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写作从何而来

2016-07-27

新作文·初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君子兰龙骨篇文章

编辑每天的工作就是与写作、文字打交道,但每年的“放胆”仍可算作是一段与写作更近距离相处的时光。因为这是一次作文比赛,比平常的编辑工作多了一个环节——评奖。

在评奖的过程中,小编们便不由开始思考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差别何在,文字与文字的差别又何在。写作,因何而写;文字,从何而来。

今年的“放胆”,小编联系获奖的选手请他们就这次获奖写一小段体悟,写作心得或获奖感言皆可。选手们纷纷选了前者来写,写了自己写作时的缘由,或因触动或因怀想,都有着想要书写的热爱和对写作的执着追求。读着这些文字,小编不由得感动:这些可爱而真诚的写作者们都在有意识地用文字记录自己的青春,收藏珍贵的友谊,品味生活里的温暖……他们在享受着文字,享受着写作。他们的写作,从心而来。

★叶夏汐

窗户是空间的连接,也是沟通的桥梁。在行驶的汽车里,在狭小的特定空间内,妈妈与我的目光通过车内小小的反光镜神奇地实现了无障碍的交流。

妈妈的爱是无时不在的,即使在全神贯注驾驶汽车时,余光也通过反光镜注视着我……

妈妈的爱是无边无际的,即便目光通过反光镜的反射或折射,依然能在一瞬间捕捉到我脸上细小的表情变化、嘴上细微的动作、眼里流露出来的细腻情感……

那是因为妈妈在心里为女儿开着一扇永不关闭的窗。

★陈 欣

我叫陈欣,很普通的名字,却有一颗不太安分的心。我爱好唱歌、跳舞,是学校舞台上的常客。我更爱阅读和写作。因为书里有充满色彩和美好的世界。阅读使人身心舒畅,写作令人神清气爽。我喜欢把作文比作一棵丁香树,几年的悉心栽培终会让它生根发芽,悄然开出灿烂的花朵。而我愿做那只勤劳的蜜蜂,在花丛中陶醉。

我喜欢徜徉书海,细细品读流年里的情怀,与自己做一次精神的交流,寻得心灵的安稳。喜欢在有雅兴之时,执一只素笔,为生活增添一份美好的念想。我所热爱的写作,里面有使我警醒的文字,有属于我的故事,有我懵懂无知的青春。

★马 菊

写文章,一定要求实求真。在动笔之前,我走访了很多老前辈。因为,在怀仁堂前舞狮子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事,只有在他们那里才能得到一手材料。

有了材料后,我又迟迟不敢下笔。因为我觉得文章的题目很重要,题目既要求实,和文章内容一致;又要求新,能够吸引人,最后我敲定了“怀仁堂前舞狮子”一句。怀仁堂,国家领导人办公的地方。在这个特定的地方舞狮子,一定有特殊的意义。这样,就能一下子抓住读者。其次,我认为写文章不能像打水漂似的一掠而过,而要向深处延展,探寻到事物的精神和灵魂。在这篇文章中,我通过民间艺人对明皇陵石狮造型与神态的学习和借鉴,表现临北狮子舞特有的地域文化;通过王德元对朱总司令夸张性的赞美语言,表现回族儿女对国家领导人的崇敬与爱戴之情,表达了中华民族大团结这一主题。

我觉得会写身边熟悉的事物很重要。写文章,最重要的是写出人们熟悉事物中的陌生的内容。这些都来自观察与调查。

★张 翼

刚参加“放胆作文”比赛时,其实我对认识很模糊,不知道胆子放到什么程度写出的文章让人能够接受。正无法下笔时,看到了我跟姐姐卧室相通的阳台上那盆被三株龙骨包围的君子兰。说实话,我很讨厌那三株龙骨身上的尖刺,它在我和姐姐嬉闹时没少划伤我们,同时我也很为那株君子兰叫屈。也许是从小受寓言故事的影响,我常常会为一些事物赋予新的生命。为此,我写了本文。就在写完这篇作文不久,妈妈终于将龙骨和君子兰分开栽种了。分开后的两种植物,它们分列我家阳台两侧,遥向对望,又相互争奇斗艳。我想,也许以前的合盆栽种,就是为了给我写《谦谦君子与山野村夫》提供素材吧!

