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教科技片的创作理念

2016-08-12张佳蕊孙秀山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崂山区原则群众

◎ 张 锋 张佳蕊 孙秀山



远教科技片的创作理念

◎张锋张佳蕊孙秀山

一说起党教片制作,很多人的目光总是牢牢盯在人物片或工作片上,认为这才是创作的“主流”,而对技术片却提不起精神来,觉得只要“把技术环节拍全了”就“完成任务”了,至于其他因素就不再顾及。这样的思维往往导致技术片虽然拍出来了,但群众却不大满意,认为“乏味没看头”“过时没劲头”“含糊没准头”“太难没学头”……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种弊病,说穿了就是制片者对技术片创作不够重视,心中没有一个清晰科学的创作原则来指导技术片的拍摄。须知,技术片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基层群众通过对技术片的收看和学习,才能掌握片中所教授的技术,从而有助于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从这一点上说,技术片就是群众发家致富的“法宝”。所以,技术片一定要拍得让群众喜爱并认可。笔者结合多年的技术片制作经验,总结了技术片创作的若干原则,在此与大家交流。

时代性:符合潮流

技术片往往以宣传某一新模式、讲解某一新技术、推广某一新品种为主,别的制片因素姑且不提,就其本身所宣传、讲解、推广的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来说,就必须是新颖的或有所创新的,不仅要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科技进步趋势,更要有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如果将那些过时的或即将过时的东西介绍给群众,群众即使学习采用了,恐怕也只能对致富起反作用。从这一点上来说,技术片的时代性是首要前提,必须擦亮眼睛来选择主题内容。

具体原则:一是对国家相关政策以及本地产业方向进行周密的分析,要让技术片和当前实际合拍;二是应与农委、经贸委等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协商,分析市场形势及走向,从中找出符合潮流的制作主题;三是开展基层调研,去认真了解群众真正需要什么内容的技术片,做到有的放矢;四是要充分考虑制片周期的长短,不能开拍时还是“新面孔”,经过漫长周期后成片却成了“老一套”。

原来崂山区有大量的采石场,因此就制作了技术片《采石技术》,很受欢迎。但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加强,污染严重的采石场纷纷被叫停,崂山区开始向旅游服务业转型,像《采石技术》这样的课件就落伍了。因此,崂山区又精心制作了《崂山风景秀》等一批助推旅游业发展的技术片,由于解了群众的渴,同样很受欢迎。

地域性:切合本地

技术片其实是有地域性的,很难找到一种技术或品种可以全国通用。因此宣传推广的技术或品种,必须和本地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体现出浓郁的乡土特色。我们着实没必要在那些不适合本地的项目、技术、品种上浪费镜头,那样既拍不好,群众也不会感兴趣。因此技术片的地域性可说是立身之本。

具体原则:一是对本地的主导产业做到心中有数,尽量从这些主导产业中选题;二是邀请本地相关领域专家,对拟拍摄的内容进行科学论证,确认可行才进入拍摄环节;三是要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状况,分别有针对性地制作技术片。

崂山区北宅街道种植樱桃树和果树的农户特别多,区里就制作了《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重点在北宅街道播放,受到了广泛好评。中韩街道枯桃社区是城乡结合地,不适合种庄稼。区里注意到这个社区养花的人较多,就特意制作了《花卉栽植技术》,结果枯桃社区不少人因此走上了花卉培植的致富道路。这都是根据区域特点制片的成功范例。

权威性:令人信服

技术片最大的难度就是推广应用。片子拍得天花乱坠,可群众就是不信服,这样的片子显然毫无价值。所以说技术片必须要体现出权威,要请技术片所涉及到的领域的专家在片中出面,现身说法,从而打消群众的顾虑,让他们乐于学习并放心推广。因此说,技术片的权威性是重要补充。

具体原则:一是出镜专家最好能被当地群众所熟知并认可,这样说服力才强;二是最好选择本领域的“土专家”,因为他们的经验来自实践,并已经经过检验,更具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三是专家的职务、职称、头衔应罗列完全,可考虑用字幕方式加以介绍,醒目的职衔在打消群众顾虑方面是有一定帮助的;四是在片中要注意强化成果的展示,用成果来突出说服性。

