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安市绿地系统规划模式初探

2016-08-04杨晓霞马彦红

陕西林业科技 2016年1期
关键词:延安

杨晓霞,马彦红

(宜川县林业局,陕西宜川 716200 )



延安市绿地系统规划模式初探

杨晓霞,马彦红

(宜川县林业局,陕西宜川 716200 )

摘要: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总体布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丰富与美化环境景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红色旅游城市绿地系统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绿地系统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延安城市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延安;绿地系统;规划模式

1延安市绿地系统现状

1.1现状

1.1.1公共绿地现有儿童公园(1.45hm2)、东关桥头绿地(1.52hm2)、南桥绿地(0.9hm2)、小东门广场、火车站前广场绿地、市场沟绿地(1.06hm2)、王家坪大桥南绿地(0.1hm2)、师范路绿地、石佛沟广场、胜利广场、百米大道绿地计11处(图1)。

图1延安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图

1.1.2生产绿地共2处,总面积4.4hm2。一处位于枣园(3.6hm2);一处位于杜甫川(0.8hm2),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0.31%(见图1)。

1.1.3防护绿地由于地处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差,加之林木遭到破坏,目前用于对自然灾害及城市公害进行防护的城市防护绿地很少。

1.1.4附属绿地绿地率达到30%以上的占8%,主要分布在革命遗址、大专院校(如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大学、延安林校)及个别机关单位;绿地率在10%~30%之间的占20%,其余的均不足10%(图1)。

1.2存在的问题

1.2.1绿地系统不明显,城市的绿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以前补丁式的绿地建设方针使得已有的绿地布局零散,各块绿地之间缺少联系的纽带,各块绿地成为城市中相对孤立的生态系统,不能形成完整的绿化网络。

1.2.2可供市民观赏、休憩的公共绿地少延安现有公共绿地主要有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和万花山公园,而这四处绿地作为旅游景点只对游人开放。开放性的绿地仅有南桥广场、小东门广场、石佛沟广场、东关百米大道绿化带。这些绿地面积小、分布散,无法满足市民的活动需求。

1.2.3城市绿地指标较低在城市绿地中,除四山(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和万花山)绿地建设情况较好外,其他城市绿地,特别是居住旧区的附属绿地,绿化建设情况较差,各项绿地指标普遍偏低。

1.2.4城市绿地种植类型较单调,树种不够丰富延安市绿地树种种植类型多以片植、列植为主,缺少与其他园林要素的搭配种植,如百米大道两旁绿地以成片的连翘、紫叶李、丁香等种植,而街道绿地则以刺槐、垂柳等列植道旁。树种比较贫乏,仅有刺槐、垂柳、侧柏等树种。

2延安市绿地系统规划模式

2.1.1继续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建设,走“城市森林化”道路城市森林化是指城市绿化以成片森林为主体,乔、灌、草相结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文化和福利水平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以“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居在绿中”的城市规划新理念来建设城市新景观。“把森林引入城市,使城市坐落在森林之中”,即把城市规划为“森林城”[4]。

图2延安市绿地系统规划图

延安是一座倚山傍水、群峰拱卫的山城,周围有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环绕。走“城市森林化”道路,必须进行山体绿化,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建设。根据延安的地形地貌,在城区周围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规划建设三个国家森林公园,以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而使城区有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态景观背景(图2)。

2.1.2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格局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 在周边乡村营造各种防护林、风景林及经济林,建设柳林、万花山、枣园、河庄坪等八个乡村绿地子系统(图2)。沿延河及其主要支流的川道建立城区绿地系统与乡村绿地系统联系的河道景观带。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延安的地貌特点,结合城郊旅游业、农业的发展,在区域内建立以水土保持区、自然风景区、各类大中型园、林地等为主的块状绿地;完善城、镇、街、村内部的绿地系统,形成区域的点状绿地。将国土绿化与城市绿地系统紧密联系,逐步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点、线、面”相结合的城乡一体的绿化网络。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镇,如裴庄、河庄坪、李渠等建立园林式村庄。

2.1.3发挥山地优势,建设梯形绿地延安为黄土梁峁丘陵地带,以山地为主,周围为凤凰山、宝塔山、清凉山所环绕,山下为狭隘的川道。根据地形特点,可以山为载体,建设梯形绿地。在山脚修建梯台,建设小型绿地,如小游园、小型公园等,山顶则以森林作为大背景,形结构优良、富有层次的绿地景观。根据沿岸的地形地貌,可在文化沟、西沟、市场沟、大砭沟、黄河湾等几处山脚规划梯形绿地(图3)。

