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山县犁壁山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2016-07-30黄赛赛李淑秋

西部资源 2016年1期
关键词:角岩矽卡岩变质

黄赛赛 李淑秋

摘要:本文以广东省犁壁山矿区铁多金属矿矿床为研究对象,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区域构造与岩浆活动的关系入手,着重分析了矿区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进行了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

关键词:铁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条件

前言

矿区处于华南褶皱系武夷-云开断褶带湘桂褶陷南东部位,郴怀复向斜与英德弧形构造交接地段的南侧。区域(阳山太平往北西至连南寨冈一带)上出露地层主要为加里东构造运动后振荡式接受沉积的一套滨海-浅海-滨海(沼泽)-浅海交互碎屑岩(或含煤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建造,包括中上泥盆统至下三叠统地层。本区受燕山构造运动影响构造发育,地层强烈变形,发育一系列北东向紧密褶皱,整体上构成郴怀复向斜的一部分,同时伴随较为强烈的断裂作用,断裂构造主要有北东向及北西向两组。区域上岩浆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西、南侧大面积出露的燕山第三期侵入的连阳黑云母花岗岩体。受其影响,岩体接触带及附近地区热液交代蚀变作用强烈,并伴生有铁、铅、锌及多金属矿产出。与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大理岩化、角岩化、矽卡岩化等。

1.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出露地层为上泥盆统富含钙质的粘土质砂页岩夹灰岩透镜体,受连阳岩体的侵入影响,接触变质作用强烈,角岩化普遍。根据接触变质的垂直和水平分带现象,结合变质岩的岩性和颜色差异,划分为4个岩性段。灰白色硅镁石透辉石角岩;深灰-灰黑色硅镁石石英角岩;浅灰色-深灰色透辉石硅镁石角岩;斑点状角岩夹变质泥质粉砂岩。灰褐色斑点状角岩夹变质泥质粉砂岩主要分布于矿区的北东部和南部。矿区断层发育,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向,次为北西向。

矿区处于连阳岩体东缘内凹部位外侧坑尾小岩体(属连阳岩体的外延部分)接触带,坑尾岩体分布于矿区南西部,岩性以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为主。此外矿区内尚见有岩株状角闪花岗斑岩产出。依其侵入穿切关系,生成顺序依次为角闪花岗斑岩-黑云母花岗岩。其中角闪花岗斑岩应为燕山二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黑云母花岗岩则在燕山三期侵入,而矿区外围的石英斑岩的侵入期较之更晚。

受岩浆作用影响,矿区内出露的地层岩石普遍变质,变质作用主要有接触热变质及接触热液交代变质两种类型。前者造成的围岩蚀变主要为角岩化及大理岩化,后者则主要体现为矽卡岩化。角岩化甚为普遍,几乎区内的砂泥质岩石均蚀变为角岩。矽卡岩亦多处可见,但出露规模一般较小。矽卡岩化作用与多金属矿化作用关系密切。区内局部地段见有硅化。

2.矿体地质特征

根据矿化的强烈程度差异,划分出三个矿(化)体。编号分别为Ⅰ号、Ⅱ号、Ⅲ号。Ⅰ号矿体(褐铁矿)呈透镜状。矿体总体走向北西,倾向45°,倾角30°~40°。长约350m,中部最大水平出露宽度约30m,水平厚度5m。Ⅱ号(铁多金属矿)矿体呈不规则透镜状,走向长度约200m。矿体总体走向70°、南东倾斜,倾角变化较大(9~52°);见矿厚度1.00m~34.00m,平均厚度7.91m。Ⅲ号矿(化)体呈透镜体状,长约54m,最大厚度2m,走向北东20°,倾向北西,倾角70°~80°。矿(化)体一般都以矽卡岩为顶板,角岩为底板,赋存于透辉石硅镁石角岩中。Ⅰ、Ⅱ号矿体赋存于花岗岩岩体边缘内凹的外接触带之中,Ⅲ号则矿体远离花岗岩体。根据矿石的物质组份及其含量特征,Ⅰ号矿体地表出露矿石为需选的风化淋滤型铁矿石,推断原生矿石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石。Ⅱ号为磁铁矿石和金属硫化物矿石。Ⅲ号矿体主要矽卡岩型铅锌矿石。矿石矿物主要由磁铁矿、铁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等组成,含少量黄铜矿。脉石矿物为石榴子石、绿帘石、符山石、透辉石、透闪石、石英、硅镁石、阳起石、方解石等。Ⅰ号、Ⅱ号矿体TFe平均质量分数30.30%,最高39.30%,伴生有益元素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铜0.17%,铅0.44%,银9.85g/t。Ⅲ号矿体各组份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TFe6.67%、Cu0.02%、Pb2.16%、Zn3.07%、Ag171.27g/t、S7.82%。

