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2016-08-13王艳李萍文琪琦刘丽陈小丽魏歆然岳增辉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410208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7期
关键词:照海失眠症原发性

王艳,李萍,文琪琦,刘丽,陈小丽,魏歆然,岳增辉(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410208)

·“973计划”专栏·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研究进展

王艳,李萍,文琪琦,刘丽,陈小丽,魏歆然,岳增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长沙 410208)

原发性失眠症(primary insomnia, PI)是目前严重影响全球人们生活质量的一种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西医治疗有药物依赖性和停药反弹的副反应,且不能明显提高睡眠以及生活质量,而针灸在治疗PI方面有良好的疗效。该文探讨针灸在治疗PI方面的最新研究状况。以查询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为主,搜索近5年来研究针灸治疗PI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显示针灸治疗PI具有近期疗效显著、总有效率高的优势,可有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

针灸疗法;失眠症;综述;文献研究

原发性失眠症(primary insomnia, PI)是由于某些心理和社会因素诱发,无明显原因作为直接致病因素,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夜间易醒,醒后难以再次入眠,白天精神欠佳,伴随烦躁易怒、头晕、健忘等症状。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睡眠研究组织联合发表的《睡眠和健康》报告中指出,睡眠和空气、食物及水一样,是人类生活的基本必需品。

失眠症的患病率很高,目前全球每10~12人中就有1人失眠[1]。有资料[2]显示,全球失眠症的患病率为27%,其中欧美国家中失眠症的患病率高达35.2%。中国睡眠研究会总结[3]中国成人近一年以失眠症为主诉的患病率为30%~45%,其中PI患病率为1%~10%。失眠症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近几年我国睡眠质量的调查已深入到了大学生群体中,调查发现有 15%~38%的大学生会存在睡眠障碍[4]。有专家估计,到 2020年全球将会有7亿多失眠症患者[5]。失眠症成为了一个日益受全球人类关注且期待解决值较高的问题。

PI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公认的观点为失眠症与睡眠-觉醒周期、神经递质及脑功能代谢密切相关。其治疗药物包括第1代巴比妥类、第2代苯二氮卓类、第3代非苯二氮卓类以及一些抗焦虑药、抗抑郁药、褪黑素等,但此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有药物依赖性和停药反弹的副反应[6]。

中医学治疗PI,可采用针灸、汤剂、推拿等方法,而针灸以其简便廉效、绿色健康等特点,受到了广大患者的青睐。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脏腑器官组织等互相联系,病理上互相影响,通过经络发生作用,而针灸是一种非特异性刺激,具有双向性和良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功能性和早期性,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失衡的脏腑功能调节到正常状态。有研究[7]显示,针灸能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活动过程受到抑制并且恢复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症的作用。

1 针灸治疗PI的临床研究

1.1 临床选穴

陈莉等[8]对现代针灸治疗PI常用的临床用穴进行了频次分析,结果发现十四经脉中使用腧穴频次较多的经脉是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任脉、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取穴主要集中于下肢部、头颈部,出现频次较高的穴位前三位是神门、三阴交、百会。针灸治疗失眠症取穴的主要部位如下(此处以天人地三部作为区分点)。

1.1.1 天部

天部有百会、四神聪、神庭、强间等,如戴启何[9]平刺天部的神庭、百会、四神聪等配合其他穴位治疗失眠症,3个疗程后发现睡眠时间增加4 h以上有25例,增加2~4 h有34例,增加1~2 h有21例,无明显改善者5例,显效率为69.4%,有效率为94.1%。王虹等[10]采用四神聪透百会治疗失眠症,总有效率为 98%,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郭元琦等[11]以电针刺激百会、神庭治疗失眠症。于雪萍等[12]用清脑调神法治疗失眠症,主要取天部的神门、三阴交、印堂、太阳、安眠为基础穴,随症加减,其总有效率高达100%。

1.1.2 人部

人部有上肢部的神门、大陵、内关、阴郄以及颈肩背腰部的神道、心俞、肝俞。高建平等[13]用针刺神门穴等方法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失眠状况。王洁等[14]以百会、内关、神门、三阴交为主穴辨证治疗 PI,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1.3 地部

主要位于下肢部,有照海、足窍阴、涌泉、行间、申脉、公孙等。王如杰[15]将80例顽固性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取申脉用泻法,照海用补法;对照组取双侧神门、内关、大陵、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得气后行平补平泻。结果观察组治愈率(75.0%)高于对照组治愈率(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地部的申脉穴和照海穴对治疗顽固性失眠症有重要作用。