2.1.4加强两河治理,建设河滨绿地延安城区坐落在有延河及其主要支流流淌的狭隘的川道上,在现有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增加绿地面积几乎没有可能。因此必须利用延河两岸用地,在狭隘的河道建设滨河绿地。根据现有状况,规划建设四个河滨绿地,即西川河滨河绿地、延河东段河滨绿地、南川河河滨绿地和杜甫川河河滨绿地(图3)。

图3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图

2.1.5打造两个遗址景观带,体现延安地方特色,提升城市文化品味两个遗址景观带指古遗址景观带和革命旧址景观带。延安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有古遗址401处,城区有唐代宝塔、宋代石刻、木兰祠、杜公祠、范公井、摘星楼、东岳庙、嘉岭书院、烽火台等历史古迹;同时,延安也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有革命史迹119处,包括枣园革命旧址、中共军委旧址(杨家岭)、延安革命纪念馆、凤凰山麓旧址等。

打造这两个遗址景观带可充分体现出城市的历史文脉、精神风貌及时代主旋律,营造具有鲜明特色和古代文化与现代风貌并存的城市绿地,从而使城市更加富有文化品位。

2.1.6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创造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多层次的植物群落结构是指乔木、灌木、藤本植物的结合,充分利用高、中、低几个空间,植物疏密有致、高低错落的种植[5]。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就要以植物生态学为依据,科学化配置多样性的植物群落,尽量避免纯林,避免树木间的相克,促成互生,使其健壮成长,提高免疫能力,抵抗病虫害的侵袭。

3树种规划

3.1树种选择的原则

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既能快速形成绿化效果,又能着眼于未来,保证其长期稳定;注重选择树形美观、卫生、抗性强的树种;城区以观赏树种为主,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地以经济林木为主。

3.2树种选择

常绿乔木:白皮松、油松、刺柏、侧柏、云杉。

落叶乔木:国槐、垂柳、旱柳、白蜡、合欢、玉兰、红叶李、樱花、栾树、毛白杨、元宝槭、杏、山桃。

常绿灌木:铺地柏、大叶黄杨、火棘、小叶女贞、小叶黄杨。

落叶灌木:牡丹、丁香、黄刺玫、珍珠梅、小檗、迎春、绣线菊、榆叶梅、连翘、月季、紫荆。

藤本:紫藤、野蔷薇、爬山虎、五叶地锦。

草本:黑麦草、草地早熟禾、匍匐剪股颖、苇状羊茅。

4结论

(1)延安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指导,在绿地建设中着重体现历史文化名城、黄土风情文化、革命圣地三个地方特色。

(2)延安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大地景观化的思路,以山为载体,以水为纽带,规划城区、乡村两个绿地系统,在城区周围的宝塔山、凤凰山、清凉山建设三个国家森林公园,并以滨河绿地贯穿整个绿地系统。

(3)城区绿地系统以单位附属绿地、街道绿地规划为主,在城市中心的街头巷尾建设小型绿地,在社区、机关院落推行拆墙透绿、临街借绿等多种绿化形式。

(4)建设、管理好城市绿地,保护、控制好城市建设用地外围的其他绿地;维护和扩大公园绿地,使其对延安市生态环境质量发挥作用。各类绿地有机结合,相互沟通、融合,形成完整、实用的绿色开敞空间。

(5)以“山青、水秀、树绿、城美”的绿地系统格局的建设为战略目标,通过绿地系统的合理布局,构建“山、水、城、林”互相融合的绿地网络系统结构,结合自然风貌,点、线、面、环相交融构筑城市绿化体系空间结构,拓展绿色内涵,优化环境,提高城市品位,把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作为改善延安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和魅力的切入点,将延安建成具有良好人居环境的绿色城市。

参 考 文 献

[1]千庆兰.城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研究初探[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1(1):83-84.

[2]徐波.谈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定位[J].城市规划,2002(11):20-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85-89.

[5]陈月华,王晓红.植物景观设计[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78-79.

收稿日期:2015-05-08

作者简介:杨晓霞(1971-),女,陕西宜川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工程调查设计及工程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117(2016)01-0072-03

OnYan’anGreenLandPlanningModel

YANGXiao-xia,MAYan-hong

(Yichuan Forestry Bureau, Yichuan, Shaanxi 716200)

Abstract:Urban green land is part of the total city planning,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making ecological balance, improv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enriching the landscape.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urban natural environment, humanity environment and green land system,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s with urban green land planning.

Key words:Yan’an; green land system; planning model

猜你喜欢

延安
延安 延安
向往延安
梦延安
到延安去
1940年代 奔向延安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向往延安
延安情
延安 独具特色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