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构改革中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016-08-06刘方张铭慎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21期
关键词:企业家企业

刘方 张铭慎

由于较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浙江企业生产经营有所趋稳,但出现企业家信心不升反降、企业减负徘徊不前、债务风险加速显露、企业家精神减弱、双创质量不高以及政策多发频发反致企业无感等新情况新问题。为此,从全国层面看,应着力在降税负、强融资、促创新、优服务、营氛围上精准发力,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一、改革赢得先手棋:浙江企业经营趋稳

浙江是全国较早主动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沿海省份之一。通过加大制度、政策、技术、人才供给,以集中整治“低小散”块状经济、立足产业培育特色小镇为抓手,浙江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转稳向好。

(一)“四换”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浙江自2013年开始推进以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为主要内容的“四换”,引导企业高端发展、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一些传统纺织企业主动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在PX生产和研发印染新技术上站稳了脚跟。汽车和电子制造行业企业使用机器人,大幅降低人工成本。推广多层厂房节约用地,还间接促进了 “生产流水线整合”。部分企业“触网”后每年的销售量增幅高达300%以上,导致“厂房建设赶不上企业扩张”。

(二)工业收入和盈利指标回暖

2015年以来,通过推动相关产业关停并转扩大有效供给,浙江经济结构调整明显提速,为促进工业收入和盈利指标回暖创造了条件。数据显示,2016年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5%,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是自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3389亿元,同比增长1.5%,扭转了2015年下半年以来收入下降的局面。利润总额751亿元,同比增长17%,增幅比1—2月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9.6和10.9个百分点。

(三)“小”企业开始唱“大”戏

浙江实施 “个转企、小转规、规转股、股上市”的一揽子流程化措施,有力促进了中小微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浙江规上工业有4万家,其中经由“小转规”的企业占比达到21.6%,不少“小”企业已发展成为规上工业的中坚。预计“十三五”期间还将推动数千家小企业实施“小转规”。一揽子流程化措施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管理水平也得到稳步提升,实现了量质同升、提升档次的合意效果。

(四)特色小镇成为亮丽风景

浙江打造了一批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特色小镇,成为助推创新创业的新平台。2016年5月,浙江在已有的76个特色小镇中确定了10个省级示范特色小镇。小镇依托浙江独特地理风貌和历史文化,聚焦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兼顾茶叶、丝绸、黄酒等历史经典产业。

二、新图景下藏隐忧:瞄准当前新问题

在企业生产经营趋稳的同时,企业家信心不升反降、企业减负徘徊不前、债务风险加速显露、双创质量不高以及企业对政策无感等新情况新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一)企业信心不升反降

尽管生产经营趋稳,企业订单较为充足,但企业家信心不升反降。在对1万家重点工业企业问卷调查中,仅有10.6%的企业认为今年经济形势整体向好,且比去年同期降低7个百分点。有18.3%的企业认为经济将进一步下行,比去年同期上升4.7个百分点。企业投资意愿总体低迷。仅有9.3%的企业今年计划增加投资,有43%的企业持平,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16.7个和2.3个百分点。根本原因,还是企业看不到底“不敢投”、融不到资“不能投”、赚不到钱“不想投”,转型上“不想转、不敢转、不能转”。随着财富积累和内外环境变化,部分企业家不愿意再冒风险和创新,资本扩张动力减弱,企业家精神有所退化。

(二)企业减负徘徊不前

尽管国家出台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但数据显示企业税负仍较重,企业减负力度不够。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税金增长13.1%,增速比主营业务收入高14.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用工支出持续增加也加重了企业负担。

(三)债务风险加速显露

企业融资难问题仍然存在。例如,浙江省长兴县660家规上工业企业就有385家企业反映存在资金缺口,缺口多在10%以内。银行一方面对部分传统行业“一刀切”,对行业企业实行“抽贷”、“压贷”、“惜贷”,另一方面又四处寻找优质客户为贷款找出路,资金主要流向了平台和按揭。另外,局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统计表明,2016年1—2月浙江省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保持双升态势,逃废债情况增多,温州、义乌等重点区域金融风险较大。

(四)企业创新“心结”不小

囿于体制、环境和资源方面的原因,企业“不敢创新、不能创新”问题十分突出。部分纺织行业企业认为,新的技术短期学不会,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企业转型失败。许多企业没有将科技创新作为基础,滋长了“做实业不如搞投资,做产品不如玩概念”的歪风。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与市场高度脱节,重复研究、良莠不齐的现象非常普遍。