主要的围岩蚀变为矽卡岩化、绢云母化、矽卡岩磁铁矿化、绢云母黄铁矿化、硅化、角岩化、大理岩化。

3.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1)区域构造与成矿关系

区域北东侧的英德弧前弧构造体系,北东缘的连阳岩体复式向斜构造,控制了后期的成矿岩体和岩株的分布,此外,还有与区域成矿关系较为密切的近南北向的深大断裂。

近南北向的大雾山断裂、高洞断裂,具有基底断裂特征,其形成于早泥盆之前,控制后期岩体侵入,受英德弧形构造的影响,北部构造形迹在弧形构造西翼被破坏,晚期又再活动切割英德弧形构造,并切割南部的大雾山单元岩体。在两组断裂中及其旁侧、楔尖(两组断裂交切处)附近,发育大量的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斑岩等岩脉及方解石脉。断裂可见平移剪切、滑脱引张(正断层),平移-正断层性质的擦痕及派生构造,以及指示逆冲挤压性质的片理、构造透镜体、断层泥及牵引褶皱,说明该构造组合形成后又发生过多次活动,其中的北东向断裂组,对大雾山单元岩体的侵入起到一定的作用。

大雾山断裂往北与北西向的寨仔断裂、元江断裂、浪湾断裂、牛奶坪断裂、梅花迳断裂相交汇,其交汇处的西侧为铅锌矿和重晶石矿。自大雾山单元岩体沿南北向大雾山断裂到北西向的寨仔断裂、元江断裂、浪湾断裂、牛奶坪断裂,两侧出露有大量的闪长玢岩,沿南北走向的大雾山断裂,南起大雾山单元岩体接触带,有大雾山磁铁矿-坝头钨锌矿-黄竹铅锌-石槽重晶石-水晶背磁铁矿,均沿断裂走向产出。根据区域各个矿床勘探剖面资料显示:自北而南,由浅至深,热液成矿温度由低变高,说明近南北走向的基底断裂与南部补充侵入小岩体和矿体的分布密切相关,具有控岩控矿作用。

(2)岩浆活动与成矿关系

矿区成矿作用与岩浆侵入活动关系密切。下石炭统区域的海侵,形成了石蹬子组一测水组沉积地层,同期形成了石蹬子组地层铅锌矿矿源层。沉积期后区域岩浆活动强烈,以燕山期侵入岩为主。后期岩浆成矿热液的侵入活动叠加。先是连阳岩体在西侧外围的侵入形成的外接触带成矿系列,后有南部燕山同期和后期补充侵入岩等小岩株,沿南北走向构造带侵入,主要有白汶岗单元、佳礼洞单元、潭洞水单元、大雾山单元等小岩株和岩脉,形成研究区域热液交代叠加成矿期。其中以受南北向断裂控制的潭洞水单元为主,其次为白汶岗单元。

北东方向,受粤北弧型构造北西西走向的五点梅花背斜沉积环境的影响较大,铁多金属含矿层以沉积一后期热液充填浅变质为主;西南方向,受连阳岩体的影响较大,成矿作用由沉积-后期热液充填浅变质,转变为矽卡岩型接触交代成矿为主。

4.结论

本文以野外地质调查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成矿背景研究,初步查明了阳山县犁壁山成矿地质特征,归纳总结了成矿地质条件,同时还总结了几点常见的成矿规律如下:

区内矿化或矿体主要分布于黑云母花岗岩体接触带或其外侧附近,黑云母花岗岩与成矿关系显著。

断裂发育、岩层产状变化大、岩石较破碎地段矿化明显发育,工业矿体亦分布于该类地段。矿化明显与区内北西、北东一北北东走向两组断裂构造有关。

区内蚀变作用强烈,主要有角岩化、大理岩化、矽卡岩化、硅化等,矿化或矿体均产于复杂矽卡岩或矽卡岩化岩中。

猜你喜欢

角岩矽卡岩变质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变质
采用稀土-B复合变质剂提高ZG30MnSi力学性能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studies of the Aketas granite from Fuyun County,Xinjiang:the implications of the 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etting
岷县闾井—锁龙一带天然饰面石材矿成矿条件及矿石特征
WorldView—Ⅱ在青海东昆仑求勉雷克塔格地区矽卡岩型矿床找矿中的应用
矽卡岩巷道支护方式的数值模拟分析
与角岩有关的矿床主要类型及其对深部找矿的意义
正确处理以弱胜强的量变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