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天我都在
——青岛海琴社区创建“365工作法”纪实

2016-08-12青岛市委组织部市北区委组织部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6年7期
关键词:青岛市居民党员

◎青岛市委组织部◎市北区委组织部



天天我都在
——青岛海琴社区创建“365工作法”纪实

◎青岛市委组织部
◎市北区委组织部

“365365党员工作室”

社区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大量的“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的依赖度越来越高。如何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于社区工作的全过程,成为摆在社区党组织面前的首要任务。

夏玉波带领社区党委一班人以满足群众服务需求为目标,以创建“365党员工作室”党建品牌为引领,发挥“党员议事厅”“百姓协会”等服务载体的作用,形成了特色鲜明、内涵丰富、体系完善的“365工作法”。一年365天,为居民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便捷服务。

海琴社区地处青岛市北部老城区,现有居民一万余人、党员536名。虽然这里的大部分小区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楼座,但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却有着别样的幸福……

同期王玉芬(青岛市海琴社区居民):社区的居民都感到特别幸福,(因为)我们这里的党员非常负责任。

同期纪玉兰(青岛市海琴社区居民):我们主要是有一个好书记夏玉波,最脏最累的活她都抢着干。

“这里有一个好社区,有一群好党员,有一位好书记。”每一位初到海琴社区的人,都能听到这样的评价。而在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字幕:海琴社区365工作法——服务时间全天候

海琴社区成立于1998年,由原来的老海琴居委会和周边几个家委会合并而成。在当年的换届选举中,刚从青岛四方机厂退休的夏玉波高票当选为海琴社区党支部书记。

同期夏玉波(青岛市海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接这副担子的时候,一方面感觉身上的责任重、压力也大,但另一方面,看到社区的党员和百姓那么拥护我,自己决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必须要干出个样子来!

为了尽快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夏玉波带领班子成员,从居民反映最强烈的整治脏乱差环境开始,工作起来不分白天黑夜,更没有节假日。吃亏的事总是冲在前,脏活累活抢着干,这一切都让居民觉得跟着这样的书记干有奔头、有希望……

同期夏玉波(青岛市海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光靠居委会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咱必须把党员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让他们参与进来,一块儿搞服务。

就这样,夏玉波在社区党员中开展了“一管三带一联”活动,要求全体党员“管好自己、带好家庭、带好邻居、带好楼院、联好困难户”,对党员如何发挥作用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居民群众得了实惠,对社区工作赞不绝口。但也有居民反映节假日到社区办事经常找不到人的问题。为此,夏玉波提出了建立“365党员工作室”的建议,一年365天,社区党员轮流坐班,为居民提供全天候的服务。“有话慢慢说,天天我都在”,“365党员工作室”向全体居民亮出了公开承诺。一部服务热线电话24小时畅通,160多名党员骨干积极参与。这一提议得到了社区党员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汝阳路上的一处居民楼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发生了管道堵塞,楼上的五十多户居民做不了年夜饭急得团团转。夏玉波带着“365党员工作室”的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联系到维修工人进行了疏通,让居民过了一个舒心年。

还是这一年的正月,社区里一对小夫妻吵架闹离婚。夏玉波二话没说坐上了去海阳的长途车,在女方娘家门口半尺深的雪地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直到人家的怨气消了答应跟她回去。

群众有困难随时需要随时帮。“365党员工作室”成立九年来,受理居民诉求事项1700余件,处理应急突发事件200余起。2008年,“365党员工作室”被评选为首批“青岛市党建品牌”。

字幕:365工作法——服务内容全方位

提升服务永无止境,居民满意是最高标准。夏玉波将“365工作法”的内涵进行了新的丰富,把“天天我都在”的全天候服务,延伸为“事事我帮办”的全方位服务。从困难家庭救助到失业人员再就业,从家政服务到托老托幼,只要是居民的合理诉求,社区都会尽一切力量来满足。

