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文化价值下《贝奥武普》的电影改编

2016-08-13李华

电影文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电影改编消费文化

李华

[摘要]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文学电影改编会受到各种消费文化要素的影响,美国著名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2007年执导的电影《贝奥武普》是在消费文化下文学电影改编的一个典型的案例。他在改编时革新了原著中的故事情节,在充分地挖掘原著中故事元素的基础上,对原著中的一些关键的人物角色进行了重新设置,将英雄的人性光芒加以突出,贴近观众,此外该电影还充分发挥了视觉文化的功能,打造了一场视觉盛宴。

[关键词]消费文化;《贝奥武普》;电影改编

消费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态消费文化、精神消费文化以及物质消费文化,它是人类在消费领域创造的优秀成果的结晶。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传统文化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消费文化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文化逐渐被商品化和产业化,人们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更加注重享乐和刺激。电影是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消费文化下,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分析并探讨了改编之后的电影《贝奥武普》与原著史诗的不同,进一步说明了电影消费特征在现代文化中已经愈发凸显。

一、用电影解构与重构文学原著

《贝奥武普》主要讲述的是英雄贝奥武普的英勇事迹,它是欧洲最早的方言史诗,也是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最长和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一直以来,人们在解读这部文学作品时大都是遵循着一种善恶二元对立的思维去理解的,而改编之后的电影《贝奥武普》对这部作品有了新的解读和诠释,运用了现代人的思维赋予英雄的形象更多的理性与人性,在不改变原著史诗故事发展顺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元素,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观影者的兴趣,用电影的方式将古老的英雄故事讲述得耐人寻味。电影与原著史诗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虽然保留了原著中人物的身份和性格,但对于故事的叙述方式却做出了较大的改变,这样的改编其实也是受到现代消费文化语境的影响,使电影创作方式为消费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让步。

从艺术的表现形式上来说,电影《贝奥武普》对原著史诗的改编使整个故事的架构更加一目了然,观众在观看时可以更加明白情节之间的变化与推进,这对于后来电影中矛盾的集中爆发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总体来说,2007年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动画电影《贝奥武普》耗费巨大的投资,采用真人模拟动画来表现,使这部电影更加独特与出彩,而且也更符合人物真实的表情流露和动作展示,是该影片的一大创新之处。

二、拉近观众与英雄人物之间的距离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文化已经由纯粹的艺术变为也能够明码标价的商品,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利用文化来赚取更多的商机,这也是时代发展的一种趋势。在这种消费文化背景下,我们可以通过文化来进一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也可以通过英雄来深刻地认识自我并反省自我。在这种题材的电影中,那些英雄的人物形象往往会受到众人的崇拜与追捧,人们对此会产生一种膜拜与向往,塑造的英雄形象越英勇与伟大,往往也越容易赢得观众的认同和喜爱。但是这种认同感同时也会产生一些矛盾,如果把英雄人物塑造得过于宏伟和不真实,就会使得伟大的英雄人物形象似乎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将观众与英雄的距离逐渐地越拉越远,这样就会使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产生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也正是如此,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才将原著史诗《贝奥武普》改编为一部动画电影,使伟大的英雄人物形象走下了神坛,走近了观众,使观众能切身地体会到真实的英雄形象,这也是这部电影当初改编的初衷之一。

在原著史诗中,对英雄贝奥武普的描写突出了他的战无不胜与所向披靡,似乎这个伟大的英雄人物身上并不存在任何的缺点与瑕疵,整体看来更像是在讲述一个神话故事。2007年版的动画电影《贝奥武普》将原著中贝奥武普战无不胜的完美的英雄形象做了一些改动,他不再只是一往无前的战神,他也拥有与普通人一样的情怀与感受。当他看到格伦德尔母亲全裸的躯体时,作为一个男人,他也没能经得起诱惑而犯下了错误,由此生下了喷火巨龙这个儿子。在这个情节的设置中革新了原著中的一些内容,也很好地交代了格伦德尔与喷火巨龙的出身背景。电影中贝奥武普将自己看作一个凡人,一个会犯错的凡人,这使得贝奥武普在原著史诗中攻无不克的英雄形象走下了神坛,进一步贴近了观众。