1.1.4 其他

治疗失眠症的常用腧穴还包括奇穴,如四神聪、安眠、太阳、印堂、山根等,如张春华等[16]采用电针治疗65例失眠症患者,常规针刺四神聪,予以连续波,频率为6 Hz,留针25 min。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 3个疗程后采用多导睡眠检测仪进行睡眠检测,比较针刺四神聪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和睡眠结构各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经过针刺四神聪治疗3星期后,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评估较前有明显改善(P< 0.05),睡眠率由(61.95±22.90)%升高至(79.27±11.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刺四神聪治疗失眠症疗效显著。

此外,王富春教授认为脏腑虚损、营阴亏耗是失眠症的基本病机,独创“三才”配穴,于人体天、人、地三部各取 1穴(天应取四神聪,人应取神门,地应取三阴交)为基本组方[17],也是目前值得开拓和发挥的腧穴配伍。

2 针灸临床治疗方法

2.1 常规针灸

2.1.1 辨证取穴

针刺治疗失眠症多以辨证选穴为原则[18],异证异治效果明显。Yang ZW[19]以百会、四神聪、印堂、太阳、风池、神门、内关、大陵、心俞、神道、申脉、照海为基础穴,结合辨证选穴治疗PI,将PI患者分型后加减穴位如下,肝郁化火型配肝俞、膈俞、太冲;痰热内扰型配足三里、中脘、公孙、内庭;阴虚火旺型配肾俞、太溪、复溜;心脾两虚型配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心虚胆怯型配肝俞、膈俞、胆俞。用匹兹堡睡眠指数作为疗效判定标准,经观察其有效率达到95.4%,可见采用辨证选穴的方法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治疗,可增加治疗失眠症的疗效。电针通过输出不同波形的脉冲来刺激腧穴起到治病的作用,代替了手法李针,节省了人力。徐世芬等[20]以电针治疗PI为治疗组,对照组则不采取干预,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有效率为 87.5%,对照组为43.75%。故电针在治疗PI能够明显延长患者睡眠时间,改善睡眠质量。

2.1.2 讲究补泻

针刺治疗失眠症多讲究补泻手法。如王如杰[15]针刺申脉、照海治疗顽固性失眠症,以补照海泻申脉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则以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平补平泻,治疗后观察组治愈率为75.0%,对照组为4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普敬[21]以照海、申脉、神门、印堂、三阴交为基础穴,治疗组先补照海后泻申脉,对照组不行补泻手法,经统计两组的疗后对比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在睡眠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且优于对照组效果,可见补照海泻申脉针刺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无补泻手法针刺疗法,可进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灵枢·脉度》:“跷脉者……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故跷脉“司目之开阖”,且与人的睡眠关系密切,而照海是足少阴肾经与阴跷脉的交会穴,申脉是足太阳膀胱经与阳跷脉的交会穴[22]。故在针刺治疗上可以补照海泻申脉,即补阴泻阳,使阴阳二气交感相合,调节睡眠。

2.1.3 治神为主

神主睡眠学说认为,睡眠和觉醒是由神的活动来主宰,张景岳:“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血证论》:“寐者,神返舍,息归根之谓也。”神不守其舍则魂魄游荡金扬,出现不寐、多梦、梦呓等睡眠障碍,故治不寐当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景岳全书》:“医必以神,乃见其形,病必以神,气血乃行,故针以治神为首务。”朱祥英[23]采用针刺配合压灸百会穴的方法,发现在治疗心脾两虚型PI方面达到了理想的效果,疗效维吴时间较长。冯潇斐等[24]介绍王超用带“神”字的穴位(四神聪、神庭、本神、神门、神道、神堂)为主穴来治疗失眠症,并列举了成功治愈的典型病例,这与林吴明等[25]认为带“神”字的经穴的分布与归经都可直接或间接体现“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的理论有共同之处。

2.1.4 创新特定组合

在针灸治疗失眠症的过程中,许多医家提出了一些特定的针灸穴位的组合并逐渐李用到临床治疗上,也是针灸疗法的一项特色。如徐秋玲等[26]提出用“七神针”(四神聪、双侧本神、神庭)可治疗失眠症伴有抑郁症以及某些精神情志疾病,如小儿多动症、血管性痴呆、神经性头痛、脑发育不全等患者;上述王超的“五神针法”也是6个带“神”字经穴的创新组合,与徐秋玲有相似之处。倪国忠等[27]介绍赵军教授采用双“十”字针法,即选取四神聪、百会、膻中构成一个镇守经气的双“十”字形,加以治疗失眠症的常用腧穴(神门、太冲、照海、申脉),是治疗心神不调与肝郁气滞型不寐的有效组合。

