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视角下中国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

2016-07-29肖雪

2016年25期
关键词:亨廷顿政治参与

肖雪

摘要:亨廷顿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理论认为政治参与是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是公民自治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社会团体作为政治活动中的新生血液,在影响政府决策与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服务型政府”转型期间,我国社会团体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之一。同时因其话语表达的有序化,社会团体能够平衡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力量对比,在公民与政府之间扮演着协调者的角色。

关键词:亨廷顿;政治参与;社会团体

一、引言

我国正处于多重转型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的推进,社会多元的利益主体逐步成长并日益表现出政治参与的热情。但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革,政府也会面临信任危机,国家与公民之间的信息沟通决定着公民意志是否能有效表达。而这正印证了亨廷顿“公民强烈的政治参与意愿与有效的参与机制之间的冲突”,公民的合法诉求需要得到有效满足。而分散的意愿难以有效表达。以“公益”、“志愿”、“服务”为宗旨的社会团的政治参与因其深厚的社会资本与凝聚力,将成为公民政治参与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社会学角度研究社会团体,而从政治学角度分析社会团体的研究篇幅较少,缺乏纵观、深入的理论研究。现有的研究主要从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国家与社会关系两个角度对社会团体政治参与进行研究。

基于上述我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现实与学术背景,笔者将从亨廷顿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理论视角出发,基于我国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情,分析中国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并借鉴国外社团政治参与的经验,为我国社会团体更好地发挥其政治参与职能提出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对社会团体政治参与内涵的界定

我国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问题一直是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交叉领域的热点话题。

目前国内学者对政治参与概念的普遍认识是“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产家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学界公认的我国对社会团体的概念界定为“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为了实现与维护成员的权益、监督公权力等功能与责任,社会团体必须谋求介入政治过程,影响决策。而“社会团体介入政治过程,影响决策”就是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

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野中来分析和论证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正确性并给出实施建议。前者认为,政治参与过程中非营利组织比个人有更多机会进入话语的政策网络,更能发挥实质性影响与作用,尤其是在为弱势群体谋取福利方面显得更为关键。后者则对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能力与参与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由此进入公民社会。两者所依据的理论虽然有所不同,但却指向同一条出入,政府职能转变与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空间的拓展。

(二)亨廷顿的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理论

亨廷顿先生在不同时期的著作里使用的“政治参与”概念,表达的意思都不一样。本文采用他在专门讨论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的专著《难以抉择》一书中曾使用的“平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并对其做了五点归纳:

1、政治参与是平民的活动;

2、政治参与是影响政治决策的政治活动;

3、政治参与包括行为和不同的态度;

4、政治参与看重行为,而不论是否产生效果;

5、政治参与包括自动参与,也包括动员参与。

而这种政治参与在美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参与本身就是一种目的,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确实后知后觉的——只有当自己的权利与地位受到损害时,才会后知后觉地使用政治参与手段来获取个人利益。

社会参与的宏观影响因素分别为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经济平等,政治稳定,外部势力、政治精英。微观因素为平民的个人流动、摄入组织。中观因素有穷人概念,穷人政治参与的形式等。

亨廷顿由此提出了政治参与的“两阶段四模式”说①

三、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的适用性

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偏向于积极发展经济的模式,强调权力济众,平衡各个阶层的政治参与以鼓励经济发展,并通过促进社会经济平等的途径寻求各阶层的支持。后期为保证经济的快速增长,采取技术发展模式,鼓励东南沿海一部分地区“先富”,允许收入不平衡的扩大并短时间内抑制政治参与。

从宏观维度看,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依然存在着收入差距,人民的经济平均水平还有待提升;政治精英人物如郎贤平、刘瑜等积极著书响应,呼吁公民积极参与政治;外部非营利组织的本土化。

从微观维度看,随着社会团体的蓬勃发展而产生了很多社团成员,比起个人奋斗,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更倾向于结成一个个团体与联盟,为自己的权利实现与义务履行奋斗。

从中观维度看,部分人由于没有财富与知识,无法有效由自身维护自己的权利,参与政治,因此急需代表意志的社团来维护这个庞大群体的根本利益。部分人群生活拮据、工作辛苦而危险,想要获得国家的保障(社会保险)却对该怎么做而茫然无措。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这样一个社会组织为他们去争取保障,提供智力支持,代表他们参与政治。

综上,种种政府鼓励大众的政治参与,向大众模式转型,但政治参与热情等方面的原因又决定着模式的转换不能一蹴而就,要循序渐进。社会团体作为拥有更深厚的社会基础与群众基础的非营利组织,其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点以及成员素质普遍更高,使它拥有更多的政治话语权。能为更多民意表达做出贡献。

社会团体作为公民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组织,代表着这个团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或者某个或多个群体的权益,通过有效的途径,如组织连署活动,借助新闻媒介,举办学术会议,借助国际力量等。而非营利组织可以把公民的政治诉求整理成可行方案,将单个人的参与权整理在一起,积极进行整治参与。自然之友、三味书屋等非营利组织,近年来就我国政治、经济、外交问题提出大量政策建议,并产生重大影响。

