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公投之后,没有出路的出路

2016-08-11张纲纲

南风窗 2016年15期
关键词:欧派党魁工党

张纲纲

英国当局表示,不会有第二次欧盟身份公投,但也不希望在今年内启动脱欧程序。而欧盟四大机构所显露的咄咄逼人的态势,或许会催生英国保守党第二位女首相。

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公投,让全世界跟着玩了一次“心跳”。脱欧派凭借着52%对48%的微弱优势在公投中胜出,英国在加入欧盟43年后终于选择了退出。

对于这次公投的结果,英国许多老百姓(尤其是年轻人)感到难以接受,伤心、沮丧,甚至愤怒。7月2日有上万民众在伦敦游行,反对承认脱欧,发起人说要避免按下自我毁灭键。下任保守党党魁的两名热门人选都宣布,不希望英国在今年内启动脱欧程序。但以法国总统奥朗德为首的欧盟多数派重申,英国政府越快启动程序越好。

尽管英国政治精英们试图安抚民众“目前一切照旧”,但事实上,所有人都已经回不去了。

留欧失败谁之过?

在2015年英国大选时,为了拉拢那些疑欧派,首相卡梅伦向英国老百姓承诺:一旦他连任首相,将会就英国是否留在欧盟的问题举行全民公投。顺利当选后,为了表示自己信守承诺,卡梅伦为公投划定了时间表,于是便有了6月23日的这次全民公投。

不过,在公投之前的宣传开始后,卡梅伦却是以留欧派的领军人物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与财政大臣奥斯本一道,卡梅伦领导留欧派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很长一段时间,留欧派在各项民调中也都遥遥领先于脱欧派。可是,这种局面随着前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成为脱欧派的领军人物而被彻底扭转。

在公投前两周的时候,脱欧派在民调中已经与留欧派不相伯仲,而且后续态势依然强劲。就在形势十分严峻的时候,工党女议员考克斯在街头意外地被脱欧派的狂热分子枪杀身亡。为此,英国国会让双方停止公投宣传3天。这3天为留欧派赢得了一个契机,随着各界舆论对这次枪杀事件的谴责,天平似乎又向留欧派一边倾斜。

就在大家普遍认为留欧派将会赢得这次公投的时候,公投的结果却给了大家迎头一击。伤心、沮丧之余,许多人不禁思考:留欧派为什么会失利呢?

公投当天,英国普降大雨,一些地铁站被淹,导致一部分支持留在欧盟的选民没能投票。但是,天气对脱欧派的影响也是一样的。如果说许多选民没弄清楚脱欧的后果,出于抗议现状,就稀里糊涂地投了脱欧票,好像有点道理但又不够有针对性。

从公投后的地区投票结果汇总来看,英格兰除了伦敦支持留在欧盟外,其他各个大区都选择了脱离欧盟,这种情形在英格兰的北部尤为明显。英格兰的北部是工党的传统选区,于是很自然地,工党在这些选区留欧宣传上的不力,成了众矢之的。尤其工党党魁科尔宾本身是右翼分子,排斥欧盟,虽然在宣传时他站在了留欧一边,但他时时显露的言不由衷,却大大影响了宣传的效果和力度。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无怪乎公投结果一揭晓,要求科尔宾卸任工党党魁的呼声四起。

公投中,伦敦以60%对40%的大幅优势选择留在欧盟,这与英格兰其他地区在公投结果上形成了鲜明对照。长期以来,伦敦的发展远远领先于英格兰和英国的其他地区。在欧盟的人员、货物、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四原则”的支持下,伦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空前繁荣,而英国其他地区却没有从中受益。许多英格兰北部的老百姓,觉得自己与伦敦人比起来,是个二等公民。他们心中的不满,逐渐演化成了对伦敦的敌视和对抗。伦敦和其他地区之间日益拉大的差距,也许是影响这次公投结果的深层次因素吧?!

