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基于“互联网+”的财务风险管理

2016-08-13张艳

经营管理者·下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财务互联网+

张艳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日趋对等、业财高度融合,财务管理已逐步从分散、局部的数据处理向业务协同、远程处理、集中式管理的模式转变。财务信息处理的人不再仅仅是会计,财务风险管理也逐步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开拓思路,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大数据及其分析工具,提升财务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这是我们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践行“互联网+融合共识、协同行动”思维,寻找财务风险管理新定位

传统的财务风险管理,局限于获取的信息有限,更多关注的是会计信息质量,更侧重于事后监督,更多在于揭示差错和弊端,无法提供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工作效率也较低。例如,对于收入跑冒滴漏,成本业财差、收支不匹配、资金回收不及时等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财务角度能揭示问题,但必须依赖于业务部门才能找到根本原因。究其根本,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业务、财务信息的割裂,是业务部门、财务部单打独斗的结果。“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能够帮助管理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但前提是数据使用人员必须具备强大的数据解读和分析能力。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本身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把核心技能运用到大数据的战略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更为专业的实时决策支持。在“融合共识、协同行动”思维指导下,财务风险管理人员不断融入业务,为业务管理提供实时决策支持信息。同时,通过多触角的数据挖掘,促使有价值信息不断向企业各个环节渗透。最终,常态化、系统化风险监控的重要性被企业管理者重视,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获得业务部门的认可。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在组织中占据更具战略意义的位置,实现从“服务支撑人员”向“业务合作伙伴”的转变。

例如,公司计划与某政府部门开展光网城市基础建设合作。项目客户经理首先调阅财务风险管理部门和法律部门共同拟定的方案备选库,选定某一业务模式,可以清晰看到谈判要点,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多种的合同模板供客户选择。录入双方初步敲定的投资额,资金回收情况,客户经理对投资回报率也了然于胸。项目实施过程中,系统可以完全监控到实施进度、收支列账情况、资金回现情况,客户经理或者财务人员可以及时纠正偏差。假设整个项目实施完毕后,经客户经理和财务人员验证,发现项目实施情况和预估有偏差。下一步就可以对模型进行优化调整再细化。经过反复调整、反复修正,促进方案备选库更完善更精确。

二、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提升财务风险管理能力

对于大数据,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运用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它具有规模性、多样性、快速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财务风险管理所需的信息不仅会计信息,还涉及业务信息,不仅是结果数据,还涉及过程数据、预估数据。财务风险管理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这个工具,创新监控手段,提升风险事项的自主识别和量化评估能力,最终实现“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应对-跟踪整改-内控优化”的风险管理闭环。

1.扩展数据触角,建立关键指标和风险预测模型,提升自主识别和量化评估能力。大数据时代,业务线条间的数据区隔将被打破,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将高度融合,财务检查人员应该着力提升数据分析、数据建模的能力,借助有效平台,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关键指标数字模型等,及时发现数据间的相关关系,从数据中捕捉到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

首先,应该进一步扩展数据触角,充分利用财务、非财务、企业内外部等更多的数据,基于财务风险的分析不断向业务、经营风险挖掘转变,基于结果的分析不断向过程风险挖掘,基于事后的监督,不断向事前影响战略决策转变,从而实现从整体上把握企业风险;其次,应当更关注数据整合,更关注“实时”的数据流,建立日常监控模型,通過不间断的监测、分析,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最后,借助统计建模、预测分析,进一步预测企业长期机遇风险,评估企业的潜在风险。对于普遍性、倾向性、重复性的问题,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分析提炼,通过反复的“预判、检视、固化”,力求绝大部分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方法检查出来。例如,从财务、业务系统分别抓取关键数据,建立收入、成本业财稽核模型,及时发现收入流失、成本结算错漏等风险;从财务信息进一步延伸至业务信息,通过对套餐产品收入趋势、代理商贡献价值、佣金结算与佣金规则匹配等情况的分析,在产品管理、移动终端补贴管理、集约化政策执行、业务质量管控等方面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和管理建议。

2.将风险信息嵌入到每个业务流程中,让每个个体都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互联网+协同行动”的思维,就是发挥群体智慧。财务风险管理高效的信息传递就是调动团体中每一个,协同作战,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参与到财务风险管理中,沉浸在他们希望获得的信息海洋里。随着风险信息模型的不断完善,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有能力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更多的参与企业各个经济活动的环节。例如,可以协助法律部门制定合同模板,设计与不同业务模式匹配的关键条款,规避合同执行风险;可以引导预算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促进资源合理分配;通过对业务薄弱环节的渗透,可以引导财务分析的侧重点,从而进一步影响营销政策、业务方案决策。

3.优化IT流程,强化检查结果应用,建立快速响应的沟通反馈机制。财务风险管理必须更立足于解决问题,提出处理方案,提升改进效果以及持续优化流程,才能实现“以财务促业务,以监督促管理,以规范促发展”的管理目标。建立快速响应的风险预警、协作处理、整改反馈的沟通机制有助于问题的整改和管理改进。首先,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应及时分析风险事项,对风险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确定责任部门以及配合整改部门;其次,直接向责任部门派发整改任务单,提供政策依据或整改建议,限定整改时限;最后,借助流程监控,实时掌握问题整改情况,及时跟进和督促责任部门完成整改。

4.推动内部控制管理优化,集执行与控制一体,形成风险的闭环管理。“互联网+”时代的财务风险管理是协同作战的管理,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相互监管。内部控制管理是从“业务实践”到“业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再到“制度固化”的循环过程,本质是对业务流程中各环节的协调和监管。内部控制管理的关键是识别风险,控制风险。财务风险管理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最终形成的风险闭环管理,方能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互联网+”时代,业务流程更多的集成在信息化系统中,因此将风险预警和应对措施嵌入业务流程中,将每一类风险事项的协作处理、整改反馈流程作为一项固化的、独立的业务流程管理,集执行与控制于一体,从而实现“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应对-跟踪整改-内控优化”的风险管理闭环。

5.善用大数据这把双刃剑,警惕大数据本身带来的财务风险。乔治·梅森大学专家瑞贝克·高尔丁则提出“风险数据供应商欺诈”的风险,因为“数据”理论是基于“数据全是正确的事实”,可是现实中,收集和提供数据的都是人,难免会产生偏见,筛选甚至是造假。大数据理论基本依靠于数据的收集,而数据的收集存在有主观性,难免存在质量问题,即由于质量问题导致的决策错误。另外,数据是可以被盗窃的,这也是风险。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财务风险管理更应该采取主动,做好应对其风险的准备。企业应当通过部署可靠的管理系统,并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来防范数据风险。财务风险管理人员更应当时时稽核数据来源、检验数据偏差,不能过度依赖大数据而放弃经验的好处,时刻警惕,防范大数据本身带来的财务风险。

“不是要预言未来,而是要为未来做好准备”,这是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政治家伯利克利最早提出的有关风险的概念。“互联网+”撬动了财务重大变革,给财务风险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开拓思路,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时刻准备着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吧!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财务互联网+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事业单位财务审计的重点
财务自由这扇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探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