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符号学视域下的《雪国列车》

2016-08-13吴旻昊

电影文学 2016年12期

吴旻昊

[摘要]电影符号学是现代电影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电影语言有自己的表意系统,虽然它用镜头呈现和反映客观世界与日常生活,但其语言是区别于自然语言的艺术语言。正因如此,电影才具有审美价值,才能够与观众进行情感和认知上的沟通。《雪国列车》视觉效果与丰富的内涵为观众提供了宽阔的解读空间,也赋予电影表意系统立体和多层次的结构特征。本文以电影符号学为视角,从情感符号、肖似化符号与象征符号三方面出发,分析了《雪国列车》的表意结构。

[关键词]电影符号学;《雪国列车》;表意结构

电影符号学是现代电影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的出现和发展,表明了现代电影理论的发端与走向。蒙太奇理论与巴赞的现实主义理论,确立了电影作为一种独立艺术形式而存在。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具有独特的语言形式和审美特性。符号学理论是电影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它探讨了电影语言更具体的表意问题,电影语言有自己的表意系统,虽然它用镜头呈现和反映客观世界与日常生活,但其语言是区别于自然语言的艺术语言。正因如此,电影才具有审美价值,才能够与观众进行情感和认知上的沟通。

《雪国列车》将叙事背景设定于未来的2031年。极寒的地球上,生命绝迹,幸存的人类寥寥,在一列永动的火车中艰难生存。列车上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这导致了不断的暴力冲突。《雪国列车》讲述的是一个残酷的故事,整部影片充满了阴郁和冷酷的基调。影片展现了电影创作者独特的想象力,虽然其叙事背景与故事内容均已虚拟为前提,但却有着鲜明的批判现实主义色彩和寓言色彩。视觉效果与丰富的内涵为观众提供了宽阔的解读空间,也赋予电影表意系统立体和多层次的结构特征。本文以电影符号学为视角,从情感符号、肖似化符号与象征符号三方面出发,分析了《雪国列车》的表意结构。

一、情感符号

在充分调动观众的情感,使其介入影片的审美再创作方面,《雪国列车》这部影片是相对成功的。由于电影一级符号中“能指”与“所指”是同一的,观众通过画面所接受的信息清楚地表达了其“所指”。根据克里斯蒂安·麦茨的电影本体论,“能指”与“所指”构成了二级符号系统中的“能指”。情感是其中最重要的“能指”。因此,电影向观众展现的是具体的事物与人物,却又并非单纯的呈现,而是在这些审美客体身上,承载着清晰和丰富的情感。并且,这些情感是通过观众的内心体验得以实现的。每部影片都具有通用又独特的情感表意方式。前者提供了电影与观众之间互动的基础,后者决定了影片自己的艺术风格。《雪国列车》的情感符号构成也是如此。