四、对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建议

(一)社会团体要改被动为主动,发挥好协调作用

探索美国的社会团体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社会团体都是走在政治参与的最前沿,2011年美国同意签署《京都议定书》,以及更早之前的反战运动,都是社会团体主动成为群众的领导者。因此,我国的社会团体应该主动出击,提高社团成员的素质与能力,加强宣传与领导能力,以提7高自己的影响力。

社会团体要利用好人民政协的平台,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作用,凝聚民意,形成利益共识,建立良性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发挥自身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

笔者将政府与社会团体、民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整合如下图:

在这种相互关系中,社会团体要通过政协等平台向公众提供价值观、公益服务等,通过这些服务获得公众的信任与参与。政府通过引导与服务实现社会团体的良性整合与发展。由于社会团体的缓冲作用,使得其能一方面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实现公众利益的表达,另一方面,实现对政府的支持,推动我国政治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二)要转变观念,变革规制,支持并引导非营利组织参与政治

尽管我国近年来出台了《社会团体登记条例》等关于非营利组织的法规,但是社会团体并未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社会团体登记条例》第六条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国务院或者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组织,是有关行业、学科或者业务范围内社会团体的业务主管单位。而“一地一会”也严格限制了社会团体的数量与发展。“尽管先前的大多数工业机构已经转化为非政府组织,但他们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并且“国家根据需要对公民社会组织进行分类控制或选择性培育,一些具有高社会效益和第政治风险的公民社会组织如商会行业协会能够获得较快发展。而一些高风险公民社会组织,就发展较慢。”㈠而政治参与的社团主体就在被忽视的范围之内。因此,要改变现状,促进社会团体政治参与发展,必须要转变观念,“有限政府”“责任政府”“透明政府”的思想已成为政治精英和社会大众的普通共识,因此政府必须要将非营利组织纳入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来,以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同时应该适当下放对社会团体的管理权限,提高社会团体的自主性。

(三)社会团体政治参与途径应多样化

温州商会参与公共政策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商会中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提出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二是商会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三是商会精英

人物与政府官员的沟通。同时为了修改政策地方水电价,泰顺县小水电协会通过不断上访,得以实现全国进行上网电价调整。2008年的“宽财政”座谈会也实现了政府在财税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倾斜政策。除此之外,还有出版期刊、杂志、报纸;提起行政复议与诉讼;借助国际力量等方式与途径。各社会团体应该根据参与的实际情况及时转变参与方式,实现灵活政治参与。

(四)加强社会团体自身能力建设

对社团自身而言,若要获得发展,首先要提高社团成员素质,加强社团内部管理。在人才建设方面,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其次,要加强社团的服务意识,发挥社团的服务功能,在缺乏行政权力与财政能力的情况下,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能力,利用自身的人才与知识,开展各种有效的服务活动。总而言之,社团只有不断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坚持立足于公众的需求,通过良好的服务在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如此才能有效动员社会,发挥社团促进政府改革,协助政府实现善治的作用。

(五)鼓励社会团体之间的联合

在大部委改革的新方向下,社会团体之间的合作也需要提上议程。要实现社会团体之间的联合,不仅仅需要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将业务功能相近的社会团体整合,而裁减重复、冗余的社会团体,加强社会团体管理能力,进一步赋予社会团体管理职能。更重要的是,需要社会团体顺应社会发展与公众需要,自行进行社团之间的合作与联盟,获得更大的影响力与执行力。

五、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正在蓬勃发展成为公民政治参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管理模式向公民模式转型的符合我国社会与经济政治发展现状的趋势。但是,虽然近年来微博等自媒体网络参与等公民政治参与活动增多,参政意识也大大增强,总体却还是局限于知识分子即本科生以上学历的公民。更为广大的一般人民还没有真正参与到其中,其导致的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的影响力低下的问题亟待解决。虽然社会团体的政治参与只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小分支,但是,在总体水平不高的时候,社会团体更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带领人民投入到政治参与中去,让权利与责任意识深入人心,这是社会团体的一大政治任务之一。(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注释:

① [美]亨廷顿.难以抉择.华夏出版社,1989:23.

参考文献:

[1]郁建兴,江华,周俊.在参与中成长的中国公民社会(基于温州商会的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2]田恒.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视角下非营利组织的政治参与[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7:9-10+59.

[3]张喜红.当代中国社会团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4.

[4][美]亨廷顿.难以抉择.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5]俞海华.论中国社团的政治参与[D].复旦大学,2006.DOI:10.7666/d.y952744.

[6]胡永瀚.亨廷顿的发展中国家政治参与理论研究[D].云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亨廷顿政治参与
模仿人类“尬舞”的动物们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
改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对策研究
人亨廷顿相互作用蛋白14在1型糖尿病发病中的作用
亨廷顿蛋白相关蛋白1在胚胎期大鼠脑内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