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玉梅散文二章

2016-08-05本刊编辑部

参花(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姥姥家姥爷姥姥

任玉梅散文二章

摇到外婆桥

从我家往西走,翻过一座山,再翻过一道岭,跨过一道桥,大概有十几里路吧,就到姥姥家了。等我们到时,姥姥已经把好吃的摆上来了。有时鲜的水果,有姥姥亲手蒸的白面馒头,还有姥爷从河里钓上来的鲫鱼,姥姥会给我们做成香喷喷的酱焖鲫鱼。我们家姊妹多,每到周日,大家都抢着要去姥姥家,其实到姥姥家最大的诱惑就是能吃上一顿丰盛可口的饭菜。姥姥家并不富裕,只是姥姥和姥爷平时节俭下来的一点细粮留给我们吃,那时候的细粮就是大米和白面。姥姥非常会做饭菜,同样的米面蔬菜,到姥姥的手里都会变出各色花样来,美味可口。那时我们是一群“小饿狼”,狼多肉少,都去是不行的。每到周日,妈妈就把我们姊妹几个分成两班,轮流到姥姥家解馋。那时候,我们总是盼着周日,盼着轮到自己的班。要是遇到刮风下雨,或者家里有活儿去不成,我们就急得不得了。姥姥也是一样,要是有一周我们不去就开始惦记。童年里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去姥姥家。

拉大锯,扯大锯,姥家门口唱大戏。

接姑娘,娶媳妇,小外甥也要去。

……

这是童年里最亲切的歌谣。

童年的时候,姥姥非常疼爱我。我喜欢读书,姥姥也喜欢读书。姥姥就特别喜欢读书的我。我常常因为读书不爱干活而招来妈妈的呵斥,姥姥就出来袒护我:别难为三姑娘,啥人啥命,也许将来三姑娘就不是在垄沟搬土坷垃的命。那时候我常常在灯下给姥姥读课文。记得我曾经读过一篇小学三年级的课文,题目是《雷锋上山砍柴的故事》。故事是说,雷锋小时候家里很穷,有一天,他一个人到山上砍柴,遇到了地主婆。地主婆不让他砍柴,就用镰刀把雷锋的手砍伤了,而且还恶狠狠地说:“以后再也不许到我家山上砍柴!”我记得课文的后面,还让用“恶狠狠”一词造句。姥姥就对我说,这课文就是瞎编的。我说地主婆不就是这样吗?姥姥说你看我是这样的吗?我说姥姥怎么会是地主婆呢?姥姥就笑了,就说你这个孩子啊,还太小,啥也不懂。我那时还不知道姥姥的身世。我长大了才知道,我姥姥真是个地主婆,但我姥姥是一个非常优雅善良的地主婆。而且我还知道了,姥姥不是我的亲姥姥。

我妈妈五岁的时候,我的亲姥姥就死了。我的亲姥爷是一个军人,居无定所,因为和这个姥姥家多少还有一些亲戚关系,就把我妈妈送给这个姥姥家寄养了。姥姥家在当地算是一个大户人家,过着非常优裕的生活。这从姥姥家堂屋墙上挂着相框里的照片就能看出来。姥姥年轻的时候非常漂亮,穿着也非常时髦,有一张照片,姥姥穿着旗袍,挽着高高的发髻,靠在一个鹿皮箱子上,姿势非常优雅。姥姥家里还有一个舅舅,没有女儿,姥姥就把妈妈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手拉扯大了。妈妈也一直把姥姥当做自己的亲生母亲对待,我们也一直认为姥姥就是自己的亲姥姥。

姥姥还算是幸运。临解放前,姥姥的前一个丈夫,就是那个大户人家的地主,整天不务正业,吃喝嫖赌什么都干,家道基本败落了。后来因为染上一场伤寒病死掉了。解放后,姥姥带着舅舅改嫁给我现在的姥爷。我现在的姥爷是一个贫下中农,所以姥姥的成分也是贫下中农了。在那个重视成分的年代,姥姥算是因祸得福。而且,我现在的这个姥爷是一个非常老成持重、善良淳朴的农民,不但对姥姥好,对我们也非常好。我们每次去姥姥家,白天在姥姥家玩一天,晚上回来时姥爷都要亲自送我们,一直送我们翻过最后一座山,姥爷才停下来看着我们往山下跑去。老远的,还看着姥爷向我们摆手。姥姥和姥爷晚年过着相敬如宾、简单知足的生活。我们也因此享受着姥姥对我们的呵护和疼爱。

