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以“节日”为载体构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新体系

2016-08-01王梓先杨玲燕冯薇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节日高职院校

王梓先 杨玲燕 冯薇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探索基础上,研究以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传承传统节日文化为基础,以创新设立富有校园特色内涵的“校日”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梳理并挖掘“传统节”与“校园日”的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新途径,创新了校园文化的活动载体,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节日;高职院校;新体系

一、“节日”文化国内外现状

节日,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的重要载体,积淀着人类的文化创造和生存智慧,节日文化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和精神追求提供了有利的契机。纵观国外,以日本为例,1945年日本实施复兴民族文化的战略方针,1950年颁布实施《文化财保护法》,几经改革,不断完善,始终明确地将包含了节日文化在内的“民俗文化”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以美国为例,在宛如“熔炉”一般复杂的民族环境中,美国非常重视保护节日文化在内的历史文化的宣传与教育。学校都有相关课程,出版供小学、中学使用的相关教材,教育和培养学生从小尊重当地节日文化,加强保护理念与意识。

国内节日文化研究中,习总书记指出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国内其他很多专家学者都做了很多探索,比如王文章《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现状与对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调研实录》、张晓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等。山东省140多所高校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课堂,当前高校呼吁关注传统节日时,节日文化与高校育人模式也做了初步结合,比如张晓宾《传统节日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德育机制研究》,张春萍《打造节庆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等。

二、高职院校“节日”文化育人现状及分析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在“节日”文化育人上呈现了普遍意义上的特点,一是“节日”文化的德育功能和效果没有充分发挥;二是学生喜爱传统节日,但是相当部分对西方节日更有兴趣;三是对“节日”习俗、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普遍重视亲情,但受商业化网络化影响比较多。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在重视技能型人才培育的同时,弱化了高素质人才培育的意识,没有有效利用“节日”文化在德文化育人体系中发挥的作用,尚未形成一套“节日”文化育人工作体系,对“节日”文化的资源和价值体现挖掘的不够深入和全面,缺失了“节日”文化育人环境和条件,没有使得学生形成学习“节日”文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构建以“节日”为载体的文化育人模式——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一)总体设计原则

坚持弘扬、传承、繁荣和发展大学先进文化,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建设崇技尚德、创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以节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构建与社会人文进步、学生成长规律、校园文化格局相适应,与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相融合,以德文化为核心、以科技文化和廉洁文化为补充、以“节”和“日”文化为特点的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和文明建设。

(二)节日设置及主要内容

节日设置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遵循校园生活学习规律设立校园系列“节”和“日”,赋予一定的内涵,其目标是建设校园文化精品,倡导精神文明,塑造优良品格,陶冶高尚情操。同时,必须有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以补充和完善“节日”内涵和外延。以下是“节日”名称、时间、主要内容和牵头部门的设定一览表:

(二)构建四个体系,促进“节日”文化育人模式落地

以“节日”为载体的文化育人模式落脚点在于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构建四个体系在于促进“节日”文化模式落地,其理论意义在于建设崇技尚德、创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全面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和文明建设,实践意义在于促进大学生学习先进文化的内在动力和主观能力,积极参与高校“节日文化”的建设发展,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1)加强组织领导体系

形成育人机制,学校须建立完善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指导委员会及其组织,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明确党群工作部统筹负责、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系部协助配合的局面。从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和全局高度,统筹学校“节日”文化建设,负责“节日”文化的统筹、检查、督促和落实,建立评比、组织和考核机制,使得“节日”文化建设成为(下转193页)(上接191页)系统工程,精心设计方案,成为校园品牌项目长期打造。

(2)开展理论体系研究

学校可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一支“节日”文化师资队伍,通过成立“节日”文化研究会,传统文化教育基地,“节日”文化相关大学生理论社团,开展“节日”文化体系学习和研究,创建相应刊物、网站,组织相关课题申报、评比,开展“节日”文化成果展览,编纂“节日”文化读本,建设“节日”文化长廊等形式在校内营造氛围。

(3)增补课程体系建设

可开设“节日”文化选修课程,在教学大纲中设立“节日”章节,把“节日”文化纳入到如英语、思想品德修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体系中去,打造精品课程,编写相应的教材。在第一和第二课堂中都加入“节日”文化知识篇幅,也可把“节日”文化学习纳入学分考核,使之成为常态化学习内容和考核。

(4)创新活动体系运行

由于牵头部门不同,学校可根据中心工作,整合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思考“节日”文化与学校、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的结合,提前做好相关务虚会,系统设计整个活动实施。如建立跨部门联合举办活动机制、校地共建活动机制、开展年度最佳“节日”活动评比,实施“节日”文化“一院一品牌 一班一特色”项目工程打造等,将“节日”文化活动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

参考文献

[1]徐长莉.中西传统节日对比与跨文化交际[D].郑州大学,2015.

[2]史倩,欧安欣.关于高校大学生节日观现状的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3.

作者简介

王梓先:出生年:1988年 性别:男,单位: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民族:汉族,籍贯:江苏无锡 学历: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校园文化。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全国学校共青团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50126。

猜你喜欢

节日高职院校
浅谈幼儿园体验式教学
浅谈白马人民俗风情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传统文化是报纸的营养
原版动画片在体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