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旭:人生路不同 何必都求同

2016-08-08蔡晓梅向燕妮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6年2期
关键词:语言学英语

文/本刊记者 蔡晓梅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文旭:人生路不同 何必都求同

文/本刊记者 蔡晓梅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人物简介:文旭,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国家出版基金评审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获得者;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获得者;重庆市首批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学术带头人。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外文学会会长。国际学术期刊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 (《认知语言学研究》,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出版) 及Asian-Pacific Journal of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亚太二语与外语教育学刊》,Springer出版)主编。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前身是建立于1937年的原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外文系和建立于1940年的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英文系,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的川东师范学堂。学院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学贯中西的大师吴宓先生,著名诗人、文学家方敬,翻译家邹绛以及熊正伦、赵维藩、李德才、张正东等学术先贤和著名专家曾在此执教,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学术传统和办学特色。

2006年4月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正式成立,经过近十多年的发展,学院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文旭作为新一届院长,秉承着学校的优良传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采访中,他说话风趣诙谐,幽默睿智;谈笑间,他将学习外语的“诀窍”讲得头头是道。他从那个英语系懵懂的少年,到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精英人物,经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

国际学术期刊《认知语言学研究》封面

不甘平凡,成就桃李的芬芳

每天文旭都需要很早起床上班,这是从学生时期养成的习惯。现在,他养成了一个新的习惯,早餐之后须泡上一杯热茶开启新一天的序幕,正如他自己所讲,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芬芳而甘醇。品味这种从清淡到香浓的经历则是一种享受。

文旭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有着一个远大的梦想,希望能为家乡做点贡献。直到上了高中,他的梦想才慢慢显出雏形,“一次老师要我们写作文《我的理想》,我写的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后来报考院校就读师范专业,就跟我当初写的作文一样,不谋而合。”

上世纪80年代,是文旭参加高考的时期,那时中国大学里的专业不多,而最后选择英语专业,源于他高中时期的美女英语老师,“她是一名高中毕业后自学成才的老师,不是大学毕业。”她给文旭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文旭不是学霸,但喜欢读自己感兴趣的书,不是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学生,他喜欢自由地学习,这与英语老师的关系密不可分。在她身上,文旭学到了自主学习的乐趣,也从那个时期开始他的自主性学习能力逐渐变强。“所以我不擅长考试,擅长研究,喜欢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然老师教的还是要学习。课外学习自己感兴趣的,我不喜欢受老师的影响。”

十几岁时的文旭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成为语言学专家,因为当时他的英语成绩并不拔尖。一次,寝室同学在上海工作的父亲带回来一本《英语语法》,这在参考资料匮乏的年代是鲜有的珍品。于是,下了晚自习,一群学生都围坐在《英语语法》前,默默背重点。文旭也不例外,不过唯一不同的是,他开始一页页地抄录,“我把整本资料都抄了下来,也逐渐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上英语老师的影响,后来在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我就选了英语,这样就走上了英语道路。”

之后的疯狂学习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只有不甘于平庸才能抵达胜利的彼岸。文旭有一颗不甘平凡的心,于是开始缔造属于自己的传奇,成就了一片桃李的芬芳。

缔造“神话”,让优秀成为习惯

如今,英语作为一种国际化的交流工具,以燎原之势迅速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学英语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但在文旭读书的80年代,学英语不像现在这么“潮”,自己的爱好加上大学老师的鼓励,他在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考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后留在了学校工作。跟文旭同时报考研究生的很多同学早已放弃英语这条道路,而他一直在坚守,继续走着学术的道路,并且创造了一系列“神话”。

1997年,文旭开始到北京师范大学读博士,2002年1月至7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IUC)学习,师从著名认知语言学家Adele E. Goldberg教授,研修认知语言学及构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2004年他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做博士后。2007年2月至4月在英国Elmwood College学习“双语教学”。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在伯克利加州大学(UC Berkeley)访学,师从认知语言学创始人George Lakoff教授,研修认知语言学。

文旭选择了那个年代鲜有人走的路,对英语的狂热促使着他一直保持着优秀的本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都是一边读书一边工作,“这个道路并不艰辛,我长期也教育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读书当成快乐的事情,你就没有那么痛苦。”

