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发展的现实思考

2016-07-29张强赵晨光

2016年25期

张强+赵晨光

摘要:新常态是改革攻坚的着力点,也是对外开放的主逻辑。新常态下,对外开放格局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伴随全球化、信息化趋势加强,当今世界日益呈现开放、包容和互惠的新特点。开放既是世界经济演变的历史逻辑,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的现实举措。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贸投资环境趋紧和传统竞争优势减弱成为新常态的主要方面。新常态下,惟有进一步对外开放,激活各类创新要素,才能积聚发展新优势,推动经济社会迈向新高度。

关键词:新常态;对外开放;十三五

十三五是适应、引领新常态的最佳窗口期,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决胜期。新常态贯穿发展全过程,成为引领改革的总枢纽。其中,对外开放是紧抓发展机遇、应对现实挑战的关键一步。如何提升开放水平、增强内外联动已成为经济转型、国家繁荣的重要环节。

一、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发展新形势

新常态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与三十年快速发展不同,新常态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样态。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大环境下,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外贸结构等正呈现新特点、新趋势。把握全球经济新趋势、新动向是新常态下对外开放工作的首要前提。

(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

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周期变化的必然结果。扩张、收缩是世界经济演变的两个阶段、两种属性。在经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扩张之后,世界经济开始进入新的紧缩期、危机期。全球化、信息化和多极化使金融危机不断向全球范围、诸多领域蔓延,对各国经济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债务风险日益加剧;财政赤字不断攀升;银行信用逐渐下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金融风险隐患日益凸显等等。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也为经济转型、结构优化带来曙光。危机是新旧要素整合优化的现实土壤。新的科技革命、信息革命正在出现;产业优化、技术革新取得突破;众多新要素、新业态和新经济得以孕育。精准分析国际金融危机新情况、新变化是我国对外开放工作的根本依托。

(二)经济转型压力逐渐加大

经济转型是把握、适应和引领新常态的核心工作。新常态,经济转型升级、产业优化布局呈现内外联动的发展新趋势。开放也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手段,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积聚发展优势。十三五是矛盾压力叠加、风险隐患交织的时期。经济转型压力前所未有,产业升级难度前所未有,结构调整风险前所未有。新常态下,经济均衡性、协调性和持续性问题突出。从地域发展上看,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行业集中分布于东部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发展相对滞后。从行业上看,钢铁、煤炭、石化等传统行业转型难度加重,深层次结构矛盾凸显。从体制上看,对外经济体制有待完善。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十五个年头。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深刻变化,并日益纳入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整体进程中。这是对外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着眼点。经济转型既是对外开放的压力,更是对外开放的动力。大转型推动大开放,大开放引领大发展。

(三)外贸投资环境深刻变化

发展国际贸易、拓宽外商投资是发展外向型、集约型经济的题中之义,也是对外开放工作的重要部分。新常态下,经济下行、结构转型使贸易投资环境发生复杂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对外开放体制仍待完善。在世界银行发布的《2015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我国排在189个经济体中第90位,行政审批事项多、程序杂成为制约对外开放的重要原因。第二,生产要素格局发生变化。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劳动力和土地等传统要素逐渐收紧;科技、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正在发力。第三,传统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近年来,劳动力、原材料成本逐渐抬升,环境、资源的刚性约束不断显现。在对外贸易中,唯有延伸产业链、寻求新动能,才能放大对外开放总体效益。

二、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发展新特点

新常态是经济社会的大逻辑,也是对外开放的新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外开放是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经济新常态倒逼开放新突破,对外新发展引领经济新常态。新形势下,对外开放不仅是顶层设计,也是思想指南。对外开放与现实改革攻坚相链接、与普惠发展理念相连通、与全面小康战略目标相衔接。这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最鲜明特征。

(一)对外开放与改革攻坚紧密相连

改革与开放是经济社会前进的两大指针。新常态是对外开放、改革攻坚的根本着眼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外开放与改革攻坚相互依托,互惠互利。开放是世界历史演变的客观趋势,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的必然要求。十三五时期,坚持大融合、大开放发展战略可以极大拓展改革空间、提升改革成效。同时,系统的改革攻坚是经济结构转型、外向产业优化的关键举措。科学、有效的制度设计和改革政策为我国对外开放释放更多发展新动能。

