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光流逝

2016-08-09秀梅

出版广角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口述史纪念册

【摘要】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弥足珍贵,《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既是93岁外婆的一部抗战求学回忆录,也是祖孙两代间一曲令人感喟的心灵对话。

【关键词】梅子青时;刘梅香;口述史;湘湖师范学校;纪念册

【作者单位】秀梅,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

《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一如书名,与作者的外婆的青春有关,是一本外婆口述,外孙记录编写的回忆录。书名“梅子青时”也正蕴含着同样的意思——“梅子”意指外婆刘梅香,“青时”是指外婆的少时故事,简单的“梅子青时”传达了和书中一样的情感,即使是在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我们仍旧能从书中看到青春少年的那种勃勃生机。这是一本机缘巧合的书,作者张哲是本书主人公刘梅香的外孙,他在帮九十多岁的外婆寻找一份电话号码时,翻出了外婆70年前的一本毕业纪念册。里面写满了外婆一代又一代的师兄、师弟、师姐、师妹的毕业题词,正是这些或狂野,或隽秀,或细腻,或平实,或激情的毕业临别赠言,翻开了一段鲜活生动的历史。

一、一个走进历史的契机

《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是一本关于外婆的回忆录,该年将大量的笔墨放在了外婆青春时期,也就是与那本纪念册有关的青春故事。作者张哲的外婆刘梅香1941—1945年因战火流亡到一所乡村师范学校求学,那本珍藏了几十年的毕业纪念册,就是在那段时间形成的。1943—1944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战争的扰攘,同学们在毕业前一年便开始相互写纪念留言。那时的人们几乎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但他们坚韧而且顽强,从纪念册里的留言,可见他们的澎湃热情与坚定信念。

我们的历史教材里,大多看不到这些人和事。当我们试图去寻找与这段历史相关的影像材料以及文字资料时,却发现这些资料不是观点陈旧,就是语焉不详,甚至还有是非混淆者。如果与欧美国家的那些战争的记忆以及反思专著、论文、口述遗存、影像资料相比,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历史正逐渐遗失,甚至很快就要被遗忘了。虽然它还可能存在于另外一个“刘梅香”的记忆中,但这些“外婆”又能有多少个张哲这样的外孙,能够和她一起记录那些历史、那些人?外婆刘梅香保存下来的这些回忆,无疑是我们走进那段历史的一个契机。

外婆刘梅香所经历过的苦难,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外婆刘梅香曾有过12个兄弟姐妹,连同她自己是13个。外婆确实是“有过”这么多兄弟,但她的兄弟姐妹都没有活过20岁,有的是病死的,有的是饿死的,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能活下去的那也是命。就像外婆的妹妹刘梅吟,虽然在外婆回忆录中,妹妹刘梅吟是在过河的时候不小心被大雨冲走的,但细心的外婆认为,那并非偶然的事故,虽未考证,但她猜测那时候还未结婚却怀了孩子的妹妹梅吟,是因为沉重的担子而选择了自杀。也许妹妹梅吟只是众多历史人物中的一个,但这却让人感觉到沉重、压抑。包括外婆的阿叔,他亲手摔死了自己刚刚出生的女儿。然而实际上,在那个穷苦且男丁纷纷被抓走当壮丁的年代,连男婴都可能会被摔死或者送人。这些都是活生生的历史,有血有肉,读来让人震惊,倘若在某些教材性质的书中看到,兴许我们还不敢相信,但因为本书是外婆刘梅香的口述回忆,历史就变得如此贴近现实,让人看清那个年代的悲苦穷困。

外婆就读湘湖师范的那四年,应该就是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学校几度迁址,频遭轰炸与骚乱,同学们看着轰炸机在头顶飞过,看着炸弹落在其他同学的身边,一个个鲜活年轻的生命因此结束。从一些历史材料中,我们知道了西南联大,但我们似乎并没有看见那些辗转的故事,从外婆刘梅香的口述里,我们似乎又看到了炮火中的西南联大。

说《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是走进历史的一个契机,除了外婆刘梅香口述的这段因为纪念册和老照片而变得有血有肉的历史,它还让我们看到了祖辈、父辈所经历的历史,对我们而言是那么陌生。不仅这个刘梅香的青春值得我们记住,中国每一代人的青春又何尝不让人回味。就如同本书的名人推荐梁鸿所评:“ 一个普通老人的生命史,却折射出那个大时代最细微的神经和肌理,充满质感和活生生的美。该书以人物口述的回忆和作者亲历的现实相互印证,为我们呈现了历史的变迁和生命的顽强。”我们可以借助这样一个契机,去了解我们祖辈、父辈所经历的历史,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记录历史、重现历史。