2.1.5 调补任督

督脉乃三阳之会,总制诸阳,是“阳脉之海”,督脉虚弱则头痛眩晕、失眠健忘、佝偻形俯;任脉总任诸阴,乃“阴脉之海”,任脉虚弱亦可表现为胎动不安、小腹坠胀,或头晕眼花或失眠健忘。综上所述,故治疗失眠症有必要调补督任二脉,达到阴阳和谐,阴平阳秘的境界。孙敬青[28]将P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任督二脉)和对照组(口服艾司唑仑片)。结果显示,针刺调补任督法治疗方法疗效满意,相对于常规西药治疗PI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2.1.6 特效取穴

奇穴是不同于普通腧穴但有其固定的名称和位置,并具有奇特效果,特别对一些疑难病症具有显著疗效,要比一般腧穴的疗效更加突显[29]。郑美凤等[30]浅针山根穴治疗36例PI,另36例健康人不针刺,仅检测血清褪黑素的水平及 PSQI评分,结论显示,浅针奇穴山根穴对治疗PI有显著疗效,且其作用机制与血清褪黑素的水平调节有关。

2.2 灸法

艾灸在机体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以及机体代谢方面都有调节作用[31]。冯有亮等[32]治疗 PI,以火龙药灸和八卦头针的方法为治疗组,以口服艾司唑仑片和维生素 B1片为对照组。施灸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于任脉循行部位从膻中至关元,督脉循行部位从大椎至腰俞,均匀涂敷中药药泥再将 5个盛有艾绒的火龙罐同时点燃,分别置于特定穴灸20 min,以透热为度。火龙灸法属于灸的范畴,利用火性温热和艾叶温通药性通过透达腧穴深部产生综合效应,火性透皮可使药物功效倍增,改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以达交通任督、调和阴阳、镇惊安神之功。张鑫鑫等[33]采取治疗组(关元、气海等穴隔药灸法)和对照组(口服氯硝西泮片)治疗 42例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型失眠症患者,结果发现隔药灸法的疗效更为显著,且经济实惠、无副反应。汤昌华[34]以自身对照的方法用温和灸(双侧肾俞及命门穴区域)对 46例阳虚型失眠症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理想,自觉伴随症状体征有所改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2.3 微针针刺

2.3.1 腹针

以神阙布气假说为核心形成的微针系统中,存在着“全息反馈”现象,腹针通过腹部的全息分布特点对人体相应部位进行对应的调节。因此,腹针可通过体表的针刺反馈做逆向调节,调理脏腑气血,益气安神[35]。杨智卿等[36]通过设腹针组(治疗组)和体针组(对照组),来观察腹针疗法治疗PI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腹针组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疗效优于对照组。

2.3.2 眼针

脑为髓之海,髓海不足则目无所见,故眼与脑的联系密切,眼受五脏六腑之精气濡养,精气不足时则目不能视,且全身经脉与目密切联系[37]。失眠症与大脑睡眠周期有关,眼针则是联系大脑和睡眠的重要桥梁,是微系统中治疗失眠症的有效方式。崔鹏黎等[38]应用眼穴心、肝、肾区配合中药治疗PI患者,治疗组40例,应用中药治疗对照组40例。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提示微针眼针治疗PI疗效确切。

2.3.3 头针

《素问·脉要精微论》:“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头为诸阳之会,刺激头部刺激点可通过经络的传导,调整脏腑功能。头穴疗法可激活脑部血液循环,并直接刺激人体额、顶区的神经,通过神经调节使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前腹外侧核团神经元发出抑制性纤维投射到下丘脑后部的觉醒系统,参与睡眠机制的调节,同时通过针刺作用于低位脑干及大脑皮层,使慢波睡眠延长,从而提高睡眠质量[39]。黄琳娜等[40]将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头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应用匹兹堡睡眠量表(PSQI)于治疗前后评定两组睡眠质量,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 PSQI总积分及差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提示头皮针是一种治疗PI的有效方法。

2.3.4 皮肤针

皮肤针刺法以经络学说皮部为理论基础,通过孙脉-络脉-经脉而作用于脏腑,以调和气血,调畅气机,达到清脑益神的作用。

李巧林等[41]在观察头部五经叩刺法治疗 PI的临床疗效时,把患者分成叩刺组和西药组,叩刺组总有效率为95.0%,西药组为 45.0%,叩刺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提示头部五经叩刺法治疗 PI临床疗效较优。