危机四伏的大不列颠

6月23日的这次公投,虽然才过去两周,已经对英国的政局产生了重大影响,连貌似的大赢家—独立党领袖法拉奇也在7月4日突然请辞,这在英国史上是罕见的。

公投结果揭晓的当天,首相卡梅伦就宣布了辞职时间表。在演讲中,卡梅伦几次哽咽,几近失声,令人动容。

作为在野党的工党,这次在英国北部传统工党选区的大面积失利,使得许多工党议员担心工党在下一次大选中会比2015年表现得更糟,于是投票要求现任党魁科尔宾下台。但右翼出身的科尔宾拒不下台,认为工党党魁是党员的党魁,不是议员的党魁。于是,工党影子内阁中2/3的议员宣布辞职,以示抗议。看来科尔宾实在是难以服众,下台是早晚的事。

在这次公投中,一方面英格兰和威尔士投票选择脱离欧盟,另一方面苏格兰和北爱尔兰都以绝对优势投票支持留在欧盟。投票结果在英国4个组成部分中的严重对立,使得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先后跳出来,要求为脱离英国举行公投。

苏格兰首席部长斯特金指出,苏格兰人民选择留在欧盟,而这次的英国公投却选择离开欧盟,这明显与苏格兰人民的意愿相悖。因此,苏格兰有权、也很有可能会针对是否留在英国举行第二次全民公投。6月29日,斯特金专门跑到布鲁塞尔,与欧盟的高层交心,表示苏格兰愿意留在欧盟。但是斯特金的举动,立即遭到了法国和西班牙的抨击。他们表示,欧盟不会与英国内部的任何一部分展开任何形式的谈判,如果英国选择脱离欧盟,那么苏格兰也就会跟着脱离欧盟,这里面没有可回旋的余地。虽说斯特金热脸贴了冷屁股,但她不会在这个问题上罢休,苏格兰会否举行第二次独立公投,还要看英国国会的态度。

北爱尔兰也不甘示弱。英国北爱尔兰地区副领导人、新芬党的马丁·麦克吉尼斯宣称,超过56%的北爱人民选择留在欧盟,很显然这次公投的结果代表不了北爱人民的呼声,因此北爱人民有权决定自己的命运,与爱尔兰共和国联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留在欧盟内的爱尔兰共和国!

一场“悔之晚矣”的脱欧公投,不仅对执政的保守党和在野的工党均造成了重大打击,而且英国四部分中的两个也因为这次公投而向离开联合王国的方向迈进。之前还似乎江山永固的大不列颠联合王国,一夜之间已变得危机四伏。

处在十字路口的欧盟

英国成为欧盟历史上第一个投票选择退出欧盟的国家,令欧盟以及其他还在努力一体化的地区组织站到了十字路口。

在对待英国脱欧这件事上,欧盟内部分成两派。一派是以法国为首的绝大多数欧盟国家,因为英国脱欧公投让欧盟蒙羞,于是主张在同英国举行脱欧谈判时实施惩罚性的措施。而另一派则主要以德国为代表,主张好合好散。德国总理默克尔虽然在公投前多次表示希望英国留在欧盟内,但在公投结果出来后,仍然号召在同英国进行脱欧谈判时没有必要小肚鸡肠。

实际上,在木已成舟的情况下,如果欧盟表现得小家子气,那么不光英国人觉得是做了正确的决定,而且欧盟在世界舞台上也会被人瞧不起,欧盟内部的成员国也会寒了心,这只会加速欧盟的解体。

欧盟的领导人不仅要妥善处理英国脱欧之事,还得应付各自国内右翼政党的脱欧呼声。

英国的脱欧为欧洲的“茶党”们提供了活生生的先例,欧盟主要国家内的右翼政党纷纷要求本国举行脱欧公投。法国国民阵线的女领导人勒庞,马上号召支持者学习英国,要求法国政府举行脱欧公投。紧接着,荷兰的政客威尔德和意大利的北方联盟也遥相呼应,要求本国举行脱欧公投。

不过,鲍里斯所领导的英国脱欧派,本身就是由执政的保守党内的一些重量级议员组成的,在英国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和影响力,而欧洲大陆国家的疑欧政党多数不成什么气候。

