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发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

2016-08-02黄秋嫔谢正福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12期
关键词:炎症因子支气管哮喘肺功能

林 芃 黄秋嫔 谢正福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学科,广西 南宁 530021)



晚发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

林芃黄秋嫔谢正福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学科,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目的探讨晚发老年支气管哮喘(LOA)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8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早发老年哮喘40例,LOA 42例,以42例健康老年者作为对照组。对早发和晚发的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过敏史、夜间发作史、治疗前后的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IL)-5、IL-8、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肺功能进行比较。结果与早发组比较,晚发组哮喘过敏史较少,患者症状多见于夜间发作。在急性发作期,晚发组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计数、IL-8与CRP增高明显,早发组主要表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CP增高明显。治疗3个月后随访显示,晚发组基础肺功能较早发组好,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好。治疗后晚发组在控制水平分级、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哮喘生命质量问卷(AQLQ)评分和依从性均较早发组好。结论LOA有一些临床特征区别于早发老年哮喘,应该积极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过敏;炎症因子;肺功能

近年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老年是继青少年时期之后的第二个哮喘发病高峰时期〔1〕。老年人哮喘发病率为5%~7%,而且约2/3为新发病例〔2〕。因此老年性支气管哮喘有两种,青少年期起病持续进展或反复长期存在,年龄≥60岁且符合哮喘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定义为早发老年哮喘;而年龄≥60岁,且首次出现哮喘的患者定义晚发老年哮喘(LOA)〔3〕。本研究旨在探讨LOA患者的临床特点。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入住我院的82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其中早发老年哮喘40例(早发组),年龄62~79岁,急性发作期轻度25例,中度11例,重度4例,LOA 42例(晚发组),年龄60~75岁,急性发作期轻度24例,中度13例,重度5例。另外选择同期我院的42例健康老年性人作为对照组,年龄65~75岁,吸烟者6例。3组年龄、性别、吸烟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哮喘组间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早发老年哮喘患者多有过敏史,哮喘症状多见昼夜发作。与早发组比较,LOA过敏史较少,患者多见于夜间发作者,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n(%)〕

与早发组比较:1)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全部病例均符合2013年中华医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4〕,排除有严重的心肝肾疾病,合并其他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者,有肿瘤、自身免疫疾病及其他慢性炎症疾病者,器官移植术后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照组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本研究经过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临床用药按照“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提供的治疗方案,根据病情、症状评分、肺功能情况在急性发作期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以及抗生素等联合治疗,住院期间给予哮喘教育,出院后根据患者的严重程度按GINA分级治疗方案给予治疗,并定期(每月)随访,出院后3个月进行评价,包括以上相关指标的检测和哮喘控制评估〔5〕,包括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和哮喘生命质量问卷(AQLQ)评分。控制水平分级参看2011年版的GINA〔6〕。

1.4检测指标生化分析仪检测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收集治疗前后血清检测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白细胞介素(IL)-8、IL-5浓度,人IL-8 和IL-5 测定采用ELISA 试剂盒(美国Groundwork Biotechnolo公司),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测定。血清ECP测定采用ECP检测试剂盒和Pharmacia UniCAP250全自动荧光检测系统。

1.5肺功能与气道高反应性的测定测量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和呼气峰流速(PEF),均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表示。以乙酰甲胆碱为诱发剂,激发剂浓度依次递增,以引起FEV1 下降超过20% 时吸入的乙酰甲胆碱浓度(PC20)为激发阈值,以FEV1<16 mg/ml判断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肺功能仪为德国JAEGER公司。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及肺功能比较在急性发作期,与对照组比较,晚发组和早发组白细胞总数均有所增高,晚发组增高更明显。早发组主要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明显,晚发组主要表现为以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明显,未见明显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晚发组和早发组的IL-8、CRP水平均明显增高,晚发组增高更明显。晚发组和早发组的IL-5、ECP均明显增高,早发组ECP 增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晚发组和早发组FVC%、FEV1%、PEF%均有所下降(P<0.05)。治疗3个月后,晚发组和早发组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IL-8、CRP、IL-5、ECP均可以降至正常,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3个月后,晚发组和早发组FVC%、FEV1%、PEF%基本可以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晚发组基础肺功能较早发组好,与治疗前比较,早发组治疗后PC20值无显著差异,晚发组治疗后PC20值显著增高且明显低于早发组,提示晚发组气流受限的可逆性较早发组好。见表2。

