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张宝庄矿区铁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机理研究

2016-07-30刘志兵马媛媛毛艳丽

西部资源 2016年1期
关键词:磁铁矿条纹泰山

刘志兵 马媛媛 毛艳丽

摘要:山东张宝庄矿区位于汶上-东平铁成矿带南东端,该成矿带呈北西315°左右展布,带内不同规模的高磁异常众多,中、小型铁矿分布范围广。矿床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上部含铁岩系中,赋矿层位具有专属性。矿床经过后期岩浆活动和不同程度的动力变质作用的改造,各种围岩蚀变较强烈,围岩在走向、倾向上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均有变化,表现为一种岩性尖灭而代之另一种岩性,与原始沉积相变及矿化强弱有关。

关键词:张宝庄矿区;铁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机理

1.矿区地质特征

1.1矿区地层

山东张宝庄矿区内地层属晋冀鲁豫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的济南-滕州地层小区,自下而上主要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古近纪官庄群、新近纪黄骅群以及广泛分布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矿区第四系广泛分布,下伏地层主要为新太古代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山草峪组和古近纪官庄群朱家沟组。

(1)新太古代泰山岩群。矿区内发育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及山草峪组,前者分布于矿区东侧,后者分布于矿区西侧。雁翎关组(Ar3y)未见出露,根据区域资料分析,主要岩性为细粒斜长角闪岩、绿泥透闪片岩、角闪变粒岩,另外有滑石化蛇纹透闪片岩(科马提岩),强电气石化透闪阳起片岩。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为角闪变粒岩、黑云变粒岩,属于火山沉积作用产物;上部为斜长角闪岩、绿泥透闪片岩,原岩为基性一超基性火山熔岩。山草峪组(Ar3s)岩性以变粒岩为主,次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片岩、斜长角闪岩夹条带、条纹状磁铁石英岩,普遍遭受区域变质作用和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作用,片理发育,其走向北西320°~340°,倾向南西,倾角50°~75°,为矿区磁铁矿的赋矿层位。

(2)古近纪官庄群。矿区官庄群隐伏分布,钻探资料显示其最大厚度162m,向西侧具变厚趋势,仅发育朱家沟组(E2z)。呈北西向展布,角度不整合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之上,岩性主要为褐红、棕红、灰绿等杂色复成分砾岩,夹有少量砂岩、泥岩。

1.2矿区构造

矿区内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发育较复杂,其形态控制着含矿岩层与铁矿体的空间展布。

(1)褶皱构造。褶皱处于区域上复向斜的背景下,也显示小规模的向形、背形特征,Ⅱ号矿体磁异常和控制的矿体延伸均表明矿体发生弯曲,由北向南走向呈342°→325°→344°→354°→315°变化。Ⅱ号矿体深部发育背形构造,导致背形核部矿体夹石变厚。另外岩石中普遍发育规模不等的揉皱,显示塑性变形特征,该构造是在北东向的挤压机制下形成的。

(2)断裂构造。矿区内主要发育黄庄-前水河断裂及郭仓断裂束的一部分。矿体呈规模不等的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整体岩石较完整,南侧矿体破碎,北侧矿体被断裂所限,说明断裂对矿体的产出、分布影响明显。

黄庄一前水河断裂附近钻探,证实岩石完整,南盘矿体连续且厚度大,而北盘矿体很薄,可认为该断裂对围岩破坏较小,而对矿体具有明显的限矿作用。断裂规模较大,贯穿整个矿区,宽度约8m~10m,走向280°~285°之间,北东倾,产状较陡。该断裂形成较早,被北西向断裂截切、错断,发育有北北西向的次级断裂。断裂南西盘磁异常峰值较北东盘高,且形态较北东盘规整,邻区钻孔揭示南西盘无盖层分布,而北东盘则发育寒武系,故推断该断裂为北东倾向的张性正断层。该断裂影响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及古近纪官庄群分布,对区内南部矿体影响尤为明显,断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北西向穿过矿区西南部,走向为330°~340°,倾向南西,倾角70°~80°,以张性右行正断层为主。该类断层形成较晚,截切、错动黄庄-前水河断裂,导致该断裂在区内呈北西西向展布,而在北侧邻区则呈北西走向。

2.矿床地质

2.1矿体特征

张宝庄矿区位于汶上-东平铁矿带东南部,其走向大致呈340°~345°,局部弯曲变形。矿床由25个铁矿体组成,自下而上编号为Ⅰ1、2、Ⅱ、Ⅲ1、2、Ⅳ1~5、Ⅴ1、2、Ⅵ1~3、Ⅶ1、2、Ⅷ1~3、Ⅸ、Ⅹ、Ⅺ、Ⅻ号矿体,其中以Ⅱ号矿体规模最大,为矿区的主矿体,其铁矿石资源量占总资源量的89.65%;其次是Ⅲ1、Ⅷ3号等矿体,分别占总资源量的4.39%、3.26%;其它矿体规模很小,共有22个小矿体,合计占总资源量的2.71%。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含铁建造岩系中,各矿体大致近平行分布,产状与围岩一致,沿走向、倾向矿体均呈舒缓波状,且具分支、复合现象。