三、用特效打造震撼人心的电影画面视觉效果

电影与文学艺术相比有很大的不同,电影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效果,带给观众更为直观和立体的感受。从商业的角度出发,在进行电影创作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文学中所不能体现的东西,从视觉和听觉上进行独特的艺术处理,并将故事的情节很好地融合进去,达到极佳的感观效果,这样才能够在消费文化的作用下,使得观影者体会到身临其境的特效科技,达到视觉上的震撼与享受。电影《贝奥武普》也是如此,它运用了强大的特效科技,展现出了视觉的张力和效果,但从这部电影本身来说,这种特效科技的运用更重要的是为了将其与电影中的故事叙述交融在一起,并将两条明暗的线索展现出来,而并不仅仅是一味地追求视觉的震撼。电影将格伦德尔塑造成了阴暗丑陋的形象,用火光般的正红色塑造了喷火巨龙,这也突出了作为他们父亲的霍格国王与贝奥武普,他们在本质上背道而驰,却有着相同的难抵美色的人性缺憾。

该影片的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对电影特技无比热爱,在《贝奥武普》这部影片中他将自己的执导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罗伯特.泽米吉斯在进行电影创作时非常注重细节的运用,他将先进的CG技术融入自己的电影创作中,把影片中安吉丽娜·朱莉所饰演的格伦德尔的母亲塑造得性感而具有诱惑力,这也为贝奥武普沉迷于她的美色而犯下了错误这一情节的改编做了铺垫。整部影片中关于打斗的一些场面,运用了一些先进的特效科技,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巨大冲击与享受,观众在观看这些特效场景时可以感受到充满血性的男人与妖怪打斗时的激烈场面,展现得果敢利落而又全力以赴,尤其是贝奥武普与喷火巨龙打斗的场景,使观众能够体会到即使是年老力衰,仍旧充满着英雄的气概和英姿勃发的恢宏气魄。一直以来在电影创作中,震撼的视觉艺术效果与一气呵成的叙事技巧都很难同时达到最完美的融合,但《贝奥武普》这部改编于文学的电影却展现出了独特的拍摄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身临其境的视觉艺术与叙事技巧的融合。在如今消费文化背景中,电影艺术的创作就要推陈出新,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尝试,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电影《贝奥武普》对原著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对原著中两个对立的人物设置了一些相关性的联系,也正是这种联系与创新将史诗中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英雄与观众的距离进一步拉近,并且在这样一个消费文化背景下,被赋予了一种不一样的富有情义和血肉的人性之美。

四、用悲剧的力量撞击观者的心扉

诞生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史诗巨著《贝奥武普》通篇都充斥着哀伤的基调,这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诗歌的哀伤情调是相呼应的,作品从头到尾都难逃因果宿命的限制,充满着一种隐隐的哀伤。在原著史诗作品中,执掌众生的上帝才是无所不能的,而作品中贝奥武普的故事显得有些简单,但有些片段的诗句描写却精彩至极,把英雄在末路之时仍肩负着保卫子民的使命,心甘情愿一个人慷慨赴死的悲壮哀伤的感觉描述了出来。改编之后的电影《贝奥武普》对原著史诗进行了一定的革新,在原著哀伤情调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加工与整理,它拆解了原著史诗的叙事模式,赋予了贝奥武普新的使命,由于他犯下了作为凡人才会犯下的错误,也就是难抵美色的诱惑所犯下的错,因此他与喷火巨龙搏斗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救赎自己曾经所犯下的错误,在他彻底明白了自己决战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过去之后,才会在与喷火巨龙对决之时无所畏惧地自断一手,他选择了崇高的死亡。之所以说贝奥武普的悲剧结局不可避免,就是因为他不仅仅是为了英雄的荣誉和使命,他真正想要弥补他作为凡人所犯下的错误,所以他才义无反顾地勇敢面对,最终不可避免地以悲剧收尾。电影与原著史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奠定了一种不一样的哀伤情调,将贝奥武普塑造成集英雄与凡人为一体的形象,将观众与英雄的距离进一步拉近。虽然英雄可以不断地击败妖魔鬼怪,但却难逃悲剧的结尾,整部电影给观众一种撞击心扉的悲剧力量。这部电影将原著史诗中对英雄纯粹的信仰与膜拜进行了改编,这与现代的消费文化语境是有所联系的。电影将原著中存在的不能与时俱进的因素进行改编和革新,很好地顺应了目前中国市场上无处不在的“消费文化”,适时地加入一些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个时代中观众需要的噱头,保证了电影票房的大卖。电影《贝奥武普》对原著中英雄的定义进行了大力的革新,为我们开辟了一种新的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中国影视市场的“消费文化”,但却不得不使我们对中国影视市场的“消费文化”陷入沉思。