2.2两组治疗后临床评估比较早发组在3个月内有3例患者因急性发作再次入院,晚发组无1例因急性发作再次入院。研究终点早发组完全控制的患者30例,部分控制6例,未控制4例;晚发组完全控制的患者39例,部分控制3例,未控制0例;两组控制水平分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晚发组疾病控制较好。早发组ACT评分和依从性略低于晚发组(P<0.05),见表3。

表2 3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及肺功能指标比较±s)

1)与对照组比较,2)与治疗前比较,3)与早发组比较:P<0.05

表3 治疗后老年哮喘患者ACT评分、AQLQ评分和依从性比较

与早发组比较:1)P<0.05

3讨论

LOA由于起病晚,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常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心、肺慢性疾病,使临床症状更复杂,易造成漏诊误诊。气促、喘息、咳嗽、胸闷是老年患者常见症状,大多由心肺疾病所致,且与运动相关。本文资料显示,在过敏史方面,LOA发病率要低于早发老年哮喘患者。在夜间发作方面,LOA患者的病发率要高于早发老年哮喘患者。因此对于老年人出现的夜间或凌晨出现的气促、喘息、咳嗽,要考虑哮喘的可能,必要时要进行全面的鉴别诊断。对于老年人,不能因为其非年轻起病和(或)无过敏史而排除哮喘。本文提示晚发组急性发作期可能与嗜中性粒细胞参与的炎症反应有关。晚发组基础肺功能较早发组好,气流受限的可逆性好。这可能与早发组病程久,气道重建形成,气流受限的可逆性下降有关。有研究表明,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能对网状基底膜增厚有一定的作用,但不能阻止最终的气道重塑〔7〕。丹参对于改善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有一定作用〔8〕。早发组治疗后FEV1%比晚发组低,提示其未来发生哮喘急性发作的频率更高〔9〕。同时,LOA患者依从性好,一旦发现应积极给予正规治疗,预后较好。

总之,LOA具有一些与早发老年哮喘患者不同的临床特征,其基础肺功能好,治疗依从性好,应在临床上给予高度重视,积极诊断和治疗。同时今后还需要做更多的临床实验研究LOA,以便针对这群患者给予最佳的治疗策略。

4参考文献

1Hanania NA,King MJ,Braman SS,etal.Asthma in the elderly: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future research needs—a report of a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NIA)workshop〔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1;128(3 Suppl):S4-24.

2Braman SS.Asthma in the elderly〔J〕.Clin Geriatr Med,2003;19(1):57-75.

3King MJ,Hanania NA.Asthma in the elder: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directions〔J〕.Curr Opin Pulm Med,2010;16(1):55-9.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基层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5):331-7.

5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控制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13;52(5):440-5.

6Global Strategy for asthma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EB/OL〕.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2011.http://www.ginasthma.com.

7No authors listed.Long-term effects of budesonide or nedocromil in children with asthma The Childhood Asthma Management Program Research Group〔J〕.N Engl J Med,2000;343(15):1054-63.

8罗俊明,况九龙,颜春松,等.丹参对哮喘老鼠气道重塑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9):1587-13.

9张丽,胡红,王炜芳,等.影响支气管哮喘控制水平及其未来风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哮喘杂志,2011;25(5):331-5.

〔2014-12-08修回〕

(编辑赵慧玲/曹梦园)

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013GXNSFAA019136)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12-2974-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2.071

第一作者:林芃(1968-),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

猜你喜欢

炎症因子支气管哮喘肺功能
胸腹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血必净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观察及对炎症因子和氧化、抗氧化因子的影响
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多索茶碱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及治疗策略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