其实,我更应该感谢姥姥,是姥姥给了我一次重生的机会。小的时候,妈妈不止一次地对我说过,等你长大一定要养护你姥姥,没有你姥姥就没有你今天。我长大了才知道,妈妈生下我不满一个月,正是春天的农忙季节,妈妈把我洗完包好放在炕上就出去干活了。农村的火炕没有炕沿,妈妈走得匆忙,没有给我包好,顺着炕洞放下就走了。等我醒时可能又渴又饿,连哭带蹬的,就把包我的小被蹬开了,再一使劲,整个人就掉地下了等妈妈回来发现后,我已经不省人事了。那时候孩子多,家里又穷,农村孩子命贱,死一个孩子,大人也不太当回事,本来生我就是多余的。妈妈把父亲找回来,要把我扔到猪圈里喂猪吃(我们那里的风俗习惯,如果月子里的孩子死了都会扔到猪圈里)。正当父亲要把我扔走时,恰巧我姥姥蹀躞着小脚赶来了。姥姥把我从父亲手中接过来,握住我的小脚把我倒提过来,然后在我屁股上啪啪拍了两巴掌。姥姥的这两巴掌把我打活了,我顺势哭了出来。其实我并没有真死,只是一口气迂住了,爸爸妈妈不懂。我活过来了,是姥姥的两巴掌把我救活了。我的这个经历,长大了听人说起后,都觉得森然可怕。我是一个差一点被喂猪的人。可是老天并没有给我报答姥姥对我救命之恩的机会。还没等我长大成人呢,姥姥就去世了。甚至对姥姥的回忆都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越来越模糊了。

我们爱姥姥,但更多的是对姥姥的敬重。姥姥读过书,见过世面,在很多事情上,姥姥都会处理得非常得当,让人心悦诚服。姥姥虽然是从旧社会走出来的家庭妇女,但是明辨事理,为人和善。姥姥生活在农村,但从不参与农村妇女那些飞短流长的俗事里,洁身自爱。姥姥爱干净,她从不像有些农村妇女随地吐痰,随口脏话。她家里什么时候去都是窗明几净,灶台碗筷清明瓦亮。她家的被子每年都浆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叠三层放在带套的柜子里,每一层的花纹都得对上。姥姥自己也收拾得利利索索,清清爽爽。即使在患病中,姥姥也从不让自己变得萎萎缩缩,蓬头垢面。姥姥还有一双非常灵巧的手,她的针线活在农村是数一数二的,谁家嫁姑娘娶媳妇,很多的绣工都出自姥姥的巧手,只要有求,姥姥必应,即使贪黑起早也要把活儿赶出来。也因此,姥姥受到村里人的爱戴。姥姥什么时候都把自己活出一个样子来,姥姥这些品质,无形中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姥姥是在我上中学时去世的,是在姥爷去世后的第十四天。我们那里人死后是要连烧五期的,就是每七天为一期给过世的人上坟烧纸,以超度他的灵魂上路。就是说,姥爷是在给他烧第二期时把姥姥领走了。两个老人都走得非常安详,平静。姥姥去世时,我正在外地上学,我没有赶上姥姥的葬礼,时至今天,我都没有到姥姥的坟上给她烧一张纸。多少年了,我只能徒然地愧疚。

今天深夜,我用键盘敲下这些文字来追忆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姥姥,我怕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模糊了我的记忆。我愿我的这些文字幻化成一艘小船,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母亲的“心”

人都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生完儿子感知父母恩的时候,母亲却永远地离开我。这个缺憾将是我心灵中一生的痛。

母亲生了我们兄弟姊妹八个孩子,我排行老六,上有哥姐,下有弟妹,在这样的大家庭中我肯定是最不得宠的一个。穿衣永远是哥姐剩下的,吃饭永远先可着弟妹,挨母亲的打更是家常便饭。小时候我对母亲心生怨恨,恨她偏心,恨她不能像对待弟妹那样宠爱我。在家里我是孤独的,我就像一个假小子,整天混在男孩儿堆里和他们撒野。下河捞鱼,上树掏雀蛋,和男孩子一起弹溜溜,掴片几。经常闯祸,便经常挨揍。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男孩子把邻居新栽的地瓜秧苗全薅了,当邻居提着瓜秧找到家来时,母亲狠狠地打了我一顿。我生性就犟,任母亲怎样打,不哭也不求饶,这更激怒了母亲,更狠狠地打,最后还是父亲出面硬把我拖走。母亲背地里叹息着说这孩子太犟,和我的脾气一样,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啊。记忆中的童年是在母亲的打骂声和我的纵情撒野中长大的。

上学后,受父亲的影响,我疯狂地迷上了读书。凡是我所看到的书都想尽一切办法弄来读,不管读得懂读不懂,我都囫囵呑枣似地读。我生长在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读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因为读书我就懒得干活,因为不干活,母亲就更不让我读书。母亲没念过一天书,在母亲眼里,看书就是不务正业,尤其是女孩子看大书(小说),她认为是一件很不正经的事。有一次,母亲让我割猪菜,我挎着筐怀揣一本书就上山了。当我把书看完时太阳已经下山了,还上哪里割猪菜。我耍了一个小聪明,用树棍支在筐沿上,把采来的不多的菜敷在上面,从表面上看好像很满的一筐。我的小把戏怎么能骗过母亲的眼睛,她把筐接过去后就什么都明白了,接下来是我挨了一顿打,母亲翻出我的书后把书撕得粉碎,扔到猪圈喂猪了。我记得那本书名叫《连心锁》。我恨母亲,恨她的无知和愚昧,恨她的粗俗和鄙陋。我和母亲的冲突越来越多,怨恨也越积越深,如果不是必要的情况,我很少叫她一声妈。受委屈的时候,我常常一个人躲在村头场院的草垛上望着蓝天和白云发呆,我多么羡慕天空自由自在的云朵,无拘无束。我们的小山村坐落在山坳里,天空像一口倒扣的锅,紧紧地罩在周围的山上。我多想跳出这口“大锅”,像云儿一样云游四方。