崂山区在拍摄《崂山茶种植技术》时,就邀请了本地有名的茶叶种植大户、茶叶协会会长江崇焕来担任全片讲解。老江长年种茶,有着丰富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并且为人热心,经常义务帮助茶农,全区茶农都认识他。他在屏幕上一露面一讲解,群众一看“是老江”,自然就把心都放在了肚子里,欣欣然地就接受了课件的宣传推介。

生动性:妙趣横生

技术片要不要生动有趣?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如果片子把技术讲得很明白,但却枯燥无味,使人看了昏昏欲睡,很难想象这样“乏味没看头”的片子还能实现“授之以渔”的目的。因此说,技术片不能温吞水、一本账地去干巴巴讲技术,而是要多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增强观赏性,从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所以说,技术片的生动性是必要形式。

具体原则:一是要选择合适的体裁来表现,比如用讲故事、评说等体裁;二是注重丰富制片元素,比如可用动画、沙画、皮影、地方戏等;三是丰富剧情元素,比如运用矛盾、意外、悬疑、偶然、巧合等等;四是合理而巧妙地运用配乐、音效等声音元素。

技术片《艺术葫芦》是讲述葫芦工艺品制作技巧的。为了不让片子显得枯燥乏味,拍摄者就请来了葫芦工艺品制作家柳光铎,让他成为这个技术片的“主人公”,让他一边“戏说”艺术的历史,一边介绍自己的艺术人生,一边讲解葫芦工艺,这样,本来是单纯的技术片,却因融入了浓郁的“讲故事”风格,从而使片子充满了人文性和趣味性,变得十分好看。

精准性:精确无误

技术片的最大命脉是什么?那就是“科学和真实”。形式上可以千姿百态,但内容必须讲求科学原则,对任何技术环节的交代都务必精确,来不得一丝一毫的疏忽。即使是为了追求艺术效果,技术片也万不可来个“戏说”,因为对内容稍微的演绎和加工,都是对群众的不负责,会给群众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从这一角度上说,技术片的精准性就是基本原则,而原则是不能讨价还价的。

具体原则:一是在制片过程中,各个环节都应由相关专家来把关,细节核实无误后再进行拍摄;二是对片中重要的技术环节,应采取特写或定格或长镜头跟拍等给予展现,力争做到清晰无误;三是样片拍成后,可组织本地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群众代表预先观看,请他们指出片中的错误疏漏,加以改正后最终成片。

崂山区在拍摄《王哥庄大馒头制作》时,为了将“大馒头”这一老产品的新工艺详尽介绍出来,专门请了王哥庄做馒头的大户刘竹莲参与拍摄,并负责把关,同时片中对馒头的原料配比及工序展现也十分精确,连蒸焖时间都精确到了秒。这就保证了观众只要看完片子,按步照做就能蒸出品质上乘的大馒头来。

可学性:能学易懂

技术片的制片目的,就是让群众能够学得懂、用得上。怎么样才能学得懂?首先得让群众能看得懂。有些技术片拍得过于“阳春白雪”,张口术语,闭口公式。这样的分析论证远不及实实在在的例子,所以片子还是要拍得接地气一些,要让大多数人都能学易懂,这样群众才能学得快、用得上。所以说,技术片的可学性是制片的唯一目的。

基本原则:一是尽量运用乡土化的语言,让群众听着亲切的同时,理解起来就省劲;二是过于繁琐的技术项目尽量不要拍摄,即使因实际需要必须拍摄,也要做到“深入浅出”,在保证精准的前提下,尽量用“老百姓”的话表述出来;三是要将所介绍的技术项目存在的不足以及注意事项如实地告诉群众,不能“报喜不报忧”,要引导群众量力而行。

崂山区拍摄的《海产品养殖技术》,里面不仅详细讲解了工厂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的知识,还讲清了影响建厂、养殖的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等方面的因素,让观众能根据自身可承担的投资成本和具备的场地条件来权衡,自行评判是否有操作性。同时,在讲解技术时,并没有故作高深,而是用直白的语言尽量简单地把技术环节讲解清楚。群众看了后都说:“这样的片子很贴心。”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崂山区原则群众
为群众办实事,崂山区打出“跨域通办”组合拳
妈妈不哭
多让群众咧嘴笑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青岛市崂山区51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原政协主席郭德利涉嫌受贿罪被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