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聂耳电影歌曲创作

2016-08-13谭啸

音乐探索 2016年2期
关键词:创作特色历史贡献聂耳

谭啸

摘要:聂耳是中国革命音乐的开拓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奠基人、中国新音乐运动的先驱者、左翼音乐的杰出代表、伟大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他用七彩的音符谱写出堪称时代经典的歌曲,他用五色的旋律咏唱出永恒生命的和谐交响。以聂耳创作的电影歌曲为研究对象,从创作背景、特征析理、贡献提炼等方面展开探究,藉此作为聂耳逝世80周年献礼。

关键词:聂耳;电影歌曲;创作特色;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J64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6)02-0072-06

聂耳的音乐创作体裁涉猎歌曲、民族器乐曲(合奏曲)、电影歌曲、话剧音乐以及舞台剧音乐等领域,从多个不同的层面反映人民大众的心声、参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成为那个特殊时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经典之作,并在精神内涵的视野中不断惠及后世。聂耳的音乐作品以鲜明的时代特色、高昂的民族气节、深厚的爱国情怀、独立的创新精神,持续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成为中国音乐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在历史的记忆中闪烁着永恒的光芒。在聂耳短暂的人生历程中,他创造了生命的极限,他在学习、继承、借鉴与融汇中外音乐遗产的基础上,将艺术造诣与人民心声、时代诉求以及革命理想的结合用生命做出了完美的诠释,“为我们留下了一座丰富的音乐宝库。他的许多作品无疑可以成为中国音乐史上永放光芒的艺术瑰宝”。本文取聂耳创作的电影歌曲为研究对象,从创作背景、特征析理与历史贡献等方面展开探究。谨以此文在纪念聂耳逝世80周年之际表达我们对他的无限思念和缅怀之情。

一、聂耳电影歌曲创作的历史考察

聂耳获得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他敏锐的音乐感悟能力、对西方音乐风格的天然领悟能力、以及他天才的音乐创造力的合力作用”。不仅与他的生活阅历、学习经历相关,并且也与那个特殊时代背景和人民大众的审美诉求密切关联。

1912年2月15日,聂耳出生于云南昆明甬道街72号“成春堂”药店,药店为聂耳父亲聂鸿仪开设。聂耳母亲彭寂宽虽然没有上过学,但凭聪慧的天资,不仅在聂鸿仪去世后接管药店、坐诊把脉,而且还能熟练地演唱昆明本地流传的洞经调、花灯调、洋琴调、滇剧以及各种民歌。聂耳深受其母的音乐熏陶,从小便流露出浓厚的音乐兴趣。1918~1922年,聂耳在昆明师范附属小学就读初级部。期间,他课余师从民间音乐家学习二胡、三弦、月琴以及竹笛等多种乐器,并在学校担任“儿童乐队”指挥。随后转入私立求实小学高级部就读,1925年小学毕业后考入云南省立第一联合中学。在校期间他多次参与民族民间音乐活动,在2004年出版的《聂耳日记》中就有聂耳参与彝族火把节、孔庙庙会等民俗活动的记载。中学期间,正值国内第一次革命战争兴起,聂耳深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受到先进文化、革命进步思想的洗礼,并对《国际歌》《马赛曲》等革命歌曲进行研究。1927年聂耳中学毕业,考取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高级部学习。在校期间,自学钢琴、小提琴等西洋器乐音乐,加入“九九音乐社”,经常参加音乐演出活动。2004年出版的《聂耳日记》中也有此间聂耳练习钢琴,在同学家、昆明大观楼、昆明美术学校等地演出,参与音乐会,阅读音乐书刊等的记载。也是在此时,聂耳开始较为全面地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音乐文化,初步掌握了西方器乐音乐的演奏技术及合奏能力,为日后从事“新音乐”工作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日本加紧了侵华的战略步伐,抗日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这种境况激起了聂耳心中的澎湃心潮;而国内反动势力却沉溺于纸醉金迷之中,偏离了当时抗日救亡的时代主题,也与社会各阶层的审美情趣相背离。聂耳深感“唱靡靡之音,长此下去,人们会成为亡国奴”。他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革命思想的洗礼,强烈的爱国使命感注入了他的血液,坚定的革命立场逐步确立。1928年,聂耳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投身于革命工作,确立起音乐造诣与革命精神联姻的奋斗目标,为日后从事无产阶级革命音乐事业埋下了种子。聂耳积极地参加各种公开和秘密的革命活动,为躲避搜捕,1931年他来到上海学习经商,同年4月考入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剧社”,任小提琴手。在这里,聂耳一方面努力提高专业技巧,师从普杜什卡,接受严格的小提琴训练,同时还自修钢琴、和声学、作曲法等,另一方面随时注意思想上的锻炼。在“九·一八”和“一·二八”事件之后,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明月歌剧社”的歌舞实践更加促使他去考虑自己的生活和艺术道路,思索、探求“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1932年7月因发表《中国歌舞短论》批评黎氏,被迫离团。1932年8月来到北平,积极参与北平左翼戏剧家联盟、左翼音乐家联盟的演出活动和组织建设,并师从外籍教师托诺夫,继续学习小提琴。11月重返上海,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工作。他以炽烈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参加左翼音乐、戏剧、电影等多方面的工作,积极从事创作和评论活动。其第一部电影音乐作品就在这里完成,即为电影《母性之光》创作的插曲《开矿歌》(田汉词,完成于1933年8月)。同时还参加了“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组),发起组织了“中国新兴音乐研究会”(目的就是要创造团结广大民众的新音乐)。1933年,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4月聂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中国唱片厂前身)主持音乐部工作,同时建立百代国乐队(又名“森森国乐队”)。1935年4月,聂耳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捕,组织派他以他三哥聂叙伦的身份取道日本前去苏联学习,7月溺水身亡于日本。

二、聂耳电影歌曲创作的艺术特征

20世纪30年代,整个社会暗流涌动,政局动荡不安,民众生活鸡犬不宁。聂耳以敏锐的音乐触觉和高涨的革命热情投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以自身特有的音乐才华将那个时代的旋律与革命热情联姻,从各个不同的层面刻画出“无产阶级的形象”,通过电影歌曲这一新的艺术形式集中体现出他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理想。聂耳创作的电影歌曲,除《开矿歌》创作于1933年外,集中在1934年和1935年,共计15首。如表1:

猜你喜欢

创作特色历史贡献聂耳
化险为夷靠淡定
化险为夷靠淡定
聂耳
许地山散文的创作特色分析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体育文化的传承研究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浅析川陕苏区妇女教育
体坛硕彦 留德先驱:江良规体育思想研究
砺志典藏 逐梦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