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2016-07-31林志鹏杨广林林广宇王玲玲蒋磊于长宁李波李丽萍

现代畜牧兽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乳脂粗饲料产奶量

林志鹏,杨广林,林广宇,王玲玲,蒋磊,于长宁,李波,李丽萍

饲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林志鹏,杨广林,林广宇,王玲玲,蒋磊,于长宁,李波,李丽萍

(辽宁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辽宁沈阳110032)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探讨饲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对泌乳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选择年龄、体重、泌乳期、胎次、妊娠期相近,健康无疾病的奶牛42头,随机分成7组。改变全株玉米青贮占粗饲料干物质比例进行分组饲喂,通过测定不同组别日采食量、产奶量、乳成分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结果表明,对照组、A组和B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C组、D组(P<0.01),B组产奶量高于A组和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与A组和B组之间总固体差异不显著(P>0.05),但极显著低于C组、D组(P<0.01)。研究表明,全株玉米青贮的最适饲喂比例为50%~60%(占粗饲料总干物质),该饲喂比例对于提高牛奶乳蛋白率、总固体含量和奶牛养殖效益具有显著作用。

全株玉米青贮;泌乳奶牛;产奶量;乳成分

玉米青贮是奶牛重要的粗饲料来源,也是发展我国奶业的支撑,全株玉米青贮(whole corn silage)更以营养价值高、保存效果好等优点,得以在奶牛生产中大量使用。在当前玉米等优质饲粮供应偏紧的情况下,提高玉米青贮质量和利用效率、减少奶牛日粮玉米使用量、合理控制豆粕添加量是提高奶牛生产性能、降低成本的关键举措,奶牛养殖者应对全株玉米青贮的营养特性及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控制点进行充分认识[1]。

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早已成为奶牛的强化饲料。许多国家已培育了大量的饲料专用玉米进行全株青贮,法国青贮玉米达到玉米种植面积的80%左右,美国为12%;荷兰青贮玉米的面积占各种饲料总量的30%以上,意大利占18%[2]。近年来,全株玉米青贮技术在辽宁省奶牛养殖业得到了较好推广和应用,但全株玉米青贮在以苜蓿加羊草为代表的优质粗饲料中最适饲喂量及最大饲喂量尚未合理确定。为此,本试验在不改变原精料饲喂量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占日粮中粗饲料比例,比较不同饲喂比例对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将为全省奶牛养殖企业应用全株玉米青贮配置全混合日粮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于解决国内玉米阶段性供大于求问题,推进粮食作物种植向饲草料作物种植的方向转变,实现玉米资源就地转化、就近利用,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和种养循环的农牧业生产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试验于2015年2月20日~5月31日在锦州市义县前杨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由辽宁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组织试验专员赴场指导实施。

1.2 试验牛选择与分组选择年龄、体重、泌乳期、胎次、妊娠期相近,健康无疾病的奶牛42头,随机分成7组。牛只间泌乳天数t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

表1 牛只选取Table1 Selection of the cow

选择泌乳中期奶牛,控制变量。牛只间日产奶量t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选择中产牛只,控制变量;牛只间体重和体况评分t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牛只间体细胞数t检验P>0.05(差异不显著)。

1.3 试验设计本试验日粮采用TMR调制,粗饲料为全株玉米青贮、羊草、苜蓿、啤酒糟,精料补充料为禾丰牧业572A精料补充料、全棉籽和小苏打,营养水平如表2所示,为控制变量,数值均为试验室实测值。

表2 饲料营养水平Table2 Feed nutrition level

本试验为准确考量全株玉米青贮的饲喂效果和最大饲喂量,未改变原精料补充料添加量,将其他因素尽可能控制在同一水平,使泌乳量和乳成分的变化建立在羊草、啤酒糟和全株玉米青贮三种粗饲料添加比例改变的基础上。各组饲料组成和营养成分如表3所示,泌乳净能为计算值,其他数值为实验室实测值。对照组中全株玉米青贮干物质占粗饲料干物质比例为35%,各试验组间全株玉米青贮在粗饲料中添加比例的递增梯度设定为7%。A组:45%,B组:52%,C组:59%,D组:66%,E组:73%,F组:80%。

正式试验前设定10 d预饲期,预饲期前6 d各试验组按照逐步增加法调整奶牛日粮,后4 d观察奶牛的采食情况以及健康状况,预试结束后开始正式试验。正试期为13周。奶牛采用拴系式饲养,自由采食、饮水,每天饲喂3次,挤奶2次。

表3 日粮组成及营养成分Table3 Daily ration and nutritional ingredient

1.4 测定项目和方法

1.4.1 日采食量每天饲喂3次,饲喂后称量剩料量,投料量减去剩料量为采食量[3]。

1.4.2 日泌乳量试验期间每天测定1次日奶量。该牧场采用的是利拉伐MM6型流量计(自动计数),试验奶牛每天挤奶测量2次,2次之和为奶牛日产奶量。

1.4.3 乳脂率、乳蛋白率、总固体每周采集1次试验牛只奶样(早:晚比例为6:4),奶样送往辽宁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测定中心使用乳成分及体细胞联合测定系统(Combi 300)测定奶样的乳成分包括乳脂率、乳蛋白率和总固体并记录数据。

