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大宣:画境即心境

2016-08-12周瑞丰北碚美术馆提供

今日重庆 2016年6期
关键词:画境油画绘画

◇ 文|本刊记者 周瑞丰 图|北碚美术馆提供

人文地理

刘大宣:画境即心境

◇ 文|本刊记者 周瑞丰 图|北碚美术馆提供

从1954年入学美院附中正规受训算起,刘大宣的绘画生涯至今已经六十多年了。除了绘画,刘大宣还做了不少设计作品。“漫漫长路,在绘画与设计中转来转去,这是常态。”

绘画与快乐结下的缘分

在重庆,刘大宣上了两个学校:一个是巴蜀,一个是川美。这两个学校对他的艺术生涯都有不同程度的熏陶。在巴蜀读书时,对他影响最深的要数小学时参加的绘画组。“那是美术老师王贝龙组织的。绘画组有组歌、组礼,王老师常常给大家讲故事,排演音乐童话剧到广播电台播出,我当时画了不少速写和小幅水彩画。”

“有次到珊瑚坝写生,一个孩子落水了,王贝龙先生一跃入江救起了落水的同学。”刘大宣把这件事画进了他的写生日记系列中,并把画赠给了母校。“在巴蜀读小学时的绘画生活,让我从绘画中找到快乐。回想起来,这引导了我走上了以艺术追求理想之路,快乐学习,快乐画画。”

① 《水仙》 油画 1999

②《高原暮色》 油画 2014

③ 《白桦深处》 油画 2014

④ 《柿子》 油画 2014

到四川美术学院读书后,刘大宣选择了陶瓷美术专业,陶与瓷特别的美感和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专业学习非常注重观察时的形式感和创作中的形式美,刘大宣把这样的能力运用到了绘画中。

毕业后,刘大宣分配到北京,进入中央电视台做电视美术设计工作,但他并未放弃绘画。“我一直在坚持绘画,这是设计工作的基础和滋养。因为手熟心快,在各项设计业务和绘画上,我都成了带头人。”

⑤ 《高原红土》 油画 2014

从写实到写意

在中央电视台时,刘大宣面对的是上亿的观众,不勤于创造觉得对不起他们。“于国内同行中,我有带头闯新路的责任,于国际而言,我有发扬中国特色的义务。”这些压力磨练了刘大宣创新多变的能力,在绘画时不停变化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虽然经常有不成功的时候,但当所有的错误都犯过以后,剩下的就是成功了。”

以前,刘大宣的作品以客观写实为主。1980年去西双版纳写生后,刘大宣的创作风格发生了转变。面对异乡美景,刘大宣不仅是写生,更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感受和热情倾注在画面上。“这是头一回把自我主体摆进艺术之中,这批画也得到了画友们的好评。”回京后,刘大宣继续完成有关西双版纳的艺术创作,逐渐产生了意象抽象多个系列的作品,数年后展出于《河曲天歌——刘大宣绘画作品展览》中。

刘大宣在丽江写生邂逅东巴文,并产生了多个“文字画”系列作品。之后通过研究岩画,他又创造出了“远古牧歌”系列。通过研究民间美术又产生了“泥泥咕咕”“学画苗龙”等系列。退休后,刘大宣创作了大量水墨抽象画,近年又开始画油画。

创作过程是“废画三千”

“拿起笔就画,跟着对象走,被动消极地作画,这是一种状态,但只对打基础有用。画什么?怎么画?这是创作者天天都面临的问题。”当刘大宣寻找到一点端倪,并着手去解决时,系列作品便诞生了。“开始东碰碰西碰碰,十分别扭和痛苦,这个探索过程,便是画家李可染说的‘废画三千’。逐渐上路后,产生了有新意和特色的作品,此时应再作一些相近而不相同的作品来巩固和充实这个系列。”

系列作品刚成熟时是最美好的,接着就有出现危险的可能:过分熟滑就成了复印机,特色成了噱头,作品成了躯壳,丧失了鲜活的生命。这时刘大宣就不画了,也坐不住了,一心想着如何进入下一个系列。“一个系列大约有十几幅吧,以版纳写生作为第一个系列算起,包括国画、油画、水粉、水彩、钢笔画、速写画、具象画、意象画、抽象画等,目前大约有六七十个系列。”

“有人说,绘画要先不像别人的,然后才像自己的。艺术与理想相通,画境即心境,画美不美,画者与观者能否达成一致,这首先取决于创作者心灵的投入是否真诚。”刘大宣非常佩服一百多年前的大师们。“诸多大师冲破传统的桎梏,用大胆的探索和艰苦的实践回答了‘绘画是什么’‘绘画有哪些特性’等根本问题,用作品给出了榜样和答案。”

Liu Daxuan:I Paint Express My Soul

猜你喜欢

画境油画绘画
万类霜天(油画)
油画去哪了
诗情画意的创想
油画《惊涛拍岸》
楚雨的油画
游于闽西山水间,居于咫尺画卷中
莫言小说的绘画性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