五、通过改编反思人性的弱点

电影《贝奥武普》与原著相比,继承了原著史诗中对英雄的赞美与期待,影片中导演通过衬托的手法展现出了贝奥武普的过人胆识,贝奥武普在恐怖狰狞的毒火龙面前仍旧毫不畏惧,勇敢地与之搏斗,在与怪物格伦德尔进行搏斗时,看到怪物没有武器,就主动扔掉了自己手中的武器,赤手空拳将怪物打得落荒而逃。除此之外,贝奥武普还具有对人民高度的责任感,为了拯救国家,贝奥武普断然拒绝做个逃兵,亲自去杀妖降魔。影片通过这些塑造了一个胆识过人、武力超群且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英雄形象,这部影片可以反映出我们的时代对英雄的期待。除了对英雄的赞美之外,在此基础上导演与编剧融入了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将史诗的部分情节进行适当的改动。原著史诗中,毒火龙、格伦德尔及其母亲是恶势力的象征,贝奥武普则是正义与善的化身,他将这些与人类对立的恶势力一一击败,成功地保卫了人类。然而影片中对这些进行了一定的改动,贝奥武普不再只是单纯的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他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男人,有着普通人所具有的情感和欲望,格伦德尔的母亲除了象征邪恶势力以外,还化身为一个美丽的、充满诱惑力的女人,这象征了人类的情欲,而影片中的毒火龙以及格伦德尔则是人类欲望膨胀过度所产生的恶果。影片中黄金号角是编剧和导演添加的元素,象征了财富与权势地位,人们对它的追求与占有象征了人类对财富和权势的贪婪与欲望。原著史诗中所展现的是对贝奥武普这位英雄的赞美与讴歌,而电影通过改编,将贝奥武普身上所具有的人性的弱点也体现出来,他所具有的欲望以及情欲的膨胀为自己以及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原著史诗是以歌颂英雄为主体,电影在改编时不能过多地偏离主题,不能过多地阐释欲望的有害性,因此该影片的导演另辟蹊径,选择了用情欲来代表欲望。导演对影片的处理融入了对人性以及现实的思考,影片的副标题为“北海的诅咒”,这个副标题揭示了影片的主题,即人类的欲望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影片的结尾处,新上任的国王威拉依夫手捧黄金号角,面对充满诱惑的女妖,和前任国王一样他也面临着情欲和权势的诱惑,对此他会做出何种选择,会不会再次重蹈覆辙呢?编剧和导演以此给观众留下了想象与思考的空间。

六、结语

评判一部电影作品的好坏,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多种因素对其的影响。然而单从文学电影改编的意义上来说,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这部电影《贝奥武普》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它通过对原著史诗创造性的改编,一方面保留了史诗所要展现的主要精神内涵,讴歌与赞美的英雄;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对现实的忧虑以及对人性的反思,开拓并进一步深化了史诗的主体。

猜你喜欢

电影改编消费文化
以《归来》为例探讨文学电影改编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