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区柯克电影中的空间隐喻

2016-08-13刘杰张迎肖

电影文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希区柯克群鸟隐喻

刘杰 张迎肖

[摘要]希区柯克是无可争议的悬疑电影大师,他通过独具匠心的悬念设置、气氛营造以及多方面的技术手段创作出扣人心弦的悬疑影片。希区柯克还常在片中设置特殊场景,建造特殊空间,由此形成特别的隐喻,以达到隐晦地传达思想和哲理的艺术效果;与此同时,这些特殊空间的反复利用还更好地烘托出肃杀紧张的气氛,使得希区柯克的悬疑影片更具代入感,更耐人寻味。本文从空间隐喻的设置、效果及解读三方面,来分析希区柯克影片中的空间隐喻。

[关键词]

希区柯克;电影;空间隐喻

希区柯克通过在众多影片中独具匠心的悬念设置、气氛营造以及多方面的技术手段展现出惊人的创作天赋,使其成为世界电影的龙头导演之一,也是无可争议的悬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在悬疑影片领域的成功,仅靠单纯的电影艺术技巧是达不到的,还有很大一部分应归功于他对人物心理高超的洞察力和把控能力。希区柯克还常在影片中设置一些特殊场景,建造特殊空间,由此形成一些特别的隐喻,以达到隐晦地传达思想和哲理的艺术效果;与此同时,这些特殊空间的反复利用还更好地烘托出肃杀紧张的气氛,使得希区柯克的悬疑影片更具代人感,更耐人寻味。以下便从空间隐喻的设置、效果及解读三个方面来分析希区柯克影片中的空间隐喻,主要参考《后窗》《群鸟》和《惊魂记》等几部代表性作品。

一、空间隐喻设置

所谓“空间”,从物理学的角度讲,代表着一个封闭的维度,而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则代表着无法逾越的距离。“隐喻”在修辞学中属于一种修辞方法,用一种事物来暗喻另一事物;在认知心理学上,隐喻则被认为是人类认知和解释客观世界的一种手段。顾名思义,空间隐喻即是利用某一特定空间来传达某种隐含的情绪情感和哲学思辨。

希区柯克善用空间隐喻,其最为人熟知的空间隐喻形式就是楼梯,而幽暗的房间、分隔内外的窗口、密闭的电话亭、车子、鸟笼等也被选人影片作为特殊的隐喻原型。例如,以偷窥为主题的作品《后窗》,整部影片全部取景都被限制在主角杰弗瑞的房间以及透过杰弗瑞的窗子目能所及的两座大楼的范围之内。就在这个十分局限的空间里,通过断腿养伤的主角杰弗瑞的视角,希区柯克不紧不慢地细致刻画了一段情节跌宕、曲折离奇的杀妻碎尸案。而在这部影片中,观众获取信息的唯一方式,也是主角杰弗瑞得以窥视邻居生活,发现疑点,从而引领整部剧情发展的方式,就是杰弗瑞房间的一扇窗。这扇窗不仅是偷窥得以实现的天然屏障,同时也隔断了杰弗瑞与外界的联系,使他成为独立于外界嘈杂纷乱生活以外的个体,旁观和窥视的第三者。他仿佛就是屏幕外的观影者之一,大大增强了观众的代人感。希区柯克巧妙地利用这小小的一扇窗以及窗内窗外的极其有限的空间,支撑起这部“小场面大制作”的典范式作品。与《后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影片《群鸟》,由旧金山繁华的街道开端一扫而过,经男女主角鸟店相遇的一幕后,便随女主人公米兰妮一路驱车来到海滨小镇波德加湾,而后故事便被限定在这个小镇上。从鸟店里形式各样的鸟笼,到米兰妮车内随车摇动的笼中之鸟,到灾难笼罩下的波德加湾小镇,到被群鸟猛烈袭击的海滨住宅,集结各种声音的小镇餐厅,被群鸟围攻下躲避灾难的电话亭……无数的具有特殊意味的空间隐喻隐藏在影片之中,每一处都值得深深玩味。