1.4.4 健康状况试验期间观察牛只试验期前后精神状况,发病情况并记录

1.5 数据分析试验所得数据采用SAS 8.1统计软件进行显著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显著,P<0.01为差异极显著,以P>0.05为差异不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牛只健康状况由表4可知,试验组E组和F组全部牛只在预试期第3天出现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症状,主要表现在产奶量、乳脂率下降,日粮采食量逐渐减少,奶牛体况下降,在连续增加小苏打添加量后牛只无明显改善,因此,停止E、F组试验的进行。其他各组牛只在预试期和试验期内牛只健康,反刍正常。

表4 牛只健康状况Table4 Cattle health

2.2 试验牛只日采食量由表5可知,乳奶牛饲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当饲喂比例达到一定量时,日采食量减少。

表5 牛只日采食量Table5 Cattle feed intake

2.3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日粮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由表6可知知,泌乳奶牛饲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日粮对各组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对照组、A组和B组产奶量极显著高于C组、D组(P<0.01),C组显著高于D组(P<0.01);B组产奶量高于A组和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日粮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由表7可知,泌乳奶牛饲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日粮对各个试验组间的乳脂率无显著性差异(P=0.420 7);同时,泌乳奶牛饲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日粮对A组、B组、C组、D组间乳蛋白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B组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泌乳奶牛饲喂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日粮可极显著升高C组和D组的总固体含量(P<0.01),但对照组与A组和B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表6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日粮对奶牛产奶量的影响Table6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whole plant corn silage’s influence of milk yield

表7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日粮对奶牛乳成分的影响Table7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whole plant corn silage’s influence of milk composition

2.5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日粮对奶牛养殖效益的影响通过表8可得知,C组和D组牛只均处于负盈利状态。B组每头牛每天纯收入比A组增加1.78元,比对照组增加4.5元,分别提高了21.9%和83.1%,经济效益可观。

3 讨论

3.1 全株玉米青贮添加比例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发病影响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是指奶牛瘤胃pH每天低于5.6的时间大于180 min[4]。瘤胃中积累的乳酸较少,临床症状表现为采食量下降、反刍减少、瘤胃蠕动减弱以及腹泻等症状[5]。

本试验中E组和F组牛只在预饲期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症状,可能由于日粮中较大比例添加全株玉米青贮时,精料补充料中谷物饲料添加比例未相应减少,饲料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超出奶牛消化能力,进而导致瘤胃中乳酸积累加剧,pH值下降,积酸过多。当减少精料补充料的谷物成分时,试验组E组和F组牛只能够正常生产,但本试验为准确考量全株玉米青贮的饲喂效果和最大饲喂量,未改变原精料补充料添加量,将其他因素尽可能控制在同一水平,故试验组E组和F组不进入数据分析与比较。

表8 试验各组经济效益比较Table8 Test groups of economic benefits

3.2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日粮对产奶量的影响

本试验中对照组、A组、B组试验牛只产奶量随着全株玉米青贮添加比例增高呈现上升趋势,但各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由于全株玉米青贮添加比例的提高导致日粮中NDF含量提高,影响牛只产奶量。据报道,日粮中NDF含量超过45%~50%,或少于25%~30%,均将影响产奶量[6]。C组和D组牛只产奶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牛只(P<0.01),D组显著低于C组(P<0.01),可能由于过量添加全株玉米青贮导致饲料中NDF含量增加导致牛只产量显著下降。

3.3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日粮对乳成分的影响

3.3.1 乳脂率影响影响牛奶乳脂率因素较多,如饲料精粗比、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NDF含量、粗饲料品质等[7]。有研究表明,奶牛饲喂不同碳水化合物组成的日粮可以改变瘤胃内乙酸/丙酸的比值,进而影响牛奶中乳脂率[8]。本试验中乳脂率变化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可能由于增加全株玉米青贮添加比例后,日粮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DF)含量同时增加。其中,淀粉增加同瘤胃中丙酸浓度呈正相关,NDF增加同瘤胃中乙酸浓度也呈正相关,两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牛奶中乳脂率未发生显著变化。

3.3.2 乳蛋白率影响日粮能量水平是影响乳蛋白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能量不足时乳蛋白含量下降。同时日粮的能量也取决于粗饲料的品质,即乳蛋白含量随粗饲料品质提高而增加。本试验中,随着全株玉米青贮的饲喂比例增加,牛奶中乳蛋白率含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B组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可能是由于B组日粮中能量高于对照组原因导致,A、C、D同对照组相比乳蛋白率差异不显著,但数值略高于对照组,进一步证明日粮能量水平是影响乳蛋白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C组和D组乳蛋白率略低于A组,可能是由于日粮中粗蛋白含量低于A组的原因导致。

3.3.3 总固体含量影响本试验中D组总固体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1),主要原因在于牛只产奶量同牛奶中总固体含量呈负相关。D组进入试验期后产奶量显著减少,因此总固体含量显著增高;B组总固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组,略高于A组。如果结合牛只平均产奶量综合考量(产奶量×总固体含量),可得出B>A>对照>C>D说明适当增加全株玉米青贮比例对提高牛奶总固体含量具有显著作用。

