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仙婆崠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2016-08-01邹小伟

现代矿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含金矿脉黄铁矿

李 朋 邱 辉 邹小伟

(广东省地球物理探矿大队)



广东仙婆崠石英脉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李朋邱辉邹小伟

(广东省地球物理探矿大队)

摘要仙婆崠金矿床是广东省英德市雪山嶂成矿带内的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含金石英脉主要分布于雪山嶂复式背斜轴部,受控于次级节理裂隙,矿脉呈单脉、网脉、透镜体状,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等围岩蚀变,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和自然金。矿化以NWW、NW、NNE向为主,脉宽小于0.5 m,以及石英-多金属组合型矿脉较富集。在详细分析区内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前景,认为在矿区褶皱轴部、背向斜转换地段、两翼中泥盆世东岗岭组内找矿前景较好。

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找矿前景石英脉型金矿

仙婆崠金矿床位于广东省英德市雪山嶂一带,20世纪60年代曾开展过初步调查工作,圈定了含金石英脉18条,近年来在该区开展了预查工作,新发现含金石英脉16条,并发现有较多民窿和砂金采点分布,找矿前景优越。为进一步指导区内找矿工作,本研究对区内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以及找矿前景进行详细探讨。

1区域地质概况

仙婆崠金矿床区域上处于粤北山字型构造马蹄形盾地部位,粤北大宝山—雪山嶂多金属成矿带南端[1]。区域地层为桂湘赣地层分区韶关小区,其中震旦系、泥盆系、石炭系分布较集中,三叠系零星分布,第四纪地层呈面状展布于翁江流域和山间盆地,与成矿有关的地层主要为泥盆系和石炭系。区域构造处于大东山—贵东EW向构造岩浆岩带南缘和吴川—四会NE向深大断裂的交汇部位,粤北山字形构造的的马蹄形盾地部位,表现为EW向构造岩浆岩带和一系列NE向展布的褶皱、断裂。区域内主要在中部出露有金门岩株,南部出露部分佛冈岩体,均为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产物,燕山期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密切,是区内铁、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富集的重要条件[2-3]。

2矿床地质特征

2.1矿区地质特征

仙婆崠金矿床产于雪山嶂复式背斜轴部位置。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早中泥盆世桂头群石英砂岩、粉砂质页岩、含砾砂岩,中泥盆世东岗岭组泥质页岩、钙质页岩,晚泥盆世天子岭组泥质灰岩、隐晶质灰岩及白云岩等(图1)。矿区褶皱主要有仙婆岽向斜、浪伞顶背斜,均为雪山嶂复式背斜的组成部分,褶皱变形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断裂、节理裂隙,成为矿区的主要控矿构造,走向主要有NWW、NW、近SN、NE、NNE向等4组,其中以NWW、NW向构造最为发育。区内未有岩浆岩出露,以南外围2 km处出露有金门岩株,为燕山三期侵入岩,岩性为微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该岩体与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

图1 仙婆崠矿区地质特征

2.2矿体特征

矿区内共发现含金石英脉30余条,一般宽0.3~0.7 m,最宽达2.5 m,一般长100~500 m,Au品位最低0.20 g/t ,最高9.48 g/t,平均2.26 g/t,品位大于1 g/t的脉体有20余条。

2.2.1矿脉分布

含金石英脉群NE向展布,形成一条长4 km、中间宽约1.2 km、两端宽约0.5 km的似透镜体状的矿化带,矿脉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洋伞岌背斜北东倾伏端和仙婆岽向斜之转折结合处,赋存于下—中泥盆统桂头群浅变质砂岩及粉砂岩中。

2.2.2矿脉规模、形态和产状

矿脉一般宽0.3~0.7 m,少数达1~2 m,主要由多条细脉组成,单条细脉脉幅较小,一般为3~7 cm,少数为20~40 cm,个别达1 m。矿脉宽度沿走向、倾向均有变化,沿走向变化较大。矿脉形态较复杂,受构造控制极明显,以单脉状、网状、密脉带为主,次为透镜状、羽毛状、树枝状等。矿脉局部变化,弯曲、膨大、缩小、分支复合、互相截切等现象常见。矿脉走向多为260°~290°、340°~350°方向,次为NE或近SN向,但一般延伸不远;倾向变化较大,但以倾向NEE、NNE为主,倾角一般为60°~80°,局部直立。

2.2.3矿脉类型

(1)石英-黄铁矿型。为矿区主要的脉体类型,走向以NWW为主,NW、近SN向次之,宽0.1~0.5 m,延伸100~400 m。矿脉由单条或多条石英细脉并列发育组成,细脉宽度多为2~5 cm,局部膨大处可达20 cm,脉中多见细粒黄铁矿化,团包状、细脉状分布,脉体Au品位最低0.2 g/t,最高7.58 g/t,平均2.04 g/t。

(2)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型。脉中发育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矿化等,局部样品分析结果显示有Mo、Bi等矿化。矿脉走向为NWW、NNE向,前者矿脉呈透镜状产出,宽0.5~2 m不等,延伸小于100 m,后者主要赋存于断裂内,并错断前者,脉宽0.2~0.5 m,断续延伸300 m以上,脉体Au品位最低0.3 g/t,最高9.1 g/t,平均3.78 g/t 。

(3)石英-富黄铁型。NW、NWW、NNE均走向有发育,宽0.1~0.4 m,延伸100~200 m,脉体Au品位最低0.22 g/t,最高9.48 g/t,平均3.74 g/t。