★张 翼

刚参加“放胆作文”比赛时,其实我对认识很模糊,不知道胆子放到什么程度写出的文章让人能够接受。正无法下笔时,看到了我跟姐姐卧室相通的阳台上那盆被三株龙骨包围的君子兰。说实话,我很讨厌那三株龙骨身上的尖刺,它在我和姐姐嬉闹时没少划伤我们,同时我也很为那株君子兰叫屈。也许是从小受寓言故事的影响,我常常会为一些事物赋予新的生命。为此,我写了本文。就在写完这篇作文不久,妈妈终于将龙骨和君子兰分开栽种了。分开后的两种植物,它们分列我家阳台两侧,遥向对望,又相互争奇斗艳。我想,也许以前的合盆栽种,就是为了给我写《谦谦君子与山野村夫》提供素材吧!

★王峥

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了一篇佳作《我和弟弟差十岁》,当时看了眼题目,就产生了兴趣,并联想到了与我有十一岁之差的妹妹。在读完整篇文章后,我又被作者对弟弟的爱所感动,从而联想到了自己与妹妹相处的点点滴滴。再加上自己很早以前就想为妹妹写篇文章,因此创作出了《我们相差十一岁》。

在写作时,与妹妹的生活点滴不断涌现:有嬉戏,有打闹,更有争吵。这些画面让我感受到了温馨与甜蜜,而也正是这份温馨,让我更加坚定了要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念头。但我写此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记录下与妹妹的温暖与感动,更重要的是想把它作为一份礼物送给长大后的她。让她知道:自己的身后,一直会有一个人在支持自己,守护自己,决不离去。

★沈佳明

忙碌的校园生活是我的主旋律,浸泡在作业与书本中,我感到匆忙而充实。我喜欢沉默,沉默地做事,沉默地学习。每到周五,回到亲切温暖的家,虽说仍免不了做作业,但能在属于我的房间内安静地度过时光,就让我很高兴。开一盏灯,拉上窗帘,便有了一份静谧,我坐在椅子上,双肘靠着书桌,听时钟“嘀嗒嘀嗒”地发出清脆的声音,脑子天马行空,思绪如潮水涌来……《黄昏 归巢》便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写出的。

此次作文能获奖,我感到更多的是惊喜和慰勉,写作一旦被认可,那份欣喜和自豪可想而知。这次获奖,我很感谢我的老师,他悉心指导我的作文,让它不断完善,也让我在这过程中不断地成长。

我也很感谢《新作文》对我的肯定,她与我相距遥远,但因为这次“放胆”,我感觉到与她近在咫尺了。

★李豪楠

我很平凡,在父母的印象中沉默寡言便是我的性格标签了,每当心情失落或者是无以言表时我都会提起手中的笔,将无数情绪凝聚在那几张纸上。久而久之,我练成了写随笔的习惯。朗月留影,墨泼七尺芳景;星辉坠梢,光照十千金樽。处处胜景,便有心思泉涌,挥毫泼墨下,记下万千迷离。徜徉于写作的天空,感受颇多,疑似浮生半醒,或言酒醉杨柳岸。写作,其实一点儿也不难,只要你有一颗感受美、发现美的心就够了。平凡的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有一颗平庸的心。我享受我的平凡。

★刘子豪

从2015年起,我开始在QQ上写日志,把别人玩网络游戏的时间用来写作。这次比赛,虽然获奖,但我知道,真正的成功,离我还很远;真正的文学精品,我还没有写出来。幸运的是,我在文学之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我要把今天的信心和激动,当作种子播种下去,因为我愿意为施展才华而付出汗水。我相信种子会生根发芽,会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会连接成一片文学的森林。

★滕尔佳

《青色的棉袄 骆驼似的背》是我踏着2015年冬季的尾巴写的。记得小时候爸爸忙着赚钱不在我的身边,一直是奶奶陪伴着我长大的。那时候,奶奶的头发还未变成密密麻麻的苍苍白发,身材还未如此瘦小,身体也比现在要好得多。

奶奶为爸爸操心了半辈子后,又要继续为我操心。她嘴上虽每每抱怨自己何时才能享清福啊,手中心中却始终不愿撒手不管。奶奶那时总是说:等我的大孙女长大了,我就不管她了,该你们自己管了,我要享清福了;而现在她又总是说:等我的大孙女上高中了就该你们管了,我要享清福了。我常常想:奶奶还要说多久的“谎言”?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真的享清福呢?