(五)双创质量有待提升

在缺乏技术基础和独特创意的情况下,部分创业者扎堆互联网领域、沉迷于商业模式创新,陷入了长期烧钱但前景不明的困境。據反映,2015年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注册企业达3800余家,但开始正常交税的仅1000家。余下的2800家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互联网公司。有些企业没有产出效益,有些则是持续烧钱陷入亏损。此外,有些央企集聚了大量科研资源,本该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但只搞模式创新赚快钱,完全没有实现国家的战略意图。

(六)政策多发企业无感

调研发现,与各级政府频频出招为企业减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许多企业认为“政策效果不明显,感觉不到”。由于政策条款细化不足、地方政府配套不到位、宣传不够、执行成本较高以及缺少问责制度,出现了“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营商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一方面,政策太多以致没有时间学习,存在“审美疲劳”。另一方面,某些措施缺少含金量。

三、精准出招再添力:让企业更有获得感

目前,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应着力在降税负、强融资、促创新、优服务、营氛围上精准发力,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一)降税负,加大财税政策的支持力度

在加快已有政策落实的基础上,还需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降低企业的负担。一是将企业所得税税率适当降低1—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3—4个百分点,同时将现有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政策扩展到年所得税纳税额在30—50万元的企业,对象从小微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二是适当减少增值税税率档次,将各行业实行的增值税率降低1—2个百分点。将增值税与营业税的起征点改为免征额。三是逐步完善增值税进项税抵扣范围和标准,要充分考虑服务业行业人力资本和固定资产的构成特点,明确应税项目和免税项目,推动抵扣链条完整。四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于目前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100%加计扣除。五是对企业新购进的用于替代劳动力、节能减排的设备给予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六是加大对企业创新活动出现亏损的减免税支持力度,对于中小企业由于创新活动出现的亏损,允许以其前3年的盈利弥补亏损,退回以前年度的所得税。

(二)强融资,利用结构性组合拳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针对目前企业反映依旧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需进一步利用结构性组合拳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大力助推小额贷款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积极推进以供应链票据的方式进行债务融资,进一步加大存货、订单、专利权等新型抵押物在融资中的作用。继续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支持保险机构积极研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多样化保险产品和服务。在继续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政府与民间资金相结合进行担保基金筹集的方式。积极推动缴税信用评价结果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向守信中小企业优先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或其他金融产品。

(三)促创新,利用更加市场化的举措

推动企业创新,要坚持市场化导向,围绕资源、体制、平台大力鼓励科技创新,少用传统的直接補贴、行政奖励等非市场化手段。一是向各类企业公平开放更多国家科技项目资源。鼓励企业间、企业联合院所等申报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产业攻关项目。二是加快打破体制刚性释放创新主体活力。以打破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体制束缚为重点,着力改革项目管理、收入分配等科研管理体制。三是促进科技创新平台的多元化。多建立市场化的创新平台和引导基金,让风险资本、创投机构来识别、评估科技创新的潜在收益和风险。

(四)优服务,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目前,还应继续完善优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完善平台网络服务标准和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动态管理,发挥示范平台的带动作用。探索实施小微企业服务券制度,搭建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合作的服务平台。完善“创客中国”公共服务平台,并积极组织实施“创客中国”大赛。继续完善技术交易平台,加快推进双向互动的技术供需体系、技术交易服务体系和技术交易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支持国家创新平台向中小企业开放,积极推广科技创新券,推进大型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共享。与此同时,积极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及时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并进行调整。

(五)营氛围,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

目前,还应该重视企业家精神的传承和培养。积极营造尊重、理解、关怀和支持企业家的社会氛围,树立尊重企业家特殊劳动、珍视企业家社会价值的观念。引导全社会理性看待和正确认识企业家成长的历史过程和财富创造,积极肯定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宣传成功企业家创业创新先进事迹,奖励表彰优秀企业家,打造鼓励创新、支持创业、褒扬成功、宽容失败的氛围,鼓励企业家安心经营、放心发展、专心创新。积极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把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素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全社会创业教育和培训制度化、体系化。建立和完善包括市场培训机构、高校、中间组织在内的多层次企业家培训体系。支持企业创办创客学院,建立健全创业辅导制度,支持社会力量举办特色创业沙龙、创业大讲堂、创业训练营等创业培训活动,培育创客文化。

猜你喜欢

企业家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对话“疫线”企业家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7中国ICT企业家大会榜单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