空间隐喻在影片中位置的设定也并非偶然,皆是经过缜密安排的。首先,隐喻的设置要同故事情节发展相得益彰,形成环环相扣又逐层递进的关系链。如影片《群鸟》中,开头男主人公米契与女主人公米兰妮在鸟店相遇,面对满眼的囚鸟,米契问:“把无辜的小生命关在笼子里,你不觉得难过吗?”米兰妮回答:“总不能让它们乱飞吧?”看似是二人无意的对话,却暗藏伏笔。米兰妮长途驱车送一对爱情鸟给米契的妹妹凯西,镜头给了一个短暂的特写——两只翠绿的爱情鸟在笼子中随着车身的转向整齐地摇摆,这看似仅为卖萌逗乐的一幕却给许多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似乎是一种神秘的预示;直到凯西生日海鸟伤人、夜晚群鸟从烟囱入室伤人,恐怖第一次切实来临。米契母亲莉迪亚去福斯农场,镜头随莉迪亚的视线一步步进入福斯的房间,发现遍地狼藉乃至惨死的福斯,恐怖升级;至数起群鸟袭人事件后,米契一家紧闭门窗在房间中度过惊悚的一夜,影片的气氛达到顶点。最后一家人从房屋中战战兢兢地搀扶而出,躲过遍地的鸟驱车离开,影片结束——可以说,是一个个空间隐喻牵引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其次,影片中常常有一些空间隐喻首尾互见,形成呼应之势,如影片《后窗》,起始镜头为从一扇开着的窗子穿过,扫视对面楼中各个窗口内各色人等纷杂的生活状态;影片结尾时,同样有一组镜头扫过对面的一扇扇窗子,人们的生活依旧如初,仿佛整个故事中那些令人胆战心惊的情节都不曾发生过。

二、空间隐喻效果

大量的空间隐喻的使用必定有其目的和用意,希区柯克反复使用楼梯、房间、窗子等空间制造隐喻,为的是达成制造心理阴影、营造紧张氛围、引起观众共鸣等效果,而大量特殊空间隐喻的使用,也确实没有令导演希区柯克和观众失望。

被称为“电影界的弗洛伊德”的希区柯克精于掌控人的心理状态和特征,十分善于利用人的心理动态反应和变化,能够恰到好处地使用空间隐喻来控制观众的心理状态——制造心理阴影是希区柯克电影中最为常见的空间隐喻效果之一。我们知道,狭小密闭的幽暗空间常常引发人的自然压迫感,是紧张恐惧心理的高发地,这其实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关注到这一点,希区柯克在影片中多次利用幽闭空间来制造恐慌心理,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影片《惊魂记》中的浴室谋杀这一段。女主人公玛丽莲携公款潜逃,人住汽车旅店贝茨旅馆,在经过晚餐间与老板贝茨交谈中贝茨的诡异表现作为铺垫后,玛丽莲一进入浴室气氛就变得紧张而压抑,似乎全世界都知道马上会有恐怖的事情发生,观众随着玛丽莲的每一个动作在屏息等待……希区柯克太清楚了,等待恐怖降临比恐怖本身可怕太多。

希区柯克顺利地在观众心里涂下阴影之后,自然而然地如愿形成紧张的气氛。《群鸟》中男主人公米契的母亲莉迪亚造访福斯农场,从莉迪亚下车打开福斯房子的大门那一刻,随着莉迪亚一步步走进,恐慌便一步步加深——她看见整齐挂在厨架上的咖啡杯无一完整,然后怀着疑惑转身走进狭窄的走廊,又沿着走廊来到卧室,镜头每推进一步气氛就更紧张压抑一分;狼藉的地面、零星散落的死去的鸟,几乎让人战战兢兢、不敢直视。《惊魂记》中通往贝茨母亲那间神秘卧室的楼梯更是视之便不寒而栗,玛丽莲的姐姐莱拉以身试险,只身登上这个楼梯时,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但希区柯克偏要打破常规让莱拉无功而返,在贝茨警觉地追来的紧急关头跑下楼梯,意外发现另一个更为隐蔽、更为恐怖的空间——当镜头随着莱拉悄然走进这间阴森昏暗的储物间,诡异恐怖的气氛升级到顶点,甚至可以想象观众坐在银幕前放大的瞳孔、微张的嘴巴和随时准备捂住眼睛的手。

恐怖的心理预设和紧张窒息的气氛,使得以下情节的逐层发展变得像是一种煎熬,但强烈的好奇心理会强迫每一位观众战栗着继续投入剧情当中,因为在每一个密闭的空间中,剧中主人公的视角早已成为观众的视角;每一个逼仄的楼梯、狭窄的走廊,都已将观众带人其中,他们仿佛就是剧中那个心中充满恐惧却坚持要打开事实真相的人。这是因为,越是狭小密闭的空间,承载量越是有限,观众越是能够身临其境引起共鸣。这正像《后窗》中表现的那样,私人房屋、个人卧室都是私密的处所,所有在这样的场所产生的信息都只有参与者才能知晓。而作为目睹一切的第三者(剧中是“偷窥”者杰弗瑞,而剧外就是每一个观众),就会本能地产生参与感。希区柯克利用这些特殊的空间设置与表现,让每一位观众都如同置身其中,成为故事发展的参与者,也就使得剧情的每一个节点都如同潘多拉的盒子,即便观众心里明确知道,这个盒子一旦打开,可能就如同致命的毒药,带来痛苦和灾难,但它强大的魅惑力却足够令人着迷,让人欲罢不能。