主要矿体Ⅱ号矿体特征:呈似层状、层状分布于黄庄-前水河断裂与0线之间,赋矿标高15m~-921m,由46个见矿工程(包括2个水文孔)控制。矿体走向延伸1866m,沿倾向延伸达1302m,矿体走向大致342。左右,4线以南构造影响明显,矿体弯曲变形,向南东尖灭,倾向南西,倾角介于45°~62°,局部40°左右,向深部延伸矿体趋缓,倾角最小为27°,矿体沿走向、倾向具分支复合现象,最多形成了9条分支。矿体向下有继续延深趋势,向南侧尖灭,向北被黄庄-前水河断裂错断,北盘矿体位于邻区。钻探中未见发育规模较大的断裂、岩脉,但发育较多节理及规模较小的岩脉,矿体局部发育揉皱构造,上述构造对矿体影响较小。矿体特征与其地表磁异常强度、分布相吻合。矿体单样mFe最高品位34.90%,最低品位0.11%(剔不掉样品),平均品位21.01%,品位变化系数24.54%;TFe最高品位38.39%,最低品位1.93%(剔不掉样品),平均品位30.01%,品位变化系数16.95%。矿体最大厚度40.08m,最小厚度0.65m(矿体尖灭点),平均真厚度22.83m,厚度变化系数42.44%。属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厚度稳定、形态简单、构造较简单的大型矿体。

2.2矿石质量

铁矿石主要由磁铁矿、石英、普通角闪石及铁闪石等矿物组成,彼此相间排列,形成明显的条纹、条带状构造,条纹宽度一般1mm~4mm,有时大于5mm。根据磁铁矿条纹的形状及分布特征又可分为平行条纹构造、不平行条纹状构造及皱纹状构造。矿石矿物成分: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次为黄铁矿、磁黄铁矿及少量黄铜矿等,上部氧化带常见褐铁矿、赤铁矿。矿石常具纤状粒状变晶结构和粒状变晶结构,组成矿物颗粒细小。其中磁铁矿多聚集成条纹条带状集合体与脉石矿物相间分布,形成条纹条带状构造。磁铁矿:含量35%~45%,反光下呈灰白色微带棕色,他形-半自形晶粒状,与脉石矿物镶嵌分布,多形成条纹条带状集合体,粒度一般为0.03mm~0.30mm,在上部氧化带局部被赤铁矿交代呈残留体状。黄铁矿:含量5%,反光下呈浅黄色,局部聚集分布呈细脉浸染状构造。他形-半自形粒状,分布于磁铁矿及脉石矿物粒间,其形成晚于磁铁矿。磁黄铁矿:含量2%~3%,反光下呈浅黄色微带棕色,局部聚集分布呈细脉浸染状构造。他形粒状,分布于磁铁矿及脉石矿物粒间,其形成时代晚于磁铁矿。黄铜矿:较少见,反光下呈铜黄色,呈他形分布于黄铁矿、磁黄铁矿粒间。赤铁矿:含量5%,反光下呈灰白色,呈针状叶片状分布于磁铁矿中,为交代磁铁矿而成,局部呈磁铁矿假象。褐铁矿:局部可见,呈粉末状或交代假象,沿裂隙分布。

3.成矿机理

3.1矿床成因

根据山草峪组含铁岩系的矿物共生组合、岩石组构特征以及岩石化学等特征,矿区含矿岩系为含铁碎屑岩-变粒岩建造,属于低级铁铝榴石角闪岩相,矿石类型主要为磁铁石英岩型。铁质组份与海底基性、中酸性火山喷溢活动关系密切,幔源物质中的铁质经火山喷发喷溢形式带入水体中,经分解形成硅铁胶体而沉积,再经以后的区域变质作用而形成变质铁矿,故矿床应属沉积变质成因铁矿。

3.2成矿控制因素

矿区矿床分布于汶上-东平铁成矿带南部,该成矿带呈北西315°左右展布,带内不同规模的高磁异常众多,中、小型铁矿分布范围广。矿床赋存于泰山岩群山草峪组上部含铁岩系中,赋矿层位具有专属性。从区域分析,矿床矿体往往赋存在紧密褶皱的核部,这与区域上鲁西地块泰山隆起中泰山岩群的变形特征相吻合。

3.3矿化富集规律

矿区的矿化富集特征与构造、后期岩浆热液以及变质程度有关。矿区位于区域上褶皱构造的核部,矿体往往富集增厚,品位较高,远离则规模变小,品位下降,如大牛、彭集、张宝庄地段是主矿体分布区,而其他地区仅有小规模的矿体分布。矿区岩浆岩不发育,但岩石中闪长岩脉较多,多顺层侵入,对矿体破坏作用不大,岩脉附近的矿体品位有增高趋势。矿区矿石属沉积变质型,随着变质程度的加深,矿体厚度、矿石品位以及矿物结晶颗粒大小均呈增大趋势。

3.4找矿标志

矿区矿床赋矿层位具有专属性,即赋存在新太古代泰山岩群山草峪组含铁岩系中,属层控沉积变质矿床,赋矿岩石为磁铁角闪石英岩,经后期叠加构造改造和不同程度的热液活动,使成矿物质相对富集,矿物重结晶。矿体在靠褶皱核部位置厚度往往增厚,沿倾向延伸矿石品位也有增高趋势。

4.结论

矿区位于汶上-东平铁成矿带南东端,区内构造线方向以北西为主,且其时代较老,以黄庄-前水河断裂及郭仓断裂束为代表,前者区域呈北西向,而区内呈近东西向,为主矿体的北边界,后者则主要对南侧矿体破坏明显。矿区南西侧磁异常区因构造破碎,控制未能成功,根据磁异常特征和矿床赋矿规律分析,该异常区应有相当规模的铁矿分布,Ⅱ号矿体沿倾向向深部延伸厚度稳定,在1000m标高以下仍有可观的远景资源量。

猜你喜欢

磁铁矿条纹泰山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谁是穷横条纹衣服的人
别急!丢了条纹的斑马(上)
别急!丢了条纹的斑马(下)
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比较分析
钒钛磁铁矿球团氧化焙烧行为和固结特性
钒钛磁铁矿行业标准将制定
条纹,条纹,发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