2.4 特色针灸疗法

2.4.1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一种集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治疗方法[42],穴位埋线疗法同样起到针刺的畅通经脉,调节血气,治疗疾病的目的,尤其对治疗顽固性疾病有独特的优势。

郭爱松等[43]将 70例患者分成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针刺组取神门、三阴交、百会、安眠,行平补平泻,留针30 min。每日1次,每星期治疗5次,连续治疗6星期。埋线组2星期治疗1次,共治疗3次。结果显示,埋线组治愈率为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4.3%),提示穴位埋线能提高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2.4.2 耳穴

凌雄等[44]对 30例亚健康状态失眠症患者予以针刺双耳神门、心、脾,结果显示,治疗后难以入睡、睡后易醒的症状全部消失者24例,改善明显者有6例,可见耳穴治疗失眠症有非常好的疗效。耳穴是分布在耳廓上的反应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点,刺激耳穴神门,产生安神镇静、益心养神的作用。刺激脾穴可补气养血、调脾益心,心穴为治疗失眠症的要穴,正中病所,力专效强。

2.5 针灸配合其他疗法

以下略举近年来研究比较多的针灸配合其他疗法治疗PI的临床研究。详见表1。

表1 针灸结合其他治疗法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失眠症的病机分为阳盛不得入阴和阴虚不得纳阳。失眠症的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中医分型分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胆气虚、痰热内扰、肝郁化火。治疗当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原则。补其不足,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益气镇惊,安神定志,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清化痰热,疏肝泻火。而针灸恰能起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是治疗不寐的核心选择。

综上所述,针灸对治疗 PI具有良好的效果,针灸对大脑神经兴奋的抑制作用是目前比较公认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的手段。它不仅具有中医学的整体性和双向性,又有其独特的针灸效应(即时性和吴续性)。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方式实现了多样化,体针和灸法成为了最普遍的针灸疗法,经济实惠、安全性高、无副反应为其主要优势,而穴位埋线、耳针、腹针、眼针等伴随着主流也在逐渐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

综述之余,笔者认为有以下值得进步的地方。首先,笔者发现PI患者在脱离治疗后的随访期间,容易再次出现失眠症状,可见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时效性有待加强,或延长留针时间,或加强电针刺激强度,或延长治疗疗程。其次,针灸治疗失眠症的腧穴配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是否还可以更进一步的探索出新的具有特色的腧穴配伍方案以达到更有效的治愈率。再次,PI患者诸多乃源于心理因素,所以配合心理治疗尤其重要,但针灸配合心理疏导的文献以及临床观察甚少,故有待进步。

[1] Michael Chase, Thoma Roth.Insomnia.Los Angeles: Brain Information Service[M].Brain Research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99:12-34.

[2] Taylor DJ, Lichstein KL, Durrence HH.Insomnia as a health risk factor[J].Behav Sleep Med, 2003,1(4):227-247.

[3] 杨甫德,陈彦方.中国失眠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9.

[4] 童萍,吴承红.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志,2010,18(2):181-184.

[5] Escourrou P, Luriau S, Rehel M, et a l.Needs and costs of sleep monitoring[J].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2000,78(1):69-85.

[6]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 State-of-the-Science Conference Statement on manifestation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in adults[J].NIH Consens State Sci Statements, 2005,22(2):1-30.

[7] 孙世伟,王舒.经穴特异性研究概况[J].山西中医,2012,28(5): 40,62.

[8] 陈莉,曹兴美,张丰聪.针灸治疗失眠的古今处方对比分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9):827-830.

[9] 戴启何.针灸治疗失眠85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360.

[10] 王虹,赵然.针刺四神聪透百会治疗失眠 50例[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1):64.

[11] 郭元琦,郑观恩,陈丽仪,等.电针治疗失眠10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1,20(2):25.

[12] 于雪萍,袁秀丽.清脑调神法治疗失眠 427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5):20-21.

[13] 高建平,邱霞.针刺神门穴治疗失眠症 8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00,16(2):33.

[14] 王洁,周慧君.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 42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3):387-388.

[15] 王如杰.针刺申脉照海治疗顽固性失眠4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8,26(4):123.

[16] 张春华,刘继明.针刺四神聪对失眠患者睡眠功能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5,25(12):847-849.

[17] 韩东岳,周丹,蒋海琳,等.王富春教授治疗失眠经验[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4,3(3):110-112.

[18] 闫泓池,马铁明.针灸治疗失眠辨证取穴思路[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8):216-218.

[19] Yang ZW.Acupuncture and insomnia: a report of 86 cases[J].J Acupunct Tuina Sci, 2010,8(1):29-31.

[20] 徐世芬,孙亚男,王曙,等.电针百会神庭为主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4,32(5):154-156.