三、空间隐喻解读

作为真正成功的典范性影片,不仅要有可圈可点的神来之笔,还要无一时一景空设虚置——“言有易,言无难”,后者较前者难度更大,正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身为悬疑电影大师的希区柯克深谙此理,在他的影片中多用空间隐喻,更重要的是每一个特殊的空间设置都隐藏着深刻的含义。以希区柯克空间隐喻设置之多,又限于篇幅所限,本文不能逐一解读,以下仅以几个重要的隐喻传达进行分析。

首先不得不给予重点关注的是希区柯克空间隐喻对心理因素的纯熟应用,同时反过来分析也是对人类心理活动的隐喻反应。心理医学上有一种疾病,叫作空间恐惧症,也叫作狭窄空间恐惧症,即对狭小的空间产生莫名恐惧的一种心理疾病;还有一种心理疾病叫作幽闭恐惧症,与空间恐惧症相仿,这种疾病的患者会对例如电梯、车厢、浴室等封闭的空间产生焦虑和恐慌。直至今日其实也并没有空间恐惧症和幽闭恐惧症患者数量的严格统计,但实际上相当一大部分人对狭窄和密闭空间,尤其是昏暗狭窄的密闭空间或多或少会产生紧张或恐惧心理。希区柯克的许多空间隐喻如房间、鸟笼、电话亭等都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隐疾。例如,《群鸟》中米契一家屡次受到群鸟攻击,只得紧闭门窗加固房屋以此抵制袭击,但龟缩一隅却无法偏安,即使再拼命加固,这个私密的空间仍然无法保米契一家周全;加油站爆炸后群鸟再次来袭,女主角米兰妮被迫躲进电话亭,小小的电话亭在鸟群疯狂的袭击中如同鹅卵,片刻后便看出不堪一击——出于人类自我保护的正常反应,虽然我们都天然地对狭小密闭的空间存在或多或少的恐惧,但在灾难来临时我们反而会去寻求封闭空间的保护;不过正如不堪一击的房屋和电话亭一样,心理上的封闭堡垒也并不是保护自身的万全之策,要彻底摆脱灾难和恐惧的阴影还是要走出来,克服障碍,真正战胜恐惧。

其次,希区柯克设置的空间隐喻常常隐含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人生哲学思考。小成本大制作的集大成者《后窗》不但满足了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偷窥欲望,同时也通过这场偷窥中揭发的离奇杀妻命案反映出许多深刻的哲理。主角杰弗瑞因为断腿被陷于小小房间的轮椅中,却通过一扇面向对面公寓的后窗成为他人生活的窥探者,受这个如同外壳的小空间的保护。他掌控着对面公寓邻居们的一切信息,如同高于现实社会生活的高知者,反而打破了现实生活秩序的限制。而跳出影片,坐在屏幕前观影的观众,却掌握他所掌握的一切讯息,包括他本身,从这个角度,他又成为被偷窥者,如此构成一个循环反观的哲学思辨命题:当你窥伺别人的生活时,其实你也在被别人窥视;当你以为你是现实和局面的掌控者时,其实你也是另一个层面的牵线木偶。影片结尾处,杀妻碎尸的推销员发现了暗中偷窥的杰弗瑞,并找上门来欲再次行凶灭口——当推销员推开杰弗瑞房门的那一刻,杰弗瑞隔离外界的保护空间被打破,偷窥者的角色被迫终止,剧中所有角色地位重新平等,社会秩序重回正常状态,故事真相也大白于天下。这个合情合理的结局中隐含着更为深刻的寓意,即人为建立的保护层终将被客观现实打破,每一个社会人都无法脱离社会现实秩序而独立于生活之外,成为客观现实的旁观者和掌控者。

以上我们简要分析了希区柯克影片中的空间隐喻,不得不说殿堂级的影片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有太多太多。文章仅仅是管中窥豹,所做分析也只是希区柯克影片内涵中十分有限的一小部分,希望能够为更为深入的相关探索和挖掘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猜你喜欢

希区柯克群鸟隐喻
肖宇亮
什么是“高级”的快乐
鸟鸣涧
《活的隐喻》
基于齐泽克后拉康思想的希区柯克电影解读
晨曦
图画捉迷藏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他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