二、一本形塑自我的材料

现在的我们,正处在一个忙于体验“人机交互”,而疏于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的时代;我们大部分人讲求“娱乐至上”,缺乏脚踏实地的理想与目标;我们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却鲜有求知的强烈欲望。如果我们能够回头看看祖辈走过来的路,是不是能够从那个年代的故事中,学到一些当下极度缺乏的东西?历史不只是一个英雄的故事,也不只是一场战争的记录,就如本书的编辑所说:“或许我们也可以说,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所有舞台宏大、布景繁复的大历史,都是由一个个平凡细微的个人生活史组成的。”历史的断片,让我们无形中缺少了很多塑造自我的材料,实际上,我们缺少的是家族记忆、家世传承的材料,这些,可以让我们认识我们的本源,认识我们的祖祖辈辈。一棵树只有根系强大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祖辈那一代的生活圈子很小,但人际关系如此紧密,即便是年老得不便走动见面,却依旧能够坚持利用通信工具保持联络。他们的娱乐生活简单,在我们看来或许还有些单调无趣,但他们并不见得不快乐。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近乎朝圣的心理。事实上,在我们与祖辈重叠的这短短二三十年,我们可能远远未能理解他们那一代人的精神、意志,更谈不上受到多少感染。那些我们未曾看见,未尝知道的历史中,还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和体会的。《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里那个顽强的外婆以及那些同样顽强的同学们,可以教给我们更多。“多一分磨折,多一分成功。梅香:不要因为受磨折而消极悲观,应该积极地去奋斗。”“生活即教育,生存需奋斗。”从外婆的纪念册里同学们的纪念留言,可以看到他们即使面对种种困苦与磨难,仍葆有一颗积极乐观奋进的心,这是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会有的体会。“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学问的进步,知识的增进,才是幸福生活的保证”“读书犹如金字塔”等留言,无不看出那个信息匮乏的年代,青年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在外婆的青春年代,女孩子读书是少之又少的,历经的磨难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能体会的,住宿、吃饭、上课地址的多次更换,都打不倒一个求知若渴的学子的心。那个年代的友情,一分别就有可能是永别,但他们却始终珍藏着那份真挚的感情,纵使在六七十年后,仍旧能够对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相比当下,通信如此发达,而我们却似乎少了许多深情。

三、倒叙交叉呼应的写法直击人心

作为一本回忆录,本书采用倒叙、交叉呼应的形式,清楚地分成了两条线,一条线是外婆的回忆,按照时间顺序记录着外婆的求学、工作,另一条线则是从外婆生病住院开始,一直写到成书时。这样两条线的写作方式,在我看来,还有一层非常逼人的震撼效果,外婆口述的回忆录里,除去那些苦难,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血、坚韧、耿直的外婆,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而另外一条线中的外婆虽然依旧倔强,但却抵不过岁月的洪流,衰老的侵蚀。“两个外婆”的对比,让人惊觉——她竟然已经走过了如此漫长的岁月!而我们,在别人这漫长的岁月里,又参与了多少,又了解了多少呢?《梅子青时:外婆的青春纪念册》留给读者更多的已经不是对外婆的青春、外婆的一生的震撼,而是对自我人生的思考,对祖辈、父辈,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

一个年轻时的外婆,一段动荡不安的、鲜活的苦难历史,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还有一段段历久弥新的友情以及难以割舍的爱情,这不只是外婆的青春,它就像一个人的一生,五味陈杂;它也不只是外婆的青春纪念册,是同属于那个年代和外婆一样的青年们的青春历史。作者是一个温暖的人,他将自己的温暖和细心回馈在自己的外婆身上,这一种祖孙之间的交流,跨越了时间,用文字记录那一幕幕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如一瓶陈酿的白酒,等有人不经意间发现,轻轻打开,扑鼻的酒香缓缓弥散,带着这种感觉,你会发现一位不一样的老人,带着这种感觉,去翻开你的祖辈、父辈的青春历史,你同样会发现不一样的他们!

猜你喜欢

口述史纪念册
编读往来
关于口述史的若干问题探讨
基于用户体验的纸质纪念册与电子纪念册的对比研究
留住春天
“张钟俊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册首发仪式”在上海交通大学隆重举行
夏令营——我的青春纪念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