这当中,虽然意大利“五星运动”在拿下罗马、都灵两市执政权后,全国支持率已接近意大利最大党民主党,但与其他欧洲民粹主义政党不同的是,“五星运动”主要是针对保守政治家之间的腐败和裙带关系,而不是利用反欧盟的人气;意大利的法律也不允许进行有关退出国际条约的公投(今年10月的修宪公投是针对削减参议院实权)。只要不给这些民粹政党制造脱欧公投的机会,欧盟就不用担心会全面解体。实际上,如果不是卡梅伦在大选时承诺举行脱欧公投,英国那些脱欧派根本就无权发起全民公投,英国脱欧的悲剧也就不会上演。

对于欧盟今后怎么走的问题,欧盟内部大致也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英国的脱欧民意充分暴露了欧盟在体制上的一些问题,要避免出现第二、第三个英国,欧盟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自身上,如精简官僚体制,提高运营效率。另一派则认为,欧盟需要把重点放在扩容上,需要通过不断吸纳新的成员国,让英国和全世界知道,没了英国,欧盟仍然会变得更强大、更美好。

不过,后一派暂时不占优势。对于那几个在加入欧盟预选名单上的国家而言,英国脱欧使得它们加入欧盟的时间变得更加遥遥无期了!

选个女首相团结保守党?

英国公投结果出来后,金融市场连日动荡,种族歧视攻击也呈上升趋势,那些失望的留欧派和因故未投票的人于是联合起来,在全国征集网上签名,要求举行第二次公投。这次签名活动,短短两天内就征集到逾300万人签名,这在英国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按照英国法律的规定,对于民间任何超过10万人签名的诉求,国会必须就此展开辩论。但首相卡梅伦反复表示,不会有第二次欧盟身份公投。要不然,若是第二次公投留欧派胜出,脱欧派岂会甘心?势必要求举行第三次公投,这样就会无休无止了。

所以,接下来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怎么脱?

根据欧盟《里斯本条约》(“欧盟宪章”)的规定,如果成员国想离开欧盟,必须由该成员国启动欧盟宪章第50条款,在两年内完成与欧盟就脱欧具体事宜的谈判。在该条款被启动之前,该成员国仍然是合法的、正式的欧盟成员。

在宣布将在10月辞职的演讲中,卡梅伦明确指出他本人不会启动该条款,这项任务将留给他的继任者。财政大臣奥斯本也表示,英国只有在退出欧盟后的诸多问题(如双边关系、人员流动)明朗化之后,才会考虑是否要启动该条款。

可是,欧盟高层不准备给英国政府这么长的时间。6月26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欧洲议会主席舒尔茨、欧盟部长理事会秘书长屋韦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在布鲁塞尔举行了一个小范围会议,要求英国立即启动宪章第50条款,与欧盟展开退欧谈判。欧盟四大机构所显露的咄咄逼人的态势,与英国政府的反应针锋相对。

鉴于欧盟的强硬态度以及英国留欧派的抱怨,“新首相热门人选”鲍里斯在6月30日突然宣布退出保守党党魁竞选。结果在7月5日第一轮议员投票中,现任内政大臣特蕾莎·梅(文翠珊)获得165张议员票,得票率高达50%,能源大臣利德索姆以66票排名第二,属于脱欧派的司法大臣戈夫仅获48票;另外两名候选人,一个获34票宣布退选,一个排名垫底被淘汰。

在党内第二轮、第三轮投票后,如果特蕾莎·梅最终胜出,她将成为继撒切尔夫人之后英国第二位女首相。今年60岁的她虽然支持留欧,但对欧盟的低效率和官僚作风一向持批评态度,并强烈主张限制移民,因此也能被党内脱欧派接受,是团结保守党并带领英国与欧盟谈判的不错人选。

对中国来说,英国未来一旦脱欧,为了提振经济,可能会在诸如市场经济地位、对华军售解禁等方面向北京靠拢,但失去英国的欧盟可能变得更不通融,中国需要为此做好两手准备。

猜你喜欢

欧派党魁工党
欧派家居
英国新工党政府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