(二)对外开放与普惠发展相互贯通

共享共建、普惠互利顺应全球时代、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体现大合作、大开放和大融合的基本理念。从时代发展来看,新的全球化时代助推对外开放迈向新高度。当今世界日益多元化、信息化;生产要素的流动速度加快;贸易投资空间不断拓展;利益交汇点逐渐增多;合作磋商机制日益常态化等等。从经济发展来看,新经济可以极大释放消费潜力、市场活力和社会创新力,便于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孕育成长需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提供鲜活动力。从发展主体看,人民群众始终是对外开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分享者。对外开放的终极目的是使更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民众。民众的力量是巨大的、无限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唯有始终坚持群众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推动对外开放取得新成就。

(三)对外开放与全面小康相辅相成

新常态下,对外开放与全面小康具有内在一致性。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攻坚期。小康社会本质是人民的小康、全面的小康。全面小康离不开对外开放。在全面小康实践进程中,积极融入世界、发展对外开放可以极大拓展合作空间、汇聚更多发展成果。同时,全面小康为新时期对外开放工作注入新内涵、新活力。新常态下,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更加立足全球视野,坚持大开放、大融合和大发展的总体战略。只有把对外开放工作与全面小康目标相对接,才能使对外开放向正确方向前进。

三、新常态下我国对外开放发展新举措

开放是历史和现实的共同选择。对外开放是十三五规划的国家战略,也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现实选择。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如何紧抓发展机遇、创新开放思路成为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工作的最紧要任务。开放也是世界经济演变的客观趋势。全球化时代下,经济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各要素国际性流动日益频繁,合作交流空间极大拓展。在这种新形势下,惟有积极开放、顺势而动,主动融入世界市场,才能确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社会有序。

(一)着眼世界,优化对外开放新布局

发展对外开放新布局是适应全球新变化、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方面。下好对外开放先手棋,首先,准确预判全球经济、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加强对外开放总体谋划。科学布阵成为赢棋致胜的关键。其次,要对贸易、合作和投资格局制定科学方案。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压力双重影响,对外贸易、对外合作和对外投资格局呈现复杂变化。在区域布局上,要更加注重均衡协调、分工协作,不断形成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互通发展的开放新体系。在贸易布局上,积极发展更多优势产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不断增强企业品牌意识、产权意识和市场意识。在投资布局上,要发挥人才、技术、信息和服务要素对投资融资的强大作用,形成投资“进出有序、双向互通”的新局面。最后,要注重对外贸易、对外合作和对外投资的均衡协作。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培育高新经济合作区等实现贸易、投资和合作互通衔接。

(二)加快改革,健全开放经济新体制

新常态下,发展开放型经济关键是完善对外经济体制、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发展外向经济,必须要不断破解体制机制弊端,释放更多发展活力。第一,加快形成贸易便利化体制机制。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为新时期对外贸易插上了翅膀。跨境电商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创新外商投资服务体制。外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部分,也是提升资源配给效率的重要方面。新常态下,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准入机制是外资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上海、广东、天津和福建自由贸易区的成功实践表明:唯有打破原有门槛,让众多要素自由流动、充分参与,才能不断提升外资利用率。第三,形成境外资本管理新机制。让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是“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要简化投资审批程序,使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广泛参与海外竞争。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优化服务,为企业“走出去”搭好台、铺好路。

(三)互惠互利,搭建包容合作新平台

合作对话是对外开放工作的有机内容,也是国家交往的主要形式。新常态下,亲诚惠容、互联互通可以极大扩展对外交际圈,交流合作范围、程度前所未有。大合作、大开放和大融合代表新常态的发展方向,体现对外开放的鲜明特征。这要求:一是,坚持共享共建,不断形成多样、立体的合作新格局。“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开放合作战略顺应新的全球化、信息化趋势,体现和平、共赢和包容的新合作理念。二是,从历史和文化出发,推动跨国家、跨地区和跨领域的战略对接。要从历史和文化中积极找寻发展契合点,推动基础设施、能源安全、高新技术和金融投资等领域合作迈向新高度。

因此,新常态是贯穿对外开放的主线,也是引领对外开放的指针。经济新情况倒逼对外开放迈向新阶段;经济新趋势孕育对外开放新机遇。经济新常态决定对外开放新特点、新道路和新方向。立足经济新常态,分析研究对外开放新形势、新特点和新举措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作者单位:1.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胡舒立.新常态改变中国[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理论热点面对面.2016[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

[3]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