2.3围岩蚀变

矿区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硅化常见于石英脉旁,黄铁矿化常见于石英脉内及其近脉围岩中。

2.4矿石矿物

矿区原生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局部见方铅矿、闪锌矿及自然金,次生矿物以褐铁矿为主;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含量85%~90%,有时见蚀变围岩角砾。

3矿化富集规律

3.1金矿化与脉体走向的关系

通过对矿脉特征的研究,并结合表1可知,区内NWW向矿脉组数量大、规模小、品位一般,NW、NNE向矿脉组数量中等、规模较大、品位较好,NEE向矿脉仅发育一条,品位偏低,初步分析其原因与含矿裂隙性质有关,NWW向裂隙性质主要为张性,而NW、NNE向裂隙性质主要为扭性、压扭性,不同裂隙性质导致热液活动程度各不相同,致使矿脉品位产生差异。

表1 矿脉Au品位

3.2金矿化与脉体宽度的关系

矿区矿脉宽度大部分小于0.5 m,占统计数量的71%,其中以单条或多条宽2~5 cm的石英细脉组成的矿脉金矿化较富,而单条石英大脉、硅化破碎带内矿化往往较贫,特别是宽度大于1 m的矿脉金品位更为贫化。

3.3金矿化与脉体出露标高的关系

矿区脉体出露最低标高为350 m,最高标高为950 m,垂直相差600 m,说明金矿化在垂向上发育广泛。根据矿脉的集中程度可分为800~950 m、600~750 m、350~550 m等3个标高区间,其中800~950 m标高区间内的矿脉主要为石英-黄铁矿型,脉体最为发育,脉体品位一般;600~750 m标高区间内的矿脉主要为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型,富含高温元素Mo、Bi等,脉体金最为富集;350~550 m标高区间内的矿脉主要为石英-富黄铁矿型,集中分布于褶皱两翼中泥盆世东岗岭组内,脉体品位高低兼有。

3.4金矿化与多金属硫化物的关系

通过对区内33条含金石英脉的Au、Ag、Pb、Zn含量统计分析(图2)发现,Au与Ag、Pb、Zn成正相关分布,与Ag最为吻合,Pb、Zn次之,而Pb、Zn含量较高的矿脉其Au品位也偏高,由此可知,Au矿化富集特征与多金属硫化物关系非常密切。

图2 矿脉中Au、Ag、Pb、Zn含量变化曲线

4找矿前景

(1)矿区褶皱轴部延伸地段可能发现新的含金石英脉。褶皱轴部岩性主要为早—中泥盆世桂头群砂岩、含砾砂岩、粉砂岩等,岩性脆性较高,褶皱形成中易在转折端形成了一系列的NWW、近SN向断裂和节理,为成矿作用提供了有利的赋矿空间。

(2)矿区褶皱两翼中泥盆世东岗岭组的分布地段有望发现新的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矿体。褶皱两翼中泥盆世东岗岭组岩性为泥质粉砂岩、钙泥质页岩,岩石性质较活跃,成矿热液易与围岩发生交代蚀变作用,且褶皱翼部易发育层间滑动形成层间破碎带及次级裂隙,为矿液富集提供空间。现已在矿区北东部发现有含金黄铁矿脉,另在矿区外围发现有多个硫铁矿、铅锌矿民采点,由此可见,该地段成矿作用强烈,于层间破碎带、断裂内有望发现新的含金多金属硫化物矿体。

(3)矿区中部处于背斜、向斜结合部位,属于构造应力集中地段,控矿裂隙除具有张性特征外,还具有一定的扭性特征,显示出构造活动的多期性,使得矿脉在延长、延深上得到了加强,特别是脉体集中发育的地段,深部很可能形成较富的含金石英细脉群。

(4)矿区已发现的近SN向矿脉宽度大,延伸较长,含矿围岩多硅化、破碎,矿脉多呈网脉状,显示出构造蚀变作用较强烈,可能形成规模大、产出稳定的矿脉。

(5)矿脉出露最低标高350 m,最高标高950 m,垂直相差600 m,说明金矿化在垂向上发育广泛,沿倾向仍有较好找矿前景。

(6)根据民访得知,金矿化较好的脉体也发育于矿区外围金门岩株花岗闪长岩体内部,说明金矿化与该类岩体关系非常密切,于外围岩体内外接触带有望寻找到较富的金矿体。

参考文献

[1]裴太昌,钟树荣,刘胜,等.粤北大宝山—雪山嶂地区成矿系列及成矿模式[J].地质找矿论丛,1994(3):48-58.

[2]杨大欢,肖光明.广东省重要矿产区域成矿规律[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5.

[3]胡家杰.金矿控矿构造[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9.

(收稿日期2016-04-19)

李朋(1984—), 男,工程师,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秀全大道59号。

猜你喜欢

含金矿脉黄铁矿
磁黄铁矿多型矿物学特征与分选行为差异
降低铂钯精矿含金的生产实践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金厂峪金矿典型矿脉中金、银的化学相态分析
山东某含金矿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
黄铁矿的吸附性能研究现状及进展
福建政和上山岗金银矿床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找矿意义
牡丹江地区侏罗纪砾岩型金矿特征浅析
黄铁矿主微量元素及晶胞参数研究内容和意义
在生活的“矿脉”里“淘宝掘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