[21] 张普敬.补照海泻申脉为主针刺颈痛性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D].咸阳:陕西中医学院,2013:2-3.

[22] 沈雪勇.经络腧穴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36-238.

[23] 朱祥英.压灸百会穴治疗原发性失眠增效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27.

[24] 冯潇斐,李桃,余葱葱,等.王超针刺治疗失眠症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1):24-25.

[25] 林吴明,李忠仁.“神”穴朱探[J].江西中医药,2005,36(10):58-59.

[26] 徐秋玲,刘朱.“七神针”应用两则[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3,35 (6):544.

[27] 倪国忠,杨欣鹏,张韧,等.赵军教授双“十”字针法为主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临床经验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12):32-33.

[28] 孙敬青.调补任督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1,39(6):81-83.

[29] 张玄,朱成慧,朴盛爱,等.近十年经外奇穴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81-83.

[30] 郑美凤,何芙蓉,林煜芬,等.浅针山根穴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褪黑素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 (7):902-905.

[31] 王磊,李学武,张莉.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针灸,2001,21(9):567-570.

[32] 冯有亮,王欢欢,胡煜,等.八卦头针配合火龙药灸治疗原发性失眠6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8):100-102.

[33] 张鑫鑫,汤晓冬,李伟红.隔药灸治疗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2):21-23.

[34] 汤昌华.温和灸治疗阳虚型失眠症46例临床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4):626.

[35] 叶天申,王庆佳,谢文霞,等.腹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2):3-5.

[36] 杨智卿,艾宙,王丹芬.腹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C].第二届国际腹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37] 王鹏琴,王健,周鸿金,等.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4):700-703.

[38] 崔鹏黎,崔敬.眼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观察[C].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第十七届全国针灸临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9.

[39] 周章玲,石现,李绍旦,等.头穴透刺法治疗失眠症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2):126-130.

[40] 黄琳娜,安军明,董虹凌,等.头针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9):596-597.

[41] 李巧林,赵明华,彭慧渊.头部五经叩刺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8):572-573.

[42] 温木生.试论穴位埋线疗法的综合性效应及治疗机理[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16(2):6-7.

[43] 郭爱松,李爱红,冯兰芳,等.穴位埋线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4):331-334.

[44] 凌雄,王甍.耳穴治疗亚健康状态失眠 30例[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122.

[45] 周丽华.子午流注针灸法配合中药治疗失眠疗效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30(4):67-68.

[46] 班艳红,王伟华,战惠娟.电针结合五音疗法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疗效观察[J].药物与人,2014,17(6):98-99.

[47] 潘丹,郎伯吴,金灵青.针刺配合经颅神经电刺激治疗原发性失眠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7):621-623.

[48] Gao X, Xu C, Wang P, et al.Curativ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insomnia: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 Tradit Chin Med, 2013,33(4):428-432.

[49] 杨文佳,于心同,谢晨,等.穴位敷贴结合针刺治疗慢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3):20-21.

[50] 李晓杰,毕丽萍.辨证李用针灸加耳穴治疗失眠证 133例[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3):678-678.

[51] 梁远兰,卢丽琼,杨秀琼,等.刺血拔罐配合针灸治疗失眠症的护理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6):79-80.

Advances in Studies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Primary Insomnia

WANG Yan, LI Ping, WEN Qi-qi, LIU Li, CHEN Xiao-li,WEI Xin-ran, YUE Zeng-hui.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 410208,China

Primary insomnia (PI) is now a nonorganic sleep disorder that serious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nd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medical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has side effects such as drug dependence and withdrawal rebound and cannot obvious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leep and life, while acupuncture has a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PI.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latest research statu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I.Chinese Journal Net (CNKI,VIP and Wanfang) was mainly searched to retrieve and sum up recent five years’ literature about the study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I.The results show that acupuncture has an advantage in producing a short-term marked therapeutic effect on PI and being of a high total efficacy rate and can effectively treat primary insomnia.

Acupuncture therapy; Insomnia; Review; Literature study

2016-01-04

R 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7.0768

1005-0957(2016)07-0768-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4CB543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273860)

王艳(1988- ),女,2013级硕士生

岳增辉(1966- ),男,教授,研究方向为针灸治病临床及作用机理研究,Email:624755064@qq.com

猜你喜欢

照海失眠症原发性
新九针治疗失眠症验案1则
照海穴的临床运用概况※
钢结构工程管理实践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揉照海,治失眠
浅谈蒙医诊治失眠症
蒙医药治疗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宁神定志汤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原发性肝癌脑转移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