居民反映老楼座破旧、外观形象差,社区协调相关单位粉刷了墙壁、硬化了路面,使老楼焕然一新;居民反映辖区失业人员再就业难,社区多方协调为七十多人重新安置了工作;居民反映部分小区存在治安问题,社区组织成立了义务治安巡逻队,不定期开展巡逻。

居民的事之所以办得又快又好,还得益于“党员议事厅”的成立。议事厅的成员大多是社区党员、楼组长和热心市民代表,他们是海琴社区解决疑难问题的智囊团。对于居民反映的问题该怎么办,拿到议事厅议一议、评一评,既扩大了民主,又调动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通过面对面与群众交流互动,把问题摆在面上,把措施落在行动上,群众自然就把满意记在了心上。

字幕:365工作法——服务对象全覆盖

“踏进海琴的门,都是海琴的人。”无论是外来务工者还是本地居民,无论是经商者还是上班族,都是社区亲情服务的对象。海琴社区实行“网格化管理”,将辖区划分为139个楼组、56个网格,设13个楼院党支部和30个网格党小组,党组织的服务覆盖到了整个社区。

在此基础上,海琴社区还创新开发了“党员电子地图”,建立起集党员管理、民情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平台,以动态、形象、直观的形式,实现每一名党员与帮扶对象的即时动态链接。

同期夏玉波(青岛市海琴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它(“党员电子地图”)主要包含了海琴社区的党委和党委委员的分工,包括每位党员住在哪里、家庭什么情况,一点击就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个用心形表示的是我们为社区的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家里安装的二十处爱心门铃,门铃一端在老人家,一端在邻居家,如果老人发生了什么问题,只要一按这个门铃,邻居家听到以后就可以赶过来给予帮助。

一年冬天,孤寡老人黄金欧在半夜突发疾病,接到求救信息的夏玉波和值班室的党员立即把老人送到了医院,一夜不离左右地悉心照料。出院后,老人把珍藏多年的结婚戒指送给夏玉波表示感谢,被夏玉波婉言谢绝了,可她却答应给老人当亲闺女。从此,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亲闺女,年年想着给老人过生日,年年都陪老人吃年夜饭。

中央台报道海琴社区『天天我都在』党建工作品牌

制作人员名单:

监制:徐光

策划:张泳王玉涛

制片人:杜选英

编导:王岩元

摄像:蒋德鹏战晓晓

剪辑:张丹

解说:王岩元

外地来青岛务工的小伙子孙作旭,刚刚大学毕业却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巨额的医药费让他几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夏玉波了解情况后,把孙作旭在农村的父母接了过来,并给他们安排了合适的工作,还多次发动居民捐款,帮孙作旭凑齐了救命的钱。如今病情好转的孙作旭通过努力做起了小生意,日子越过越好。每年的母亲节,夏玉波都会收到一份来自小孙的祝福。

像这样的故事在海琴社区还有很多,它们的背后都凝聚着夏玉波对居民亲人般的爱。2010年,海琴社区成立了“百姓协会”,实现“百姓管理百姓,百姓服务百姓”,同时设立志愿者协会、和事佬协会、文艺协会等16个分会,吸纳了197名有各类特长的居民代表参与。从歌咏比赛到纳凉晚会,从百家宴到邻居节,海琴居民的文化生活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细致的服务温暖群众,多彩的活动凝聚群众,今天的海琴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满意和幸福……

同期 中央台报道:“有话慢慢说,天天我都在”,这是山东青岛市北区海琴社区党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夏玉波给老百姓的承诺……

(该片入选2014年中组部全国优秀党组织书记工作案例,并荣获2015年山东省优秀党员教育片精品奖、青岛市优秀党员教育片一等奖)

猜你喜欢

青岛市居民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石器时代的居民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关于青岛市地下城市空间开发的思考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青岛市市立醫院(集团)
青岛市关工委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高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