3.4 不同比例全株玉米青贮日粮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奶牛生产经营中,在保证奶牛健康的前提下,选择的日粮应既能提高产奶量和牛奶品质,又不降低养殖经济效益[9]。本试验中对照组、A组、B组、C组、D组牛只产出的牛奶营养成分均符合企业收购优质牛奶要求,价格为4.08元/kg(2016年3月~6月伊利收购该牧场牛奶平均价格)。试验设计中,在增加全株玉米青贮添加量的同时相应减少了羊草和啤酒糟的添加,由于全株玉米青贮价格400元/t低于羊草1 400元/t和啤酒糟600元/t,因此,增加全株玉米青贮饲喂量未明显增加奶牛饲料成本。

综合各组牛只产奶量分析,C组牛只1 kg奶饲料成本最低,为2.33元/kg,纯经济效益为每天9.92元/头,305 d纯收入为3 024.54元/头。纯经济效益和305 d纯收入均高于其他各组。

4 结论

4.1 在科学饲喂下,调整精料补充料尤其是谷物饲料的添加比例、缓冲剂添加比例时,全株玉米青贮的最大饲喂比例可能达到100%(占粗饲料总干物质)。

4.2 本试验在不改变奶牛日粮精料补充料情况下,B组52%的饲喂效果最好。奶牛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均优于其他饲喂比例,养殖效益明显提高,每头牛每天纯收入比对照组增加4.5元,提高了83.1%,经济效益可观,生产效益最佳。D组66%的全株玉米青贮饲喂比例为该试验下的最大饲喂比例(占粗饲料总干物质),超出该比例时,牛只患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风险增大。

4.3 本试验得出全株玉米青贮的最适饲喂比例为B组52%(占粗饲料总干物质)。综合讨论,当调整精料淀粉添加量,增加优质蛋白和缓冲剂的情况下,全株玉米青贮可添加至60%而不影响乳品质和养殖效益,因此,全株玉米青贮的最适饲喂比例可能为50%~60%。

[1]郭勇庆,曹志军,李胜利,等.全株玉米青贮生产与品质评定关键技术——高成本玉米时代牛场技术与管理策略之一[J].中国畜牧杂志,2012,18:39-44.

[2]陈自胜,孙中心,徐安凯.青贮玉米及其经济效益[J].吉林农业科学,2000,25:41-44.

[3]王文成.利用优良牧草饲喂奶牛试验效果[J].现代畜牧兽医,2014,(12):22-25.

[4]李志强.苜蓿干草日粮的高产奶牛瘤胃消化规律及饲养效果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3.

[5]王洪荣.反刍动物瘤胃酸中毒机制解析及其营养调控措施[J].动物营养学报,2014,26(10):3140-3148.

[6]张民,孙宏选,桂荣,等.饲料蛋白质组分对泌乳奶牛乳脂率和乳蛋白的影响[J].中国奶牛,2006,(3): 13-16.

[7]马玉霞,廉红霞,高腾云,等.苜蓿青贮对低质粗饲料条件下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J].中国奶牛,2010(9):9-11.

[8]刘峰.不同品质粗饲料(GI)与精料给量对奶牛生产性能及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影响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2.

[9]阎旭东,徐玉鹏,王俊萍,等.苜蓿干草添加量对奶牛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2010,37(11):13-16.

Feeding differentproportion ofwhole plantcorn silage affect lactation cows milk yield and milk composition

Lin Zhipeng,Yang Guanglin,Lin Guangyu,Wang Lingling, Jiang Lei,Yu Changning,Li Bo,Li Liping
(Liaoning Province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Management Station,Liaoning Shenyang 110032)

The aim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corn silage on mile production and milk composition of dairy cattle.All 42 dairy cattl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had similar body weight,days of age,lactation period,parity and gestation period,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seven group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lk yiel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A and group B C D group(P<0.01),group B milk yield is higher than A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Group B of the milk protein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total solid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was not significant(P>0.05),but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C and group D(P<0.01).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it could be summarized that corn silage of the optimum adding proportion was 50%~60%(accounting for roughage total dry matter),the proportion of added to raise the rate of milk protein and total solid content and effectiveness of dairy farming has a significant role.

Corn silage;Dairy cattle;Milk production;Milk composition

S823.6

B

1672-9692(2016)11-0005-07

2016-09-22

林志鹏(1992-),男,本科,助理畜牧师,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

猜你喜欢

乳脂粗饲料产奶量
如何降低乌骨羊养殖成本?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绒山羊怎样合理搭配饲喂粗饲料
绒山羊怎样合理搭配饲喂粗饲料
粗饲料分级指数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应用
河北省唐山地区生鲜乳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变化规律研究
冬季奶牛多产奶有啥法儿
荷斯坦牛各胎次产奶量规律研究及相关性分析
同步荧光法监控人乳脂质替代品氧化过程
日粮中不同比例小麦替代玉米对奶牛乳脂合成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