影片中所表达的情感是丰富的,并且展现情感的符号也是多种多样的。片中,亲情与友情都得到了浓墨重彩的表现,这些人之常情,使观众很容易进入到影片的情绪氛围当中。对于电影符号学来说,各种表意符号,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观众各种情绪的产生与变化,与叙事内容、主人公命运走向、画面色彩与构图、各种声音元素等都具有密切的联系。影片充分地调动了这些元素,以实现观众对影片人物情感领悟与真实的情感体验。影片开始时,一对老年夫妇被拆散。年老体衰的女小提琴家被列车上的警察殴打。随后,影片又将镜头聚焦在蒂米身上。与大人间的对话和嬉戏,展现了孩子的聪明、可爱。此时,暖色调车厢中,人声喧闹。这组镜头显然是为了蒂米与母亲的离别而设计的。蒂米在被警察带走时,画面以青灰为底色,声音则变为凄厉的喊叫和警察枪械的金属声。这种前后呼应所实现的情绪体验是强烈的。在斯科蒂率领大家反抗时,他的战友埃德加脖子上被架着利刃,斯科蒂在两难之间,痛苦地选择了放弃朋友。这一段影片刻意以慢镜头书写,此时画内音完全消失,而是给予观众充足的时间去凝视和体验。在情感表现上,《雪国列车》所运用的艺术手段是丰富多样的,是叙事、色彩、人物语言与表情、声音等元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片利用对比手法,使儿童成为片中重要的情感符码,影片的叙事张力也由此体现。且不提蒂米与母亲塔尼娅这条情感线贯穿影片始终,单就影片中对儿童展现最为集中的车厢而言,其提供的情感震撼已经足够。当柯蒂斯带领反抗人群通过血腥的杀戮,来到中部的一节车厢时,温馨的氛围不仅带给柯蒂斯等人惊诧,也使观众获得了同感。这节车厢是列车中的学校,而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所表现出的成熟和人情冷漠令人震惊。当塔尼娅询问蒂米的去向时,一个小男孩回答“我见过他们”“他们看起来就要哭了”,平静的语调中没有丝毫对同龄人的关切。而接下来小女孩儿的“慷慨陈词”,更是让人感到可怕:“我听说老一辈住在车尾的人,都是懒蛋,而且靠吃自己的屎尿为生”,其表情充满了夸张和嘲讽。这些处于高级车厢的孩子,他们从出生一刻起,就与尾部车厢的蒂米等孩子之间形成了天然的阶级,蒂米处于被奴役的底层,而这些高级车厢的孩子就是将来继续奴役他们的人。这些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高唱维尔福德的赞歌,其整齐划一的动作,让人看到了对独裁统治的崇拜,仿佛纳粹在孩子们的身上得到了重生。这些孩子带给观众巨大的情感冲击,而情感“所指”就是维尔福德(神圣引擎)的绝对统治。维尔福德不仅通过暴力控制底层车厢,而且利用洗脑来控制高级车厢,使整个列车成为其个人的独立王国。影片这一段无疑是极具反思力量的。

二、肖似化符号

根据艾柯的理论,肖似化符号是把肖似代码中的“所指”转换为另一意指关系中的“能指”,以含蓄地意指较为复杂的和具有文化性联想含义的意素。在大多数的电影中,都可以找到肖似化符号。导演要表现一事物时,先找出事物本身的特质,然后将另一具有相同特质的其他事物拿出来进行表现,从而使二者之间产生关联。观众也会对导演的技法心领神会,从而领悟导演的创作意图。在《雪国列车》中,最明显的肖似化符号无疑就是那辆承载着幸存者的方舟,具有神圣引擎的列车。

《雪国列车》影片背景设在未来,由高科技制造的人造冷却物CW7虽然解决了全球变暖问题,但却使地球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极寒。在没有生命迹象的茫茫世界中,永不停运的列车成为幸存者的最后庇护所。但这里并不是诺亚方舟,而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小社会,影片创作者无疑是借助列车来反思现实社会的种种不公。列车从尾部车厢到引擎车厢,是等级依次升高的过程,与之对应的是不同车厢的乘客衣、食、住、娱乐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尾部车厢的乘客在登车时就遭遇残酷的待遇,在车上的第一个月时间内,他们没有水和食物,从而导致了人吃人的惨剧发生。在此之后,他们的食物也是日复一日的蛋白质棒,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蛋白质棒都是用蟑螂等昆虫碾压粉碎制成的。与饮食条件相对应的,尾部车厢的乘客穿着破烂的灰布衣服,在整节车厢都找不到一丝亮色。他们居住在拥挤狭小的空间中,娱乐更是少之又少,连孩子想要打球都成了一种奢望。而靠前的车厢,则完全是另一番场景。他们的生活可以用锦衣玉食来形容,而且读书、烫发、蒸气浴等娱乐活动一应俱全,甚至还可以穷奢极欲、淫乱、吸毒等。柯蒂斯等人从车尾向车头进发的过程,让观众仿佛看到了从贫民窟到上流社会的渐变过程。观众在慨叹的同时,也会反思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

