饰、卫生状况等等,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制度文化:是语言实验在动作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如:严谨规范、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合格的管理人员等,它是保證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精神文化:文化建设的核心及灵魂。体现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生活信念、道德习惯、人际关系、审美情趣、社会舆论等多方面。

4.缺乏科学规划。多数高校把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当成短期性、突击性任务来完成,缺乏长远的眼光和系统性的思考,没有科学规划,更没有作为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来建设。

三、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脱困”之策

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要在校园文化内涵上去构建和深化,其发展应牢牢把握校园文化发展的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创新。具体应做到:

1.加强与校园文化的融合。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一致、相协调,要在充分了解、把握学校的现实状况、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语言实验室文化做出整体规划。

2.做好科学规划与定位。通过制定和细化完善切合外语专业特点和人文实际的目标和措施,使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工作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实验室所有人员角色定位准确,责任明晰,整个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体系才能够长久的高效运转。

3. 坚持学生的主体不动摇。学生是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主体,学生的思想、行为、精神状态是构成语言实验室文化的核心。因此,搞好语言室文化建设,必然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引导等功能,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与推崇。

4. 发挥实验管理员的主导作用。实验管理员的品德修养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行为规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因此,一是要尽快扭转实验管理员作为“教辅人员”的地位问题,解决实验教学队伍这一“短板效应”的弊端。二是管理员自身应加强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不仅要了解和熟知设备的各项功能,更要管好、用好设备。

四、结语

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如何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尺。实验室文化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由于某个别人的离去而发生改变。同时,语言实验室文化特点又是潜移默化而深刻、久远的。因此。实验室文化建设必须紧密结合高校的实际,在目标规划、机制建立与完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实践和创新探索,与时俱进,紧跟国家对人才和科技创新的需要,通过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育人育才环境,为国家的强盛,社会文明进步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文龙.加强高校英语语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思考. [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技术版).2009(1):114.

[2] 谢秀军,杨双.论高校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j].教育与职业.2009.(2):33-35 .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m].人民出版社.1991.7.1第一卷(291).

[4]权霞.大学语言实验室制度文化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3.(3).

[5]张庆红.加强素质教育应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j].教育探索.2000.(2):20-22.

作者简介:李继红(1969—),女,石河子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教学实验中心,职称: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困境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跟踪导练(一)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