上中学了,因为离家很远要住校,我没事很少回家。贫穷的生活,让我对物欲的要求降到了极点。吃只求饱,穿只求暖。每到月末或换季,母亲就打发妹妹来给我送衣送粮。当我穿上母亲给我做的棉衣时,我心里也是暖暖的,我知道母亲是爱我的,但在我心里,这种爱好像隔了一层厚厚的玻璃,怎么捂也捂不热。由于我的艰苦努力,我终于把头上顶的那口“大锅”撬开了,我如愿以偿地步入大学的校门。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更是很少回家。每年的寒暑假我都在学校打工,挣够下学期的学费。在我的脑海里,“家”的印象好像已经淡漠了。那时母亲身体很不好,有一年寒假,妹妹来信说母亲病得很重,很想我,希望我能回家过年。接到信后我没有犹豫就回去了。见到母亲我很吃惊,她在不知不觉中竟变得这样苍老,这样羸弱。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永远是强大的,永远是精力十足的。这个年在家过得非常温馨,也非常小心翼翼,我和母亲都不敢把感情的触角伸开去探进对方的心扉。临走的前一天晚上,母亲擦着眼睛说手心手背都是妈的肉,十指连心啊,想家的时候就回来看看。最后一顿饭,我是把泪水流到碗里和着饭一起咽下的。

大学毕业后我自愿分配到离家很远的边塞小城工作。那时母亲已积劳成疾,身体每况愈下,只好住在哥哥家里。我知道哥哥家的生活并不宽裕,也知道嫂子对母亲不太好,我就把工资留够自己用的外,其余全部寄给母亲。母亲生我一回,我没有给母亲做过一回饭,也没有给母亲洗过一件衣服,也从来没和母亲说过知心话,我只能寄钱给母亲来表达我的孝心。随着岁月流逝,我对母亲的怨恨已经没有了,但心里也总是疙里疙瘩。真正解除我对母亲怨恨这个心结是在我结婚怀孕生完孩子之后,我才深刻地理解体会到了一颗母亲的心。我只生一个孩子就像尾巴一样把我拴住了,母亲生了八个孩子就像八条绳子捆绑了母亲一生的自由,八条绳索时刻扯拽着母亲的心。十月怀胎的艰辛,一朝分娩有如过鬼门关的痛苦,只有我亲自尝过了才真正地体验到了一个母亲的伟大和坚强。较之母亲一生所承受的苦难和艰辛,我所受的委屈实在是不堪一提,而我对母亲的回报较之母亲的付出更不及百分之一。在我坐月子时,母亲让妹妹送来五百个自家鸡产的蛋,这是母亲一个一个积攒的。当我打开鸡蛋时,有的已经变质了,一个冬天母亲没吃一个鸡蛋,只有母亲,为了子女的需求可以付出任何代价。我深深地理解了母亲,也从心里深深地爱着母亲,我要当着母亲的面把我的心里话说给她听,让她苍老的心得到慰藉。

孩子满月后,我本打算回去看母亲,可母亲捎来口信说,孩子太小,先别急着回来,农村条件不好,城里孩子娇嫩,经不起折腾。我想,也是,等孩子稍大一点再回去也不迟。可是我能等,母亲却不能等啊。当侄子打来电话告诉我母亲病危时,当我风风火火赶回老家,远远地看到老家的大门口挂着一串纸钱时,我知道一切都晚了,母亲没有等到我就走了。跪在母亲的灵前,我泪雨滂沱。我把要说的话默默地说给母亲听,她能听到吗?当我从心底里真真切切地喊一声“妈”时,行走在天堂路上的母亲能答应一声吗?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姐姐从母亲的贴身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叠得方方正正的小布包,打开时我们全都惊呆了,里面是簇新的八张百元钞票,每个钞票的正面都用细密的针眼刺成一个心形。

母亲走了,她把她的“心”留给了她的八个子女。手捧着带有母亲体温和印有母亲一颗“心”的钞票,我再一次泪雨滂沱……

(责任编辑象话)

猜你喜欢

姥姥家姥爷姥姥
姥爷牌饺子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
姥姥家的“网”
姥姥家的小菜地
姥姥家的蒂园
姥姥家的小菜园
姥爷爱泡澡
我的超人姥爷
外孙啊,姥爷想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