现实社会要保持生态平衡,而雪域中永不停息的列车也要保持生态平衡,而维持平衡的手段无疑也是影片中的一种肖似化符号。列车是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空气、水、食物、人口等要素,都是食物链的重要环节,无论哪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系统运转的阻滞甚至停歇。柯蒂斯等尾部车厢的乘客,上车之后面临的就是自相残杀的减员过程,而老弱病残幼在这一过程中成为受害者。之后发生的蒂米被捉情节,克劳德成为维尔福德的代言,她要做的就是从尾部车厢抓走孩子然后丢进神圣引擎中。其身着的亮黄色衣服在满是铁青、灰褐色的车厢中格外扎眼,在被鞋子砸伤后的舔血动作,表现出了克劳德的冷酷无情。克劳德的做法,实际上就是残酷怪诞的统治者维尔福德减少人口的方式,其手下总是不断地计算人数就是明证。而柯蒂斯的暴力“革命”,也是维尔福德策划的一部分,只不过柯蒂斯的能力超越维尔福德的估计。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现实社会中的战争。列车如同我们生活的地球,而柯蒂斯引领的反抗力量及维尔福德的暴力统治对应的则是现实中的国家,两者冲突的本质是对资源的争夺。导演利用肖似化符号,使影片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意味。

三、象征符号

所谓象征符号,指的是人们依赖文化习俗而形成的一种社会泛文本的整体语义场。如,红玫瑰代表爱情,戴在无名指的戒指象征着已婚等。象征符号结合具体的电影语境,使导演意图表达的目的含蓄性地实现,从而使观众与影片达成默契,产生审美上的认同。

片中重要的象征符号之一,就是蒂米的画像。由于列车的限制,画像在片中充当了照片的作用。众所周知,照片代表着一种回忆,尤其是孩子的照片,代表着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记忆,是亲情的一种表现。蒂米的画像是片中的重要线索,当蒂米被抓走后,尾部车厢的艺术家将画像交到了母亲塔尼娅的手中。当柯蒂斯不同意塔尼娅参加暴动时,画像令柯蒂斯回心转意。当进入“学校”车厢时,塔尼娅再一次拿出蒂米的画像让孩子们辨认,从而了解到孩子们被带往引擎室。之后蒸气浴房塔尼娅死亡,画像到了柯蒂斯的手中,而拯救蒂米的重任也落到他的肩上。画像象征着母亲对蒂米的亲情,当画像交到柯蒂斯手上时,这种亲情也传递给了他。因此,当柯蒂斯在尤娜的帮助下发现地板下面的蒂米时,刚刚已经被维尔福德麻痹的大脑马上清醒,他挥拳打倒了维尔福德,并从地板下面的缝隙中救出了蒂米。最后,当引擎室无法关闭,而爆炸的冲击波就要到来时,柯蒂斯充当了肉盾,保护了尤娜和蒂米,将塔尼娅传递给他的亲情发挥到了极致。

此外,吉列姆也是影片的象征符号之一,他可以与宗教中的先知联系起来。吉列姆在片中的作用,就是用自己的受难来感化癫狂的人们,并引导人们走向光明,这无疑与宗教中的先知颇为相似。在尾部车厢的人刚刚登车就被囚困的一个月时间里,由于缺少食物,发生了食人的悲剧。而就在柯蒂斯拿着刀已经杀掉一个母亲,并且要杀掉婴儿的时候,吉列姆出现了,他切断了自己的手臂给柯蒂斯吃,由此拯救了那个婴儿,也就是埃德加。在尾部车厢的民众遭受严重的不公平待遇时,吉列姆领导大家反抗,并用其充满哲理的话来开导柯蒂斯。影片末尾,柯蒂斯为了拯救蒂米同样失去了一条手臂,此时他无疑从肉体到灵魂都完成了向吉列姆的靠拢。最后的爆炸,柯蒂斯的自我牺牲从表面上看只是拯救了尤娜和蒂米(列车虽非伊甸园,尤娜和蒂米仍可看作是夏娃和亚当),但实际上他们二人正是人类在地球上存续下去的希望。通过设置吉列姆这一角色,影片也由此产生了某种宗教上的神秘色彩。

综上,《雪国列车》在科技时代的背景下,展现的却是原始与兽性的生存法则。影片以末日寓言的形式,影射了现实社会的贫富差距以及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虽然影片整体上呈现灰色的基调,但开放式的结尾仍给观众留下了希望。雪地上出现的北极熊,说明已经有动物可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作为一部灾难片,《雪国列车》的成功之处值得借鉴。利用符号学对电影进行分析,可以更透彻地理解影片的表意系统,也可以发现隐藏在影像背后的导演的创作手法,而这正是本文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