文旭的著述颇丰,出版专著或教材《语言的认知基础》《全人教育英语专业本科教材系列》《新思维大学英语》等20余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认知语言学理论建设与汉语的认知研究”(2015-202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历时构式语法研究”(2011-2013)、国家语委项目“中西语言战略比较与国家认同研究”(2015-2018)等各级教学科研基金项目18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等各类教学科研奖8项,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ABCDE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9)、论文《国外认知语言学研究综观》获重庆市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1)、专著《模糊语言学概论》获重庆市第一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9)。

直到现在,文旭仍然保持着充沛的精力。认知语言学是他现在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即通过人类的语言去研究人类大脑的认知规律。“就像心理学,是通过行为研究,而我们语言学是通过语言的窗口去了解我们人类的认知过程。这是语言学的一个前沿课题。”

当然,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也并非易事,有的问题是非常棘手的,与人类的大脑密切相关,需要有高级的实验设备,比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其设备就需要两三千万,这是一个相对高端的研究,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还很难完成。“我相信在研究方面是没问题的,只是还需要产出一些高水平的、在国际上有影响的成果。”

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

哲学家伽达默尔讲过一句话:“谁拥有语言,谁就拥有世界。”这也是文旭相当赞同的一个观点,看似简单,却含有深刻的哲理。“目前谁拥有世界语言,谁就具有发言权。英语教学不应该削弱,反而应该加强,在中国做得最好的是上海,重庆还没形成气候。当然,我非常希望不远的将来,我们的母语能成为国际语言,那时我们也就真正拥有了世界。”

在他看来,我们的英语教材,特别是中小学英语教材,其中的chinglish(Chinese-English即中国式英语)现象比较普遍。文旭是第二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在审教材的时候发现,书本上的很多句子是按照汉语的习惯来编排的。

他讲到这样一个例子。比如“How are you(你好吗)?Fine, thank you, and you(我很好,谢谢,你呢)?”这是教材里常出现的固定搭配,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听到How are you ? 就会条件反射回答Fine, thank you,and you? “这就是我们的教材,这个句子没有任何语法错误,但英美人一般不这样说。所以,有人开玩笑讲,我们在国内学的一些英语句子到国外去一辈子都不会使用,我们学的英语不是很地道。”

2002年,文旭第一次去美国之前,到成都领事馆办理签证。当时一位西南财经大学的学生正在办理签证,准备去美国读书,签证官微笑着打招呼“How are you?”,这只是一般的问候,小伙子不由自主地回答道:“Fine,thank you, and you?”文旭目睹整个对话过程,站在人群后面,轻声一笑,这是感慨,不是嘲笑。“事实上在国外没有人会这样呆板地回答,这是Bookish English (书面英语)。正常的回答how are you ?就行了,只是语调稍有不同。受汉语、教材等的影响,我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就出现了chinglish(中国式英语)。”

另一方面,很多专家学者也提出,除了英式英语,美式英语以外,还有澳大利亚英语、新西兰英语、加拿大英语、印度英语等,为什么就不可以有China English(中国英语)?对此,文旭也表示语言是变化的,相互在影响,相互在渗透。“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人山人海),Long time no see(好久不见)外国人也逐渐能听懂。英语会吸收我们汉语的一些词汇,因为英语没办法直接表达,比如说“风水”,不能说wind and water,所以现在词典里面,直接就是拼音Fengshui,因为找不到对等的词,只能引用拼音。”

作为一位教授,同时作为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管理者,文旭有一种出人意表的机敏与率真,这或许来源于他的个性以及爱好。

文旭经常这样对他的学生说:“我有两个建议,不管为人父还是为人母,两件事情一定要做好。第一,英语一定要学好,因为它现在毕竟是国际语言,很多东西我们还是要向别人学习;第二,学一种乐器,在工作之余可以陶冶自己,欣赏自己,放松自己。”文旭是有趣的,他会学,也会玩,当然也会乐器。他会竖笛,并且吹得不赖,这是他生活的调剂品。

文旭是一位思想敏锐,学术造诣颇深的专家学者。从近年来他发表的一系列学术性研究论文和时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敏于洞察,思路广达,眼光独到而且思想深刻、批判犀利。

他,二十多年潜心研究,一项项荣誉,一次次突破,让他的人生变得与众不同。人的生活态度有很多种,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文旭把他风华正茂的青春,献给了教育事业,用年少的梦想,点亮了自己非同寻常的人生路。

猜你喜欢

语言学英语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玩转2017年高考英语中的“熟词僻义”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读英语
评几种质疑共时和历时划分的语言学观点
酷酷英语林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