我感激奶奶对我的好。我一直想为她做点什么,当我坐在回家的火车上时,我想起了奶奶从棉袄下拿钱的身影,想起了在厨房里看到的她那微驼的背,于是,就写了这篇文章。感谢编辑老师的关爱,谢谢你们的辛勤付出!

★王晓薇

当陈老师“咚咚咚”地跑到楼梯口并且告诉我作文获奖的好消息的时候,我瞬间瞪大了眼睛,大脑一片空白,眼睛直直地盯着他。我得奖了!我惊喜兴奋了好一阵子,也想到了许多:我写作只是为了发表和获奖吗?也是,也不是。正因为我热爱写作才会拿起笔来去写出自己的一片心。《我和白杨花有个约定》这篇文章,是因我想起家乡的一位老奶奶,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她生前陪我度过了我的整个童年,也是我生命中珍贵的一个人,她告诉了我人世间的许多许多的道理,这是让我受益一生的道理。我写这篇文章想表达我对阿太的那份思念。我知道,我用自己贫乏的文字是难以尽现那份情的,所以,我还要努力,在不断的磨炼中让我的文字变得更加完美,更加有力量。

★张琳鑫

这次写作,感受最深的便是:心有所往,笔下生花。

外婆家背后有一龙溪山,萦绕着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那里的一景一情,甚至连风和雨也能带给我别样的感受。正如我在文中所写:天下山川多而美,唯有龙溪得我心。

提起家乡,所有美词溢满心间。提起笔来,思如泉涌,笔下汩汩。文中“心弦幽幽”“心弦苍苍”“心弦颤颤”、“心弦柔柔”准确细腻地写出了我独特的感受。“柔和的野绿在空中晕开”中的“晕”字,与用“散”字相比,“晕”有一幅画卷慢慢铺展而来的意韵。“翻滚、融化、弥散”,写的其实就是两种香味一同发出的意思,但是我把这个意思细化为三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这个过程。

灵动的文字,敏感的心!心之所往,笔也绚烂!

★陈彦君

在之前14年的生命里,我约莫写了过百篇作文和十几篇小说。它们被我珍藏着,被我认定着:正是这样幼稚的文字堆砌起的一条道路,让现在的我找到自己的国都。我由衷地感谢我以前看似无知的日子,让我从艰难地拼凑词句到流畅地书写文章。它们成就了现在的我,没有它们多年沉淀的基础,我的写作也只能是空中的楼阁。

或许你现在正为你干涸的语言而苦恼,埋怨笔下无法构成的华丽的辞藻。其实这些都是你日后成功的奠基石,它们只有接受过千锤百炼,才能变得坚硬而光滑。

★万玲琦

写下这篇文章时,距离老家拆迁已有近五年之久了。五年里,仍时常忆起那幢三层的老楼房,那宽阔的前院和太阳下那金灿灿、懒洋洋的稻谷。每每想起这些,似乎又会听到脚踩稻谷“嘎啦嘎啦”的响声,闻见袅袅炊烟中自家米饭的香味。可惜,这一切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其实,我们大部分人关于稻米的记忆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对其的认知,可能只模糊地停留在价格、饮食层面。可对于中国这个农业大国而言,对于中国大地上千千万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言,这捧手中的大米,是农耕文化的代表,是时代的印记,是生存的根本。我希望我的这份“稻米日记”,能对你心底那关于土地、稻米的记忆和认识有所触动。

猜你喜欢

君子兰龙骨篇文章
架龙骨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伪君子
伪君子
识别真假龙骨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煅龙骨现代临床量效关系研究初探